《建殊錄》~ 正文 (6)
正文 (6)
1. 正文
如斯豈天哉。於是復召先生。時者余亦從往。先生診之。出而謂余曰。死生有命。吾非所知也。非駃藥救之。則彼不足安也。而家人知之。必復難之。夫清兵衛者信乎我者也。余豈可以家人而已乎。乃為走馬湯飲之。下利數十行。氣息稍安。飲食隨進。然而翌早復迫。其後三日。
竟至不可救矣。然家人因知先生能守義不拘名利。大信先生之術矣。嗟呼。如清兵衛者。可謂能盡人事者矣。
京師河原街賈人升屋傳兵衛女。病。眾醫皆以為勞瘵。而處方亦皆無效。羸瘦日甚。旦夕且死。賈人素懼古方。然以不得已來求診治。先生既往診之。知其意之不信。即謝歸矣。逾月其女死。其後二年。其妹亦病。賈人謁曰。僕初有五子。其四人者皆已亡。其病皆勞瘵也。蓋齡及十五。
則其春正月。瘵必發。至秋八月必皆死矣。向先生所診此其一也。亦已死矣。而今者季子年十七。亦病之。夫僕固非不知古方有奇效。懼其多用峻藥也。然願緩補之劑救之。不見一有其效矣。願先生瘳之。縱死無復所悔矣。先生為診之。氣力沉溺。四肢憊惰。寒熱往來。咳嗽殊甚。
作小青龍湯及滾痰丸雜進。其歲未至八月。全復常。
京師木屋街魚店吉兵衛男。年十四歲。通身洪腫。心胸煩悶。小便不利。腳殊濡弱。眾醫無效。先生診之。胸脅苦滿。心下痞鞕。四肢微熱。作小柴胡湯飲之。盡三服。小便快利。腫脹隨減。未滿十服而全愈。
京師富街賈人堺屋治兵衛妻。積病五年。首疾腹痛。諸證雜出。無復定證。其族有醫某者。久療之。未見其效。最後腹肚妨脹。倍於平日。醫以為必死。因謝退。於是召先生。先生為大承氣湯與之。其人未服。某醫復至。聞先生之主方。因謂賈人曰。嗟呼。如此殆速其死也。
夫承氣之峻烈。譬猶發火銃於腹內。懼之不已。而賈人以其初久無效。竟不聽。醫退連服數劑。坐廁之後。心腹頓安。而胸中尚覺喘滿之狀。先生又為控涎丹與之。其人未服。醫復至。謂賈人曰。承氣尚恐其不勝也。況此甚於彼者乎。必勿服。再三叮囑而去。賈人復不聽。其夜輒服之。
翌早吐下如傾。胸腹愈安。醫復至。見其如此。歎服去。後數日。全愈。初治兵衛者。患腹瀉。恆非稀粥不能食。然未嘗服藥。以為無益。見先生殊效。始知醫藥可信。乃嘆曰。先生良醫也。豈可病而不治乎。遂求之診治。為半夏瀉心湯飲之。數月腹瀉止。而能吃飯。
越中僧玉潭者。病後左足屈縮。不能行步。乃為越婢加朮附湯飲之。時以紫丸攻之。每攻其足伸寸許。出入三月所。行步復常。而指頭尚無力。不能跂立。僧益下之不止。一日遽起取架上之物。已而自念。其架稍高。非跂立不能及。因復試為之。則已如意矣。
白話文:
[正文]
一位病人病情危急,醫生判斷其生死有命,藥石難醫,但考慮到家屬的感受,還是使用了「走馬湯」急救,病人症狀稍緩,但隔天病情再次惡化,最終不治。然而,家屬因此更加信任醫生的醫德。
京師河原街一位商人女兒患病,多位醫生診斷為勞瘵,治療無效,日漸消瘦,瀕臨死亡。商人因害怕古方峻烈的藥物,遲遲未尋求有效治療,結果女兒不幸去世。兩年後,其妹妹也同樣患病,商人再次求診,醫生診斷後,給予緩和的治療方案,最終其妹痊癒。
京師木屋街一位十四歲男孩全身水腫,胸悶煩躁,小便不利,四肢無力,多位醫生治療無效。醫生診治後,使用小柴胡湯,很快痊癒。
京師富街一位商人的妻子積病五年,症狀繁多,一位親戚也是醫生,長期治療無效,病情加重,最後醫生束手無策。於是請來另一位醫生,醫生開出大承氣湯,但一位親戚醫生極力反對,認為此藥過於峻烈,會加速病人死亡。但病人不聽勸告,服用後病情好轉,最後痊癒。
一位病人長期腹瀉,從未服用藥物,認為無效。看到醫生治療其他病人有效,才相信醫術,求診後服用半夏瀉心湯,數月後腹瀉痊癒。
一位僧人玉潭,病後左腳彎曲,無法行走,醫生使用越婢加朮附湯及紫丸治療,經過三個月的治療,僧人可以行走,但手指仍無力,後來在不經意間發現手指恢復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