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琉球問答奇病論》~ 正文 (11)

回本書目錄

正文 (11)

1. 正文

男子三十多歲肌肉肥胖精神壯健,一旦忽然小腹浮腫,其大如拳,皮色不變,其痛走遍體手足,恍如錐刺。諸醫不知其症,束手不治。偶有走方先生來,云是蟲走為痛也,若不殺蟲決不見痊。眾人不信,病者閒曰,生有命,疼痛難耐,遂使他治之。疼痛在股,以針刺股,血尚不出,坐見其斃。不知其症治方何如乎?

此症系時邪風毒所結,小腹浮腫者時邪也,遍身走痛蓄風毒也,有挾熱挾塞之別,宜參診其脈。挾熱者用承氣湯以下之,挾寒者用大黃附子湯溫下,並行腫痛稍減,燃後兼理其風。

男子歲已二旬有五,半生少言,不喜與人談笑,獨自愁郁,思慮過度,心神慌亂,怔忡不寐,如見鬼神,妄言妄笑,或歌或怒,言誤無序,不辨新疏,不知穢潔,多動少靜,自認高賢,飲食或多或少,不食或一日或二日,六脈浮數,肌肉肥胖,常用溫膽湯、硃砂安神丸、天王補心丹、降龍丹等劑,無效,是何方治之乎?

此症系肝氣內郁所致,木鬱則火動,火動則痰結,痰火既盛而陽明之實火亦相併而焚之。讀內經陽明經脈篇,自能認得此病。宜化痰降火,開鬱為要,補藥不可用也。

男子歲已四十餘,心下素有留飲,或痞滿,或疼痛,欲食少進。雖服養胃湯、大健脾湯、寬中滲濕等劑,而不見效。小便短澀,身體手足漸浮,六脈亦大。改用分消湯、導水茯苓湯、三和散等方,或小便雖不多,其腫自減,小便難有增,其腫不減。又用加味補中益氣湯、腎氣丸、料實脾丹、大半夏湯、參附湯、理陰煎等方,尚不見驗。更兼唇麻舌強,痰飲阻咽,飲食難下,即認痰飲迷心之所玫。

改用滌痰導痰之藥五六劑,其症方退。詎意石手曲澤下二寸計腫痛八九日,按之形如包膿。即用針法,見膿僅少,出血卻多。其後手足身體逐漸腫消,只有患處愈腫。又進十全大補湯,到第二天大熱譫語,六脈洪大,瘡口流血二碗,計其手處處有血泡,恍加火燒之痕。用針破之,血出泡消,只有血痕。遂到第三日而死矣。按手瘡、唇麻舌強等症,不是腫症兼病,不知河經何病,且藥治之哉?

此症系水飲挾熱者也。濕熱盛於內,未能辨認,故或服滲濕之劑,或服健脾之劑,總未見效。是燥藥太多故也。至於補中益氣湯以及參附等劑,皆溫補以助其濕熱,濕熱無路可出,走入右手尺澤之間,現出腫痛。此時猶未知邪照入於血分。雖用針見血,其毒熱總不除。況又用十全大補以助之,故譫語流血,血將盡人亦亡矣。向後若遇水飲之症,須分別其為寒為熱,開手即不可誤。若開手認症不真,將來傳變不可測也。

男子歲才二旬餘,酒色過度,午熱夜汗,咳血不止,四肢倦怠,肌肉消瘦,六脈洪大無力。會服滋陰降火之藥,而不見效。又朝服補中益氣湯,晚服八仙長壽丸,間服之,並不見效。

咳血之症變幻不測,初起必須明辨其從何道而出。蓋中焦受氣取汁,變化而成赤,謂之血。一由腹右下行於血海,一由虛里穴,從人下入於經脈。血海之血,衝任主之,其血則熱,肉充膚澹,滲皮毛。男子絡唇口而生髭鬚,女子月事以時下,或因表邪迫其妄行,或因肝火熾盛,或因暴怒傷肝,以致胞中之血不充於腠腠皮毛,反隨沖氣而上湧於胃脘,吐此血者,其吐必多,雖多而不死,蓋以有餘之血也。經脈之血則手厥陰心包主之,乃中焦取汁以奉生身之血也,行於經隧內,養其筋,外榮其脈。此血為最重,不可吐,吐必死也。內經雲,陽絡傷則吐血,陰絡傷則便血,此血海之血也,一息不運則機針窮,一絲不積則霄壤判,此經脈之血也。據說酒色過度,以致咳血不止,恐是經脈之血。吐此血者,十無一生。惟藥不妄投,大補心腎,重服人參,可於十中存其一二。為醫者實無如之何。

白話文:

[正文]

一個三十多歲、肌肉肥胖、精神健壯的男子,突然小腹腫脹,腫塊如拳頭大小,皮膚顏色沒有變化,但疼痛遍佈全身,如同錐子刺痛般。許多醫生都診斷不出病症,束手無策。偶然來了一位遊方醫生,說這是蟲子在體內亂竄引起的疼痛,如果不殺蟲就無法痊癒。眾人都不相信,病人卻因疼痛難忍,於是讓遊方醫生治療。醫生在病人的大腿上扎針,但血卻沒有流出來,病人不久後就死了。不知道這病症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應該是什麼?

這個病症是外邪風毒引起的。小腹腫脹是外邪入侵,全身疼痛是風毒鬱積,可能夾雜著寒熱,需要仔細診脈。如果是夾雜熱邪的,就用承氣湯瀉下;如果是夾雜寒邪的,就用大黃附子湯溫熱瀉下。腫痛稍微減輕後,再治療風邪。

一個二十五歲的男子,大半生沉默寡言,不喜歡和人談笑,獨自愁悶,思慮過度,心神慌亂,心悸失眠,好像看到鬼神,胡言亂語,有時唱歌有時發怒,言語顛三倒四,辨不清事情的新舊,不知道什麼是乾淨或骯髒,好動不好靜,自認為很聰明,飲食時多時少,有時甚至一兩天都不吃東西。脈象浮數,肌肉肥胖。服用溫膽湯、硃砂安神丸、天王補心丹、降龍丹等藥物,都沒有效果,請問應該用什麼藥物治療?

這個病症是肝氣鬱結引起的。肝氣鬱結則導致肝火旺盛,肝火旺盛則痰液凝結,痰火過盛,又與陽明經的實火交織在一起,加重病情。《內經》陽明經脈篇中可以找到這種疾病的記載。治療應該以化痰降火,疏通鬱結為主,不能使用補藥。

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,心窩處長期有積水,有時脹滿,有時疼痛,食慾不振。服用養胃湯、大健脾湯、寬中滲濕等藥物,均無效。小便短澀,身體和四肢逐漸浮腫,脈象也洪大。改用分消湯、導水茯苓湯、三和散等藥方,雖然小便量不一定增加,但腫脹有所減輕;小便量沒有增加時,腫脹就不會減輕。又用了加味補中益氣湯、腎氣丸、理中脾丹、大半夏湯、參附湯、理陰煎等藥物,仍然無效。還伴有嘴唇麻木、舌頭僵硬、痰飲阻礙咽喉、飲食困難等症狀,認為是痰飲阻塞心神所致。

改用化痰導痰的藥物五六劑後,病情有所好轉。沒想到肘關節內側下二寸處出現腫痛,持續八九天,按壓起來像膿腫一樣。於是用針刺治療,只流出少量膿液,卻流出很多血。之後手腳和身體的腫脹逐漸消退,只有患處越來越腫。又服用十全大補湯,第二天就出現高燒、譫語,脈象洪大,瘡口流血兩碗,手部到處有血泡,像被火燒過的痕跡。用針刺破血泡,血流出後血泡消退,只留下血痕。結果第三天就死了。根據手部瘡瘍、嘴唇麻木、舌頭僵硬等症狀來看,並不是單純的腫脹病症,不知道是什麼病,應該如何用藥治療?

這個病症是水飲夾雜熱邪。體內濕熱盛,沒有正確辨別,所以服用滲濕藥物或健脾藥物均無效,是因為燥熱藥物用得太多。至於補中益氣湯以及參附等藥物,都是溫補藥物,反而助長濕熱,導致濕熱無處排出,聚集到右手尺澤穴附近,出現腫痛。此時還沒有認識到邪氣已經侵入血分。即使用針刺出血,毒熱也沒有去除。況且又服用十全大補湯,更加助長了病情,所以出現譫語、流血,最後血盡而亡。以後遇到水飲病症,必須區分是寒是熱,放血治療不可輕率。如果放血時沒有正確診斷,後續病情變化難以預測。

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子,縱慾過度,午熱夜汗,咳嗽咳血不止,四肢疲倦,肌肉消瘦,脈象洪大無力。服用滋陰降火藥物無效,又服用補中益氣湯(早上服用)和八仙長壽丸(晚上服用),間隔服用,仍然無效。

咳血的病症變化莫測,初期必須明確辨別咳血的來源。中焦吸收水谷精微,化生為血。血的來源一是從腹部右側下行到血海,一是從虛里穴,從人體下部進入經脈。血海之血由衝任二脈統攝,屬熱性,可以滋養肌肉、濡潤皮膚毛髮。男子絡於唇口生鬍鬚,女子月經按時來潮,都是血海之血的作用。如果表邪侵犯,或肝火旺盛,或暴怒傷肝,就會導致胞中之血不能滋養皮膚毛髮,反而隨著衝氣上逆到胃脘,從口中吐出。這種咳血,出血量很多,但卻不致命,因為這是多餘的血。經脈之血由手厥陰心包經統攝,是中焦精微所化生,用來滋養臟腑,濡潤脈絡。這種血非常重要,不可吐出,吐血則必死。內經說,陽絡受損則吐血,陰絡受損則便血,這是指血海之血。經脈之血,一息不通則危如累卵,一點損傷則無法挽回。據說此人因為縱慾過度而咳血不止,可能是經脈之血。這種咳血,十個人中幾乎沒有能活下來的。唯有不亂投藥,大補心腎,大量服用人參,才能在十個病人中救活一兩個。作為醫生,實在是無能為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