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九芝

《醫林瑣語》~ 正文 (7)

回本書目錄

正文 (7)

1. 正文

118、病有虛而不可攻者,補中自有攻意,善補陰即所以攻熱,補陽即所以攻寒。若為實證,則不可以作此說。實與誤補,虛而誤攻,其誤同,其禍亦同。

119、運氣之學壞於馬元素之徒,至以某年生人,以某日得病,當用某藥為言,此丹溪之說也。其後再有程德齋作《傷寒鈐法》,以得病日之干支為主,自有此等人,而運氣之說,於是乎不可通(返?)矣。

120、《宋史·仁宗本紀》:「至和元年正月,碎通天犀和藥以療民疫。嘉祐五年五月,京師民疫,選醫給藥以療之。」此所謂「疫」,即《說文》皆病之疫,朝廷為之選醫給藥,必非一人獨病之溫矣。

121、嘗見一書有曰:余素不喜用熱藥。夫治寒以熱,治熱以寒,皆治法也,用寒用熱豈有視乎醫家之愛憎者!

122、苦寒伐胃之說,為虛寒者言之也,若實熱病,則非苦寒無以去病而保胃。

123、宋時有竇材者,自稱第三扁鵲,謂仲景但能治小病,狂詆諆之。余謂此真能讀仲景書者,可見人若能用仲景法,方可使病不大也。

124、石膏不可煅,煅則為石灰,性反熱矣。

125、藥之能起死回生者,惟石膏、大黃、附子、人參。有此四種之病,則一劑可以回春,此外皆不盡然。

126、七十二種風,不聞有七十二種治法;三十六種痛,亦不聞有三十六種治法。且曰一方可以通治,則何必有七十二、三十六之分乎?此不過言風病、痛病之多耳。

127、刮痧之法,亦妙法也。張景岳有《刮痧新探》。

128、六味地黃丸統治傷寒病,趙養葵《醫貫》之說也,汪訒庵取以冠《醫方[集解]》之首,大誤病人。

129、渴甚而嘔者,必以飲水多之故。嘔甚而渴者,必以津液傷之故。

130、病有初中未三傳,而初中末三傳之期,亦無一定,要不可以不分。

131、春夏溫熱,豈獨用藥之異於冬寒哉!嘗見人家於溫熱[病]亦用重茵覆帳,甚至有以紅氈罩窗者,實大忌也。

132、病以汗解,藥到則自然得之,即冬月正傷寒亦然。乃有在夏之病,亦欲以溫覆取汗,則大不然。

133、病自有宜於寒涼藥者,但不可咨食生冷,惟梨汁、蔗汁、西瓜汁不在此例。

134、甘有淡義,不獨以甜為甘也。《書》:「稼穡作甘」,《禮記》:「甘受和」,皆言淡,故石膏之甘,不同於麥[冬]、地[黃〕。

135、《周禮》:「秋時有瘧寒疾」。賈《疏》謂非火沴金。

136、張劉李朱為金元四大家,張謂潔古,或曰子和,當以潔古為是。李士材乃以張為仲景,謬甚。

137、世俗所稱傷風者,不發熱,但有咳嗽清涕、鼻塞聲重而已,非《傷寒論》之中風也,故不傳變。

138、治咳須分新久,新咳宜泄,久咳宜斂。新咳誤斂,則風寒不出,久咳更泄,則肺葉開張,皆足以成醫怯。新久當以年計,不以月日計。

白話文:

[正文]

118、有些病是虛症,不能用攻邪的方法治療。補益身体本身就具有攻邪的意义,善于补益阴气就能治疗热证,补益阳气就能治疗寒证。但如果是实证,就不能这样治疗。实证误用补法,虚症误用攻法,其错误相同,后果也相同。

119、关于运气学的理论,被马元素等人误导,竟然说某年生的人,在某一天得病,就应该用某种药,这是朱丹溪的说法。后来程德斋又作《伤寒钤法》,以得病日的干支为主,从此这类说法就层出不穷,使得运气学变得难以理解(或:无法应用)。

120、《宋史·仁宗本纪》记载:“至和元年正月,用犀角制成的药治疗民间瘟疫。嘉祐五年五月,京城发生瘟疫,朝廷选派医生施药治疗。”这里所说的“疫”,就是《说文解字》中所说的各种疾病的瘟疫,朝廷都选派医生施药治疗,这肯定不是个别人的普通感冒发热。

121、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话:我一向不喜欢用热性的药物。然而,用热药治寒证,用寒药治热证,都是治疗方法,用寒用热怎么会取决于医生的好恶呢!

122、认为苦寒之药会伤胃的说法,是针对虚寒体质的人说的。如果是实热病,则非要用苦寒之药才能去除病邪而保护脾胃。

123、宋代有个叫窦材的人,自称是第三个扁鹊,说张仲景只能治小病,还狂妄地诋毁他。我认为,真正读懂张仲景著作的人,才能看出,如果能够运用仲景的医法,就能使疾病不至于发展严重。

124、石膏不能煅烧,煅烧后就变成了石灰,性质反而变热了。

125、能够起死回生的药物,只有石膏、大黄、附子、人参这四种。对于服用这四种药才能治疗的疾病,一剂药就能起死回生,其他的药物则不一定。

126、风邪有七十二种,并没有七十二种治疗方法;疼痛也有三十六种,也没有三十六种治疗方法。既然一种方法可以通治,为什么还要分七十二种、三十六种呢?这只不过是说风病、痛病很多而已。

127、刮痧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。张景岳著有《刮痧新探》。

128、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伤寒病,这是赵养葵《医贯》中的说法,汪机将其放在《医方集解》之首,这是误导病人。

129、很渴还呕吐,一定是喝水太多造成的。呕吐得很厉害还口渴,一定是津液受损造成的。

130、疾病有初、中、末三个阶段,但是初、中、末三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并不固定,但是一定不能不分阶段。

131、春夏的温热病,治疗方法当然与冬季的伤寒不同!我曾经见过人家在患温热病时,也用厚重的被子盖着,甚至用红毡遮盖窗户,这其实是禁忌。

132、疾病用发汗的方法治疗,药物见效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出汗,即使是冬天的伤寒也是如此。但是夏天得病,也想要用温热覆盖的方法来发汗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
133、有些疾病适合用寒凉药物治疗,但是不能吃生冷食物,梨汁、甘蔗汁、西瓜汁不在此列。

134、甘味有清淡的意思,不只是以甜为甘。《尚书》说:“稼穑作甘”,《礼记》说:“甘受和”,都是指清淡,所以石膏的甘味,与麦冬、地黄的甘味不同。

135、《周礼》说:“秋季有疟疾和寒热病”。贾疏认为这不是火邪所致。

136、张从正、刘完素、李东垣、朱震亨是金元四大家,张从正字洁古,有人说字子和,应该以洁古为是。李士材认为张从正就是张仲景,这是大错特错的。

137、世俗所说的伤风,不发热,只有咳嗽、清水鼻涕、鼻塞、声音嘶哑而已,这不是《伤寒论》中的中风,所以不会传变。

138、治疗咳嗽要区分新旧,新咳宜泻,久咳宜收敛。新咳误用收敛法,则风寒之邪不能外出;久咳误用泻法,则肺气耗散,这些都会导致治疗失败。新久应该以年为计,而不是以月日为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