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九芝

《醫林瑣語》~ 正文 (4)

回本書目錄

正文 (4)

1. 正文

57、畫眉膏為小兒斷乳,法極有驗。方用:雄黃、雌黃、辰砂、麝香各二分,輕粉一分,山梔一個,共研為末,待小兒睡熟時,用麻油調擦兩眉毛上,即不思乳,此後無弊。如能於伏斷日如法用之猶合。

58、凡宜升之陽與宜補之陽異。凡宜補之陰與滋陰之藥味,一誤於不講陽郁,一誤於不講陰氣。

59、泄瀉有開首,即宜溫中者,與痢不同。

60、東坡云:「我有病狀,必盡情告醫,使其胸中瞭然。然後診脈,則疑似不能惑也。我本愈病,豈以困醫為事哉。」今而有以不問為高者矣!

61、王海藏曰:病人拱默,惟令切脈,試其知否。夫寒熱虛實,此可以脈知之,然一脈管數十證,得病之由不可以脈知之。如傷於食,可由脈知之,而所傷何物,豈現於脈?故醫者不可以不問,病者不可以不說。

62、《內經素問》無論真不真,總是秦漢以前書,《傷寒論》無論全不全,總可就其用法以治今人病。姚首源[姚際恆著《古今偽書考》]以《素問》為穿鑿,以《傷寒論》為駁雜,均入諸偽書之列,不自知其與病人為仇也。

63、重病以領出死關,引入生路為事,病在關內,變端百出,一離此關,病雖未愈,無死機矣。

64、書本不載接方,以接方之無定也。然醫全在接方上見本領,此必臨證多而後能之。

65、病有本不是一劑可愈者,用藥亦不必重。病有必恃此一劑見功者,用藥則不可輕。

66、胃脘痛一證,莫神於遊山方,草果、延胡索、五靈脂、沒藥四味,亦名手拈散。

67、茯苓一味,為治痰主藥,痰之本水也,茯苓可以利水;痰之動濕也,茯苓又可以行濕。[按:此條起首處劃去,似為待商改者。]

68、陳修園曰:肝膽為發溫之原,陽明為成溫之藪。

69、俗云:老來身體,如歷年記其逢節發病也,此何故,蓋以每交大節,皆為風寒營衛交替之時,此時用藥,即當因所見之病而順以去之,若一用補,則留病不去,病即因此而甚,故逢節發病斷不可補。

70、病之自汗出者,即為有汗,屬之病,仍以解肌得汗,方為去病之汗。(按:此條首處勾去。]

71、治風傷汗口陽病,當著意於水。治中風病當著意於火。

72、寒熱溫涼自是四種,溫與熱異,涼與寒亦殊,不得以溫藥即名之為熱藥,以涼藥取名之為寒藥。

73、《千金方翼》[按:當指孫思邈之《千金翼方》]為《傷寒論》原源。

73、《傷寒論注》以成氏為最先。《金匱注》以趙以德為最先。

75、世間(?)郁病最多,達、發、奪、泄者,皆治郁之法。

76、目疾迎風下淚,責其有火,即心熱則汗,腎熱則浸之理,蓋風中於目,皮毛斂閉,郁其經陽,遂生裡熱,陽並於上,即五火獨發之例也,安得不熱蒸而淚流乎?即羞明怕日,拳毛倒睫,亦無不因於火。

白話文:

[正文]

57、畫眉膏能幫助小孩斷奶,效果非常好。配方是:雄黃、雌黃、硃砂、麝香各二分,輕粉一分,山梔子一個,研磨成粉末。等小孩睡熟後,用麻油調和塗抹在眉毛上,就能讓小孩不再想喝奶,之後也不會留下後遺症。如果能在伏天斷奶的日子使用,效果更好。

58、需要提升陽氣和需要補充陽氣的方法不同。需要補充陰氣和滋陰的藥物也不同,一種錯誤是不考慮陽氣鬱結,另一種錯誤是不考慮陰氣虛弱。

59、泄瀉一開始就應該溫中,這和痢疾不一樣。

60、蘇東坡說:「我如有病,必定詳細告訴醫生,讓醫生心中清楚明白。然後再診脈,這樣就不會因為疑似而迷惑了。我本意是治好病,怎麼會故意刁難醫生呢?」現在卻有人把不說明病情當作高明了!

61、王海藏說:病人沉默寡言,醫生只能診脈,試探他是否明白病情。寒熱虛實,這些可以從脈象得知,但是一個脈象包含幾十種病症,生病的原因卻不能從脈象得知。例如,因為飲食不當而生病,可以從脈象知道,但究竟是吃了什麼東西導致生病,脈象卻無法顯示。所以醫生不能不詢問病情,病人也不能不说病情。

62、《內經素問》無論真偽,都是秦漢以前的著作;《傷寒論》無論是否完整,總可以根據它的使用方法來治療現代人的疾病。姚際恆在其著作《古今偽書考》中認為《素問》是穿鑿附會的,認為《傷寒論》是雜亂無章的,都列入偽書之列,他不知道這樣做是在和病人作對。

63、治療重病,就是要把病人從死亡邊緣拉回來,帶他走向康復之路。病危時,病情變化多端,一旦度過危險期,即使病還沒痊癒,也不會有生命危險了。

64、醫書上不記載臨證的經驗方,因為臨證的經驗方沒有固定的模式。但是醫生的本事全體現在臨證的經驗方上,這需要大量的臨床經驗才能做到。

65、有些病不是一劑藥就能治好的,用藥也不必太重。有些病必須依靠這一劑藥才能見效,用藥就不能太輕。

66、治療胃脘痛,沒有比遊山方更有效的了,草果、延胡索、五靈脂、沒藥四味藥組成的方劑,也叫手拈散。

67、茯苓單味藥是治療痰的要藥,因為痰的本質是水,茯苓可以利水;痰又帶有濕邪,茯苓又能行濕。

68、陳修園說:肝膽是發熱的根源,陽明經是積聚溫熱的場所。

69、俗話說:老年人的身體就像一本記事簿,記載著每年節氣發病的情況。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每逢節氣交替,都是風寒營衛交替的時候,這時候用藥,應該根據所見到的病情來治療,如果一味進補,反而會讓病情加重,所以逢節氣發病絕對不能進補。

70、病人自己出汗的,那就是有汗,屬於病態,仍然需要用解肌發汗的方法才能治療。

71、治療風寒引起的汗出、口渴、陽虛等病症,應該重視水液的調節。治療中風,應該重視溫熱的治療。

72、寒熱溫涼本來就是四種不同的病證,溫和熱不同,涼和寒也不同,不能把溫性的藥物叫做熱藥,把涼性的藥物叫做寒藥。

73、《千金翼方》是《傷寒論》的源頭。

74、《傷寒論注》以成無己的注釋為最早最好的。 《金匱要略注》以趙以德的注釋為最早最好的。

75、世間鬱病最多,通、發、泄、奪都是治療鬱證的方法。

76、眼睛迎風流淚,是因為有火,就像心火旺盛會出汗,腎火旺盛會水腫一樣。因為風邪侵犯眼睛,皮膚毛髮閉塞,鬱滯經絡陽氣,於是產生內熱,陽氣上浮,就像五臟之火獨發一樣,所以眼睛會因為熱蒸而流淚。眼睛怕光、睫毛倒睫,也都跟火有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