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九芝

《醫林瑣語》~ 正文 (3)

回本書目錄

正文 (3)

1. 正文

39、讀《傷寒論》須著意於治水之劑,大青龍湯清內擾之煩亂,故治表寒裡熱;小青龍治內蓄之水氣,故治表熱裡寒。小青龍入太陽,治陽水之病,真武湯入少陰,治陰水之病,而五芩散、十棗湯、陷胸丸皆是。

40、古二陳湯本為六物,以治久咳,後人以之移治新嗽,乃去生薑、烏梅而為四味,此方之生薑、烏梅,即小青龍之乾薑、五味子也,於四獸飲見之。

41、小柴崩湯為開通表裡之劑,其旋覆花湯,諸瀉心湯,與夫黃連湯,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,皆開通上下之劑。

42、都粱丸是白芷。舉卿古拜散是荊芥。

43、六味丸者,本以酸苦甘辛鹹淡之六味名之金匱腎氣丸也,錢仲陽以之移治小兒純陽之體,刪去桂、附,而始名之曰六味耳,後世又以六味加桂為七味丸,再加附子為八味丸,則寢失初義矣。

44、六味當以適合酸苦甘辛鹹淡之六味得名,非以六物為言也。

45、扁鵲玉壺丸,只用硫黃一味。

46、天王補心丹之桔梗,歸脾丸之木香,七味白朮散之葛根,玉屏風散之防風,俱不可少,若去之則非本方之義矣。

47、牛黃清心丸,以萬氏一方為最穩。其方用西牛黃二分五釐,鏡面辰砂一錢五分,黃連五錢,黃芩三錢,山梔三錢,鬱金二錢,為末。丸如黍大,每服七八丸,如果溫邪內陷包絡,亦非此不能透入也。

48、腎者胃之關也,關門不開,故聚水而從其類,東垣所制通關丸,用黃柏、知母各一兩,肉桂半之,最合。亦名滋腎丸。

49、舌為心之外候,其色當赤,而有時白如積粉者,白為肺金之色,反加心火之上,是為侮其所勝。

50、逍遙散本是八物,柴、歸、三白各一錢,甘草五分,外尚有煨姜一片,薄荷五分,人皆忽之。其丹皮、山梔各一錢,則薛立齋於八物外所加也。

51、婦人臨產為穩婆傷損,小水淋漓,以補脬散一方最妙。脬即婦人膀胱也。其方用生黃絲絹剪碎一尺,白丹皮連根一錢,白芨磨濃汁亦一錢。最妙。

52、敗醬草一味,能化膿為水。治瘍方中加入皂角刺三分,穿山甲三片,能引諸藥至於病結之所。

53、腦漏、鼻淵等證,唯用白芒一兩,辛夷仁、薄荷葉各五錢,蒼耳仁炒去皮二錢五分,最能清風火之在巔頂者。

54、《經脈別論》曰:一陰一陽結,謂之喉痹。一陰厥陰也,一陽少陽也。厥陰之上,風氣主之,少陽之上,火氣主之。宗此以治,思過半矣。

55、銀柴胡、胡黃連、青蒿子、左秦艽,功專骨蒸勞熱。白丹皮去無汗之骨蒸。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。桑白皮去往來寒熱之骨蒸。

56、洞泄即是水泄,用白蒺藜、野大蒜、蘿蔔莢、薺菜花四味,各三錢,煎服立效。以治水泄不止者最妙,此先母記得是家傳方也。

白話文:

[正文]

39、閱讀《傷寒論》時,必須特別注意治療水腫的藥方。大青龍湯能消除內在的煩躁,因此治療表寒裡熱;小青龍湯治療體內積聚的水氣,因此治療表熱裡寒。小青龍湯用於太陽經,治療陽水;真武湯用於少陰經,治療陰水;五苓散、十棗湯、陷胸丸也都是治療水腫的藥方。

40、古方二陳湯原本是六味藥組成,用於治療久咳,後人將其改用於治療新咳,去掉了生薑和烏梅,變成四味藥。這個方子的生薑、烏梅,就是小青龍湯裡的乾薑、五味子,在四逆湯中也能見到。

41、小柴胡湯是疏通表裡經絡的藥方,旋覆花湯、瀉心湯、黃連湯、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,都是疏通上下經絡的藥方。

42、都梁丸的主要成分是白芷。舉卿古拜散的主要成分是荊芥。

43、六味丸,原本是用酸、苦、甘、辛、鹹、淡六種味道的藥材來命名,就是《金匱要略》中的腎氣丸。錢仲陽將其改用於治療小兒純陽體質,去掉了桂枝、附子,才改名為六味丸。後世又在此基礎上加桂枝為七味丸,再加附子為八味丸,已經偏離了最初的意義。

44、六味丸的命名是根據酸、苦、甘、辛、鹹、淡六種味道的藥材而來,並不是指六種藥材。

45、扁鵲玉壺丸,只用硫黃一種藥材。

46、天王補心丹中的桔梗,歸脾丸中的木香,七味白朮散中的葛根,玉屏風散中的防風,都不能缺少,如果去掉,就不是原方了。

47、牛黃清心丸,萬氏一方最為穩妥。其方劑用西牛黃二分五釐,朱砂一錢五分,黃連五錢,黃芩三錢,山梔三錢,鬱金二錢,研成細末,製成黍米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七八丸。如果溫邪內陷包絡,也只有這個藥方才能透入治療。

48、腎是胃的關口,關口不通,就會積聚水液。東垣所制的通關丸,用黃柏、知母各一兩,肉桂半兩,最為合適。也稱為滋腎丸。

49、舌是心的外在表現,舌色應當是紅潤的,但有時舌苔白如積粉,白色是肺金的顏色,反過來侵犯了心火,這就是侮勝。

50、逍遙散原本是八味藥材,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白術、白茯苓各一錢,甘草五分,此外還有煨姜一片、薄荷五分,人們都忽略了這兩味藥。丹皮、山梔各一錢,是薛立齋在八味藥的基礎上加的。

51、婦女生產後,因穩婆操作不當造成損傷,小便淋漓不斷,用補脬散一方最有效。脬就是婦女的膀胱。其方劑用生黃絲絹剪碎一尺,白丹皮連根一錢,白芨磨成濃汁一錢。

52、敗醬草單味藥就能將膿化為水。治療癰瘍的方劑中加入皂角刺三分,穿山甲三片,能將藥引導到病灶部位。

53、治療腦漏、鼻淵等症,只用白芷一兩,辛夷仁、薄荷葉各五錢,炒去皮的蒼耳仁二錢五分,最能清除巔頂部位的風火。

54、《經脈別論》說:一陰一陽相交結,就稱為喉痹。一陰指厥陰經,一陽指少陽經。厥陰經上面,風氣主導;少陽經上面,火氣主導。根據這個道理治療,就能解決一半的問題了。

55、銀柴胡、胡黃連、青蒿子、秦艽,專門治療骨蒸勞熱。白丹皮治療無汗的骨蒸。地骨皮治療多汗的骨蒸。桑白皮治療往來寒熱的骨蒸。

56、洞泄就是水瀉,用白蒺藜、野大蒜、蘿蔔莢、薺菜花四味藥,各三錢,煎服,效果很快。治療水瀉不止最有效,這是家傳方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