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粹精言》~ 卷三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0)

1. 病案略陳

述此一案,以見求速效而惑多岐者,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。此證直到臨崖方才勒馬,幸不遇加鞭者耳。

馮某第三子年十四,自暮春微覺困頓懶食,治以建脾清導之劑,忽昏然沉睡,晝夜迷離,叫喚難醒,醒惟食粥一盞而已,如是逾夏經秋,服藥不可勝計,九月索診於余,其脈數如釜沸,余以大劑六味湯投之十二帖,六脈始平,兩關變有滑象,又以溫膽湯投六帖,脈變虛莫,改授補中湯四帖,脈轉弦鞕,便間日寒熱與瘧無異,因酌逍遙散加鱉甲、香附四帖,寒熱既痊,沉睡忽解,亦能飲食矣。余擬此證痰熱伏於肝膽,藥餌清傷脾胃,肝膽之實熱未除,脾胃之虛機續見。

肝膽熱則好眠,脾胃虛更懶食矣,相火寄於肝膽,肝膽受痰熱之困,不能宣發相火,且相火與痰熱相搏,六脈數於釜沸,是其診也,故首用六味壯水之主以鎮陽光,陽光得鎮,兩關變滑,乃肝膽脾胃現出證之真形,故投溫膽湯以平膽熱,膽熱平則滑脈去而虛耎來,又以補中湯扶中氣而升陰陽,脈轉弦鞕者,肝膽久郁今得舒其本象也,寒熱如瘧者非瘧也,乃少陽中正之官開其鎖鑰,本氣之陰陽得以往來,只為脾胃尚弱未能承應間作寒熱耳,治之以逍遙散加鱉甲、香附乃以消散余郁,滋養肝膽,調和脾胃,使臟腑攸平,土木調達耳,是以諸症悉除,起沉疴於一旦也。

述此一案,以見見病知源之惟難,按脈究理之不易。程子曰「脈無不真,證無不假。」三指之下,毋得受病欺瞞、被病恐嚇也。

許宅婦妊娠八月,仲夏日患亢熱燒渴,引水不欲咽,小便赤澀,濕熱之證,誤服枳、樸消導諸藥,一帖胎墮,因延產科治之,三服芎歸,以致悶絕,交晝備棺木而化錢紙矣。因病者肌表熱甚,氣息未了,父母放舍不下,延余診之,六脈芤大無序,身直目閉,舌青額潮,腹滿指逆,見證雜沓如此,以胎前之熱在陽明至今未解,當解肌不解肌,熱不能退;胎前之濕在太陽至今未利,當利水不利水,濕不能消;產後脈大,亟應瀉熱而未可輕瀉,則正氣隨亡;產後脈芤宜乎補虛而未可驟補,防補則瘀熱滋甚,且脈之息數無序,表裡陰陽業經雜亂,欲投劑挽復諸難,非易事也。余斟酌至再,訂桂枝柴胡湯加味投之,一劑微汗而愈。

述此一案,以見救逆之際,索(須)自望聞問切中辨認寒熱虛實,表裡陰陽,邪正上下,標本緩急,一一布悉。

白話文:

病案略陳

這個案例說明了急於求成、方法錯誤反而有害。這個病症直到危急關頭才採取措施,幸好沒有雪上加霜。

馮家十四歲的第三個兒子,從暮春開始就感覺疲倦、食慾不振,用健脾清熱的藥物治療,卻突然昏睡,白天黑夜都迷迷糊糊,叫也叫不醒,醒來只能喝一碗粥,就這樣過了整個夏天和秋天,服用的藥物不計其數。九月,他來找我診治,脈象快得像水沸騰一樣。我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湯治療他十二劑,脈象才平穩下來,寸口脈變得滑利,我又用溫膽湯治療六劑,脈象變得虛弱,於是改用補中益氣湯四劑,脈象轉為弦細有力,接著又間歇性地出現寒熱,像瘧疾一樣。因此我調整逍遙散,加入鱉甲、香附,用四劑藥,寒熱痊癒,昏睡也消失了,也能正常飲食了。我判斷這個病症是痰熱鬱積在肝膽,之前的藥物傷了脾胃,肝膽的實熱沒有去除,脾胃的虛弱卻持續存在。

肝膽有熱就嗜睡,脾胃虛弱就更不想吃東西。相火停留在肝膽,肝膽被痰熱困擾,不能宣洩相火,而且相火與痰熱相互搏鬥,導致脈象快速如沸騰的水,這就是診斷的依據。因此,我先用六味地黃湯來滋陰降火,降火成功後,寸口脈變得滑利,這才顯示出肝膽脾胃的真實病症。於是使用溫膽湯來平肝膽之熱,膽熱平息後,滑脈消失,脈象變得虛弱。再用補中益氣湯來扶助中氣,提升陽氣,脈象轉為弦細有力,這是因為肝膽鬱結已久,現在才恢復正常。間歇性寒熱像瘧疾,但並非瘧疾,而是少陽經氣恢復通暢,陰陽之氣才能正常運行,只是因為脾胃還很虛弱,還不能很好地調節寒熱的變化。治療時,使用逍遙散加鱉甲、香附,目的是疏散鬱氣,滋養肝膽,調和脾胃,使臟腑平和,使脾土與肝木協調,所以各種症狀都消失了,沉疴頓癒。

這個案例說明了辨明病因病機的困難,以及分析脈象、探究病理的艱辛。程顥說:「脈象必然真實,症狀卻未必真實。」三指診脈,不能被疾病欺騙,被疾病嚇倒。

許家婦女懷孕八個月,仲夏時患上亢熱煩渴,喝水也不想咽下,小便赤澀,是濕熱的症狀。她錯誤地服用枳實、樸硝等瀉下的藥物,一劑藥就導致胎兒流產,於是找產科醫生治療,服用了三劑芎歸藥物,結果昏迷不醒,家人甚至準備棺木和冥紙了。因為病人肌膚表面非常熱,呼吸還沒有停止,父母捨不得放棄,就請我診治。脈象虛大無序,身體僵直,眼睛閉著,舌頭青紫,額頭潮紅,腹部脹滿,按壓有抵抗感。症狀如此雜亂,是因為孕期陽明經的熱至今未解,該解肌卻沒有解肌,熱不能退;孕期太陽經的濕至今未利,該利水卻沒有利水,濕不能消;產後脈象大,應該瀉熱,但又不能輕易瀉熱,否則正氣會耗損;產後脈象虛大,應該補虛,但又不能驟然補虛,否則瘀熱會加重。而且脈象的快慢無序,表裡陰陽已經混亂,想用藥物挽救,非常困難。我仔細考慮後,決定用桂枝柴胡湯加味,一劑藥後微微出汗,病就好了。

這個案例說明了在危急情況下,必須仔細地望聞問切,辨別寒熱虛實、表裡陰陽、邪正盛衰、標本緩急,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