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分經》~ 原敘
原敘
1. 原敘
本草之作,肇自神農,厥後代有傳書,至綱目而大備。然卷帙浩繁,艱於記誦。於是膚淺者,流率以藥性賦為宗旨,掛一漏百,貽害無窮。迨備要從新諸書行於世,而後本草之功用復著,顧其體例,則仍以草木蟲魚,分門而比類。讀者但識其性味主治,而於所入之經絡,每多忽之,此所以有誅伐無過之譏,而難於收針芥相投之效也。吾友山陰姚君,名瀾字涴云,申韓高手也。
由明經需次廣文,余筮仕之江,即延之賓館,論交垂三十年間。遇微病君為治之,則信手拈來,藥止數味,而效如桴鼓。詢以岐黃,曰:「吾非知醫,但知某藥入某經耳。」庚子之春,余攝篆越郡,得姚君所輯《本草分經》抄本。公餘之暇,披覽一過。蓋以經絡為綱,以藥品為目,俾閱者豁然於某味為某經之藥,不致亂投雜進,其有裨於醫術不淺哉。爰急為付梓,以廣其傳。
姚吾素善病,中年鬚髮盡脫,因自號維摩和尚,今已逾花甲,而精力不衰,殆即按經服藥之明效歟。
白話文:
中藥典籍的撰寫,始於神農氏,之後歷代都有相關著作流傳,到了《本草綱目》才算是集大成。然而,《本草綱目》內容繁多,難以記憶背誦。於是,一些淺薄的人就以藥性歌訣為依據,結果掛一漏萬,造成無窮的禍害。等到《本草備要》等新書問世後,中藥的功效才又被重視,但這些書的體例,仍然是按照草木蟲魚等分類。讀者只知道藥物的性味和主治,卻常常忽略了藥物所歸屬的經絡,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用藥過度或無效的批評,也難以達到用藥如針刺般精準的效果。我的朋友山陰人姚瀾,字涴云,是精通法家思想的人。
他通過科舉考試後擔任教職,我到江蘇做官時,就邀請他到官邸做客,我們相交將近三十年。我如果有些小病,他來治療,總是信手拈來,用幾味藥就藥到病除。我問他關於醫學的知識,他說:「我並不精通醫學,只是知道某種藥歸屬某條經絡而已。」庚子年的春天,我到紹興任職,得到了姚君所編寫的《本草分經》抄本。我公務之餘,仔細閱讀了一遍。這本書是以經絡為綱,以藥物為目,讓讀者清楚地知道某種藥物是歸屬哪條經絡的,避免了亂用藥物的情況,對於醫術的幫助可不小。因此,我趕緊把它印刷出版,以便廣泛流傳。
姚先生我一直知道他身體不太好,中年時頭髮鬍鬚都脫落了,因此自號維摩和尚,如今已經超過六十歲,但精力仍然旺盛,這大概就是他按照經絡選藥,服用後效果明顯的證明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