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留香館醫話》~ 附: (3)

回本書目錄

附: (3)

1. 最近醫案

雅梨汁,左金丸,鮮石斛,知母,全瓜蔞,紫貝齒,石決明,鮮地,川貝,銀花,連翹

復診,津回嘔止,諸恙都平,宿垢未蠲,尚難拔其根株。

瀉葉,全瓜蔞,銀花,連翹,青蒿,雅梨肉,豆豉,紫貝齒,知母,川貝,桔梗,碧玉散

陸××,大實大熱,神昏譫妄,揚手擲足,猶以厚被強覆之,豈非速其死耶?當臍堅硬如石,力拒按摩,齒有灰垢,唇有血痕,急以清瀉救之,尚恐鞭長莫及耳。

生軍,元明粉,鮮地,鮮斛,鮮首烏,辰砂拌帶心連翹,羚羊角,石決明,豆豉,銀花,雪水,梨汁,另服至寶丹

復診,神呆不語,手足之揮舞已止,宿垢己下,然按其腹力拒如故,堅硬未減,力叩其故,據述昨日之藥,僅服其半,切囑之言竟充耳若不聞,當機自誤,尚有何說?今既相邀,勉宗原法,防其痙厥之變。

原方去羚羊角、右決明。至寶舟易紫雪丹。

三診,垢去津回,倉廩已消烈焰,神清語了,宮城已解重圍,如斯九死一生之病,倘畏首畏尾者,豈不誤其生命耶?前師不設曲實之謀,我來已是焦頭之客,慮其死灰復燃,再投清解。

鮮生地,鮮石斛,銀花,連翹,桔梗,雅梨肉,淡豆豉,肥知母,黃芩,橘絡,丹皮

丁××,濕溫發於房事之後,表熱不揚,濕多熱少,四肢寒涼,腰痛如折,舌苔薄灰,口膩不渴,宜下溫少陰,外祛濕邪,雙方兼顧。

熟附子,桂枝,細辛,韭子,巴戟,鎖陽,藿香,蘇梗,陳皮,半夏,佩蘭,車前子

復診,諸恙向安。舌苔灰膩有加,胃氣杳不思納,據述曾服某先生藥,堅囑勿進溫熱,連診五次,以致漸不欲食,日就困頓,差幸尚無變症,仍以原法挽之。

熟附子,吳萸,乾薑,陳皮,半夏,韭子,上肉桂研末作丸,蘇梗,藿梗,川樸,白朮炒,穀芽,野薔薇花

三診,胃納漸加,舌灰未退。原方去蘇梗、藿香加杜仲、熟地炭。丸方:

製附子,肉桂,吳萸,乾薑,半夏,陳皮,韭子,車前,杜仲,土炒於朮,炒黨參,砂仁,以蓯蓉、熟地煎濃汁泛丸,日進三、四錢。

程XX上年曾患黃道,今感暑濕伏邪,竊發寒熱,間日汗不暢布、面目微見黃色,慮其舊恙復作,宜疏和參以法降濕熱之品6

柴胡偎草果炒淡苓窄香制川軍六一散、青蒿炒知母宋半夏佩蘭黑梔鮮佛手

某××濕溫表熱頗壯。神煩胸悶,懊膿不寧,渴不多飲,諧語模糊,有汗漆漾,病經西候以外,誤服清涼之劑,煩懊轉加,自云熱極,視其舌苔白尖絛,望之似干,指鋼之仍潤,此病若投芳香化之,早已痞布而解矣。譬草堆熱氣鬱蒸以水澆之,徙增其濕,不能去熱,設的之以火,曝之以日,濕熱雖去而草又慮其枯,不若挑而鬆之,則空氣通而濕熱去矣。病情有可以物理參加,如是如是。

白話文:

[最近醫案]

第一個病案:患者服用雅梨汁、左金丸、鮮石斛、知母、全瓜蔞、紫貝齒、石決明、鮮地黃、川貝、金銀花、連翹後,復診時嘔吐停止,其他症狀也消失了,但體內宿垢尚未清除,病根未除。 之後改用瀉葉、全瓜蔞、金銀花、連翹、青蒿、雅梨肉、豆豉、紫貝齒、知母、川貝、桔梗、碧玉散治療。

第二個病案:患者陸××,症狀為大實大熱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手舞足蹈,家人還用厚被子蓋住他,這簡直是加速死亡。腹部堅硬如石,按壓疼痛,牙齒上有污垢,嘴唇有血痕。醫生緊急使用清瀉的方法治療,但效果仍有限。 之後用生軍、元明粉、鮮地黃、鮮石斛、鮮何首烏、辰砂拌帶心連翹、羚羊角、石決明、豆豉、金銀花、雪水、梨汁治療,另服至寶丹。復診時,患者神志呆滯,不說話,手腳亂動的症狀已停止,宿垢已排出,但腹部仍然堅硬,按壓疼痛。患者只服用了半副藥,醫生再次囑咐用藥方法,但患者不聽,醫生無奈,只能繼續使用原方治療,預防痙攣。 之後去除羚羊角、石決明,將至寶丹改為紫雪丹。三診時,宿垢排出,津液恢復,神志清醒,說話流暢,病情好轉。因病情危急,醫生再次用鮮生地、鮮石斛、金銀花、連翹、桔梗、雅梨肉、淡豆豉、肥知母、黃芩、橘絡、丹皮清解餘毒。

第三個病案:患者丁××,因房事後感染濕溫,外感熱邪未解,濕邪較重,四肢冰冷,腰痛劇烈,舌苔薄白,口黏膩不渴。醫生決定採用溫下少陰,同時祛除濕邪的治療方案,使用熟附子、桂枝、細辛、韭菜子、巴戟天、鎖陽、藿香、蘇梗、陳皮、半夏、佩蘭、車前子。復診時病情好轉,但舌苔灰膩加重,胃口不好,患者私自服用其他醫生開的藥,堅決不服用溫熱藥物,連續五次就診後,病情日益加重,所幸沒有其他併發症。醫生繼續使用原方治療。 之後改用熟附子、吳茱萸、乾薑、陳皮、半夏、韭菜子,肉桂研末作丸,蘇梗、藿香、川樸、炒白朮、穀芽、野薔薇花。三診時,胃口好轉,但舌苔灰膩未退。醫生去除蘇梗、藿香,加入杜仲、熟地黃炭。丸劑改為製附子、肉桂、吳茱萸、乾薑、半夏、陳皮、韭菜子、車前子、杜仲、炒白朮、炒黨參、砂仁,用蓯蓉、熟地黃煎濃汁泛丸。

第四個病案:患者程××,去年患過黃疸,現感暑濕伏邪,時有寒熱,間歇性出汗不暢,面部略黃,醫生擔心舊病復發,決定疏通經絡,並使用清熱解濕的藥物,使用柴胡、草果(炒)、淡竹葉、茯苓、藿香、制川芎、六一散、青蒿(炒)、知母、半夏、佩蘭、梔子(黑)、鮮佛手。

第五個病案:患者某××,濕溫表熱明顯,神志煩躁,胸悶,煩悶不安,口渴不多,說話含糊不清,有汗出,因之前誤服清涼藥物,病情加重,自覺熱極。舌苔白,尖部紅,舌體乾燥,但舌苔仍然濕潤。醫生認為,此病不宜使用芳香化濕藥物,否則會加重病情,應當疏通氣機,改善體內環境。醫生類比草堆著火,用水澆灌反而加重濕氣,應當用物理方法疏通,改善通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