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留香館醫話》~ 附: (2)
附: (2)
1. 最近醫案
鮮地,鮮斛,豆豉,銀花,連翹,川貝,雞蘇散,前胡,杏仁,桔梗,橘絡
五診,諸恙皆平,咳痰如沫,俟其黃濃則痊矣。
豆豉,桔梗,前胡,杏仁,蔞皮,橘紅,橘絡,牛蒡,製半夏,川貝母,茯苓,南沙參,雞蘇散
王××,表熱泄瀉旬余未已,黃先生投攻劫之劑,胸膺劇痛,泄利轉盛,此表邪失於疏散,遏伏則痛,下陷則利,仿古逆挽法,汗布則利,稀痛緩矣。
葛根,豆豉,青蒿,前胡,黃芩,新會皮,桔梗,藿梗,茯苓,六一散
楊××,濕勝陽微,胃失消化之權,脾乏運輸之力,匝月以來,表熱綿綿不揚,汗不克布,面白無華,胸痞腹脹,醫師憒憒,謬以硝黃攻其食積,所下無非稀水,一誤再誤,而至於三,脹勢愈攻愈甚,而苦寒之性戕賊胃氣,以致杏不恩納,舌苔灰薄而潤,脈象軟數不鼓,若不亟救脾胃之陽,勢必浮腫而敗矣。
肉桂,熟附,茅白朮,乾薑,川樸,新會皮,鹿角霜,姜半夏,老蘇梗,廣藿香,茯苓
復診,脹勢已松,胃氣稍蘇,表熱反揚,此久遏之邪欲出也。前法救其藥誤,今再透其表邪兼分利其小水,俾表裡之邪內外分消,庶幾霍然。
乾薑,熟附,桂枝,蘇梗,防風,藿香,川樸,腹皮,陳皮,赤苓,車前,澤瀉
三診,脹平腹軟,大汗淋漓,小水通暢,舌灰全退,白㾦遍布,遏伏之邪業已宣泄殆盡矣,蠻補非宜,仍從中土立法,望其胃氣克振,方為穩當。
土炒白朮,煨乾姜,桂枝,陳皮,廣藿梗,姜半夏,北秫米,砂仁,穀芽,野薔薇花
右××,肝氣宿恙,每逢大節必發撐脹嘔惡,不能納食,所吐皆酸苦膩涎,木乘土為賊邪,將來定有痛厥之慮,治以平肝和胃暫安。
川椒炒,烏梅炒,制香附,士炒白朮,煨乾姜,陳香櫞,桂心,醋炒青皮,川連,炒吳萸,姜半夏,瓦楞子煅
老人×,夜間捕魚,霜露寒濕,日積月累,以致腹脹納減,久延脹劇,已成單腹脹重病,大便不爽,形容消瘦,花甲以外之年,中陽已餒,勢難望其復振,勉立溫運一法,聊盡人事。
熟附子,乾薑,胡蘆巴,茅朮,赤白苓,老桂木,吳萸,青陳皮,川樸,雞內金
此病連診三次意愈,後以貧困,仍理舊業,復脹而死。
錢××,濕熱醞釀延成滯下,紅白錯雜,脹痛後重,日夜數十行,醫投白頭翁湯病轉利,姑和其氣血,清其宿積,切勿再進苦寒,戕其胃氣致延噤口重症。
帶皮檳榔,炒地榆,白朮炭,楂炭,青皮,陳皮,煨木香,炒槐花,紅曲炭,藿梗炙陳火腿骨,玫瑰花,穀芽
錢××,秋燥驟加伏暑,竊發牽引肝氣宿恙,諸醫偏治氣分,誤進燥烈之品,以致攻撐脹痛,嘔逆噦惡,其苦萬狀,幾無片刻寧息,切其脈細澀,右現小實,視其舌乾燥微黃,指捫之如砂皮,此上有膠痰下有宿垢也,若不急救其津,何以止其噦?若不涼鎮其肝,何以平其逆?姑試一劑,得效再商。
白話文:
[最近醫案]
**病例一:**患者咳嗽痰沫,用鮮地黃、鮮天冬、豆豉、金銀花、連翹、川貝母、雞蘇散、前胡、杏仁、桔梗、橘絡等藥物治療後,諸恙皆平,咳痰如沫,待痰液轉為黃濃即可痊癒。 後續使用豆豉、桔梗、前胡、杏仁、蔞仁皮、橘紅、橘絡、牛蒡子、制半夏、川貝母、茯苓、南沙參、雞蘇散等藥物治療。
**病例二:**王××患者表熱泄瀉十餘日未愈,黃先生用攻邪之劑治療後,胸膺劇痛,泄瀉加重。此乃表邪未疏散,鬱遏則痛,下陷則瀉。採用仿古逆挽法,使汗布則瀉利減緩,疼痛減輕。使用葛根、豆豉、青蒿、前胡、黃芩、新會陳皮、桔梗、藿香梗、茯苓、六一散等藥物治療。
**病例三:**楊××患者濕邪盛,陽氣虛弱,胃失消化功能,脾臟運化無力,月餘以來表熱綿綿不退,汗出不暢,面色蒼白無華,胸悶腹脹。原醫師誤用硝石、黃連等苦寒藥物攻治食積,瀉下稀水,病情加重,腹脹日益嚴重,苦寒之性損傷胃氣,飲食難以消化,舌苔灰白而潤,脈象軟弱而數,不鼓。如果不迅速救治脾胃陽氣,勢必水腫而危及生命。 使用肉桂、熟附子、白朮、乾薑、川樸、新會陳皮、鹿角霜、姜半夏、蘇梗、廣藿香、茯苓等藥物治療。復診,腹脹減輕,胃氣略有恢復,表熱反增,此乃久遏之邪欲外出之象。繼續治療,疏通表邪兼利小便,使表裡之邪內外皆消。 使用乾薑、熟附子、桂枝、蘇梗、防風、藿香、川樸、厚樸皮、陳皮、赤苓、車前子、澤瀉等藥物治療。三診,腹脹平復,腹軟,大汗淋漓,小便通暢,舌苔灰白已退,白苔遍布,遏伏之邪已宣洩殆盡。不宜再大補,仍從脾胃入手治療,待胃氣恢復方為穩妥。 使用土炒白朮、煨乾薑、桂枝、陳皮、廣藿香梗、姜半夏、北秫米、砂仁、穀芽、野薔薇花等藥物治療。
**病例四:**右××患者肝氣宿疾,每逢節日必發腹脹嘔惡,不能進食,嘔吐物酸苦粘膩。肝氣犯脾,日後恐有疼痛厥逆之虞。治療以平肝和胃為主。 使用川椒炒、烏梅炒、制香附、土炒白朮、煨乾薑、陳香橼、桂心、醋炒青皮、川連、炒吳茱萸、姜半夏、瓦楞子煅等藥物治療。
**病例五:**老人患者夜間捕魚受寒濕之邪,日積月累,導致腹脹納食減少,久病腹脹加重,大便不暢,形體消瘦。年逾花甲,中陽已虛,難以恢復元氣,只能試圖溫運。 使用熟附子、乾薑、葫蘆巴、白朮、赤白茯苓、老桂枝、吳茱萸、青陳皮、川樸、雞內金等藥物治療。此病連診三次,病情好轉,後因貧困繼續從事舊業,腹脹復發而亡。
**病例六:**錢××患者濕熱蘊結導致下痢,瀉下物紅白混雜,腹脹疼痛,日夜瀉下數十次。原醫用白頭翁湯治療後,病情加重。現當和調氣血,清除宿積,切勿再用苦寒之藥,以免損傷胃氣,導致噤口重症。 使用帶皮檳榔、炒地榆、白朮炭、山楂炭、青皮、陳皮、煨木香、炒槐花、紅曲炭、藿香梗炙陳火腿骨、玫瑰花、穀芽等藥物治療。
**病例七:**錢××患者秋燥加重,伏暑未盡,導致肝氣宿疾復發。諸醫偏治氣分,誤用燥烈之品,導致腹脹疼痛,嘔逆呃逆,痛苦萬分,幾乎片刻不得安寧。脈細澀,右關脈略有力,舌乾燥微黃,舌苔如砂皮,此乃上焦有膠痰,下焦有宿垢。如果不急救津液,如何止呃逆?如果不涼鎮肝火,如何平息逆氣?先試一劑,觀察療效再做打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