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留香館醫話》~ 附: (1)

回本書目錄

附: (1)

1. 附:

2. 最近醫案

華××,上年咯血,盈碗盈盆,其勢頗盛,厥後時發時止。今屆暑熱外爍,咳逆痰升,西法打針,僅止其血。中醫投藥,誤用清滋,以致氣愈逆、痰愈多,高枕不得平臥,胃氣索然,按其脈濡數無力,視其舌薄白膩苔,此暑濕新病也,急則治標,當先化其暑濕。

川樸,藿香,桔梗,橘紅,橘絡,杏仁,雞蘇散,白茯苓,佩蘭,豆豉,前胡,扁豆衣

復診,氣稍平,咳已稀,濕痰上泛,胃氣未蘇,再宗原法出入,不必過事更張也。

白朮炒,橘紅,橘絡,廣藿梗,牛蒡,桔梗,姜樸,赤白苓,佩蘭,前胡,穀芽,六一散,野薔薇花

三診,諸恙皆平,胃蘇能納,差幸得奏膚功,忽又急舟相邀,察其神怠倦嗜臥,間作囈語,切其脈仍見濡數,視其舌胖膩有加,且胃氣索然加以作惡,此濕邪瀰漫,蒙其神明也,既非熱灼膻中,亦非痰迷心竅,不過君主困於群小,乾綱不能振作耳,毋庸驚駭,濕去自安。

焦茅朮,新會皮,桔梗,滑石,焦六曲,生熟穀芽,白朮炭,茯苓,生熟苡仁,澤瀉,廣藿梗,杏仁

四診,胃健加餐,諸恙悉蠲,忽以行走赤日之下,暑熱外灼陽絡,由激動而傷,咯血又作,醫投清裡化瘀之劑,業已血止多日,而咳逆未已,當此秋分大節將臨,難保其早恙不發,但肺家既有留邪,正可迎機而導之,譬之盜賊深匿則搜之良難,竊發則捕之甚易也。

於朮炒,橘紅,橘絡,大力子,桑白皮炙,生蛤殼,杏仁,象貝,白茯苓,桔梗,前胡,紫菀,款冬花,雞蘇散

宋××,面目黧黑,氣升莫制,舉步則喘促,脈浮而數。按之豁然而空,此下元虛極也,症屬損怯,豈可忽視。

青鉛,海浮石,旋覆花,人參,蘇子,熟地,代赫石,五味子,坎氣(即臍帶之別名)

宋××,病本冬溫極尋常之病,為疲藥所誤,疏之不合法,下之藥太輕、輾轉兼旬,以致熱漸入營,神昏譫語,舌尖干絳。若再失治,勢必液涸發狂,亟滋其液,下其垢,內外交攻,冀其垢去,疹布方是生機。

鮮地,鮮斛,豆豉,大力子,銀花,連翹,元明粉,瀉葉,鮮沙參,全瓜蔞,桔梗,雞蘇散,茅根

復診,垢下熱退,疹㾦遍布,此得力於甘寒也,咳嗽痰稀,餘邪未淨,防其死灰復燃,切勿驟進穀食。

鮮地,鮮沙參,豆豉,牛蒡,銀花,連翹,川石斛,雞蘇散,桔梗,橘紅,光杏仁,白茅根

三診,表熱已平,早進糜粥葷腥,以致熱象又熾,晚有譫語,舌根及心苔灰,臍旁堅硬有形,此宿垢未淨復得薪食而揚其波,予所以諄諄告誡者,正防其食復耳,幸液來涸,即系生機,不然殆矣。

鮮生地,鮮金斛,銀花,連翹,瀉葉,全瓜蔞,枳實,杏仁,桔梗,橘絡

四診,所下之垢黑而臭極,視其疹㾦有續布者,彷彿灌漿,此熱邪蘊毒外泄之徵。表熱雖退,咳嗽未已,擬再肅清餘邪,萬勿慮虛進食,慎之慎之。

白話文:

[最近醫案]

華先生,去年曾多次吐血,量多到可以裝滿碗和盆,情況非常嚴重,後來時好時壞。今年夏天天氣炎熱,引發咳嗽,痰也增多,西醫打針只能暫時止血。中醫用藥,卻誤用了清熱滋陰的藥,導致氣更加上逆,痰也更多,躺下睡覺會很不舒服,胃口也變得不好。把脈發現脈象細軟無力且快,看舌頭是薄薄的一層白膩苔,這是因為暑濕導致的新病,現在要先處理暑濕這個標,先化解體內的暑濕。

用的藥方有:厚朴、藿香、桔梗、橘紅、橘絡、杏仁、雞蘇散、白茯苓、佩蘭、豆豉、前胡、扁豆衣。

複診時,氣喘稍為平穩,咳嗽也比較少了,但濕痰還是往上湧,胃口還沒恢復,繼續沿用之前的治療方向,不需要做太大的改變。

用的藥方有:炒白朮、橘紅、橘絡、廣藿梗、牛蒡、桔梗、薑厚朴、赤白茯苓、佩蘭、前胡、穀芽、六一散、野薔薇花。

三診時,各種不舒服的症狀都平穩下來了,胃口也恢復正常,情況好轉,但忽然又被緊急叫去出船,發現病人精神疲倦,喜歡睡覺,偶爾會說胡話。把脈發現脈象依然細軟且快,看舌頭變得肥大且更膩,而且胃口很差還想吐,這是濕邪蔓延,影響到神智了。這既不是熱邪侵入心包,也不是痰迷住心竅,只是君主(心神)被群臣(濕邪)困住,無法發揮作用,不用太過驚慌,只要濕邪去除自然就會好轉。

用的藥方有:焦茅朮、新會皮、桔梗、滑石、焦六曲、生熟穀芽、白朮炭、茯苓、生熟薏仁、澤瀉、廣藿梗、杏仁。

四診時,胃口變好,吃飯也增加了,各種不舒服的症狀都消失了。但因為在太陽底下行走,暑熱侵襲陽絡,導致氣血激動而受傷,又開始吐血,醫生用清熱化瘀的藥,雖然血止住了幾天,但是咳嗽一直沒好。現在已經快到秋分了,很難保證之前的病不會復發,但既然肺部還有殘留的邪氣,正好可以順勢引導它排出。這就像盜賊藏得很深時很難抓到,但如果稍微露出馬腳,就很容易抓到了。

用的藥方有:炒於術、橘紅、橘絡、大力子、炙桑白皮、生蛤殼、杏仁、象貝、白茯苓、桔梗、前胡、紫菀、款冬花、雞蘇散。

宋先生,臉色黯黑,氣往上衝無法控制,走起路來就喘得很厲害,把脈發現脈浮而數,但是按下去卻感覺空空的,這是因為腎氣虛弱到極點,屬於虛損,不可輕忽。

用的藥方有:青鉛、海浮石、旋覆花、人參、蘇子、熟地、代赭石、五味子、坎氣(即臍帶的別名)。

宋先生,原本是普通的冬溫病(類似感冒),卻因為誤用了不對的藥,用藥不合法,用的下藥太輕,拖了十幾天,導致熱邪進入營血,出現神志不清、說胡話,舌尖乾燥發紅。如果再醫治不好,恐怕會因為津液耗盡而發狂。所以要趕快滋養津液,同時把體內的穢物排出,內外兼顧,等穢物排出,疹子發出來才是生機。

用的藥方有:鮮地黃、鮮石斛、豆豉、大力子、銀花、連翹、元明粉、瀉葉、鮮沙參、全瓜蔞、桔梗、雞蘇散、茅根。

複診時,體內的穢物排出,熱退了,疹子也長滿全身,這都是甘寒藥發揮作用的效果。咳嗽痰比較稀,但殘留的邪氣還沒有完全清除,要小心再次復發,千萬不要急著吃固體的食物。

用的藥方有:鮮地黃、鮮沙參、豆豉、牛蒡、銀花、連翹、川石斛、雞蘇散、桔梗、橘紅、光杏仁、白茅根。

三診時,表面的熱象已經平穩,就開始吃稀飯和葷腥食物,導致熱象再次加重,晚上開始說胡話,舌根和心苔變成灰色,肚臍旁邊有堅硬的腫塊,這是因為體內的宿垢還沒完全清除,又吃了東西讓它再次興風作浪,我之前苦口婆心的勸告,就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。幸好津液還在,這就是生機,不然就危險了。

用的藥方有:鮮生地、鮮金斛、銀花、連翹、瀉葉、全瓜蔞、枳實、杏仁、桔梗、橘絡。

四診時,排出的穢物又黑又臭,看疹子還在繼續往外冒,就像在灌漿一樣,這是熱邪蕴毒往外發的徵兆。雖然表面的熱象退了,但咳嗽還沒好,要再次清除殘留的邪氣,千萬不要因為擔心虛弱就吃東西,務必要謹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