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一中

《裴子言醫》~ 卷之四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7)

1. 卷之四

如人平日真陰素虧,兼以不善調攝,妄自作勞,致陰血受傷。陰虧則火旺,火載血上行,為衄為吐。脈實者,以生地黃為君,丹皮、桃仁、茅根,韭汁之類為佐。甚者,權以醋炒黑大黃,去舊而生新。

此後急宜滋養陰血,培補真元,運旋脾胃,如六味丸、八味丸、及歸脾湯等藥,隨症用服,照前項調理法,庶病不滋蔓,而效可漸收也(珍攝為上,第一戒色,第二戒怒,第三戒言。)。若血大脫後,不加珍攝,必致陰日虧,陽日旺,遂成夜熱咳嗽,盜汗勞倦等症。病成而欲治之,則亦難矣。

故勞症初起,如日晡發熱,飲食不減,當用生地黃為君、當歸、知母、鱉甲、玄參、銀柴胡、牡丹皮、地骨皮等藥為佐。有汗加麥冬、五味、棗仁、浮小麥。若兼噁心、無汗,暫加軟柴胡、葛根,以透肌而解熱。心火暴盛者,少加川黃連。尺脈強旺者,少加炒黃柏,以平其勢。

勢平則已,不可過劑,此先哲業有詳論。惟謂苦寒之藥,竟非虛勞者所宜也。若咳嗽不止者,法當清金潤肺,紫苑、款冬、二冬、二母、枇杷葉之屬,固所必需,亦須以生地黃為君,以滋腎而生陰。蓋癆嗽之因,因於腎陰虧敗,不能制火。火無所畏,亢而刑金,金極則鳴耳。

徒事於肺,是執流而忘源矣。如瓊玉膏、集靈膏、太平膏、天地膏、三才膏,俱可選用。前項諸藥,先後所治規則,雖不能有外乎此,但滋陰之藥,難期速效,必致多服,多服則傷脾減食,如前之所云,有必然者,故進滋養藥者,時時當以飲食進退為消息,毋得經年累月,恣投而勿顧也(邪火盛則真火衰,真火衰不能生土而食減)。

但著飲食減少,咳嗽熾盛,急須加溫補脾胃,兼行氣清金等藥,有司命之責者,其可專執而不知變通哉?

曷言乎用藥之如用兵也?裴子曰:蓋衛國者兵,衛生者藥。藥不以法,而夭折因之,兵不以律,而敗亡隨之,慎所同耳。且以信、仁、義、智、勇,與夫決敵致勝之策,一比勘焉。則又不爽錙銖者何也?可戰則哉,不猶醫之可攻則攻乎?可守則守,不猶醫之不可漫汗下乎?可和則和,不猶醫之用和解乎?(宇宙大文章,不可多得,以醫目裴子失矣。)兵有設伏,醫有從治,均之伏其所惡,誘其所好也。

兵有哨探,醫有消息,均之欲窺其虛實也。兵有間諜,醫有轉藥,均之欲離其動邪也。先補後攻。得非足食而後足兵之謂乎?先攻後補,得非大兵之後,瘡痍荊棘,即為撫綏之策乎?攻補交施,得非且戰且屯,且和之計乎?大積大聚,殺其大半而止,得非殲厥巨魁,脅從罔治之義乎?病去而勿妄加攻補,得非窮寇勿追,歸師勿揜之說首?不當補而補,齎盜糧養寇兵也。不當攻而攻,嘉兵者不祥也。

白話文:

[卷之四]

若平時陰精虧損,又不好好保養,任意勞累,導致陰血受損。陰虛則陽亢,火氣上炎,就會流鼻血或吐血。脈象實的,就以生地黃為主藥,丹皮、桃仁、茅根、韭汁等為輔藥。病情嚴重者,可以用醋炒黑大黃,清除舊疾,促進新生。

之後必須積極滋養陰血,培補元氣,調理脾胃,服用六味丸、八味丸、歸脾湯等藥物,根據病情服用,按照前面提到的調理方法,這樣病情就不會蔓延,療效也能慢慢見效。(珍貴的保養最重要,第一戒色慾,第二戒怒氣,第三戒多說話)。如果失血過多後,不加強保養,必然導致陰氣日衰,陽氣日盛,最終導致夜間發熱咳嗽、盜汗、疲倦等症狀。等到病情嚴重了再想治療,就非常困難了。

所以勞症初期,比如午後發熱,食慾不減,應該以生地黃為主藥,當歸、知母、鱉甲、玄參、銀柴胡、牡丹皮、地骨皮等為輔藥。出汗的加麥冬、五味子、棗仁、浮小麥。如果伴隨噁心、不出汗,暫時加用柴胡、葛根,以疏通經脈,解熱。心火旺盛的,少加一點川黃連。尺脈有力旺盛的,少加一點炒黃柏,以平緩脈象。

脈象平穩就可以了,不可用藥過量,古人對此已有詳細論述。總之,苦寒的藥物,並非虛勞的人適用。如果咳嗽不止,就應該清熱潤肺,紫苑、款冬花、冬花、貝母、枇杷葉等藥是必要的,也必須以生地黃為主藥,滋養腎陰,才能產生陰精。因為肺癆咳嗽的根本原因,在於腎陰虧虛,不能制約心火。心火不受約束,就會亢盛而傷害肺金,肺金受損就會耳鳴。

只治療肺部,是治標不治本。瓊玉膏、集靈膏、太平膏、天地膏、三才膏等,都可以選用。前面提到的藥物,先後使用的順序,基本不會超出這個範圍,但滋陰藥物,很難快速見效,需要服用較長時間,服用過多會傷脾胃影響食慾,正如前面所說的,這是必然的,所以服用滋補藥物時,要根據飲食情況調整藥量,不可長期服用而不管飲食情況。(邪火盛則真火衰,真火衰弱不能滋養脾土,所以食慾減退)。

如果出現飲食減少,咳嗽加劇的情況,必須加用溫補脾胃、行氣清金的藥物,負責治療的人,怎麼可以死板不知變通呢?

怎麼說用藥如同用兵呢?裴子說:保衛國家靠的是軍隊,維護健康靠的是藥物。用藥不按方法,就會導致夭折;用兵不按軍紀,就會導致失敗,這兩者是相同的。將誠信、仁愛、正義、智慧、勇猛,以及決定戰爭勝負的策略,與此相比對,沒有絲毫差錯。可攻則攻,可不就像醫生可以攻邪嗎?可守則守,可不就像醫生不可以濫用汗下之法嗎?可調和則調和,可不就像醫生使用和解之法嗎?(宇宙的道理奧妙無窮,不可輕易妄斷,用醫學的眼光看待裴子的話是不對的。)用兵有埋伏,用藥有隨症治療,都是誘敵深入,利用其弱點。

用兵有偵察,用藥有觀察病情,都是想了解敵情虛實。用兵有間諜,用藥有調整藥方,都是想瓦解敵人的力量。先補後攻,不就是先讓士兵吃飽,再讓他們打仗嗎?先攻後補,不就是大戰之後,撫慰傷員,修補損失嗎?攻補結合,不就是邊打邊談判,邊攻邊守嗎?集中兵力,殲滅大部分敵人然後停止,不就是先打掉敵人的首領,然後其他敵人就瓦解了嗎?疾病痊癒後就不要再亂用攻補之法,不就是窮寇莫追,凱旋而歸的道理嗎?不應該補而補,就是資敵養寇;不應該攻而攻,就是用兵不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