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覺廬醫話錄存》~ 覺廬醫話錄存 (2)
覺廬醫話錄存 (2)
1. 古書之遭割據
古之醫籍,其湮沒既久,為後人所得者,每竊其言,參以已意,冒為己作。亦有流傳既遠,版已殘闕,而忘其著者之真名,誤以為別人之書者。如喻嘉言《尚論篇》,多方中行《條辨》之語;黃元御之新方,則竊自《松峰說疫》書中;張元素著《保命集》,後人偽撰序文,混入傷寒六書中,不知者,竟屬之劉河間。
又《脈因證治》乃秦皇士所著,而刻本則屬之朱丹溪;《景岳全書發揮》人盡知為葉香岩之書,亦有謂是姚頤真所撰者。餘外見於《冷廬醫話》、《世補齋醫書》者,辨正尤多,至如《東垣十書》、《薛氏醫案》、《陳修園七十二種》等,多非本人自著。四庫提要醫家類謂:「坊賈務新耳目,濫為增入,以足卷數」,此則顯而易見者也。
白話文:
古時候的醫學書籍,流傳至今已經很久了,後人得到這些書之後,常常偷取其中的言論,參雜自己的想法,冒充成自己的作品。也有一些書籍流傳很久,版本已經殘缺不全,作者的真實姓名也被人遺忘,誤以為是其他人的書。
例如喻嘉言的《尚論篇》,裡面有很多方中行《條辨》的內容;黃元御的新方,其實是抄襲了《松峰說疫》這本書;張元素的《保命集》,後人偽造了序文,混入傷寒六書之中,很多人不知道,還以為是劉河間的著作。
另外,《脈因證治》是秦皇士寫的,但是刻本卻寫成朱丹溪的作品;《景岳全書發揮》大家都知道是葉香岩的書,但是也有人說這是姚頤真寫的。除此之外,我在《冷廬醫話》、《世補齋醫書》中,也看到很多辨正錯誤的地方。像《東垣十書》、《薛氏醫案》、《陳修園七十二種》等等,大多都不是作者本人親自撰寫的。四庫提要醫家類中提到:「市面上為了吸引讀者,就胡亂添加內容,以增加書本的篇幅」,這點是很明顯的。
2. 古書存疑
古書所載,有荒謬者,有欠解音。如龐安常捫腹針兒一案,夫胎兒在胞,豈能手執母之腸胃?雖針之得下,而立論則乖。免腦丸治難產,服之則男握左手出,女握右手出,遑計未消化之藥劑不能奏效,而丸入腸胃,何能竟入胎兒手中?姚蒙診鄒來學,以其脈左關滑而緩,謂肝第四葉有漏通下,故根器上別有一竅出汗水,則明屬誇張之詞矣。
《清代異記》載咽膈奇方,用老蘇梗泡水和麵粉,俟日食時,在日中搓為丸,即日本干,則丸皆中空,治咽膈奇效,他時制之則不然。嬰兒初生,啼哭一聲,後竟默不作聲,治法以貓一隻,以袱包之,持向兒耳邊,隔袱咬貓耳,貓必大曝,而兒亦即應聲而啼。胞衣不下,用芡葉囫圇不碎者一張,煎湯服立效;若芡葉裂作兩片者,胞衣亦分裂而下。
白話文:
古書記載中的荒謬與奇談
古書中記載的一些醫學論述,有些實在荒謬,有些則難以理解其意思。例如龐安常捫腹針兒一案,胎兒在母體的子宮內,怎麼可能用手抓住母親的腸胃呢?就算針真的能扎下去,其論述也十分不合理。
又如免腦丸治難產,服用之後,男孩握著左手出生,女孩握著右手出生,這就更荒謬了。且不說未消化的藥劑不可能起效,丸藥進入腸胃,怎麼可能跑到胎兒的手中呢?
姚蒙診治鄒來學,因為其脈象左關滑而緩,便說肝臟第四葉有漏,導致汗水從另一個孔洞流出,這明顯是誇張之詞。
《清代異記》記載一個治療咽喉梗塞的奇方,用老蘇梗泡水和麵粉,在中午時搓成丸子,稱為日本干,這些丸子都是中空的,治咽喉梗塞奇效。其他時間製作的丸子則無效。
還有嬰兒出生後不哭,用一隻貓包起來,拿著貓耳朵靠近嬰兒的耳朵,隔著布咬貓的耳朵,貓會大叫,嬰兒就會跟著哭。
胎盤不下,用完整的芡葉煎湯服用,馬上就會有效。如果芡葉裂成兩片,胎盤也會分裂然後排出。
這些記載充滿了荒誕不經的內容,顯然是缺乏科學依據的。我們應該理性看待古書中的記載,不要輕信迷信,要以科學的態度來探究醫學知識。
此等法,古人曾經試驗,真不可解也。至《千金》所載禁法掌決,《串雅》所載疔毒、徙癰等,雖祝由遺意,然其事不經,且不曾試驗,存而不論可也。
白話文:
這些方法,古人曾經實踐過,確實無法理解。至於《千金》裡記載的禁忌法則,《串雅》裡記載的疔毒、移癰等,雖然有咒語治療的意圖,但事情的可信度不高,而且從未被試驗過,所以保留而不討論是合理的。
3. 醫家附會之說
古來醫家恆多依託之言,其事怪誕,多不切理。如《史記》扁鵲遇長桑君飲藥,以此視病,盡見五臟癥結;華佗《中藏經》謂佗之外孫,因吊寢室,得之於夢中;許叔微夢白衣神,勸其習醫;劉河間夢道者飲以美酒,既醒,遂有所悟;《金史》載張元素夢有神人以斧洞其腹,納書數卷;張景岳則謂遊東藩遇老人秘授;朱明重刻《薛氏醫案》,謂見夢於立齋;黃元御著《傷寒懸解》,謂夢境初回,恍然而通其義;周夢覺著《三指禪》,自云鬼神默為啟迪。
更謬者,陳遠公《石室秘錄》托諸歧伯、雷公、仲景、元化所傳;竇林《神(心)書》,居然自比扁鵲,皆欲藉此以神其術,而堅後人之信,此古來醫家通弊也。按扁鵲《神(心)書》論治以艾灸為第一,服丹藥次之,服附子又次之,更詆譭仲景,不遺餘力,立言荒誕不經,早為四庫館書所不採,惟汪蓮石《傷寒論匯言》則極推重之。
考《匯言》多采喻嘉言、舒馳遠、陳修園之注,而三家於傷寒均好用溫補者,則其推重是書,意亦可見矣。
白話文:
自古以來,許多醫家都以一些奇聞異事作為依據,這些事情往往怪誕離奇,缺乏邏輯。例如,《史記》記載扁鵲遇見長桑君,喝了長桑君的藥,因此能夠看病,能看見五臟的病症;華佗的《中藏經》說華佗的外孫,在吊唁臥室時,從夢中得到醫術;許叔微夢到白衣神,勸他學習醫術;劉河間夢到道者,給他喝了美酒,醒來之後便有所領悟;《金史》記載張元素夢到神人用斧頭打開他的肚子,放進幾卷書;張景岳則說他在東藩遊玩時遇見老人,傳授他醫術;朱明重刻《薛氏醫案》,說他夢見了立齋;黃元御寫《傷寒懸解》,說他夢境初醒時,恍然明白書中道理;周夢覺寫《三指禪》,自稱是鬼神默然啟發他。
更荒謬的是,陳遠公的《石室秘錄》將醫術託付給岐伯、雷公、仲景、元化等人傳授;竇林的《神(心)書》,居然把自己比作扁鵲,這些人都是想藉此神化自己的醫術,堅定後人的信任,這是古來醫家普遍的弊病。
分析一下,扁鵲的《神(心)書》主張以艾灸為治療的首選,服食丹藥次之,服用附子又次之,並且極力詆毀仲景,言論荒誕不經,早就被四庫館書所摒棄,只有汪蓮石的《傷寒論匯言》對扁鵲的醫術極度推崇。
4. 世人好溫補之非
「人情畏虛,補死無怨」,此張信堂述徐靈胎之激論也。今則溫補之說,猶牢在人心,舉世滔滔,如飲狂藥,故喻嘉言先議病後議藥之說,今則竟成絕調矣。夫有是病,服是藥,藥得其宜,硝、黃即為補;藥失其宜,參、術亦為毒。若必以參朮為補,失之遠矣。須知溫補不過治病之一法,雖不可廢,但非可盡治諸病也。
蓋凡病未必皆虛,即虛矣未必盡為寒證,而溫補之藥,只可以治陽虛,不可以治陰虛。凡陰虛之病,脈見虛促細數者,悉宜清滋,不比虛寒之脈,浮大無力之宜溫補者也。設陰虛之證,而投以溫補,不死何待?雖然,世人相習成風,原無足怪,獨醫者亦徇隨俗好意用溫補,從未有別其證之當補當瀉,宜溫宜涼,而隨證以用藥者,不亦可怪哉!王潛齋曰:「古人詳於治寒,略於治溫,故好用參、耆者,每謂甘溫能除大熱,而投之陰虛之症,則其弊立見。蓋參、耆能除之熱,乃脾肺虛寒之熱,非肝腎陰虛之熱也。
白話文:
人們害怕虛症,補救死亡也無怨無悔,這是張信堂描述徐靈胎激辯的內容。如今溫補的觀點仍然深植人心,世人紛紛效仿,如同喝下毒藥,因此喻嘉言提出的先診斷疾病再用藥的理論,如今已成絕響。其實,有病就用藥,藥物合適,硝石、硫黃也能當補藥;藥物不對症,人參、黃芪也會變成毒藥。若執意認為人參、黃芪就是補藥,就大錯特錯了。要知道溫補只不過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,雖然不可廢棄,但並不能治癒所有疾病。
因為很多疾病不一定都是虛症,即使是虛症也不一定都是寒症,而溫補藥物只能治療陽虛,無法治療陰虛。凡是陰虛的病症,脈象表現為虛弱、細小、頻數,都應該用清涼滋潤的藥物,不像虛寒的脈象,浮大無力才適合用溫補藥物。如果陰虛的病症,卻用溫補藥物,不死也難。雖然世人習以為常,不足為怪,但醫生也隨波逐流,為了迎合世俗喜好而使用溫補藥物,從未根據病症判斷應該補還是瀉,應該溫還是涼,然後對症用藥,這就真的不可思議了!王潛齋說:「古人精通治療寒症,卻疏於治療溫症,因此喜歡使用人參、黃芪,認為甘溫可以去除大熱,卻把它用在陰虛的病症上,結果弊端馬上顯現。因為人參、黃芪可以去除的熱,是脾肺虛寒的熱,而不是肝腎陰虛的熱。」
」魏玉璜曰:「凡產後陰虛血少之病,第以二地、二冬、杞子,一切養營之劑,投之無不立愈。若氣血兼補,雜以薑、附剛劑,非擔延時日,即貽病者後患矣。」葉香岩曰:「『《內經》言勞者溫之』,謂溫存以養,使氣自充,若甲熱藥為溫補,大失經旨矣。」李東垣亦有熱藥耗人元氣之誡,奈何世之好用溫補者,竟不一思哉!
白話文:
魏玉璜說:「產後陰虛血少,只要用生地、熟地、枸杞子等滋養氣血的藥物,一定能很快治癒。但如果同時用薑、附子等溫熱藥補氣血,不僅不能立即見效,反而會留下後患。」
葉香岩說:「《內經》說勞者溫之,意思是溫存地調養,讓氣血自然充盈,如果用溫熱藥物來補,就違背了經文的意思。」
李東垣也告誡過用溫熱藥物會耗損人元氣,可是現在很多人依然喜歡用溫補,難道他們一點都不思考嗎?
5. 小兒之病多由不善防護所致
小兒骨肉柔脆,臟腑嬌嫩,血氣未充,精神易動,防護不易,調治亦難。而病苦不能自言,全憑醫者之意以為推測,幸而得,則得矣,否則魯莽施治,貽患何堪!故非確知其病情,毋寧守不服藥為中醫之誡。昔張子和告陳敬之,以蒸餅泛丸,給妻妾以為真藥,使兒服之,以俟天命。
蓋取其不傷胃氣,兼有化氣消滯利水之功,遠勝誤服別藥也。且小兒之病,多由將理失宜,或間接由母體感受而成,苟知其故,自能預為防護。觀《顱囟經》曰:「初生小兒,乳劑如膠,是母寒氣傷胃;乳劑如血,是母胸有滯熱。兩眼赤者,是在胎時,母吃炙爆、熱面擁滯氣入胎中,熏兒腦所致。
白話文:
孩子骨骼和肌肉柔軟脆弱,內臟器官嬌嫩,氣血尚未充盈,精神容易受到影響,不易防護,治療也很困難。而且孩子生病不會說話,全靠醫生憑經驗推測病情,如果判斷正確,自然能治好,否則草率用藥,後果不堪設想!因此,除非確切知道孩子的病情,寧可暫時不吃藥,這是中醫的戒律。以前張子和曾告訴陳敬之,用蒸餅揉成丸子,給自己的妻妾當成真藥,讓孩子服用,等待天命。
這主要是因為蒸餅不傷胃氣,還有化解積食、利尿的功效,比錯誤服食其他藥物要好得多。而且孩子的疾病,很多是由於照顧不當導致,或間接因母親受寒引起,只要了解病因,就能提前預防。看看《顱囟經》說:「剛出生的孩子,乳汁像膠一樣,是母親寒氣傷了胃;乳汁像血一樣,是母親胸中積有熱氣。眼睛發紅的,是在胎兒時期,母親吃炙烤的食物,熱氣堵塞在胎兒體內,熏傷了孩子的腦部。」
孩子無故煩渴,由飲乳猛衝損肺;無故肚大項細,四肢消瘦,筋脈骨節弛緩,是因母乳少,嚼飯與吃,遂成骨熱疳癆;行走遲者,是少時抱損。夏熱時,乳母沐浴多使冷水,乳得冷氣,血氣皆亂,氣未定,便與兒乳,使兒胃毒,及成赤白惡痢。師巫燒錢,乳母須預祝之,勿令著水噴兒,致令驚熱入心,轉成患害。
」凡此皆醫書所未載者。後薛鎧《保嬰撮要》,其論乳下嬰兒有疾,必調治其母,母病子病,母安子安,且云小兒苦幹服藥,亦當令母服之,藥從乳傳,其效自捷。錢仲陽亦謂糞溺不可近褪褓小兒,蓋恐其為穢氣所觸也。其意悉與《顱囟經》合,爰錄於此,以告為人父母者。
白話文:
孩子莫名其妙地口渴,可能是因為喝母乳太多,傷了肺;肚子很大,脖子很細,四肢瘦弱,筋骨鬆軟,這是因為母乳不足,孩子只能吃飯,導致骨頭發熱,出現疳積癆病;走路很慢,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抱的時候傷到了。夏天天氣熱的時候,乳母經常用冷水洗澡,乳汁受了寒氣,血氣紊亂,還沒穩定下來就給孩子喝奶,會讓孩子胃部中毒,導致腹瀉。巫師燒錢,乳母要提前祈禱,不要讓水噴到孩子身上,否則會讓孩子受驚發熱,影響心臟,引發疾病。
這些都是醫書上沒有記載的內容。後來薛鎧在《保嬰撮要》中提到,嬰兒生病,一定要調理母親,母親生病孩子也會生病,母親健康孩子也會健康,而且說小兒吃藥,也要讓母親一起服用,藥效可以通過乳汁傳遞給孩子,效果更快。錢仲陽也說糞便尿液不能靠近嬰兒的襁褓,因為擔心孩子被污穢之氣感染。這些觀點都與《顱囟經》的內容一致,因此記錄下來,告訴天下父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