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聲溢

《靖庵說醫》~ 靖庵說醫 (4)

回本書目錄

靖庵說醫 (4)

1. 靖庵說醫

肝氣太旺則燥,太遏則鬱,燥與郁均不得眠矣。肝氣和則血足,血足則陰氣足,陰氣足則鼾睡,鼾睡則仍生血。余嘗有言,「服熟地一兩,不如鼾睡終宵」,此自然之生血,較之服藥有天淵之別也。

凡病不能食猶可言也,不能眠則病甚矣。不病而不眠猶可致病,況病而不眠乎?脾氣可以固,至七日不食,尚不足慮,七日之內病除則能食矣。若一宵不眠,肝不得安,血無以養,陰氣不潛,水火不交,病只一二分,不眠則又加一二分,是以不眠甚於不食也。

脾之化谷易化水難,水亦有精粗之分,其粗者由小便出矣,精華則輸入皮膚骨髓以滋潤澤者也。化水則須火足,火足則水質之清濁分,火不足則不能化水,水將氾濫,且恐奪真水之權也。

酒傷脾何也?酒有水氣有烈氣,胃喜燥,故酒之烈氣胃受之,水就下,故酒之水氣脾受之。酒氣烈,胃必求救,故劇飲,時喜食水果,而果之水氣脾又受之,其冷性脾雙受之。飲酒太過,胃燥脾濕,遂成關格之症,此症最不易愈,以浸積之太深也。

胃性雖喜燥,而津液不可枯,胃管如鄉間所用油筒,其中潤澤如油,食乃易下,如人食飯,食人五六十粒,用齒力齧爛者,不過十成之二三,其餘未齧者,則恃此津液以溜下之,傳至胃囊口而少停焉,如燥太過,而津液漸枯,則所食之物先不得入胃管之口,已入胃管又不得傳入胃囊,於是有反胃嘔吐之症。好飲者不能勝酒,則必好吐,屢飲而屢吐,胃氣之逆,習慣為常,於是津液枯矣。

津液既枯而胃管之中,變成一干枯蹇澀之象,如牛皮之底裡,其艱苦殆不可,言狀,始而嘔吐,後並不能嘔吐,且有見食而不敢食之時,顛連困苦,將以餓終,可不懼哉!

罌粟之害,亦有與酒同者,罌粟性寒而兼澀,最傷脾土,(種罌粟之地,不能別種稻麥,即此理。)食時與燈火相近,燈火之燥氣胃受之,食罌粟者好食茶、好食水果,亦胃求救也。胃之津液漸枯,又加以脾之寒濕,脾濕胃燥亦關格之機也,此理之斷然不爽者,菸酒兩嗜則更重矣。

心肺居上焦,脾肝居中焦,腎之水火居下焦,肝為心母,腎為肝母,脾為肺母,肺為腎母,子病補母,母病瀉子,其理固通,然肝脾肺腎各有自病之原因,金水雖相生,然腎病只補氣而不滋水可乎?土金雖通氣,然脾病只補肺而不扶脾可乎?惟心家之病可以責之於肝,如心煩、心悸等症,則專理肝氣亦可愈,不必贅以心家之藥也。

切脈之道,兩尺無病者多,其病者,兩關累之也,或脾滯鬱火、肝鬱遏水,或脾旺生火、肝旺爍水,此類症殆十常七八左寸旺,是肝累之,右寸旺則脾火上升,或屬自病;左寸短是心血虛,右寸閉是風寒結澀,此尺寸兩脈之大概情形也。

白話文:

靖庵說醫

肝氣太旺盛就會乾燥,太過抑制就會鬱結,乾燥和鬱結都會導致失眠。肝氣平和則血液充足,血液充足則陰氣充足,陰氣充足則能酣睡,酣睡又能生血。我曾經說過:「服用一兩熟地黃,不如酣睡一夜」,這是自然生血的道理,與服用藥物相比,差異如同天壤之別。

凡是生病吃不下東西還能說得過去,但睡不好覺就病得很嚴重了。即使沒生病,睡不好覺也會導致生病,何況是生病了還睡不好覺呢?脾氣可以調理,即使七天不吃東西,也不足為慮,七天之內病好了就能吃東西了。但如果一晚上睡不好,肝臟得不到休息,血液無法滋養,陰氣不能潛藏,水火不能交合,病情只有一二分,睡不好覺就會再加一二分,所以失眠比吃不下東西更嚴重。

脾臟負責消化食物,容易消化食物但難以化水,水也有精粗之分,粗劣的水分會通過小便排出,精華則會輸送到皮膚和骨髓,滋潤身體。化水需要充足的火力,火力充足才能區分水的清濁,火力不足就無法化水,水就會氾濫,甚至可能奪取真水的功能。

酒傷脾臟是為什麼呢?酒有水氣和烈性,胃喜歡乾燥,所以酒的烈性被胃吸收,水氣則向下,所以酒的水氣被脾臟吸收。酒氣烈,胃就會求救,所以豪飲之後,常常想吃水果,而水果的水氣也被脾臟吸收,其寒涼的特性更讓脾臟承受雙重負擔。喝酒過度,胃燥脾濕,就會形成關格證,這種病最難治癒,因為積累太深了。

胃雖然喜歡乾燥,但津液不能枯竭。胃管就像鄉下用的油筒,裡面潤滑如油,食物才能順利下行。人吃飯,就算嚼爛了五六十粒米,也不過是十分之二三,其餘未嚼爛的,就依靠津液滑下去,到達胃囊口稍作停留。如果太乾燥,津液逐漸枯竭,那麼食物首先進不了胃管的入口,即使進入了胃管,也無法送入胃囊,於是就會出現反胃嘔吐的症狀。愛喝酒的人受不了酒,就一定愛吐,經常喝酒就經常嘔吐,胃氣逆亂,成了習慣,於是津液就枯竭了。

津液枯竭後,胃管裡面就變得乾燥粗糙,像牛皮的內層一樣,其艱難程度難以言喻。開始是嘔吐,後來連嘔吐都吐不出來了,甚至看到食物也不敢吃了,痛苦不堪,將會餓死,怎麼能不害怕呢!

鴉片也和酒有相似的危害,鴉片性寒且澀,最傷脾土(種鴉片的地方不能種稻麥,就是這個道理)。食用鴉片時,如果靠近燈火,燈火的燥熱之氣會被胃吸收,食用鴉片的人喜歡喝茶、吃水果,也是胃在求救。胃的津液逐漸枯竭,再加上脾的寒濕,脾濕胃燥也會導致關格症,這個道理是絕對準確的,如果同時嗜煙酒,則會更加嚴重。

心肺位於上焦,脾肝位於中焦,腎的水火位於下焦。肝是心的母親,腎是肝的母親,脾是肺的母親,肺是腎的母親。孩子生病就補益母親,母親生病就瀉掉孩子,這個道理是相通的。但是,肝脾肺腎各有自身生病的原因,金水雖然相生,但腎病只補氣而不滋潤腎水可以嗎?土金雖然相通,但脾病只補肺而不扶持脾臟可以嗎?只有心臟的病可以歸咎於肝臟,例如心煩、心悸等症狀,專門調理肝氣就能治癒,不必再用治療心臟的藥物。

切脈的方法,兩尺脈沒有病的比較多,有病的,大多是兩關脈累及的,可能是脾臟停滯鬱結,肝臟鬱結而遏制水液,或者脾胃太旺盛而生火,肝氣太旺盛而灼傷水液,這些症狀大概十有七八都是左寸脈旺盛,這是肝臟累及的;右寸脈旺盛,則是脾火上升,或者屬於自身疾病;左寸脈短弱是心血虛,右寸脈閉塞是風寒凝滯,這是尺寸兩脈的大致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