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聲溢

《靖庵說醫》~ 靖庵說醫 (5)

回本書目錄

靖庵說醫 (5)

1. 靖庵說醫

若夫兩關之脈,脾之滯、肝之旺與郁其常也,脾滯亦弦,弦則痰壅之也;脾滯亦緊,緊則寒束之也;肝脈之弦為本象,肝脈之郁,不得遂其疏泄也,肝脈之澀則血虛也,肝脈之浮則未善睡也,此兩關脈之大概情形也。皆舉其極粗淺者言之。若夫補土以培木,滋水以熄火,壯水以澤土,此則理道之稍進者,實驗中不少此類,此則非徵實不足以明斯理也。

心家真病近無此症,心家所謂病者,不過微有火象,心本火體,其象本散,是炎上之勢,無真散也。凡心病氣,則調理肝氣,血則滋補肝血;夢遺是心病,君火為之也;自遺是腎病,相火為之也,治遺病必須用君相調和之法,徒澀無益也。

腎火旺則泄之,腎水涸則滋之,壯腎水以泄腎火,澤肺金以滋腎水,此探原之法也。

眠睡之安不安,肝主之,故睡夢之中,惟遺精與流淚兩者與醒時無異,淚為肝之液,精為肝之血,故真也。睡何以夢?魂為之也。肝主睡,肝藏魂,故睡後魂遊,血足者無夢,魂不得動也。老人多夢,血虛也;孩兒易驚,血未長足,不能定魂也;夢多異境,肝能構象也;夢登高而忽墜者,魂驚也。

莊子曰「至人無夢」,其說不可信,脾開竅於口,肺開竅於鼻,肝開竅於目,腎開竅於耳,心開竅於舌,舌無竅,寄竅於耳,心肝腎之竅,其經絡從何而來?皆從咽喉而來也,咽喉為各竅之總門,咽只通肺,喉則各家皆通,何以驗之?以黃連水塗於目而喉間知苦;以小毛帚掃於耳,而喉癢發咳;大笑之後,眼淚交流;嚏涕之時,耳門閉氣,是知各竅皆相通也,即此可知喉症之變,以喉症專屬脾熱者,可以恍然悟矣。

人有初睡著而忽醒,醒片刻而仍睡著,何也?陰氣稍不足爾,將睡之時,陽氣歸於命門,陰氣不足,不能驟與陽氣洽,故陽氣仍出而醒,譬之賓客初來,主人不甚殷勤則客去,主人已覺,再有客至則相孕洽矣。

心火散體,入夏火司令,故尤散。生脈散之五味子斂之也,心家之藥品多斂,心主脈,斂則脈生矣。

兩乳之間謂之膻中,膻中者大氣之所在也,大氣亦謂之宗氣,宗氣所在之處如遊絲如棉絮,不密不疏,空中盪漾,養之得法,其和自和,若有邪氣,則正氣漸退,正氣求伸,與邪氣爭竟,則有痛症,俗家不知,謂之心痛,又謂之胃氣痛,皆非也,因而知桂枝湯之可以治大氣也,桂枝祛邪,白芍斂正,甘草和中,而大氣之痛止矣。今人稍有寒疾或有他症,輒曰氣悶,曰胸口不開闊,曰兩肋脹痛,皆大氣之病也。

凡症有一寒症,即有一熱症,如厥寒症也,而亦有熱症,蓋熱氣結於中焦故厥也。泄寒症也,而亦有熱症,蓋熱氣逼於脾家,脾不能化故泄也。便結熱症也,而亦有寒症,蓋寒氣凝結於大腸或肺為寒所閉故結也。白喉喉痛熱症也,而亦有寒症,蓋寒氣鬱結蒸而為白逼而致痛,故白而痛也。

白話文:

靖庵說醫

人體兩關脈象,脾虛濕滯、肝氣旺盛或鬱結是常見現象。脾虛濕滯脈象弦緊,弦則痰濁壅塞,緊則寒邪束縛。肝脈弦是基本表現,肝脈鬱滯則氣機疏泄不利;肝脈澀則血虛;肝脈浮則睡眠欠佳。以上是兩關脈象的大致情況,只是粗淺的說明。至於補脾土以培肝木,滋腎水以熄心火,壯腎水以滋養脾土,這些是更進一步的理論,臨床實踐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,但必須有充分的臨床驗證才能說明這些道理。

心臟疾病很少有上述脈象,所謂的心臟病,不過是略有火象而已。心臟屬火,其特性本來就是向上的,所以表現為火象,並非真正的火邪熾盛。凡是心氣病變,都應該調理肝氣,血虛則滋補肝血。夢遺是心火過旺所致,自遺是腎火過旺所致,治療遺精必須調和心腎之火,單純收斂無益。

腎火旺盛則瀉之,腎水不足則滋之。壯腎水以泄腎火,滋肺金以生腎水,這是探究病因的方法。

睡眠的安穩與否,肝臟主之。因此,在睡夢中,只有遺精和流淚與清醒時一樣,因為淚液是肝臟的體液,精液是肝臟的血液,所以這是真實的。為什麼會做夢?因為魂魄在活動。肝主睡眠,肝藏魂魄,所以睡後魂魄遊動,血氣充足的人不會做夢,因為魂魄不能活動。老年人多夢是因為血虛,小孩子容易驚嚇是因為血氣未足,不能鎮定魂魄;夢境奇異是因為肝臟可以構思景象;夢見登高而墜落是因為魂魄受驚。

莊子說「至人無夢」,這種說法不可信。脾開竅於口,肺開竅於鼻,肝開竅於目,腎開竅於耳,心開竅於舌,舌沒有竅,借竅於耳。心、肝、腎的竅位,經絡都從咽喉而來。咽喉是各個竅位的總門戶,咽只通肺,喉則與各臟腑都相通。如何驗證?用黃連水塗在眼睛上,喉嚨就會感覺苦;用小毛刷掃耳朵,喉嚨就會發癢咳嗽;大笑之後,眼淚會流出來;打噴嚏的時候,耳朵會感覺氣閉塞。由此可知,各個竅位都是相通的。由此可以理解喉嚨疾病的變化,對於單純由脾胃熱邪引起的喉嚨疾病,就能夠豁然開朗了。

有些人剛睡著就突然醒來,醒一會兒又睡著了,這是為什麼?因為陰氣稍微不足。將要睡著的時候,陽氣歸於命門,陰氣不足,不能很快與陽氣協調,所以陽氣又出來了,人就醒了。比喻成客人初來,主人不夠殷勤,客人就走了;主人意識到後,再來客人,就能夠很好地接待了。

心火向外散佈,夏天火氣旺盛,所以心火更加散佈。生脈散中的五味子有收斂的作用,心臟的藥物多數是收斂的,心主血脈,收斂就能使脈氣旺盛。

兩乳之間稱為膻中,膻中是大氣聚集的地方,大氣也稱為宗氣。宗氣所在之處,像遊絲、棉絮一樣,不密不疏,在空中飄蕩。養護得當,它自然就和諧。如果有邪氣,正氣就會逐漸衰退,正氣求伸,與邪氣爭鬥,就會產生疼痛。俗人不知,稱之為心痛,又稱之為胃氣痛,這些都是錯誤的。因此知道桂枝湯可以治療大氣病。桂枝祛邪,白芍斂正,甘草和中,這樣大氣的疼痛就能止住了。現在的人稍微有點寒症或其他疾病,就說氣悶,說胸口不舒暢,說兩肋脹痛,這些都是大氣病。

凡是寒症,都伴有熱症,例如厥陰寒症,同時也有熱症,因為熱邪結聚於中焦導致厥逆;泄瀉寒症,也伴有熱症,因為熱邪逼迫脾臟,脾臟不能運化而導致泄瀉;便秘熱症,也伴有寒症,因為寒邪凝結於大腸或肺,被寒邪阻塞而導致便秘;白喉喉嚨疼痛是熱症,也伴有寒症,因為寒邪鬱結蒸騰而導致白膜,並伴有疼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