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傳心錄》~ 寫在卷首 (2)
寫在卷首 (2)
1. 寫在卷首
四、再看汪訒蓭所注《醫方集解》一部,專載古人陳方,講明古人因病立方,用藥精義,而且分明補益、發表、湧吐、攻裏、表裏、和解、理氣、理血、祛風、祛寒、清暑、利濕、潤燥、瀉火、除痰、消導、收澀、殺蟲、明日、癰瘍、經產、救急,共二十二門。凡補益等名目下,各有細注,而各方亦有細注,雖不必讀,不可不靜心三復細看也。
至脈與所現之症侯,有相合者,為脈症相合,照「湯頭」加減立方自易。至有脈如此,而所現之症如彼,是為脈症不符,凡脈與症不符者,病多難治。蓋究不知所患何症,未便冒昧以投藥,或舍脈從症,舍症從脈,必有依據,故此《醫方集解》一部,不可不細玩也。
左手脈三部,心、肝、腎為臟。小腸、膽、膀臟為腑。臟屬陰、腑屬陽,此謂三陰三陽。
右手脈三部,肺、脾、命門為臟。大腸、胃、三焦為腑。
診脈須將二三四指甲剪去,蓋人之指尖最靈,指尖直督向下,按之則脈中動靜虛實,無微不到。若用三指平按脈上,則不得脈中之細微矣。
白話文:
寫在卷首
再次研讀汪訒蓭所撰寫的《醫方集解》一書,此書專門收錄古代醫方,詳解古人根據病症而制定的處方,以及用藥的精髓。書中明確區分了補益、發表、湧吐、攻裏、表裏、和解、理氣、理血、祛風、祛寒、清暑、利濕、潤燥、瀉火、除痰、消導、收澀、殺蟲、明日(指急症)、癰瘍、經產、救急等二十二個方面。每個方面(例如補益)下,都有詳細的註解,各個藥方也都有詳細註解,雖然不一定要全部讀完,但必須靜下心來反覆研讀幾遍。
如果脈象與病症表現相符,稱為脈症相合,那麼根據「湯頭」加減藥方就容易多了。如果脈象是這樣,而病症表現卻是那樣,這就是脈症不符。凡是脈症不符的,病症大多難治。因為不知道究竟患的是什麼病,就不應該冒然用藥。即使是捨棄脈象而依據病症,或捨棄病症而依據脈象,也必須有依據才行。所以,這本《醫方集解》必須仔細研讀。
左手脈分三部,對應心、肝、腎三臟;小腸、膽、膀胱三腑。臟屬陰,腑屬陽,這稱為三陰三陽。
右手脈分三部,對應肺、脾、命門三臟;大腸、胃、三焦三腑。
診脈時必須將二、三、四指的指甲剪短,因為人的指尖最靈敏,指尖應垂直向下按壓,這樣才能感受到脈搏的動靜、虛實,細微變化都能察覺。如果用三個手指頭平放在脈搏上,就無法感受到脈搏的細微變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