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文傑著,張紹舜、郭柳霞點校

《止園醫話》~ 生理學合參卷一 (2)

回本書目錄

生理學合參卷一 (2)

1. 一、西醫生理學

所以,靜脈血管又叫做回血管。此時的血,全成了暗紫色,即由此靜脈而回到心臟的右半邊內(右心房之內),這就叫做大循環。血既回到了心的右邊(右心房),再由右邊出來,流到肺動脈血管裏頭去。此時血皆廢料,色皆暗紫。血既到了肺中,就利用肺的呼吸,呼出碳氣,吸入氧氣,自然把廢料排出去,又添上新料(氧氣)。又成了鮮紅的有用之血了,於是乎再由肺靜脈管,回到了心臟的左心房,再至左心室。

而後再周流全身,這就叫做肺循環。(中醫書說營衛交會於手太陰肺,即是說的血由心臟至肺臟迴圈的道理,此種研究,中西競能相合,互證自明。)

心臟的機能,係左右收縮和開張,它能叫血液從一邊收進來,一邊噴出去,好象人握拳一樣,一緊一鬆,好象一個吸水筒,一邊吸,一邊噴。人之一生,一時也不能停止,若是心臟一停止,血就不流動,人也就死了。所以心臟是人全身的主宰,腦子神經雖靈;若是離了血之榮養,也是不中用的。

血的用處最大:1.可以滋養全身。2.可以發熱力,溫暖身體。3.可以抵抗病毒。4.凡人之一切生活現象,全仗著它的作用。血有赤血球、白血球,混合在一起。可是白血球可以自由出入於血管壁,所以身體無論何部,有了異狀,例如病菌侵入,白血球就去包圍它,與它抵抗,非把它排除去了不可,若是抵抗不了,白血球受了傷,那麼人也就覺著受不了病之纏繞了。中醫說血為營,氣為衛,營行脈中,衛行脈外,正是這個道理,可以細參。

(血為營,不是說營就是血的代名詞,氣為衛,也不是說衛就是氣的代名詞。此二字乃指氣血以外之脂肪而言,因為此物在脈中脈外與氣血同行,有微妙的關係故也。)

人身上第一層皮名表皮,這個表皮,無神經,刺之也不痛,俗稱油皮。第二層名真皮,這個皮內有神經,有血管,所以刺之覺疼,破了就出血,又有汗腺,所以身上熱度太高了,它就出汗,排出廢物,可以放散體溫。又有皮脂腺,可以時常出油,保護皮膚,又有毛囊。

消化器可分為五部:1.口腔。2.咽喉。3.食道。4.胃。5.腸。茲將胃和腸的生理,大概說一說。

胃之上口名賁門,下口名幽門,幽門緊接著十二指腸。胃裏頭有一種液體,所以消化食物用的叫做胃液,是合百弗聖游離鹽酸及水所成的。

腸之構造,和胃是一樣的,由三膜而成。其外層為漿液膜,中層為筋織膜,內層為黏膜。黏膜又有很多的絨毛和小腺,所以能吸收食物之精華,血液來源之第一步也。腸的上部名十二脂腸,近接胃之下口,再下則名小腸,再下則名大腸。大腸和小腸接連的地方有一小突起,名曰盲腸,它的位置正當著吾人之右少腹下部,即右腸窩,所以盲腸痛最易診斷。又回腸、盲腸瓣所以防食物逆流於小腸者。

白話文:

一、西醫生理學

靜脈血管也稱為回血管,流經靜脈的血呈暗紫色,經由靜脈回到心臟的右半部(右心房),這就是大循環。血液回到心臟右半部(右心房)後,再流出至肺動脈。此時血液含有廢物,顏色暗紫。血液到達肺部後,透過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,吸入氧氣,排出廢物並補充氧氣,變成鮮紅的富氧血液。然後,經肺靜脈回到心臟的左心房,再到左心室,隨後再循環全身,這就是肺循環。(中醫典籍中提到營衛交會於手太陰肺,正是指血液由心臟到肺臟循環的道理,中西醫學在此方面可以互相印證。)

心臟的功能是左右心房心室的收縮和舒張,使血液得以從一端流入,從另一端流出,就像握拳一樣,一緊一鬆,如同吸水器般,吸入和排出血液。人的一生中,心臟一刻不停地工作,一旦停止跳動,血液就會停止流動,人也就死亡了。因此,心臟是人體的主宰,即使腦部神經再靈敏,若沒有血液的滋養,也無法發揮功能。

血液的主要作用有:1.滋養全身;2.產生熱量,溫暖身體;3.抵抗病毒;4.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依靠血液。血液中含有紅血球和白血球。白血球可以自由出入血管壁,當身體任何部位出現異常,例如病菌入侵時,白血球就會包圍並抵抗病菌,直到將其清除。如果抵抗不了,白血球受損,人就會感到生病。中醫所說的「血為營,氣為衛,營行脈中,衛行脈外」,正是這個道理,可以仔細研究。(「血為營」並非指營就是血,「氣為衛」也並非指衛就是氣,此二詞指的是除氣血之外的脂肪物質,因為這些物質在血管內外與氣血同行,具有微妙的關係。)

人體皮膚最外層稱為表皮,沒有神經,刺之不痛,俗稱油皮。第二層是真皮,含有神經和血管,因此刺之會痛,受傷會出血;還有汗腺,可以排出汗液,帶走廢物並調節體溫;還有皮脂腺,分泌油脂保護皮膚,以及毛囊。

消化系統可分為五個部分:1.口腔;2.咽喉;3.食道;4.胃;5.腸。茲簡述胃和腸的生理功能。

胃的上口稱為賁門,下口稱為幽門,幽門連接著十二指腸。胃中含有消化食物的胃液,由鹽酸和水組成。

腸的結構與胃相似,由三層膜構成:外層為漿膜,中層為肌層,內層為黏膜。黏膜上有許多絨毛和小腺體,可以吸收食物的精華,也是血液供應的第一步。腸的上部是十二指腸,緊接著胃的下口;再往下是小腸;再往下是大腸。大腸和小腸連接處有一個小突起,稱為盲腸,位於人體右下腹部(右腸窩),因此盲腸炎容易診斷。回盲瓣可以防止食物逆流回小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