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文傑著,張紹舜、郭柳霞點校

《止園醫話》~ 病症卷三 (78)

回本書目錄

病症卷三 (78)

1. 二、雜病類

第一方連翹六錢、金銀花四錢、蒲公英五錢、瓜蔞仁四錢、青皮二錢、陳皮二錢、杏仁二錢、貝母三錢、荊芥一錢、防風一錢、鉤藤三錢、丹皮四錢、元胡二錢,水煎服。此方內服,外用冷罨法於肋間高腫處,一日三次施行,中藥係於晚間臨睡時服下。又用阿斯比林三•〇乳糖三•〇分六包,一日二次,自上午六點鐘至下午六點,分服二包,於三日之間,備用六包。

中藥則服第一劑取微汗,第二劑已不惡寒,減去荊芥、防風,照方再服二劑,計三日之間,病勢大減,熱度降至攝氏表三十八度強,痛亦減輕,腫亦略退,脈仍洪數有力,患者來診,深致感謝。但仍不能臥下,呼吸仍痛甚,大便一次,小便仍赤短,乃與下方:阿斯比林並非連日必用,不發熱則不用也。

第二方生白芍二錢、竹葉三錢、丹皮三錢、杏仁三錢、青皮二錢、陳皮三錢、大腹皮二錢、元胡二錢、前胡二錢、枳實二錢、龍膽草二錢、貝母二錢、鉤藤一錢、連翹四錢,水煎服。

仍照前服藥法,白日與以撤曹四•〇苦丁二•〇蒸餾水一〇〇•〇分六次,二日分服,臨睡服中藥一次,共服二劑,脇痛全止,體溫三十八度,脈漸平和,尚有咳嗽,便燥,預防轉變肺炎,(肋膜炎誘起肺結核者亦有多例)又與下方:

第三方瓜蔞仁二錢、白芍三錢、金銀花四錢、鉤藤三錢、杏仁三錢、貝母三錢、丹皮三錢、小青皮二錢、橘紅二錢、蘇子二錢、寸冬三錢、天冬三錢、桑葉三錢,水煎服。仍照前服藥法,白日與以重曹三•〇托氏散〇•三分六包,二日分服,一日三次。臨睡服中藥一次,共服二劑,以後減去西藥,又服五劑,完全治癒。

此症為較重之肋膜炎,必須中西藥互用,方收速效。只用中藥,或只用西藥,收效均不能迅速,且此數種中西藥品之用法,試驗四十餘年,絕無妨礙也。

疝此症與西醫所稱之疝痛不同,乃純粹根據中醫書之病名,不可誤解以西醫疝痛意義之解釋,與中醫不同故也。

【原因】中醫書謂任脈為病,男子內結七疝,又云疝病不離乎肝,故認定疝屬月千病,細考西醫書所稱風氣疝痛,膽石疝痛,睪丸炎,歇爾尼亞等病名,均與中醫所稱之七疝略相似,然皆不能吻合,且此症除腎子睪丸腫痛,牽引少腹作痛,人皆知為疝病外,其內疝數種,中醫書雖皆說明,然淺學之醫,臨症多不能認識,故不得不特別表明之。中醫七疝名目,不無離奇,然有一部分可取,且為西醫未經發明者,學者可細參之。

【症候】此症除腎囊、腎子腫痛,牽引少腹,或腎子不痛只腫大,人皆目為疝氣,勿庸詳述外,其內疝症狀之不易認識,而又恆見者,則為患者腹內時覺聚有有形之物,或橫或豎,或一或二。病發作時,直向上沖,或繞腰腹作痛,(向上沖痛者居多)且令人嘔逆悶厥,上沖胃皖,吐酸填脹,痛苦萬狀,然忽而消滅,立時諸症皆失,歸於無形,一如平人。腹內上沖之時,狀類黃瓜,一直沖犯胃脘,頭眩眼黑,嘔逆氣厥者極多。

白話文:

二、雜病類

第一方,以連翹、金銀花、蒲公英、瓜蔞仁、青皮、陳皮、杏仁、貝母、荊芥、防風、鉤藤、丹皮、元胡等中藥水煎服用。同時,於肋間腫脹處外敷冷罨法,一日三次。中藥於晚間睡前服用。另服用阿斯匹靈和乳糖混合藥粉,一日二次,分六包服用,三日用完。

服用第一劑中藥後略微出汗,第二劑後不再惡寒,於是減去荊芥、防風,繼續服用兩劑。三日後,病情明顯減輕,體溫降至約38攝氏度,疼痛和腫脹也略有減退,但脈搏仍洪數有力。患者雖表示感謝,但仍無法平躺,呼吸仍疼痛,大便一次,小便短赤,因此開立第二方。阿斯匹靈僅在發熱時使用。

第二方,以生白芍、竹葉、丹皮、杏仁、青皮、陳皮、大腹皮、元胡、前胡、枳實、龍膽草、貝母、鉤藤、連翹等中藥水煎服用。服用方法與前方相同,白天服用碳酸氫鈉和苦丁茶的混合溶液,分六次,二日服完。睡前服用中藥一劑,共服兩劑。服藥後脇痛全消,體溫38度,脈搏漸趨平和,但仍有咳嗽、便秘等症狀,為預防轉變為肺炎(肋膜炎可能誘發肺結核),再開立第三方。

第三方,以瓜蔞仁、白芍、金銀花、鉤藤、杏仁、貝母、丹皮、小青皮、橘紅、蘇子、款冬花、天冬、桑葉等中藥水煎服用。服用方法與前方相同,白天服用碳酸氫鈉和一種西藥粉末的混合藥粉,分六包,二日服完,一日三次。睡前服用中藥一劑,共服兩劑後停用西藥,再服用五劑中藥,痊癒。

此肋膜炎病例較重,需中西藥合用才能快速見效。單獨使用中藥或西藥,療效都不迅速。此處所用的中西藥配方,已驗證四十餘年,安全可靠。

文中所述之疝氣與西醫所稱疝痛不同,純粹根據中醫書籍的病名,不可混淆。

【原因】中醫認為此病與任脈及肝臟有關,屬於一種月經病。西醫的風濕性疝痛、膽石疝痛、睪丸炎、腹股溝疝氣等,與中醫的七疝略相似,但並非完全一致。除腎臟、睪丸腫痛,牽引下腹部疼痛,人皆知為疝氣外,其他內疝種類,中醫書中雖有記載,但很多醫生卻不易辨認。中醫七疝的分類看似奇特,但部分內容是西醫未曾發現的,值得深入研究。

【症候】除腎囊、睪丸腫痛,牽引下腹部疼痛,或僅腫大不痛,人皆知為疝氣外,內疝較難辨認,但常見的症狀是:患者腹部時覺有塊狀物體,位置不定,數量不等。發病時,此物向上衝,或繞腰腹疼痛(向上衝痛者較多),並伴有嘔吐、噁心、悶厥,衝犯胃脘,吐酸、腹脹,痛苦不堪。但症狀會突然消失,如同常人。腹部向上衝擊時,狀似黃瓜,直衝胃脘,伴有頭暈眼花、嘔吐、氣厥者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