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文傑著,張紹舜、郭柳霞點校

《止園醫話》~ 病症卷三 (77)

回本書目錄

病症卷三 (77)

1. 二、雜病類

死後全身皆種,口鼻出血,頭大如鬥,手大如箕,狀極可怖。邇時尚無西醫,且亦無盲腸炎之名,以此推知,死於此病者,不知凡幾,尤以慢性之盲腸炎症,人多忽略失治,可慨也已。

脇痛此脇痛係新得之症,指西醫之肋膜炎而言,其他若日久之脇痛,(肋間神經痛)肋膜癌腫、肝臟硬化、膽石等症不在此例。

【原因】本症由於感冒外傷,肺炎,或其他臟器炎症之波及而發,由於激怒,或抑鬱,而致此症者尤多。中醫對此症,責之肝膽氣滯血瘀,其說皆有至理,故激怒以下數字均采中醫說。

【症候】此症分三種:

1.為乾性肋膜炎但覺胸脇刺痛,於呼吸時更甚,脈多弦數。

2.為滲出性肋膜炎因惡寒而發中等度之弛熱,呼吸困難,胸部刺痛劇烈,乾咳、脈弦數,食欲缺損,滲出液瀦留過多時,患者能自覺之,聽之可微聞振盪聲。

3.為化膿性肋膜炎,屢以寒戰而發高熱,脈多洪大而數,以上諸症皆劇烈,大便多乾燥,小便多短赤。

以上三種症候,治不得法,最易誘起肺結核症,化膿性肋膜炎,屢以寒戰而發高熱,且有性命危險。誘起腹膜炎等則危險。

【治法】滲出性、化膿性二者,以施行西醫外科手術為良,用套管針抽除滲出物及膿液。其內服藥之有卓效者,則為撒裏天爾酸那篤當膜(撒曹)其餘則為下劑,及麻醉止痛劑,最近余子漢真患較重之滲出性肋膜炎,即以撤曹四•〇苦丁二•〇蒸餾水二〇〇•〇分六次,一日三次服而治癒。亦能有效。

然中醫治此症,注重肝膽二經,分別氣鬱、血瘀、痰飲,及虛、實、寒、熱,不但對於新得之脇痛,可以根本治癒,即對於日久之脇痛,神經痛亦能奏效,絕不致演成非用外科手術不可之痛苦,且亦絕無波及其他臟器之慮,此則中醫對此症和平有效,可取之方法,不能不表而出之。

中醫對乾性之肋膜炎,以橘絡、枳實、旋覆花、鉤藤、龍膽草、赤芍、陳皮、青皮、川棟子等藥為有效,對滲出性者,則以茯苓、橘紅、半夏中醫名此為痰飲加重用之,合前藥無不奏效。茯苓須用五、六錢以上,半夏二、三錢。至於化膿性之肋膜炎率用柴胡、陳皮、青皮、瓜蔞仁、穿山甲、蒲公英、金銀花、桃仁、生地、桑葉、山梔、夏枯草、連翹參照中醫外科肝癰症治法,以此症近似肝膿瘍也。等,消腫退熱,更有奇效。

他若久病之脇痛,參用紅花、歸須、桃仁、元胡等,注重在疏通血絡,更有精義。而對此症兼發之咳嗽,則加枇杷葉、杏仁、貝母,氣逆加降香,陰虧咳血加白芍,均甚圓活靈妙,屢試屢驗,絕不致釀成危症也。川軍亦為有效之品。

【醫驗】趙君,住北京西四牌樓大拐棒胡同六號,年十八歲,業鐵工。因激怒鬥毆,於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,致患脇痛,來診時已得病四日熱度晝夜不退,三十九度六痛不能臥,咳嗽嘔惡,患側高腫隆起,呼吸時痛尤甚,不能手按。惡寒四日不解,大便燥結,小便赤短,舌黃,脈左右均洪數,精神不清,呼氣有腐敗臭味,有化膿嫌疑自覺肋內如有水汁存留,脹滿異常。經診斷為肝經瘀熱脇痛,防成內癰,急以解毒疏肝,參以外科醫理論治,與下方:

白話文:

二、雜病類

古代醫書中描述一種疾病,患者死後全身長滿腫塊,口鼻出血,頭顱腫大如鬥,手腫大如箕,景象極其恐怖。當時沒有西醫,也沒有「盲腸炎」這個名稱,因此可以推測,死於此病的人不計其數。尤其慢性盲腸炎,常被忽略或治療不當,令人惋惜。

肋痛,這裡所指的新發肋痛是西醫所說的肋膜炎。長期存在的肋痛(肋間神經痛)、肋膜癌、肝硬化、膽結石等不在此列。

【原因】此病由感冒、外傷、肺炎或其他臟器炎症波及引起,或因激怒、抑鬱而致病者更多。中醫認為此病是因肝膽氣滯血瘀造成,這種說法很有道理,所以以下的敘述都採用中醫的觀點。

【症狀】此病分三種:

  1. 乾性肋膜炎:感覺胸脇刺痛,呼吸時加重,脈搏多弦數(有力而快速)。

  2. 滲出性肋膜炎:因惡寒而發中等程度的弛張熱(時高時低),呼吸困難,胸部刺痛劇烈,乾咳,脈弦數,食慾不振。滲出液積聚過多時,患者會有明顯感覺,聽診時可聽到輕微的震顫聲。

  3. 化膿性肋膜炎:經常以寒戰(發冷)伴隨高燒發作,脈搏洪大而快速,以上症狀都非常劇烈,大便乾燥,小便短赤(顏色深紅)。

以上三種症狀,治療方法不當,很容易誘發肺結核。化膿性肋膜炎伴隨寒戰高燒,危及生命,甚至誘發腹膜炎,危險性更高。

【治療方法】滲出性、化膿性肋膜炎,最好採用西醫外科手術,用套管針抽出滲出物和膿液。內服藥物中,效果顯著的是「撒裏天爾酸那篤當膜」(簡稱撒曹),其他藥物包括瀉下藥和麻醉止痛藥。最近一位名叫余子漢的病人患有較重的滲出性肋膜炎,服用撒曹4.0克、苦丁2.0克、蒸餾水200.0毫升,分六次服用,一天三次,已痊癒,效果顯著。

但中醫治療此病,注重肝膽二經,分別調理氣鬱、血瘀、痰飲以及虛實寒熱,不僅能根治新發肋痛,即使是長期的肋痛、神經痛也能有效,絕對不會發展到必須動外科手術的地步,也絕不會波及其他臟器,這是中醫治療此病平和有效,值得肯定的方法。

中醫治療乾性肋膜炎,用橘絡、枳實、旋覆花、鉤藤、龍膽草、赤芍、陳皮、青皮、川棟子等藥物有效;治療滲出性肋膜炎,用茯苓、橘紅、半夏(中醫認為這是痰飲,加重使用),配合前述藥物,效果都不錯。茯苓需用五、六錢(約1.5-1.8克)以上,半夏二、三錢(約0.6-0.9克)。至於化膿性肋膜炎,常用柴胡、陳皮、青皮、瓜蔞仁、穿山甲、蒲公英、金銀花、桃仁、生地、桑葉、山梔、夏枯草、連翹等,參考中醫外科肝癰(肝臟膿腫)的治療方法,因為此病類似肝膿腫。這些藥物能消腫退熱,療效顯著。

對於久病的肋痛,配合使用紅花、歸尾、桃仁、元胡等藥物,注重疏通血脈,更有講究。對於伴隨咳嗽的病例,可以加枇杷葉、杏仁、貝母;氣逆者加降香;陰虛咳血者加白芍,都非常靈活有效,屢試不爽,絕不會釀成危症。川貝母也是有效藥物。

【醫案】趙先生,住在北京西四牌樓大拐棒胡同六號,十八歲,鐵工。因激怒鬥毆,於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患肋痛,就診時已病四天,高燒不退,體溫39.6度,疼痛難忍,無法平躺,咳嗽嘔吐,患側腫脹隆起,呼吸時疼痛加劇,不能用手按壓。惡寒四天未解,大便秘結,小便短赤,舌苔黃厚,脈搏洪數,精神恍惚,呼氣有腐敗臭味,懷疑有化膿現象,自覺肋骨內有液體積聚,脹滿異常。診斷為肝經瘀熱肋痛,防止發展成內癰(內部膿腫),急需解毒疏肝,參考外科醫學理論治療,處方如下:……(以下為處方內容,已省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