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醫說》~ 卷十 (3)
卷十 (3)
1. 海石
造海石法:用苦栝蔞連皮子搗爛如泥,和真蚌粉拌勻,作餅懸透風處陰乾,入藥用去痰最勝。蓋咸能軟堅,蛤生海中凝結成殼,得咸性多故能破痰,而栝蔞又去痰之聖藥,故用之相和則攻凝結之老痰極有效。若以海浮石為海石者非也。或云自有真海石,惟御藥房有,庶民之家則罕得也。(濯纓亭雜記)
白話文:
造海石法:
用苦瓜連皮搗碎成泥,與真蚌粉混合均勻,做成餅狀,放在通風處陰乾,入藥使用,去痰效果極佳。
這是因為鹹性可以軟化堅硬之物,蛤蜊生長於海中,凝結形成貝殼,因此富含鹹性,具有化痰功效。而栝蔞又是去痰的聖藥,所以將兩者混合使用,對於治療頑固的痰結效果顯著。
有些人將海浮石當作海石,這是錯誤的。真正的海石是存在的,但只在御藥房才有,一般百姓家中很少能取得。
(摘自《濯纓亭雜記》)
2. 澤蘭葉
澤蘭產於吳中,開白花,葉似火麻,其根名為「地筍」,能解斑蝥毒,婦人胎前產後一切諸病之聖藥。(《蘇州志》)
白話文:
澤蘭是一種生長在江浙一帶的植物,開白色花朵,它的葉子像火麻。它的根被稱作“地筍”,可以解除斑蝥帶來的毒性。對於女性懷孕、生產前後出現的所有疾病,它是很好的治療藥物。(出處:《蘇州志》)
3. 胡麻
胡麻主腸中虛羸,補五內,益氣力,長肌肉,填髓腦,堅筋骨,去虛熱,久服明目,輕身不老延年。一名巨勝。四稜為胡麻,八稜為巨勝。陶弘景雲:八谷之中,唯此為良。又云:味甘,在米豆部。此正是烏麻也。今時所用巨勝,莖莢雖小類麻,而葉子大極,味苦其性甚冷。
夫味苦不可入米穀,性冷不可為補益。其葉又與麻不同,陰晦日則低,日烈則起。此當別是一物,非巨勝胡麻也。俗醫但用,不辯其非。正當用烏油麻,味甘而葉有四稜者為胡麻,八稜者曰巨勝,正合本經。不當用苦而冷者也。
白話文:
黑芝麻主要治療腸胃虛弱、體力不足,能滋補五臟六腑,增強體力,使肌肉豐滿,充實腦髓,強健筋骨,消除虛熱,長期食用可以明目,輕身不老,延年益壽。黑芝麻又稱巨勝。四棱的是黑芝麻,八棱的是巨勝。陶弘景說:八種谷物中,只有黑芝麻最好。又說:黑芝麻味甘,屬於米豆類。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烏麻。現在人們所用的巨勝,莖莢雖然像芝麻一樣小,但葉子卻非常大,而且味苦性寒。
味苦的食物不能與米飯一起食用,性寒的食物不能用來補益身體。它的葉子也與芝麻不同,陰天時葉子下垂,陽光強烈時葉子才會抬起來。這應該是另外一種植物,不是巨勝黑芝麻。民間醫生只管使用,不辨真偽。應該使用烏油麻,味甘且葉子有四棱的是黑芝麻,八棱的是巨勝,這才是本經的真正意思。不應該使用味苦性寒的植物。
4. 仙茅
洪州西山有諶母觀母,乃許旌陽授道之師也。觀母所種仙茅,與今山野中所產不相遠,但採以作湯,則香味差別耳。若少年者飲之,至於口鼻皆出血,其性極熱也。此說出吳曾能改齋漫錄。
白話文:
在江西西部有一個地方叫西山,那裡有一位名叫諶母和觀母的人,是被道教傳授法術的老師。觀母曾經種植過一種叫做「仙茅」的草藥,這種草藥跟現在山上野生的品種並沒有太大的區別,只是如果用它來煮水喝的話,味道和香氣會有所不同。但是如果年輕人喝了這個東西,可能會導致口腔、鼻子都流血,因為它的性質非常燥熱。這段描述出自於宋代的一本書籍《能改齋漫錄》,作者是吳曾。
5. 五加皮
五加皮性微寒,無毒。其樹身干皆有刺,葉如楸,俗呼為刺楸,在在有之。春採芽可食,味辛而微苦,食之極能益壽。古人以此釀酒。本草云:主治風痹,四肢攣急,補中益精,堅筋骨,強志意,能消皮膚間瘀血。又云:寧得一把五加,不用金玉滿車。此藥有益於人,故珍重如此。
白話文:
五加皮性微寒,無毒。它的樹幹上長滿刺,葉子像楸樹葉,民間俗稱刺楸,到處都能見到。春天採摘它的嫩芽可以食用,味道辛辣帶點苦,吃起來非常有助於延年益壽。古人常用它來釀酒。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五加皮可以治療風濕痺痛、四肢拘攣、補中益精、強健筋骨、增強意志力,還能消除皮膚上的瘀血。
又說:「寧願得到一把五加,也不要金玉滿車。」由此可見,五加皮對人體有極大的益處,所以才會如此珍貴。
6. 海蟄
北戶錄雲水母,一名蚱,又名石鏡。南人治而食之,性熱,偏療河魚之疾。物類相感。志云蠟,一名樗蒲魚。大者如床,小者如斗。無腸胃,無眼目,以蝦為目,蝦動蠟行,故曰水母。按本草云:味鹹,無毒,主生氣,及療婦人勞損、血積、帶下、小兒風疾、丹毒。然則味鹹,性寒矣。北戶錄乃云性熱,誤也。吳人名為海蟄云。
白話文:
《北戶錄》說:“水母,又叫蚱或石鏡。南方人烹煮後食用它,它的特性是熱性的,特別能治療河魚病。這是因為物種之間相互影響產生的效果。”《志》上記載,“蠟”,又稱作“樗蒲魚”。大的像一張牀,小的像一個鬥。沒有腸胃和眼睛,用蝦作為視覺器官,當蝦活動時,水母就會移動,因此被叫做水母。按照《本草綱目》所言:“味道鹹淡,無毒性,主要能夠增強生命力,以及治療女性身體疲憊、血液堆積、月經不調、小孩風邪疾病、紅色皮膚炎症等症狀。然而其味道屬於鹹淡型,特質屬於寒冷型。”但是,《北戶錄》卻說它是熱性的,這就是錯誤了。在江浙地區的人們把它叫做“海蜇”。 注:以上文本中的藥效描述僅供參考,請勿自行使用,如有健康問題應尋求專業醫生幫助。
7. 石龍芮
石龍芮俗名貓跡草,葉毛而尖,取葉揉臂上成泡,謂之天灸,治久瘧不愈。
白話文:
石龍芮又稱為貓跡草,它的特點是葉子上有細小的絨毛且形狀尖銳。如果把這種植物的葉子摘下後揉搓在手臂上的水泡上,就叫做「天灸」,可以治療長期未癒合的瘧疾。
8. 稀薟草
稀薟草俗呼火杴草,春生苗葉似芥而狹長,莖高二三尺;秋初有花如菊,秋末結實頗似鶴蝨。夏採葉曬乾,用單服甚益元氣,治風疾甚良。
白話文:
稀疏的草被俗稱為火杴草,在春天時會生出像芥菜一樣細窄且修長的枝條和葉子,高度約在兩到三英尺之間。秋天開花看起來像是菊花,秋季結束後就會結果,形狀很像「鶴蝨」。夏天可以採集葉子並晾曬乾燥,如果單獨服用對增強身體健康很有幫助,對於治療風邪疾病的效果也很好。
9. 苦蒿草
山東有一人家,共爨五百餘口,二百餘年不染瘟疫瘴氣。其家每歲以三伏日清晨採取苦蒿頭一束,陰乾,冬至日搗羅為細末,至除夜用蜜調和,從少至老,每人服一匕,終身不染一切毒病。此亦古人屠蘇之法。余聞此說於杭州士人俞冕云。
白話文:
山東有一戶人家,家中人口眾多,共計五百餘人,已經兩百多年沒有染上瘟疫或瘴氣。他們家每年在三伏天清晨採摘苦蒿的嫩芽,選取第一束,陰乾保存。到了冬至當天,將苦蒿研磨成細末,等到除夕夜用蜂蜜調和,從家中的幼童到老人,每人服用一匙,全家人終年都不會染上任何毒病。這也是古代人使用屠蘇酒的原理。我從杭州的讀書人俞冕那裡聽說了此事。
10. 番藥
西域回紇部撏思干城產藥十餘種,皆中國所無,療疾甚效。曰阿只兒,狀如苦參,治馬鼠瘡、婦人損胎及打撲內傷,用豆許咽之,自消。曰阿息兒,狀如地骨皮,治婦人產後胞衣不下,又治金瘡膿不出,嚼碎敷瘡上即出。曰奴哥撒兒,形似桔梗,治金瘡及腸與筋斷者,嚼碎敷之自續。
回紇有蟲如蛛,毒中人則煩渴,飲水立死。惟過醉葡萄酒一吐則解。(馬氏日鈔)
白話文:
西域回紇部有一個叫撏思干城的城市,生產十幾種藥物,都是中國沒有的,療效十分顯著。
其中一種叫做阿只兒,形狀像苦參,可以治療馬鼠瘡、婦女損傷胎兒以及打撲內傷,只需取豆粒大小的份量,含服即可自行消退。
另一種叫做阿息兒,形狀像地骨皮,可以治療婦女產後胎盤不下,也能治療金瘡膿液不出,將其嚼碎敷在傷口上,膿液就會立即流出。
還有一種叫做奴哥撒兒,形狀像桔梗,可以治療金瘡以及腸和筋斷裂,嚼碎敷在傷口上,就會自行癒合。
回紇地區有一種像蜘蛛的蟲子,人被它咬到就會發燒口渴,喝水馬上就會死亡。不過,只要喝醉了葡萄酒,吐出來就能解毒。(摘自馬氏日鈔)
11. 押不蘆
回回國之西產一物極毒,全似人形,如人參之狀,其名謂之押不蘆,生於地中深數尺。取之者若傷其皮,則毒氣著人必死。取之之法,先開大坑,令四傍可容人,然後輕手以皮條絡之,系皮條於大犬之足,既而用杖打犬,犬奔逸則此物拔起,犬感其氣即斃。然後別埋他土中,經歲取出,曝乾,別用藥以制之。
若以少許磨酒飲之,人即遍身麻痹而死,雖加之刀斧亦不知也。三日後別以少藥投之即活。昔華佗治病,若針藥所不能療者,乃先以酒服麻沸散,既醉無所覺,因割破腹背,湔腸滌胃,恐即此藥也。(志雅堂雜抄)
白話文:
從西方國家來的一種非常有毒的植物,完全像人類一樣,類似人參的樣子,它的名字叫做「押不蘆」,長在地底下幾英尺的地方。採集它的人如果刮傷了它的皮,那麼毒素就會附著到人的身上,導致人死亡。要取得這種東西的方法是:首先挖一個大的坑洞,讓四周可以容納一個人,然後用手輕輕地用皮革繩索把它綁起來,再把皮革繩索繫在狗腳上,接著用棍棒擊打狗,當狗跑得遠時,這個物品就會被拉出來,狗狗接觸到它的氣息之後就會死亡。然後再把它埋在其他地方,過了一年纔拿出來曬幹,另外使用一些藥品去控制它。 只要稍微研磨一點點放入酒裡喝下去,人就會全身癱瘓並死去,即使加上刀斧攻擊也不知道疼痛。三天後再加入少量的藥材就可以復活。以前華陀治療疾病的時候,如果是針灸和草藥無法治癒的病患,他就會先讓人服用麻沸散,等病人昏睡沒有知覺後,再切開腹部、洗淨腸道和胃部,恐怕就是這味藥吧!(志雅堂雜收)
12. 胡蔓草
胡蔓草,一名斷腸草。其葉如茶,其花黃而小,有大毒。廣西愚民,有爭鬥者服之,百竅流血,人無復生。急取雞抱卵(即哺退雞子),劈破,以清油調和,灌入其口,須臾吐盡惡物而蘇。少緩不可敕矣。宦遊者不可不知。
白話文:
胡蔓草,又名斷腸草。它的葉子像茶葉,花朵黃色而小,有劇毒。廣西地區的鄉民,若有人發生爭鬥,就服用這種草,結果會七竅流血,沒有救活的可能。要急救的話,趕緊找一隻正在孵蛋的母雞,將雞蛋剖開,用清油拌勻,灌入中毒者口中,很快就會吐出毒物而甦醒。但稍一延誤便無可挽救。在外遊歷的人,千萬不可不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