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心法要訣》~ (1)
(1)
1. 陰證
陰證身重息短冷,目不了了色不紅,無熱欲臥厥吐利,小便白兮爪甲青。
【注】陰證,謂陰寒之證也。
不論三陰、三陽,凡見是證者,均為陰寒不足也。
陰主靜,故身重也。
陰主寐,故目不了了但欲臥也。
陽氣虛寒,故息短口鼻氣冷也,陰淫於外,故面無紅色,四肢厥冷爪甲青也。
陰邪入內,故嘔吐,下利清穀,小便清白也。
以上皆三陰寒證,臨證者以附子、四逆、理中、吳茱萸等湯,擇其宜而與之可也。
詳三陰篇。
白話文:
病人表現出身體沉重、呼吸短促、身體冰冷,眼睛昏花、面無血色,沒有發熱卻想一直躺著,還伴隨嘔吐和腹瀉,小便清澈,指甲發青。這些症狀都屬於陰寒證,需要用附子、四逆、理中、吳茱萸等溫陽散寒的藥物來治療。
2. 陽毒
陽毒熱極失汗下,舌卷焦黑鼻煤煙,昏噤發狂如見鬼,咽疼唾血赤云斑。
六七日前尚可治,表裡俱實黑奴丸,熱盛解毒裡實下,表實三黃石膏煎。
【注】陽毒,謂陽熱至極之證也。
失汗下,謂應汗不汗,應下不下,失其汗下之時也。
熱毒炎炎不已,故舌卷焦黑,鼻內生煤煙也。
熱毒內攻乘心,故神昏噤慄,發狂如見鬼神,咽疼唾血也。
熱毒外薄肌膚,故發赤色如錦云之斑也。
六、七日前,謂日淺毒未深入,故尚可治。
表裡俱實,謂有是證,無汗不大便者,宜黑奴丸兩解之。
無表裡實證熱盛者,宜黃連解毒湯。
兼燥渴者,合白虎湯清之。
裡實不便者,宜解毒承氣湯下之,表實無汗者,宜三黃石膏湯發之。
白話文:
病人出現高熱不退,卻沒有出汗和排便,舌頭捲曲發黑,鼻孔裡有黑煙,神志昏迷,牙關緊閉,神志不清,像看見鬼一樣胡言亂語,喉嚨疼痛,吐血,身上出現紅色斑點。如果病程在六七天內,尚可治療。病人如果沒有出汗和排便,可用黑奴丸同時解表裡之毒;如果單純是熱盛,可以用黃連解毒湯;如果病人感到口渴,可以加白虎湯清熱;如果便秘,可以服用解毒承氣湯通便;如果病人沒有出汗,可以服用三黃石膏湯發汗。
3. 陰盛格陽
陰盛格陽色淺赤,發熱不渴厥而煩,下利尿清爪青白,浮微通脈復陽還。
【注】經曰:陰氣太盛,陽氣不得相營也。
不相營者,不相入也。
既不相入,則格陽於外,故曰陰盛格陽也。
色淺赤,謂面色見浮淺之紅赤色也。
其外證面赤發熱而煩,頗類陽熱,其內則不渴,下利清穀,小便清白,爪甲青白,四肢厥冷,脈浮微欲絕,一派陰寒虛證。
宜通脈四逆湯冷服之,從其陰而復其陽也。
利止脈不出,加倍人參。
下利無脈,宜白通加豬膽汁人尿湯。
厥煩欲死,宜吳茱萸湯。
白話文:
患者面色蒼白泛著淺紅色,發熱卻不口渴,反倒覺得煩躁不安,而且拉肚子、小便清澈、指甲青白,四肢冰冷,脈搏微弱,顯然是陰寒太盛,陽氣被阻於外,導致身體虛弱。 應服用通脈四逆湯冷服,以順應其陰寒之性,回補陽氣。 若拉肚子止住但脈搏仍微弱,則加倍人參。 若拉肚子卻摸不到脈搏,則服用白通加豬膽汁人尿湯。 若煩躁不安,瀕臨死亡,則服用吳茱萸湯。
4. 陽盛格陰
陽盛格陰身肢厥,惡熱煩渴大便難,沉滑爪赤小便赤,汗下清宜陰自完。
【注】經曰:陽氣太盛,陰氣不得相營也。
不相營者,不相入也。
既不相入,則格陰於外,故曰陽盛格陰也。
其外證雖身肢厥冷,頗似陰寒,而內則煩渴,大便難,小便赤,惡熱不欲近衣,爪甲赤,脈沉滑,一派陽實熱證。
汗下清三法得宜,則陽得以消,陰得以完全也。
表實無汗,三黃石膏湯。
裡實不便,三承氣湯。
熱盛無表裡證,宜解毒白虎湯。
【集註】劉完素曰:蓄熱內甚,脈須疾數,以其極熱蓄甚而脈道不利,反致脈沉細欲絕,俗未明造化之理。
白話文:
如果一個人陽氣過盛,就會阻礙陰氣的運行,導致四肢冰冷,並且感到煩熱口渴,排便困難,小便赤黃,不喜歡穿衣服,指甲發紅,脈象沉滑。這雖然看似陰寒證,但實際上是陽實熱證。此時要適當出汗,讓陽氣消散,陰氣才能得到恢復。如果沒有出汗,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服用三黃石膏湯、三承氣湯或解毒白虎湯。
反謂傳為寒極陰毒者,或始得之,陽熱暴甚,而便有此證候者,或兩感熱甚者,通宜解毒加大承氣湯下之。
後熱稍退而未愈者,黃連解毒湯調之。
或微熱未除者,涼膈散調之。
或失下熱極,以至身冷脈微而昏冒將死,若急下之,則殘陰暴絕必死,蓋陽後竭而然也。
不下亦死,宜涼膈散或黃連解毒湯,養陰退陽,積熱漸以消散,則心胸再暖而脈漸以生也。
白話文:
對於那些被誤認為是極度寒冷和陰毒的症狀,可能在最初就出現了過度的陽熱,導致這種症狀的人,或者在兩種熱症同時發作的人,通常應使用解毒藥物加上大承氣湯來治療。
如果熱症稍有緩解但尚未痊癒,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來調節。
對於仍然有輕微熱症沒有完全消除的人,可以使用涼膈散來調節。
如果因為未能及時下藥,導致身體冰冷、脈搏微弱甚至陷入昏迷危急情況,如果立即進行下藥治療,那麼可能會使體內的陰氣突然消失,導致死亡。這是因為陽氣已經耗盡所致。
如果不進行下藥治療也會導致死亡,此時可以選擇使用涼膈散或黃連解毒湯,通過滋養陰液、抑制陽氣的方式,讓體內積聚的熱氣逐漸消散,這樣心胸會再次感到溫暖,脈搏也會逐漸恢復。
5. 太陰陽明表裡同病
腹滿時減復如故,此是寒虛氣上從,腹滿不減不大便,轉屬陽明乃可攻。
【注】腹滿時減,減復如故,謂腹時滿時不滿,而減復如常,此為太陰寒邪寒虛之氣上逆之滿,乃可溫之證也,宜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。
腹滿不減,謂常常而滿,終日不減,或不大便,此為轉屬陽明實熱內壅之滿,乃可攻之證也,宜大承氣湯。
詳太陰篇。
白話文:
肚子脹滿時而消退,消退後又恢復原狀,這是因為寒氣虛弱上逆造成的,可以溫暖治療。肚子脹滿一直不消,且沒有排便,這就轉屬陽明實熱內阻,需要攻下治療。
6. 太陰陰邪脈證
太陰陰邪沉遲脈,吐食腹滿有時疼,手足自溫利不渴,理中湯主悸加苓,腹滿去朮加附子,吐多去朮加姜生,雖吐下多還用術,渴欲得水倍術寧,欲作奔豚術易桂,乾薑寒倍參腹疼。
【注】太陰陰邪,謂邪從陰化之寒證也。
脈沉遲,太陰陰邪脈也。
吐食、腹滿時痛,太陰裡寒證也。
手足自溫,邪入陰也。
自利不渴,臟無熱也,宜理中湯主之。
若心下悸,加茯苓。
腹滿,去朮加附子。
吐多,去朮加生薑。
雖吐若下利多,還用白朮。
若渴欲得飲水,仍倍加朮。
若臍下欲作奔豚,去朮易桂。
中寒倍加乾薑,腹痛倍加人參。
詳太陰篇。
白話文:
脈象沉遲,身體感受寒冷,容易嘔吐、腹脹,偶爾還會腹痛,手腳溫暖但沒有口渴,屬於太陰證。可以服用理中湯,如果心慌就加茯苓,腹脹就去除白朮,加入附子,嘔吐頻繁就去除白朮,加入生薑。雖然嘔吐和腹瀉都比較嚴重,但也要繼續服用白朮。如果口渴想喝水就加倍白朮,如果感覺腹部有氣上衝就去除白朮,加入桂枝。如果身體虛寒,就加倍乾薑,腹痛就加倍人參。
7. 兩感
一日太陽少陰病,頭痛口乾渴而煩。
二日陽明太陰病,滿不欲食身熱譫。
三日少陽厥陰病,耳聾囊縮厥逆寒,水漿不入神昏冒,六日氣盡命難全。
【注】兩感者,臟腑表裡同病也。
一日,頭痛、太陽也;口乾煩渴、少陰也。
二日,身熱譫語、陽明也;腹滿不欲食、太陰也。
三日,耳聾、少陽也;囊縮而厥、厥陰也。
傳經之邪其為病也漸,兩感之邪其為病也速。
蓋因陽邪酷烈,正不能御,所以三日後水漿不入,六腑之氣欲絕,昏不知人,五臟之神已敗,而不即死者,賴有胃氣未盡耳,故又三日其氣乃盡而死。
白話文:
患者第一天出現太陽少陰病症,表現為頭痛、口乾舌燥,感到煩躁不安。第二天發展為陽明太陰病,症狀包括腹脹不想吃飯、身體發熱、神志不清。第三天則轉為少陽厥陰病,出現耳聾、身體蜷縮、四肢冰冷、呼吸困難、無法進食、神志昏迷,情況危急。若病程持續六天,患者體力耗盡,生命垂危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段時間患者同時出現了臟腑表裡同病的現象。比如第一天頭痛屬於太陽經病症,而口乾煩渴則屬於少陰經病症。類似的,其他兩天也分別出現了兩經的病症。
這種病症發展迅速,是因為陽氣入侵猛烈,身體無法抵禦,導致病情快速惡化。第三天後,患者已經無法進食,六腑氣息衰竭,神志昏迷,五臟功能損壞。之所以還沒有立刻死亡,是因為胃氣尚未完全耗盡。然而,到了第六天,患者體力徹底耗盡,最終因病去世。
張潔古制大羌活湯,以羌、獨、芩、連輩,辛甘以散太陽之表,苦寒以清少陰之熱,施之於表裡不急者,固為得法也。
若夫一日則頭痛口乾煩渴,二日則身熱譫語腹滿不欲食,三日則耳聾囊縮而厥,水漿不入,昏不知人,傳變如此迅速,恐用大羌活湯平緩之劑,反失機宜,當遵仲景治有先後之說,審其表裡孰急,隨證治之,猶或可活。
故於此證初病,一日表里俱熱者,依少陰病得之二、三日,口燥咽乾之法,用大承氣湯重劑以瀉陽邪之烈;表裡俱寒者,依少陰病始得之,反發熱脈沉之法,用麻黃附子細辛湯,以解陰邪之急。
二日表里俱實者,依陽明病譫語有潮熱,腹滿時減,減不足言之法,用大承氣湯攻之;表裡虛者,依三陽合病,腹滿身重,面垢譫語之法,用大劑白虎加人參湯清之。
白話文:
張潔古的「大羌活湯」,用羌活、獨活、黃芩、黃連等藥,辛甘味可以散解太陽經的表邪,苦寒味可以清熱少陰經的熱症。用於表裡證狀都不急迫的患者,確實是合適的療法。
但是,如果患者一天就出現頭痛、口乾、煩渴;第二天就發燒、神志不清、肚子脹滿、不想吃東西;第三天就耳聾、面容憔悴、四肢厥冷、喝水也吐出來、昏迷不醒,病情發展如此迅速,恐怕用大羌活湯這種緩和的藥物,反而會錯失治療時機。應該遵循仲景「治病有先後」的原則,判斷表裡哪個症狀更急迫,然後對症下藥,或許還有救治的機會。
因此,對於這種病症,初期一天內表裡都發熱的患者,應該參考少陰病得病二、三天,口乾舌燥的治療方法,用大承氣湯重劑瀉掉陽氣過盛的邪氣;如果表裡都寒涼,則應該參考少陰病剛開始,反覆發熱脈沉的治療方法,用麻黃附子細辛湯,解救陰寒邪氣的急迫狀態。
第二天,如果表裡都實證,應該參考陽明病神志不清、有潮熱、肚子脹滿時而減輕,減輕又說不出話的治療方法,用大承氣湯攻邪;如果表裡都虛證,應該參考三陽合病,肚子脹滿、身體沉重、臉色晦暗、神志不清的治療方法,用大劑量白虎加人參湯清熱。
三日表裡熱者,依厥深熱亦深之法,用大承氣湯下之;表裡寒者。
依脈微欲絕手足厥寒之法,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溫之。
緩則不及事矣。
其間頗有得生者,後之學者其留意焉。
白話文:
對於那些三日內表現出表裡熱症狀的病人,應依照深入熱症的方法,使用大承氣湯來清熱通便;對於表裡寒症的病人,則應依照脈搏微弱、手腳發冷的診斷方法,使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來溫和調理。
如果治療不及時,可能無法有效改善病情。在這之中,確實有一些人能夠存活下來,後來的學習者們應該特別注意這些治療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