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六冊 (13)
第六冊 (13)
1. 交腸
交腸之病,大小便易位而出。或因醉飽,或因大怒,遂致臟氣乖亂,不循常道。法當宣吐以開提其氣,使闌門清利,得司泌別之職則愈矣。宜五苓散、調氣散各一錢,加阿膠末一錢,湯調服。或研黃連阿膠丸為末,加木香少許,再以煎藥送下。丹溪治馬希聖年五十餘,性嗜酒,常痛飲不醉,糟粕出前竅,便溺出後竅,六脈皆沉澀。
與四物湯加海金沙、木香、檳榔、木通、桃仁服而愈。此人酒多氣肆,酒升而不降,陽極虛;酒濕積久生熱,煎熬血乾,陰亦大虛。陰陽偏虛,皆可補接。此人中年後陰陽俱虛時暫可活者,以其形實,酒中谷氣尚在,三月後,其人必死,後果然。
白話文:
「交腸」這種病,會導致大小便排出的位置顛倒錯亂。有時候是因為喝醉酒又吃太飽,有時候是因為大發雷霆,以致於內臟的氣機紊亂,不按照正常的途徑運行。治療方法應該用催吐的方式來疏通提昇氣機,使闌門能夠暢通,恢復它區分清濁、正常排泄的功能,這樣病就會好。可以服用五苓散、調氣散各一錢,加入阿膠粉一錢,用溫開水調服。或者把黃連阿膠丸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許木香,再用煎好的藥湯送服。
朱丹溪曾經治療一個叫馬希聖的人,他五十多歲,非常喜歡喝酒,常常喝到大醉卻不醒,結果食物殘渣從前面的孔竅排出,大小便卻從後面的孔竅排出,診斷他的脈象是六脈都沉而澀。
朱丹溪給他服用四物湯,並加入海金沙、木香、檳榔、木通、桃仁,結果病就好了。這個人是因為酒喝太多,導致氣機過於發散,酒氣上升而不能下降,屬於陽氣虛到極點;酒濕積聚久了產生熱,煎熬血液使之乾枯,屬於陰血也大虛。陰陽都偏虛,都可以用補養的方式來調理。這個人是中年後陰陽都虛,暫時還可以活著,是因為他體格還算強壯,酒中帶有穀物的精氣還在,但三個月後,他一定會死,結果果然如此。
2. 腸鳴
《內經》腸鳴有五:一曰脾虛。經云:脾虛則腹滿腸鳴,餐泄,食不化。取其經,太陰、陽明、少陰血者是也。二曰中氣不足。經云:中氣不足,腸為之苦鳴。補足外踝下,留之五分,申脈穴也。三曰邪在大腸。經云:腸中雷鳴,氣上衝胸,邪在大腸。刺肓之原,巨虛、上廉、三里是也。
四曰土鬱。經云:土鬱之發,腸鳴而為數後是也。五曰熱勝。經云:少陰在泉,熱淫所勝,病腹中腸鳴,氣上衝胸,治以鹹寒是也。東垣云:如胃寒泄瀉腸鳴,於升陽除濕湯加益智仁五分,半夏五分,生薑、棗子和煎。丹溪云:腹中水鳴,乃火擊動其水也。二陳湯加芩、連、梔子。
腹中鳴者,病本於胃也。婁全善云:腸鳴多屬脾胃虛。一男子腸鳴食少,臍下有塊耕動,若得下氣多乃已,已則復鳴。醫用疏氣藥與服,半年不效。予用參、術為君,甘草、連、芩、枳、乾薑為臣,一帖腸鳴止,食進。又每服吞厚朴紅豆丸,其氣耕亦平。經云:脾胃虛則腸鳴腹滿。
又云:中氣不足,腸為之苦鳴,此之謂也。肺移寒於腎為湧水,湧水者,按之腹不堅,水氣客於大腸,疾行則鳴濯濯,如囊裹水漿之聲也。河間葶藶丸主之。
白話文:
《黃帝內經》提到腸鳴有五種原因:
一、脾虛:經書說,脾虛就會腹脹、腸鳴、拉肚子,吃東西難以消化。治療要取足太陰脾經、足陽明胃經、足少陰腎經的穴位,補益氣血。
二、中氣不足:經書說,中氣不足,腸子就會因為虛弱而鳴叫。可以針刺外踝下方五分的申脈穴來補足中氣。
三、邪氣在大腸:經書說,腸子裡像打雷一樣響,氣往上衝到胸口,這是邪氣在大腸作祟。要針刺肓俞穴,以及足三里的巨虛、上廉、足三里等穴位。
四、脾胃鬱滯:經書說,脾胃鬱滯發作時,會腸鳴,而且會頻繁拉肚子。
五、熱邪過盛:經書說,少陰腎經有熱邪過盛的情況,會造成腹部腸鳴,氣往上衝到胸口,要用鹹寒的藥物來治療。
李東垣認為,如果是胃寒引起的腹瀉和腸鳴,可以在升陽除濕湯中加入益智仁五分、半夏五分,再用生薑、紅棗一起煎煮。朱丹溪認為,腹中水聲鳴響,是因為火熱之邪擾動體內的水液,可以用二陳湯加黃芩、黃連、梔子來治療。
腹中鳴叫,病根在於胃。婁全善認為,腸鳴多半是脾胃虛弱引起的。有一個男子腸鳴、食慾不振,肚臍下面有腫塊在蠕動,放屁後會稍微緩解,但很快又會再次腸鳴。醫生給他服用疏通氣機的藥,半年都沒效果。我(指作者)用人參、白朮做主藥,甘草、黃連、黃芩、枳實、乾薑為輔藥,一帖藥下去腸鳴就止住了,食慾也恢復了。之後又每天服用厚朴紅豆丸,氣機蠕動的情況也平息了。經書說,脾胃虛弱就會腸鳴腹脹。
經書又說,中氣不足,腸子會因為虛弱而鳴叫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當肺的寒邪傳到腎時,會形成腹部有積水的情況,按壓腹部感覺不堅硬,積水停留在腸道,如果快速行走,就會聽到腸子裡發出像水袋晃動的聲音。可以用葶藶丸來治療。
3. 脫肛
《難經》云:虛實出焉,出者為虛,入者為實,肛門之脫,非虛而何哉。蓋實則溫,溫則內氣充而有所蓄;虛則寒,寒則內氣餒而不能收。況大腸有厚薄,與肺為表裡,肺臟蘊熱則閉,虛則脫。本草有云:補可以去弱,澀可以去脫。若脫甚者,既補之必兼澀之。設不澀於內,亦須澀於外,古方用五倍子末托而上之,一次未收,至五七次必收而不復脫矣。
久利、婦人、小兒、老人有此疾者,產育及久痢用力過多,小兒氣血未壯,老人氣血已衰,故肛易於出,不得約束禁固也。肛門為大腸之候,大腸受熱受寒皆能脫出,當審其因證,寒者以香附子、荊芥等分,煎湯洗之。熱者以五倍子、朴硝煎湯洗之。亦用木賊燒灰,不令煙盡,入麝香少許,大便了、貼少許。
或以五倍子末攤紙上貼肛,緩緩揉入。有腸頭作癢,即腹中有蟲。丈夫因酒色過度。大腸者,傳導之官。腎者,作強之官。蓋腎虛而泄母氣,肺因以虛,大腸氣無所主,故自脫肛。治法實元氣去蘊熱之劑,外用前藥洗之,醫治無不愈矣。大腸熱甚與腸風者,涼血清腸散。瀉痢後大腸氣虛,肛門脫出,不腫不痛,屬氣血虛。
宜補氣血為主。赤腫有痛,宜涼血祛風為主。補氣血,八珍湯、十全散。涼血,生苄、赤芍、槐花、槐角、黃栝蔞、雞冠花。疏風,防風、羌活、荊芥。久瀉痢者,補養脾胃,宜參朮實脾湯。用力過多者,十全大補湯、參朮芎歸湯、訶子人參湯,內加升提藥。大腸虛而挾熱,脫肛紅腫,宜縮砂湯、槐花散、薄荷散。
大腸虛而挾寒,脫肛不紅腫,宜蝟皮散、香荊散。日久不愈,常宜服收腸養血和氣湯。澀脫,龍骨散、澀腸散。外治:陽證,蟠龍散。陰證,伏龍肝散。五倍子末煎湯,加白礬洗。五倍、荊芥、小便濃煎洗。荊芥、龍腦薄荷、朴硝煎湯洗。皂角捶碎,煎湯浸。生栝蔞搗汁浸。
蔥湯洗軟,芭蕉葉托上。生鐵三斤,水一斗,煮取五升,出鐵,以汁洗。內服瓷石散。鱉頭燒灰塗。
白話文:
《難經》說,虛弱和強壯會導致脫肛,脫出是虛弱的表現,縮回是強壯的表現,肛門脫出不就是虛弱嗎?強壯的時候身體溫暖,溫暖體內氣就充足,就能把肛門收住;虛弱的時候身體寒冷,寒冷體內氣就虛弱,無法把肛門收住。而且大腸有厚薄之分,和肺是表裡關係,肺如果積熱就會收緊,虛弱就會脫出。本草記載,補益可以消除虛弱,收澀可以治療脫肛。如果脫肛嚴重,既要補益也要收澀。如果內服不收澀,也必須外用收澀,古代用五倍子粉末將脫出的肛門托回去,一次不行,五七次一定能收回並且不再脫出。
長期腹瀉、婦女、小孩、老人容易得這種病,生產或長期腹瀉用力過多,小孩氣血還沒強壯,老人氣血已經衰退,所以肛門容易脫出,難以約束固定。肛門是大腸的出口,大腸受熱受寒都可能導致脫出,要仔細判斷病因,寒症可以用香附子、荊芥等量煎湯清洗。熱症可以用五倍子、朴硝煎湯清洗。也可以用木賊燒成灰,不要燒盡,加入少量麝香,大便後敷一點。
或者用五倍子粉末攤在紙上貼在肛門上,慢慢揉進去。如果腸頭發癢,說明肚子裡有寄生蟲。男子如果酒色過度,大腸是負責傳導的器官,腎是負責強壯的器官。因為腎虛導致泄露母氣,肺也跟著虛弱,大腸氣沒有主導,所以就會脫肛。治療方法應該補足元氣、去除體內積熱,外用前面的藥清洗,治療沒有不好的。大腸熱嚴重或腸風,要用涼血清腸散。腹瀉後大腸氣虛,肛門脫出,不紅不腫不痛,屬於氣血虛弱。
應該以補氣血為主。如果紅腫疼痛,應該以涼血祛風為主。補氣血可以用八珍湯、十全散。涼血可以用生地、赤芍、槐花、槐角、黃瓜蔞、雞冠花。疏風可以用防風、羌活、荊芥。長期腹瀉的人,要補養脾胃,可以用參朮實脾湯。用力過多的人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、參朮芎歸湯、訶子人參湯,內加升提藥。大腸虛弱又夾帶熱症,脫肛紅腫,可以用縮砂湯、槐花散、薄荷散。
大腸虛弱又夾帶寒症,脫肛不紅腫,可以用蝟皮散、香荊散。長期不癒,應該常服收腸養血和氣湯。收澀止脫,可以用龍骨散、澀腸散。外治:陽症可以用蟠龍散。陰症可以用伏龍肝散。用五倍子粉末煎湯,加入白礬清洗。或者用五倍子、荊芥,小便濃煎清洗。或者用荊芥、龍腦薄荷、朴硝煎湯清洗。或者用皂角搗碎,煎湯浸泡。或者用生瓜蔞搗汁浸泡。
或者用蔥湯洗軟後,用芭蕉葉托住。或者用三斤生鐵,一斗水,煮取五升,取出鐵,用汁液清洗。內服瓷石散。或者用鱉頭燒成灰塗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