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二冊 (19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冊 (19)

1. 脹滿

治法當開鬼門,潔淨腑。開鬼門者,謂發汗也。潔淨腑者,利小便也。中滿者,瀉之於內,謂脾胃有病,當令上下分消其氣,下焦如瀆,氣血自然分化,不待泄滓穢。如或大實大滿,大小便不利,從權以寒熱藥下之。或傷酒濕面及味厚之物,膏粱之人,或食已便臥,使濕熱之氣不得施化,致令腹脹滿,此脹亦是熱脹。治熱脹,分消丸主之。

如或多食寒涼,及脾胃久虛之人,胃中寒則脹滿,或臟寒生滿病,以治寒脹中滿,分消湯主之。中滿熱脹、鼓脹、氣脹,皆分消丸主之。中滿寒脹,寒疝,大小便不通,陰躁,足不收,四肢厥逆,食入反出;下虛中滿,腹中寒,心下痞,下焦躁寒沉厥,奔豚不收,皆分消湯主之。

中滿腹脹,內有積聚,堅硬如石,其形如盤,令人不能坐臥,大小便澀滯,上喘氣促,面色痿黃,通身虛腫,廣朮潰堅湯主之。二服後中滿減半,止有積不消,再服半夏厚朴湯。陰陽應象論云:清氣在下則生餐泄,濁氣在上則生䐜脹,此陰陽反作,病之逆從也。夫䐜脹者,以寒熱溫涼論之,此何腹脹也?曰此飲食失節為脹,乃受病之始也。

濕熱亦能為脹,右關脈洪緩而沉弦,脈浮於上,是風濕熱三脈相合而為病也。是脾胃之令不行,陰火亢甚,乘於脾胃,盛則左遷而陽道不行,是六腑之氣已絕於外,火盛能令母實,風氣外絕。風氣外絕者,是穀氣入胃,清氣、營氣不行,便是風氣也。異呼同類,即胃氣者是也。

經云:虛則兼其所勝,土不勝者,肝之邪也。是脾胃之土不足,水火大勝者也。經云:濁陰出下竅,濁陰走五臟,濁陰歸六腑,濁陰歸地,此平康不病之常道,反此則為脹也。陰陽論云:飲食不節,起居不時者,陰受之,陰受之則入五臟,入五臟則䐜脹閉塞。調經篇云:下脘不通,則胃氣熱,熱氣熏胸中,故內熱。

下脘者,幽門也。人身之中,上下有七衝門,皆下衝上也。幽門上衝吸門,吸門者,會厭也,沖其吸入之氣,不得下歸於腎,肝為陰火動相拒,故咽膈不通,致濁陰之氣不得下降,而大便乾燥不行,胃之濕與客陰之火俱在其中,則腹脹作矣。治在幽門,使幽門通利,泄其陰火,潤其燥血,生益新血,幽門通利則大便不閉,吸門亦不受邪,其膈咽得通,䐜滿腹脹俱去,是濁陰得下歸地矣。故經曰:中滿者,瀉之於內,此法是也。

通幽湯、潤腸丸。脹而大便燥結,脈沉之洪緩,浮之弦者,宜沉香交泰丸。範天騋夫人,先因勞役飲食失節,加之憂思氣結,病心腹脹滿,旦食則不能暮食,兩脅刺痛,診其脈弦而細,至夜濁陰之氣當降而不降,䐜脹尤甚。大抵陽主運化,飲食勞倦損傷脾胃,陽氣不能運化精微,聚而不散,故為脹滿。

白話文:

脹滿

治療方法應當疏通氣機(開鬼門),清潔腸胃(潔淨腑)。疏通氣機指的是發汗,清潔腸胃指的是利尿。腹部脹滿,應從內部瀉去病氣,也就是說脾胃有病,應該讓氣機上下通暢,下焦如同水道,氣血自然就能分化,無需刻意排泄糟粕。如果腹部非常脹滿,大小便不通,則應根據情況用寒熱藥物攻下。如果因飲酒過量、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,或飯後立即臥床,導致濕熱之氣不能代謝,而致使腹部脹滿,這是熱性脹滿。治療熱性脹滿,應以分消丸為主。

如果因過食寒涼,或脾胃虛弱,導致胃中寒邪而脹滿,或臟腑寒冷導致脹滿,則應以分消湯治療寒性脹滿。熱性脹滿、鼓脹、氣脹,都以分消丸為主;寒性脹滿、寒疝、大小便不通、煩躁不安、足部不溫、四肢厥冷、食入即吐;下焦虛弱導致的脹滿、腹部寒冷、心下痞塊、下焦寒冷沉滯、奔豚氣逆等,都以分消湯為主。

腹部脹滿,內有積聚,堅硬如石,形狀如盤,使人無法坐臥,大小便不通暢,呼吸急促,面色萎黃,全身浮腫,則應服用廣朮潰堅湯。服用兩劑後,如果脹滿減輕一半,但仍有積聚未消,則再服用半夏厚朴湯。陰陽應象論說:清氣在下則能消化吸收,濁氣在上則會產生脹滿,這是陰陽逆轉,疾病反常的表現。什麼是脹滿?這是飲食失節導致的脹滿,是疾病的初期。

濕熱也能導致脹滿,如果右關脈洪大而沉弦,脈浮於上,這是風、濕、熱三種邪氣相互作用導致的疾病。這是脾胃運化功能失常,陰虛火旺,亢盛於脾胃,導致陽氣運行受阻,六腑之氣已衰弱,火盛能使臟腑實滿,風氣外泄。風氣外泄是指穀氣進入胃部,清氣、營氣運行不暢,即為風氣。異名同義,即胃氣。

經書說:虛則兼其所勝,脾胃的土不足,則肝邪乘之。也就是說,脾胃之土不足,水火失衡。經書說:濁陰從下竅排出,濁陰流佈於五臟,濁陰歸於六腑,濁陰歸於地,這是健康無病的常規,反之則會導致脹滿。陰陽論說:飲食不節,起居不規律,則陰氣受損,陰氣受損則入五臟,入五臟則會導致脹滿閉塞。調經篇說:下脘不通,則胃氣熱,熱氣熏蒸胸中,故而內熱。

下脘,就是幽門。人體上下有七個衝門,皆為下衝上。幽門上衝吸門,吸門,就是會厭,衝擊吸入之氣,不能下降歸於腎臟,肝臟的陰火與之抗拒,故咽喉不通暢,導致濁陰之氣不能下降,大便乾燥不通,胃的濕邪與客邪的陰火都存在其中,則腹部脹滿產生。治療應當從幽門入手,使幽門通暢,瀉去陰火,滋潤乾燥的血液,生成新的血液,幽門通暢則大便不閉塞,吸門也不受邪氣侵犯,咽喉通暢,脹滿都消除,濁陰就能下降歸地。所以經書說:腹部脹滿,應當從內部瀉去病氣,這個方法就是這樣。

通幽湯、潤腸丸。脹滿且大便乾燥,脈沉而洪大,浮而弦者,宜服用沉香交泰丸。範天騋夫人,因勞役過度飲食失節,加上憂思鬱結,導致心腹脹滿,早晨吃飯到晚上就吃不下,兩脅刺痛,診脈弦細,到晚上濁陰之氣應該下降卻不下降,脹滿更加嚴重。總之,陽氣主運化,飲食勞倦損傷脾胃,陽氣不能運化精微物質,聚而不散,所以導致脹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