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六冊 (7)
第六冊 (7)
1. 胞痹
痹論云:小腹膀胱,按之內痛,若沃以湯,澀於小便,上為清涕。夫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今風寒濕邪氣客於胞中,則氣不能化出,故胞滿而水道不通。其證小腹膀胱按之內痛,若沃以湯,澀於小便,以足太陽經,其直行者,上交巔,入絡腦,下灌鼻竅,則為清涕也。腎著湯、茯苓丸、巴戟丸、腎瀝湯。
【妊娠淋】乃腎與膀胱虛熱,不能制水,然妊婦胞系於腎,腎間虛熱而成斯證。甚者心煩悶亂,名曰子淋也。若頸項筋攣,語澀痰甚,用羚羊角散。若小便澀少淋瀝,用安榮散。若肝經濕熱,用龍膽瀉肝湯。若肝經虛熱,用加味逍遙散。腿足轉筋,而小便不利,急用八味丸,緩則不救。
若服燥劑而小便頻數或不利,用生地、茯苓、牛膝、黃柏、知母、芎、歸、甘草。若頻數而色黃,用四物加黃柏、知母、五味、麥門、玄參。若肺氣虛而短少,用補中益氣加山藥、麥門。若陰挺痿痹而頻數,用地黃丸。若熱結膀胱而不利,用五淋散。若脾肺燥不能化生,宜黃芩清肺飲。
若膀胱陰虛,陽無所生,用滋腎丸。若膀胱陽虛,陰無所化,用腎氣丸。
【產後淋】因熱客於脬,虛則頻數,熱則澀痛,氣虛兼熱,血入胞中,則血隨小便出而為血淋也。若膀胱虛熱,用六味丸。若陰虛而陽無以化,用滋陰腎氣丸。蓋土生金,金生水,當滋化源。陳氏云:治產前後淋,其法不同。產前當安胎,產後當去血。瞿麥、蒲黃,最為產後要藥。茅根湯,主治產後諸淋。
【診】:腎脈滑實為癃㿉。痹脈滑甚為㿉癃。少陰脈數,婦人則陰中生瘡,男子則氣淋。盛大而實者生,虛小而澀者死。下焦氣血乾者死。鼻頭色黃者,小便難。《素問》奇病論,病有癃者,一日數十溲,此不足也。身熱如炭,頸膺如格,人迎躁盛,喘息氣逆,此有餘也。太陰脈細微如發者,此不足也。
其病安在?名為何病?岐伯曰:病在太陰,其盛在胃,頗在肺,病名曰厥。死不治。
白話文:
胞痹
痹病理論說:小腹和膀胱部位,按壓時內部會感到疼痛,如果用熱水澆淋,小便會變得澀滯不暢,同時上面會流出清鼻涕。膀胱是主管水液的器官,儲藏著身體的津液,當氣化功能正常時,津液就能順利排出。現在,如果風、寒、濕等邪氣侵入膀胱,就會導致氣化功能失常,無法正常排出津液,使得膀胱脹滿,水道也因此不通暢。症狀表現為:小腹和膀胱部位按壓時內部疼痛,像被熱水燙過一樣,小便澀滯難解,這是因為足太陽經的經脈循行路線,其中一條直行的分支,上行交會於頭頂,進入腦部,向下通達鼻竅,所以會流出清鼻涕。可以使用腎著湯、茯苓丸、巴戟丸、腎瀝湯等方劑來治療。
妊娠淋
這是由於腎臟和膀胱的虛熱,導致無法控制水分代謝所引起的。孕婦的胞胎與腎臟相連,腎臟的虛熱就容易產生這種病症。病情嚴重的會出現心煩意亂的症狀,這種情況稱為子淋。如果出現頸項肌肉痙攣、說話困難、痰多的情況,可以用羚羊角散來治療。如果小便澀滯,淋漓不盡,可以用安榮散。如果是肝經濕熱引起的,可以用龍膽瀉肝湯。如果是肝經虛熱引起的,可以用加味逍遙散。如果出現腿腳抽筋,小便不暢,要趕緊服用八味丸,否則病情會危及生命。
如果服用過多燥熱的藥物,導致小便次數增多或者小便不暢,可以用生地、茯苓、牛膝、黃柏、知母、芎、歸、甘草等藥材來治療。如果小便次數增多,且顏色發黃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柏、知母、五味子、麥門冬、玄參等藥材來治療。如果肺氣虛弱,出現氣短乏力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藥、麥門冬等藥材。如果出現陰挺萎軟麻痹,並且小便次數增多,可以用地黃丸來治療。如果因為熱邪結聚在膀胱,導致小便不暢,可以用五淋散。如果脾肺功能衰弱,乾燥不能化生津液,則可以用黃芩清肺飲。
如果膀胱陰液不足,陽氣就沒有可以依附的基礎,可以用滋腎丸來治療。如果膀胱陽氣不足,陰液就沒有可以轉化的動力,可以用腎氣丸來治療。
產後淋
這是由於熱邪侵入膀胱所引起的。如果體質虛弱,小便次數就會增多;如果體內有熱,小便就會澀滯疼痛;如果氣虛且有熱,加上瘀血進入膀胱,就會導致血隨小便排出,形成血淋。如果是膀胱虛熱引起的,可以用六味丸來治療。如果是陰虛導致陽氣不能轉化,可以用滋陰腎氣丸。總的來說,土能生金,金能生水,應當滋養化生水液的源頭。陳氏說:治療產前和產後的淋病,方法是不同的。產前應當安胎,產後應當祛瘀。瞿麥和蒲黃是產後治療淋病的要藥。茅根湯主要治療產後各種淋病。
診斷
如果腎脈滑實,表示是癃閉的病症。如果痹脈滑盛,表示是癃淋的病症。如果少陰脈搏跳動頻數,婦女會出現陰道生瘡,男子會出現氣淋。脈象強盛有力的,表示病情容易痊癒;脈象虛弱細澀的,表示病情危重。如果下焦的氣血枯竭的,表示病情危重。如果鼻頭呈現黃色,表示小便不暢。在《素問·奇病論》中提到,癃病患者,一天小便數十次,這是由於正氣不足。如果全身發熱像炭火一般,脖子和肩膀僵硬,人迎脈搏跳動躁急,呼吸急促,喘氣逆行,表示邪氣有餘。如果太陰脈搏微弱如絲線,表示正氣不足。
這種疾病的病位在哪裡?屬於什麼疾病?岐伯說:病位在太陰,病勢強盛時在胃,次之在肺,這種病叫做厥,屬於不治之症。
2. 小便數
運氣小便數,皆屬火。經云:少陽之復,便數憎風是也。小便數,唯二臟有之。一屬肺。經云:肺手太陰之脈,氣盛有餘則肩背痛,風寒汗出中風,小便數而欠是也。以刺言之,瀉手太陰則愈。一屬肝。經云:足厥陰之瘧,令人如癃狀而小便不利。又云:肝痹者,夜臥則驚,多飲數小便是也。
視虛實、補瀉之則愈。數而少,茯苓琥珀湯利之。數而多,薯蕷、蓮肉、益智仁之屬收之。生薯蕷半斤,刮去皮,以刀切碎,於鐺中煮酒沸,下薯蕷,不得攪,待熟加鹽、蔥白,更添酒,空腹下二三盞妙。蓮肉去皮,不以多少,用好酒浸一兩宿,豬肚一個,將酒浸蓮肉入肚中多半為度,水煮熟,取出蓮肉,切,焙乾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芡實大。每服五十丸,食前米飲湯下,名水芝丸。
夜多小便,益智二十四個為末,鹽五分,水一盞,煎八分,臨臥溫服。衛真湯並丸、桑螵蛸散。戴氏云:小便多者,乃下元虛冷,腎不攝水,以致滲泄。宜菟絲子丸、八味丸、玄兔丹、生料鹿茸丸。有人每日從早至午前定尿四次,一日之間,又自無事。此腎虛所致,亦猶脾腎泄,早泄而晚愈,次日又復然者也。
若小便常急,遍數雖多而所出常少,放了復急,不澀痛,卻非淋證。亦有小便畢少頃,將謂已盡,忽再出些少者。多因自忍尿,或忍尿行房事而然。宜生料五苓散,減澤瀉之半,加阿膠一錢,吞加減八味丸。此丸須用五味子者。有盛喜致小便多,日夜無度。乃喜極傷心,心與小腸為表裡。
宜分清飲、四七湯各半帖和煎,仍以辰砂妙香散,吞小菟絲子丸或玄兔丹。若頻頻欲去而溺不多,但不痛耳。此腎與膀胱俱虛,客熱乘之,虛則不能制水。宜補腎丸、六味地黃丸。熱入水道,澀而不利。八正散,或五苓散加黃柏、知母、麥門冬、木通。大便硬,小便數者,是謂脾約。
脾約丸主之。
白話文:
小便次數
一般來說,小便次數多跟體內火氣有關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到,少陽經氣恢復時,會出現小便次數增多且怕風的現象。小便次數多,主要跟兩個臟器有關。一個是肺,肺經的氣太盛有餘,會導致肩背疼痛、感冒出汗、中風,以及小便次數增多且打呵欠。針對這種情況,針灸瀉肺經可以改善。另一個是肝,肝經的病會讓人感覺小便困難,像得了尿瀦留一樣;還會讓人晚上睡覺時容易驚醒,喝很多水,小便次數也增加。
要針對虛實情況來調整治療,用對方法才能好轉。如果小便次數多但量少,可以用茯苓琥珀湯來利尿。如果小便次數多且量多,可以用薯蕷、蓮子肉、益智仁等藥材來收斂。可以用半斤生薯蕷,去皮切碎,放鍋中用酒煮沸,放入薯蕷,不要攪動,煮熟後加鹽和蔥白,再加酒,空腹喝二三杯,效果很好。蓮子肉去皮,不拘多少,用好酒浸泡一晚,準備一個豬肚,將浸過酒的蓮子肉放入豬肚中,放入一半以上,用水煮熟,取出蓮子肉,切碎,烘乾磨成細末,用酒煮麵糊做成丸子,像芡實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,叫做水芝丸。
如果夜間小便次數多,可以用益智仁二十四個磨成粉,加五分鹽,用一碗水煎到八分,睡前溫服。也可以使用衛真湯、衛真丸或桑螵蛸散。戴氏認為,小便次數多是下元虛寒,腎臟無法固攝水分,導致滲漏。可以用菟絲子丸、八味丸、玄兔丹、生料鹿茸丸等藥物。有些人每天從早上到中午固定小便四次,其他時間就沒事,這是腎虛導致的,就像脾腎虛導致的腹瀉,早上泄瀉但晚上會好轉,隔天又再出現一樣。
如果小便常常很急,次數很多但每次量很少,排完又馬上想上,不感覺澀痛,這不是淋病。也有些人小便完過一會兒,以為排完了,又會再滴出來一些,這多半是因為經常憋尿,或憋尿後行房事所致。可以用生料五苓散,減少一半的澤瀉用量,加入一錢阿膠,配合吞服加減八味丸。這個丸子必須要用五味子。還有些人因為過於高興而導致小便次數增多,白天晚上都沒個限度,這是因為高興過頭傷了心,心和小腸是互為表裡的。
這種情況可以用分清飲和四七湯各半帖混合煎服,再配合辰砂妙香散,吞服小菟絲子丸或玄兔丹。如果只是頻頻想上廁所但尿量不多,而且不痛,這是腎和膀胱都虛弱,外來熱邪趁虛而入,虛弱則無法控制水分。可以用補腎丸、六味地黃丸。如果是熱邪進入水道,導致小便澀痛不利,可以用八正散,或者五苓散加上黃柏、知母、麥門冬、木通。如果大便乾硬,小便次數多,這叫做脾約。
可以用脾約丸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