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二冊 (15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冊 (15)

1. 水腫

上仲景治水諸方,皆用脈病為本,然後量輕重虛實而施治,皆守聖經之法耳。奈何今世俗之醫,因病者急求一時之效,以破氣去水為功,不知過一二日,則病復至而不可救矣。嗚呼!予每痛夫世人病水腫多死不救者有二,一以病人不善調攝,二以醫誤投下藥之過,竭其陰陽,絕其胃氣,故多死。於是詳摘《素》、《靈》、《金匱》之言而稍發明之,有志者當不厭其繁也。

腫病不一,或遍身腫,或四肢腫,面腫腳腫,皆謂之水氣。然有陽水,有陰水,並可先用五皮飲,或除濕湯加木瓜、腹皮各半錢,如未效,繼以四磨飲兼吞桂黃丸,仍用赤小豆粥佐之。遍身腫,煩渴,小便赤澀,大便多閉,此屬陽水。輕宜四磨飲,添磨生枳殼,兼進保和丸;重則䟽鑿飲子利之,以通為度。

亦有雖煩渴而大便已利者,此不可更利,宜用五苓散加木通、大腹皮半錢,以通小便。遍身腫,不煩渴,大便自調或溏泄,小便雖少而不赤澀,此屬陰水。宜實脾飲。小便多少如常,有時赤,有時不赤,至晚則微赤,卻無澀滯者,亦屬陰也,不可遽補,木香流氣飲,繼進復元丹。若大便不溏,氣息脹滿,宜四磨飲下黑錫丹。

四肢腫,謂之肢腫,宜五皮飲加薑黃、木瓜各一錢,或四磨飲,或用白朮三兩,㕮咀,每服半兩,水一盞半,大棗三枚,拍破,同煎至九分,去查溫服,日三無時,名大棗湯。面獨腫,蘇子降氣湯,兼氣急者尤宜,或煎熟去滓後,更磨沉香一呷。有一身之間,唯面與雙腳浮腫,早則面甚,晚則腳甚。

經云:面腫為風,腳腫為水,乃風濕所致,須問其大小腑通閉,別其陰陽二症。前後用藥,惟除濕湯加木瓜、腹皮、白芷各半錢,可通用。或以蘇子降氣湯,除濕湯各半帖煎之。羅謙甫導滯通經湯,治面目手足浮腫。感濕而腫者,其身雖腫,而自腰下至腳尤重,腿脹滿尤甚於身,氣或急或不急,大便或溏或不溏,但宜通利小便為佳。以五苓散吞木瓜丸。

(內犯牽牛,亦不可輕服。)間進除濕湯,加木瓜、腹皮各半錢,炒萊菔子七分半。因氣而腫者,其脈沉伏,或腹脹,或喘急,宜分氣香蘇飲。飲食所傷而腫,或胸滿,或噯氣,宜消導寬中湯。不服水土而腫者,胃苓湯,加味五皮湯。有患生瘡,用干瘡藥太早,致遍身腫,宜消風敗毒散。

若大便不通,升麻和氣飲。若大便如常或自利,當導其氣,自小便出,宜五皮飲和生料五苓散。腹若腫,只在下,宜除濕湯和生料五苓散,加木瓜如澤瀉之數。以上數條為有餘之證。大病後浮腫,此係脾虛,宜加味六君子湯。白朮三錢,人參、黃耆各一錢半,白茯苓二錢,陳皮、半夏曲、芍藥、木瓜各一錢,炙甘草、大腹皮、木瓜各五分,薑、棗煎服。小便不利,間入五苓散。

白話文:

水腫

張仲景治療水腫的各種方法,都以脈象和疾病的本質為基礎,再根據輕重虛實來施治,都遵循經典醫籍的原則。然而,現代一些庸醫,只圖一時見效,濫用破氣利水的藥物,殊不知,過了一兩天,病情就會復發,甚至危及生命。唉!我常常為世人因水腫而死於非命感到痛心,主要原因有二:一是病人自己不懂得調養身體,二是醫生用藥錯誤,過度攻伐,耗傷陰陽,損害胃氣,導致死亡。因此,我仔細研讀《素問》、《靈樞》、《金匱要略》等醫籍的相關論述,並加以闡明,有志於此道者,應當不厭其繁瑣。

水腫的症狀各不相同,有的全身浮腫,有的只有四肢腫脹,有的面部腫脹,有的腳部腫脹,這些都稱為水氣。其中有陽水、陰水之分,可以先服用五皮飲,或在除濕湯中加入木瓜、豬苓各半錢,如果無效,再用四磨飲並服用桂枝黃耆丸,同時配合赤小豆粥。全身浮腫,煩渴,小便短赤澀痛,大便秘結,這是陽水。輕者可用四磨飲,加磨好的枳殼,並服用保和丸;重者則用豬苓湯利水,以通暢為度。

也有些病人雖然煩渴,但大便已經通暢,這就不能再使用利水藥物了,應當服用五苓散加木通、大腹皮各半錢,以利小便。全身浮腫,不煩渴,大便正常或溏瀉,小便量少但不短赤澀痛,這是陰水。應當服用實脾飲。小便量多少如常,有時小便顏色正常,有時偏紅,到晚上則略微發紅,但沒有澀痛感,這也屬於陰水,不能急於補益,宜服用木香流氣飲,然後服用復元丹。如果大便不溏,氣息脹滿,應服用四磨飲並服用黑錫丹。

四肢腫脹,稱為肢腫,宜服用五皮飲加薑黃、木瓜各一錢,或服用四磨飲,或用白朮三兩,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半兩,用煎藥一盞半水,大棗三枚拍碎,一同煎煮至九分,去渣溫服,每日三次,不拘時辰,名為大棗湯。單獨面部腫脹,宜服用蘇子降氣湯,伴有氣急者更宜服用此方,或將藥煎煮後去渣,再磨入沉香少許。如果全身只有面部和雙腳浮腫,早上面部腫脹較重,晚上腳部腫脹較重。

經書上說:「面腫為風,腳腫為水」,這是風濕所致,必須詢問患者大小便是否通暢,區分陰陽兩種證候。無論先後用藥,都可以服用除濕湯,加入木瓜、豬苓、白芷各半錢。或者將蘇子降氣湯和除濕湯各半量煎服。羅謙甫的導滯通經湯,用於治療面目手足浮腫。因感受濕邪而腫脹者,雖然全身浮腫,但腰以下至腳部尤為沉重,腿部脹滿尤甚於身體其他部位,氣喘或急或不急,大便或溏或不溏,但宜通利小便為佳,服用五苓散並服用木瓜丸。

(內服牽牛子,也不可輕易服用。)間隔服用除濕湯,加入木瓜、豬苓各半錢,炒萊菔子七分半。因氣機阻滯而腫脹者,脈象沉伏,或腹脹,或喘促,宜服用分氣香蘇飲。飲食所傷而腫脹者,或胸悶,或噯氣,宜服用消導寬中湯。不服水土而腫脹者,宜服用胃苓湯,並加味五皮湯。如果患有瘡瘍,過早使用燥烈的瘡瘍藥物,導致全身浮腫,宜服用消風敗毒散。

如果大便秘結,宜服用升麻和氣飲。如果大便正常或自利,應當疏導氣機,使之從小便排出,宜服用五皮飲和生薑加味的五苓散。如果腹部腫脹,僅限於下腹部,宜服用除濕湯和生薑加味的五苓散,並加入木瓜,用量與澤瀉相同。以上數條為水腫的實證。大病之後出現浮腫,這是脾虛所致,宜服用加味六君子湯:白朮三錢,人參、黃耆各一錢半,白茯苓二錢,陳皮、半夏曲、芍藥、木瓜各一錢,炙甘草、大腹皮、木瓜各五分,生薑、大棗煎服。小便不利時,間隔服用五苓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