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六冊 (6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冊 (6)

1.

(胞痹)

淋之為病,嘗觀《病源候論》謂由腎虛而膀胱熱也。膀胱與腎為表裡,俱主水,水入小腸與胞,行於陰為溲便也。若飲食不節,喜怒不時,虛實不調,臟腑不和,致腎虛而膀胱熱,腎虛則小便數,膀胱熱則水下澀,數而且澀,則淋瀝不宣,故謂之淋。其狀小腹弦急,痛引於臍,小便出少氣數,及分石淋、勞淋、血淋、氣淋、膏淋、冷淋。

其石淋者,有如沙石。勞淋者,勞倦即發。血淋者,心主血,氣通小腸,熱甚則搏於血脈,血得熱則流行,入胞中與溲俱下。膏淋者,肥液若脂膏,又名肉淋。氣淋者,胞內氣脹,小腹堅滿,出少喜數,尿有餘瀝。冷淋者,冷氣客於下焦,邪正交爭,滿於胞內,水道不宣,先寒戰,然後便數成淋,可謂悉病情矣。考之《內經》,則淋病之因,又不止此。

白話文:

「胞痹」是中醫的一種病症名稱,主要描述的是尿路的問題。在《病源候論》中提到,這種病症可能是因為腎功能不足導致膀胱熱所致。腎與膀胱相連,共同主管體內的水分循環,水分進入小腸後再通過陰道排出體外成為尿液。

如果飲食不規律,情緒起伏不定,或身體狀況處於虛實不平衡狀態,以及五臟六腑之間運作不協調,就可能導致腎虛和膀胱熱的情況出現。腎虛會造成頻尿現象,膀胱熱則會使尿液排出受阻,這兩者的影響下,會出現尿液滯留,無法順利排出的症狀,這就是所謂的「淋」。

具體來說,「淋」的表現為小腹有緊繃感,疼痛感會延伸至肚臍,尿量少且頻繁,以及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各種類型,例如石淋(尿中有像砂石般的物質)、勞淋(勞累後發作)、血淋(心臟供血不足,熱力影響血液循環,血液隨著尿液排出)、膏淋(尿液中含有油脂狀物質,又稱肉淋)、氣淋(膀胱內積聚氣體,小腹有緊縮感,尿量少且頻繁,尿後有餘瀝)、冷淋(下焦受冷氣侵襲,引起尿路不暢,初期有寒意,後續尿頻成淋)。

根據《內經》的記載,除了上述原因之外,還有可能存在其他導致「淋」病的因素。

大綱有二,曰濕、曰熱。謂太陰作初氣,病中熱脹,脾受積濕之氣,小便黃赤,甚則淋。少陽作二氣,風火鬱於上而熱,其病淋。蓋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氣皆相通移,是故足太陽主表,上行則統諸陽之氣,下行則入膀胱。又肺者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。脾胃消化水穀。或在表在上在中,凡有熱則水液皆熱,轉輸下之,然後膀胱得之而熱矣。

且小腸是心之腑,主熱者也。其水必自小腸滲入膀胱,胞中諸熱應於心者,其小腸必熱,胞受其熱,經緭胞移熱於膀胱者,則癃溺血是也。由此而言,初起之熱邪不一,其因皆得傳於膀胱而成淋。若不先治其所起之本,止從末流胞中之熱施治,未為善也。予嘗思之,淋病必由熱甚生濕,濕生則水液渾,凝結而為淋。

白話文:

中醫學理論主要分為兩大類:「濕」與「熱」。這是因為當太陰(即肺)產生最初的氣息時,會導致身體內部的熱和脹滿感,脾臟則會受到積聚的濕氣影響,導致尿液黃色且混濁,嚴重時會出現尿路阻塞的現象。當少陽(即肝)產生第二種氣息時,風火交織於上部,導致熱病,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引起尿路阻塞。根據中醫理論,五臟六腑及十二條經脈之間的氣息都是相互連通的。因此,足太陽(即腎)主要負責身體的表層,其上行作用統領所有陽性氣息,下行則進入膀胱。同時,肺是調節水分循環的器官,其向下輸送至膀胱。脾胃則消化食物與水分。

熱病可能出現在表皮、上部或中部,只要存在熱症狀,身體的水分就會變得熱,然後向下運輸,膀胱才能接收到熱能。小腸是心臟的副臓,主掌熱病,其水分必然流入膀胱。膀胱中的熱能會轉移至其他器官,如尿道受到熱能影響,可能會導致尿頻、尿痛、血尿等問題。從此可見,初期的熱病源頭各異,但最終都可能通過膀胱產生尿路阻塞的現象。若只針對膀胱的熱病進行治療,而不解決熱病的根本原因,這樣的療法並非最佳。我曾思考過,尿路阻塞通常是由於熱度過高引發的濕氣,濕氣的產生使得水分混濁,凝聚成尿路阻塞的現象。

不獨此也,更有人服金石藥者,入房太甚,敗精流入胞中,及飲食痰積滲入者,則皆成淋。丹溪嘗治一小兒,在胎受久服金石藥之餘毒,病淋一十五年,以紫雪治愈。凡治病不求其本可乎。小便澀痛,常急欲溺,及去點滴,莖中痛不可忍者,此五淋病。生料五苓散加阿膠,或車前子末,或五苓散、益元散等分和服,並可吞火腑丹,佐以導赤散、石葦散。

白話文:

不僅如此,還有服用金屬礦物藥物的人,過度行房,導致精液流失進入子宮,以及飲食不當導致痰積滲入,這些情況都會引起尿瀉(淋)。丹溪曾經治療一個小孩,他從胎內就受到長期服用金屬礦物藥物的後遺症,病了十五年,最後用「紫雪」藥物治癒。如果治病時不探求病因,可以嗎?

小便困難疼痛,經常急著想要排尿,且排尿後尿道疼痛難忍,這就是五淋病。可以用生料「五苓散」加「阿膠」,或者使用「車前子」粉末,也可以將「五苓散」和「益元散」按比例混合服用,同時可以服用「火腑丹」,輔助用「導赤散」和「石葦」散。

若熱極成淋,服藥不效者,宜減桂五苓散,加木通、滑石、燈心、瞿麥各少許,仍研麥門冬草、連根車前草、白龍草各自然汁,和蜜水調下。氣淋,氣壅不通,小便淋結,臍下妨悶疼痛,瞿麥湯、石葦散、榆枝湯、木香流氣飲。氣虛淋,八物湯加杜牛膝、黃芩汁煎服。老人氣虛亦能淋,參、術中加木通、山梔。

白話文:

如果熱症過度導致淋症,服用藥物无效,应该减少桂苓散的用量,再加入木通、滑石、燈心、瞿麦各少许,同时研磨麦门冬草、連根車前草、白龙草,取其自然汁液,用蜂蜜水调和服用。气淋,指的是气机壅滞不通,导致小便淋漓涩滞,脐下胀闷疼痛,可以用瞿麦汤、石苇散、榆枝汤、木香流气饮来治疗。气虚淋,则可以用八物汤加入杜牛膝、黄芩汁煎服。老年人因气虚导致淋症,可以在人参、黄芪的基础上加入木通、山栀。

血受傷者,補血行血自愈,勿作淋治。死血作淋,牛膝膏妙。但虛人能損胃,不宜食。《千金》云:用牛膝以酒煮服,治小便淋痛。《肘後方》用牛膝根莖葉,亦以酒煮服,治小便不利,莖中痛欲死,及治婦人血結堅痛如神。蓋牛膝治淋之聖藥也。但虛人當用補劑監製之耳。

血淋,用側柏葉、生藕節、車前草等分搗汁,調益元散、立效散、瞿麥散、小薊飲子、柿蒂散、當歸湯、羚羊角飲、雞蘇飲子、金黃散、發灰散。戴氏云:血淋一證,須看血色分冷熱。色鮮者,心、小腸實熱。色瘀者,腎、膀胱虛冷。若的是冷淋及下元虛冷血色瘀者,並宜漢椒根銼碎,不以多少,白水煎,候冷進。

白話文:

如果血受傷,就應該補血行血,讓它自然癒合,不要用淋治法。如果血瘀成淋,可以用牛膝膏,效果很好。但虛弱的人容易傷胃,不宜食用。千金方中記載,用牛膝泡酒服用,可以治療小便淋痛。肘後方中記載,用牛膝根莖葉泡酒服用,可以治療小便不利、莖中疼痛難忍,以及治療婦女血瘀堅痛,效果如同神藥。所以牛膝是治療淋症的聖藥。不過虛弱的人要用補劑配合使用。

血淋可以用側柏葉、生藕節、車前草等量搗汁,再配合益元散、立效散、瞿麥散、小薊飲子、柿蒂散、當歸湯、羚羊角飲、雞蘇飲子、金黃散、發灰散等藥方治療。戴氏說:血淋是一種需要根據血色辨別寒熱的病症。血色鮮紅,表示心和小腸實熱;血色瘀黑,表示腎和膀胱虛寒。如果屬於寒淋或下元虛寒、血色瘀黑的人,可以用漢椒根切碎,不限多少,用白水煎煮,待涼後服用。

按:血多有熱極兼水化而黑凝者,未可便以為冷也。膏淋,鹿角霜丸、沉香散、沉香丸、磁石丸、海金砂散、菟絲丸。戴云:有似淋非淋,小便色如米泔,或便中有如鼻涕之狀,此乃精溺俱出,精塞溺道,故便欲出不能而痛。宜大菟絲子丸、鹿茸丸之類。按:此即膏淋也。

白話文:

按:如果出血量大,且伴有熱症,並因體液轉化而呈現黑色凝固的情況,不能輕易認為是寒症。對於膏淋這種疾病,可以使用「鹿角霜丸」、「沈香散」、「沈香丸」、「磁石丸」、「海金砂散」和「菟絲丸」等藥方進行治療。

戴雲提到,有些情況看起來像膏淋,但尿液顏色類似米泔,或者尿中出現類似鼻涕的物質,這實際上是精液和尿液一同排出,精液堵塞了尿道,因此有尿意卻無法正常排出,並感到疼痛。針對這種情況,可以使用「大菟絲子丸」和「鹿茸丸」等類似的藥方進行治療。

總結:這段內容主要在討論膏淋這種中醫病症,以及對於不同情況的治療方法。

沙石淋,乃是膀胱蓄熱而成,正如湯瓶久在火中,底結白鹼而不能去,理宜清徹積熱,使水道通則沙石出而可愈。宜神效琥珀散、如聖散、石燕丸、獨聖散。石首魚腦骨十個,火煅,滑石二錢,琥珀三分,俱為細末。每服一錢,空心煎木通湯調下。鱉甲九肋者一個,酥炙令脆,為細末。

白話文:

沙石淋,指的是膀胱積聚熱氣所致的疾病。就好像湯瓶長時間放在火上,底部會結白鹼一樣,無法去除。因此治療的關鍵在於清熱通利積熱,使水道暢通,便可排出沙石,疾病自然痊癒。

推薦使用以下藥方:神效琥珀散、如聖散、石燕丸、獨聖散。

另外,可將石首魚腦骨十個火煅,滑石二錢,琥珀三分,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用木通湯調服。

再者,選用九肋的鱉甲一個,用油酥炙烤至酥脆,研磨成細粉。

每服一匙,酒煎服,當下沙石。雄鵲燒灰,淋取汁飲之,石即下。石淋,小便時沙石下流,塞其水道,痛不可忍,經及時日,水道不通,其氣上攻,頭痛面腫,重則四肢八節俱腫。其石大者如梅核,堅硬如有稜角,其石小者,唯碎石相結,通下即碎。宜服此取石方,用冬葵子、滑石、射干、知母,以上各一分,通草三分,為細末。

每服二錢半,水一盞半,苦竹葉十片同煎,取一盞,去滓,食前熱服。又大腑熱頭痛,若體氣壯健,先進後方藥兩三盞,然後進取石方。用麻黃去節、羌活、射干、荊芥穗、紫菀、防風、知母、蔓荊子、牽牛各一分,半夏二銖,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九分,去滓,食後熱服。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一匙,用酒煎煮服用,馬上就能排出沙石。雄鵲燒成灰,淋取汁液飲用,石頭也會排出。患有石淋,小便時沙石從尿道流出,阻塞尿道,疼痛難忍,時間久了,尿道不通,氣往上衝,頭疼面腫,嚴重的話四肢和關節都會腫起來。大的石頭像梅核一樣,堅硬有稜角,小的石頭只是碎石黏在一起,排出來就碎了。適合服用這個取石藥方,用冬葵子、滑石、射干、知母,以上各取一份,通草取三份,研磨成細末。

每次服用二錢半,用一盞半水,加十片苦竹葉一起煎煮,取一盞,去渣,飯前熱服。如果是大腸燥熱頭痛,並且體氣強健,先服用後方藥兩三盞,然後再服用取石藥方。用麻黃去節、羌活、射干、荊芥穗、紫菀、防風、知母、蔓荊子、牽牛各取一份,半夏取二銖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盞水,煎煮九分,去渣,飯後熱服。

石淋,導水用螻蛄七枚,以鹽一兩,同於新瓦上鋪蓋焙乾,研為細末。每服一錢匕,溫酒調服。勞淋,地黃丸、黃耆湯、白芍藥丸。冷淋,肉蓯蓉丸、澤瀉散、沉香散、檳榔散、生附散。戴氏云:進冷劑愈甚者,此是冷淋。宜地髓湯下附子八味丸。有因服五苓散等藥不效,用生料鹿茸丸卻愈。

白話文:

石淋,可以用七枚螻蛄,加入一兩鹽,放在新的瓦片上鋪蓋焙乾,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一錢匕,溫酒調服。勞淋,可以服用地黃丸、黃耆湯、白芍藥丸。冷淋,可以服用肉蓯蓉丸、澤瀉散、沉香散、檳榔散、生附散。戴氏說:服用寒涼藥物後病情加重者,這就是冷淋。適合服用地髓湯,並加入附子八味丸。有些人服用五苓散等藥物无效,改用生鹿茸丸卻治癒了。

此皆下元虛冷之故。乃劉河間則謂亦由熱客膀胱,鬱結不能滲泄,非真冷也。小便淋,莖中痛不可忍,相引脅下痛,宜參苓琥珀湯。有小便艱澀如淋,不痛而癢者,虛證也。宜八味丸、生料鹿茸丸之類。若因思慮過度致淋,宜歸脾湯、或辰砂妙香散、吞威喜丸,或妙香散和五苓散。

汗多而小便赤澀,暑月多有此證。盛暑所飲既多,小便反澀少而赤,緣上停為飲,外發為汗,津液不通,小腸澀閉,則水不運下。五苓散一名導逆,內有朮、桂收汗,豬苓、澤瀉、茯苓分水道,收其在外者使之內,又從而利導焉。發者斂之,壅者通之,義取於此。然有虛勞汗多而赤澀者,卻是五內枯燥,滋腴既去,不能生津,故溺澀而赤,不宜過用通小便之劑竭其腎水,唯當溫養潤肺。十全大補湯、養榮湯之類,自足選用。

白話文:

這些症狀都是因為下元虛冷引起的。劉河間則認為,也可能是因為熱邪困阻膀胱,導致排泄不暢,並非真正的寒症。如果出現小便淋漓不盡,尿道疼痛難忍,還伴隨脅肋疼痛,可以使用參苓琥珀湯治療。如果小便排泄困難,像滴水一樣,不痛但有癢感,這是虛證,可以使用八味丸、生料鹿茸丸等藥物治療。如果因為思慮過度導致小便淋漓,可以使用歸脾湯、辰砂妙香散、威喜丸,或妙香散和五苓散。

夏天容易出汗,小便赤澀,這是暑熱導致的。炎熱天氣喝水多,但小便卻少且赤澀,是因為水停留在上焦,外發為汗,津液流通不暢,小腸閉塞,導致水液無法向下運行。五苓散又名導逆,其中朮、桂收斂汗液,豬苓、澤瀉、茯苓分利水道,將外在的汗液收回到體內,同時促進利尿。發汗的斂之,壅塞的通之,道理就在這裡。但是,如果出現虛勞導致汗多且赤澀,這是因為五臟枯燥,精氣虧損,無法生津,導致小便澀赤,不宜過度使用利尿藥物,以免耗竭腎水,應該溫養潤肺。十全大補湯、養榮湯等藥物都可以選擇使用。

汗者心液,心主血,血榮則心得所養,汗止津生,不待通而溺自清矣。諸失精血及患癰毒人,或有小便赤澀之證,此亦是枯竭不潤之故,並宜前法。

白話文:

汗液是心臟分泌的液體,心主理血,血液充足時心才能得到養分。當出汗停止,體內的水分重新分配,尿液自然變得清澈,無需特別通暢。對於那些失去精血或者患有膿毒症的人,他們可能會出現小便赤黃、排尿困難的症狀,這也是因為身體乾燥、缺乏潤澤所致。對於這些情況,應當採用相同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