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二冊 (14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冊 (14)

1. 水腫

(《針經》論疾診尺篇云:視人之目窠上微腫,如新臥起狀,其頸脈動,時咳,按其手足上,窅而不起者,風水膚脹也。又仲景云:太陽病脈浮而緊,法當骨節疼痛,反不痛,身體反重而酸,其人不渴,汗出即愈,為風水。)風水,脈浮,身重,汗出惡風者,防己黃耆湯主之。

風水惡風,一身悉腫,脈浮不渴,續自汗出,無大熱,越婢湯主之。惡風者,加附子一枚炮。(續法:風水,身體浮腫,發歇不定,肢節疼痛,上氣喘急,大腹皮散主之。風水毒氣,遍身腫滿,楮白皮散主之。)皮水,其脈亦浮,外證胕腫,按之沒指,不惡風,其腹如鼓,不渴,當發其汗。

(又云:渴而不惡寒者,此是皮水。蓋法當風水惡寒不渴,皮水不惡寒而渴。假令皮水不渴,亦當發汗也。)皮水為病,四肢腫,水氣在皮膚中,四肢聶聶動者,防己茯苓湯主之。厥而皮水者,蒲灰散主之。(續法:皮水,身體面目悉浮腫,木香丸主之。)正水,其脈沉遲,外證自喘。

石水,其脈自沉,外證腹滿不喘。(大奇論,腎肝並沉為石水,並浮為風水。續法石水四肢細瘦,腹獨腫大,海蛤丸主之。石水,病腹光緊急如鼓,大小便澀,檳榔散主之。)黃汗,其脈沉遲,身發熱,胸滿,四肢頭面腫,久不愈,必致癰膿。(又云:身腫而冷,狀如周痹,胸中窒,不能食,反聚痛,暮躁不得眠,此為黃汗。

治法見黃疸門。)里水者,一身面目黃腫,其脈沉,小便不利,故令病水。假如小便自利,此亡津液,故令渴。越婢加朮湯主之。甘草麻黃湯亦主之。水之為病,其脈沉小,屬少陰,浮者為風,無水虛脹者為氣。水發其汗即已,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,浮者宜杏子湯。心水者,其身重而少氣,不得臥,煩而躁,其人陰腫。

肝水者,其腹大不能自轉側,脅下腹中痛,時時津液微生,小便續通。肺水者,身腫,小便難,時時鴨溏。脾水者,其腹大,四肢苦重,津液不生,但苦少氣,小便難。腎水者,其腹大臍腫,腰痛不得溺,陰下濕如牛鼻上汗,其足逆冷,面黃瘦,大便反堅。諸病水者,渴而不利,小便數者,皆不可發汗。

問曰:病者苦水,面目四肢身體皆腫,小便不利,脈之,不言水,反言胸中痛,氣上衝咽,狀如炙肉,當微咳喘,審如師言,其脈何類?師曰:寸口脈沉而緊,沉為水,緊為寒,沉緊相搏,結在關元,始時當微;年盛不覺,陽衰之後,榮衛相干,陽損陰盛,結寒微動,腎氣上衝,喉咽塞噎,脅下急痛。

醫以為留飲而大下之,氣擊不去,其病不除;後重吐之,胃家虛煩,咽燥欲飲水,小便不利,水穀不化,面目手足浮腫;又與葶藶丸下水,當時如小瘥,食飲過度,腫復如前,胸脅苦痛,象若奔豚,其水揚溢,則浮咳喘逆。當先攻擊沖氣,令止,乃治咳,咳止其喘自瘥,先治新病,病當在後。

白話文:

水腫

古代醫書記載,觀察病人眼窩略微腫脹,像剛睡醒的樣子,頸部脈搏跳動,偶爾咳嗽,按壓手腳,凹陷後不能很快恢復,這是風水(水腫的一種)引起的浮腫。另一種情況是,太陽病(一種疾病)脈象浮而緊,本應骨節疼痛,卻不痛,反而覺得身體沉重酸痛,不渴,出汗後就能痊癒,也是風水。

風水症狀是脈象浮,身體沉重,出汗怕風,可以用防己黃耆湯治療。

如果風水症狀伴隨怕風、全身腫脹、脈象浮但不渴、持續出汗、沒有明顯發熱,可以用越婢湯治療,怕風的話可以加附子一味炮製過的。風水症狀反覆發作,肢節疼痛,上氣喘急,大腹可以使用大腹皮散;風水毒氣,全身腫脹,可以使用楮白皮散。

皮水(水腫的一種)脈象也浮,外在症狀是腫脹,按壓後凹陷,不害怕風,腹部像鼓一樣脹滿,不渴,應該讓病人出汗。

渴但不畏寒,這是皮水。一般來說,風水畏寒不渴,皮水不畏寒而渴。如果皮水不渴,也應該讓病人出汗。

皮水病症,四肢腫脹,水氣在皮膚中,四肢感覺麻木跳動,可以用防己茯苓湯治療;如果皮水症狀嚴重,可以用蒲灰散。皮水症狀,全身及臉部都浮腫,可以用木香丸治療。

正水(水腫的一種)脈象沉而遲,外在症狀是自發性喘息。

石水(水腫的一種)脈象沉,外在症狀是腹部脹滿但不喘息。(大奇論中記載:腎和肝的脈象都沉則為石水,都浮則為風水。)石水症狀四肢消瘦,只有腹部腫大,可以使用海蛤丸。石水症狀,腹部脹滿緊急像鼓一樣,大小便困難,可以使用檳榔散。

黃汗(水腫的一種)脈象沉而遲,身體發熱,胸悶,四肢頭面腫脹,久治不癒,會導致癰疽膿腫。(另一種說法:身體腫脹且冰冷,像周痹(一種疾病)一樣,胸悶,不能進食,反而聚痛,晚上煩躁睡不著,這是黃汗。治療方法請參考黃疸篇。)

里水(水腫的一種)全身臉部黃腫,脈象沉,小便不利,所以導致水腫。如果小便通暢,這是津液不足,所以口渴。可以用越婢加朮湯或甘草麻黃湯治療。

水腫的脈象沉而弱,屬少陰經,脈象浮的屬於風水,沒有水而虛脹的是氣虛。水腫如果出汗就能痊癒,脈象沉的應該用麻黃附子湯,脈象浮的應該用杏仁湯。

心水(水腫的一種):身體沉重氣短,不能平躺,煩躁不安,陰部腫脹。

肝水(水腫的一種):腹部脹大不能翻身,脅下腹部疼痛,經常分泌少量津液,小便能通暢。

肺水(水腫的一種):身體腫脹,小便困難,經常大便稀溏。

脾水(水腫的一種):腹部脹大,四肢沉重,津液不分泌,只是氣短,小便困難。

腎水(水腫的一種):腹部脹大,肚臍腫脹,腰痛,不能排尿,陰部潮濕像牛鼻子上的汗一樣,腳冰冷,臉色黃瘦,大便反而堅硬。

各種水腫,口渴但小便不通暢,小便次數多,都不可出汗治療。

問:病人水腫,臉部、四肢、全身都腫,小便不通暢,把脈時,沒說水腫,反而說胸痛,氣往上衝到咽喉,像烤肉一樣,會輕微咳嗽喘息,判斷如同老師所說,脈象屬於哪一類?

答:寸口脈沉而緊,沉代表水,緊代表寒,沉緊互相影響,停留在關元穴(穴位),一開始輕微;年輕時感覺不到,年老陽氣衰弱後,榮衛二氣相互影響,陽氣受損陰氣盛,寒邪輕微活動,腎氣上衝,喉嚨咽喉阻塞,脅下急痛。

醫生認為是留飲(體內積液)而大量瀉下,氣機衝擊不去,病情不除;後來又催吐,胃部虛弱煩躁,咽喉乾燥想喝水,小便不通暢,水穀不消化,臉部手腳浮腫;又用葶藶丸瀉下,當時好像好轉一點,飲食過度,腫脹又像以前一樣,胸脅部疼痛,像奔豚(一種疾病)一樣,水氣往上溢出,則浮腫咳嗽喘逆。應該先治療衝氣(氣機紊亂),使之停止,然後再治療咳嗽,咳嗽停止了,喘息自然會痊癒,先治新的疾病,舊病自然會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