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二冊 (1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冊 (1)

1. 第二冊

2. 諸氣門

3. 諸氣

經云:諸痛皆因於氣。百病皆生於氣。怒則氣上,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恐則氣下,寒則氣收,熱則氣泄,驚則氣亂,勞則氣耗,思則氣結,九氣不同也。按子和云:天地之氣,常則安,變則病。而況人稟天地之氣,五運迭侵於外,七情交戰於中,是以聖人嗇氣如持至寶,庸人役物而反傷太和,此軒岐所以論諸痛皆因於氣,百病皆生於氣,遂有九氣不同之說。氣本一也,因所觸而為九,怒、喜、悲、恐、寒、熱、驚、思、勞也。

蓋怒氣逆甚則嘔血及餐泄,故氣逆上矣。怒則陽氣逆上而肝木乘脾,故甚則嘔血及餐泄也。喜則氣和志達,榮衛通利,故氣緩矣。悲則心系急,肺布葉舉,而上焦不通,榮衛不散,熱氣在中,故氣消矣。恐則精卻,卻則上焦閉,閉則氣逆,逆則下焦脹,故氣不行矣。寒則腠理閉,氣不行,故氣收矣。

熱則腠理開,榮衛通,汗大泄,故氣泄矣。驚則心無所倚,神無所歸,慮無所定,故氣亂矣。勞則喘息汗出,內外皆越,故氣耗矣。思則心有所存,神有所歸,正氣留而不行,故氣結矣。

嘗考其為病之詳,變化多端,如怒氣所至為嘔血,為餐泄,為煎厥,為薄厥,為陽厥,為胸滿脅痛,食則氣逆而不下,為喘渴煩心,為消癉,為肥氣,為目暴盲,耳暴閉,筋緩,發於外為癰疽。喜氣所至,為笑不休,為毛革焦,為內病,為陽氣不收,甚則為狂。悲氣所至,為陰縮,為筋攣,為肌痹,為脈痿,男為數溲血,女為血崩,為酸鼻辛頞,為目昏,為少氣不能報息,為泣則臂麻。恐氣所至,為破䐃脫肉,為骨酸痿厥,為暴下綠水,為面熱膚急,為陰痿,為懼而脫頤。

驚氣所至,為潮涎,為目睘,為口呿,為癡癇,為不省人,為僵仆,久則為𤸷痹。勞氣所至,為嗌噎病,為喘促,為嗽血,為腰痛骨痿,為肺鳴,為高骨壞,為陰痿,為唾血,為冥目視,為耳閉,男為少精,女為不月,衰甚則潰潰乎若壞都,汨汨乎不可止。思氣所至,為不眠,為嗜臥,為昏瞀,為中痞,三焦閉塞,為咽嗌不利,為膽癉嘔苦,為筋痿,為白淫,為得後與氣,快然如衰,為不嗜食。寒氣所至,為上下所出水液,澄徹清冷,下利清白(云云)。

熱氣所至,為喘嘔吐酸,暴注下迫(云云)。竊又稽之《內經》治法,但以五行相勝之理,互相為治。如怒傷肝,肝屬木。怒則氣並於肝,而脾土受邪。木太過則肝亦自病。喜傷心,心屬火。喜則氣並於心,而肺金受邪。火太過則心亦自病。悲傷肺,肺屬金。悲則氣並於肺,而肝木受邪。

金太過則肺亦自病。恐傷腎,腎屬水。恐則氣並於腎,而心火受邪。水太過則腎亦自病。思傷脾,脾屬土。思則氣並於脾,而腎水受邪。土太過則脾亦自病。寒傷形,形屬陰。寒勝熱則陽受病。寒太過則陰亦自病。熱傷氣,氣屬陽。熱勝寒則陰受病。熱太過則陽亦自病。凡此數者,更相為治。

白話文:

經典上說:「各種疼痛都是因為氣的緣故。」、「各種疾病都是因為氣而產生。」發怒時氣會往上衝,高興時氣會舒緩,悲傷時氣會消散,恐懼時氣會往下沉,寒冷時氣會收斂,燥熱時氣會外洩,驚嚇時氣會紊亂,勞累時氣會耗損,思慮時氣會鬱結,這九種氣的狀態都不同。

有醫家認為,天地間的氣,正常就會平安,變異就會生病。更何況人稟受天地之氣,外有五行運轉的侵擾,內有七情慾望的交戰,因此聖人愛惜氣就像持有至寶,庸人卻被外物役使反而損傷了身體的和諧。所以醫典才說各種疼痛都是因為氣的緣故,各種疾病都是因為氣而產生,才有了這九種氣的不同狀態的說法。氣本來只有一種,因為感受到的刺激不同才產生了這九種變化,也就是發怒、高興、悲傷、恐懼、寒冷、燥熱、驚嚇、思慮、勞累。

發怒時,如果氣逆向上衝得很嚴重,就會吐血或腹瀉,所以說氣逆向上了。發怒是因為陽氣逆向上衝,導致肝木之氣過盛而侵犯脾土,所以嚴重時會吐血或腹瀉。高興時,氣和諧而意志通達,營衛之氣運行順暢,所以說氣舒緩了。悲傷時,心臟系統會緊迫,肺部擴張受限,導致上焦不通,營衛之氣無法疏散,熱氣鬱積在體內,所以說氣消散了。恐懼時,精氣會退縮,退縮則上焦閉塞,閉塞則氣逆向上衝,逆向上衝則下焦脹滿,所以說氣無法運行了。寒冷時,皮膚毛孔會閉合,氣無法運行,所以說氣收斂了。

燥熱時,皮膚毛孔會張開,營衛之氣運行通暢,汗液大量排出,所以說氣外洩了。驚嚇時,心無所依,精神無所歸,思緒無法安定,所以說氣紊亂了。勞累時,會喘息出汗,體內外都耗損,所以說氣耗損了。思慮時,心有所思,精神有所歸屬,正氣會停滯而無法運行,所以說氣鬱結了。

仔細研究這些疾病的詳細情況,變化多端。例如發怒時,會導致吐血、腹瀉、昏厥、手腳冰冷、胸悶脅痛、吃東西時氣逆而難以下嚥、喘息口渴心煩、消渴症、肥氣病、突然失明、突然耳聾、筋脈鬆弛,發在皮膚表面則為癰疽。高興時,會笑個不停、皮膚焦黃、產生內在疾病、陽氣無法收斂,嚴重時會發狂。悲傷時,會陰莖萎縮、筋脈攣縮、肌肉麻痺、脈搏衰弱,男性會頻尿出血,女性會血崩、鼻酸、眼睛昏花、呼吸短促、哭泣時手臂麻木。恐懼時,會屁股潰爛脫肉、骨頭痠軟無力、突然腹瀉綠色液體、臉部發熱皮膚緊繃、陰莖萎縮、因驚嚇而下巴脫臼。

驚嚇時,會流口水、眼睛發直、嘴巴張開、痴呆、癲癇、失去意識、僵硬倒地,久了會導致手腳麻痹。勞累時,會導致喉嚨哽咽、喘息急促、咳嗽出血、腰痛骨頭無力、肺部有雜音、脊椎骨損壞、陰莖萎縮、吐血、眼睛昏花、耳聾,男性會精液稀少,女性會月經不調,衰弱到極點時會像房屋倒塌般崩潰,像水流般難以止息。思慮時,會失眠、嗜睡、昏昏沉沉、胸悶、三焦閉塞、咽喉不利、膽汁反流而嘔吐苦味、筋脈萎縮、白帶增多、大便後或放屁後感覺舒適但身體卻衰弱、食慾不振。寒冷時,體內排出的水液會清澈冰冷,並且會腹瀉清白色的液體。

燥熱時,會喘息、嘔吐酸水、腹瀉不止。我再參考《內經》的治療方法,主要是運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來互相治療。例如發怒會傷肝,肝屬木。發怒時,氣會聚集在肝臟,而脾土會受到侵犯。如果木氣太過,肝臟本身也會生病。高興會傷心,心屬火。高興時,氣會聚集在心臟,而肺金會受到侵犯。如果火氣太過,心臟本身也會生病。悲傷會傷肺,肺屬金。悲傷時,氣會聚集在肺臟,而肝木會受到侵犯。如果金氣太過,肺臟本身也會生病。恐懼會傷腎,腎屬水。恐懼時,氣會聚集在腎臟,而心火會受到侵犯。如果水氣太過,腎臟本身也會生病。思慮會傷脾,脾屬土。思慮時,氣會聚集在脾臟,而腎水會受到侵犯。如果土氣太過,脾臟本身也會生病。寒冷會傷形體,形體屬陰。寒勝熱則陽氣會生病。如果寒氣太過,陰氣本身也會生病。燥熱會傷氣,氣屬陽。熱勝寒則陰氣會生病。如果熱氣太過,陽氣本身也會生病。這幾種情況,可以互相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