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一冊 (60)
第一冊 (60)
1. 瘧
亦非吐水之劑,但能敗胃耳。內弟於中甫多留飲,善患瘧,嘗一用常山截之,大吐,瘧亦不止,反益重。今談及之,猶兀兀欲嘔也。甲午以多飲茶過醉,且感時事憤懣於中,飲大積腹中,常轆轆有聲。夏秋之交,病大發,始作寒熱,寒熱已而病不衰。
予見其嘔惡,用瓜蒂散、人參蘆煎湯導吐之,不得吐,因念積飲非十棗湯不能取,乃用三藥以黑豆煮制,曬乾研為末,棗肉和丸如芥子大,而以棗湯下之,初服五分後,見其不動,復加五分,無何腹痛甚,以棗湯飲之,大便五六行,皆溏糞無水,時蓋晡時也,夜半乃大下積水數斗而疾平。
然當其下時,瞑眩特甚,手足厥冷,絕而復甦,舉家號泣,咸咎予之孟浪,嗟乎!藥可輕試哉。王海藏云:水者,肺腎脾三經所主,有五臟六腑十二經之部分,上而頭,中而四肢,下而腰腳,外而皮毛,中而肌肉,內而筋骨。脈有尺寸之殊,浮沉之別,不可輕瀉。當知病在何經何臟,方可用之,若誤投之則害深矣。
況仁齋所用,尤非治水之藥,其誅罰無過,不為小害。故愚謂病人果有積水瘀血,其實者,可用小胃丸行水,抵當湯行血。其虛者,不若且以淡滲之劑加竹瀝、薑汁以治痰,而於隨證藥中加桃仁、韭汁之屬以活血,疾亦當以漸而平。慎無急旦夕之功,而貽後悔也。瘧發已多遍,諸藥未效,度無外邪及虛人患瘧者,以人參、生薑各一兩煎湯,於發前二時,或發日五更,連進二服,無不愈者。愈後亦易康復,不煩調將。
近因人參價高,難用濟貧,以白朮代之,夜發則用當歸,亦莫不應手而愈。《金匱》問曰:瘧以月一日發,當十五日愈,設不瘥,當月盡日解也。如其不瘥,當云何?師曰:此結為癥瘕,名曰瘧母。急宜治之,可用鱉甲煎丸。瘧母丸,鱉甲醋炙二兩,三稜、莪朮各醋煮一兩,香附醋製二兩,阿魏醋化二錢,醋糊為丸服之,積消及半即止。諸久瘧及處暑後冬至前後瘧,及非時之間日瘧,並當用瘧母法治之,以鱉甲為君。
瘧之間日而作者,其氣之舍深,內薄於陰,陽氣獨發,陰邪內著,陰與陽爭不得出,故間日而作也。其有間二日,或至數日發者,邪氣與衛氣客於六腑,而有時相失,不能相得,故休數日乃作也。丹溪曰:三日一作者,邪入於三陰經也。作於子午卯酉日者,少陰瘧也。作於寅申巳亥日者,厥陰瘧也。
作於辰戌丑未日者,太陰瘧也。當更參之證與脈,而後決其經以立治法。
【淹疾瘧病】肝病面青,脈弦皮急,多青則痛,形盛,胸脅痛,耳聾口苦舌乾,往來寒熱而嘔,以上是形盛,當和之以小柴胡湯也。如形衰骨搖而不能安於地,此乃膝筋,治之以羌活湯。本草云:羌活為君也。瘧證取以少陽,如久者發為癉瘧,宜以鑱針刺絕骨穴,復以小柴胡湯治之。
白話文:
瘧疾並非單純的嘔吐症狀,但它會損傷脾胃。我內弟年輕時因積聚飲水過多,經常患瘧疾。曾試用常山治療,結果引起劇烈嘔吐,瘧疾卻沒有好轉,反而加重了。如今想起此事,仍然感到噁心欲嘔。甲午年,他因飲茶過量醉酒,又因時事煩惱鬱悶,飲水積聚在腹部,經常咕嚕作響。夏秋之交,病情加重,開始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,寒熱反覆,病情卻沒有減輕。
我見他嘔吐不止,便用瓜蒂散、人參蘆根煎湯幫助他嘔吐,但仍無效。於是想到他積聚的飲水非十棗湯無法去除,便用三種藥材與黑豆一起煮,曬乾研磨成粉末,加入棗肉做成像芥子大小的藥丸,用棗湯送服。他 initially 服用五分,見無效,又加服五分,不久腹部劇痛,便用棗湯飲服,大便五六次,都是稀溏無水的糞便,此時大約是傍晚時分,到半夜便排出數斗積水,病情才好轉。
然而,在排泄積水的過程中,他昏迷不醒,手腳冰冷,幾近死亡才又甦醒過來,全家人都哭泣,都責怪我魯莽行事。唉!藥物真是不能輕易嘗試啊!王海藏說:水是肺、腎、脾三經所主,與五臟六腑、十二經脈都有關聯,上至頭部,中及四肢,下至腰腳,外及皮毛,內及肌肉筋骨。脈象有寸口之分、浮沉之別,不可輕易瀉水。必須知道病在何經何臟,才能用藥治療,否則誤用藥物,危害甚深。
況且仁齋所用的藥方,更不是治療水腫的藥物,其效力過於猛烈,非小事可比。因此,我認為如果病人確實有積水瘀血,實證者,可用小胃丸利水,抵當湯活血;虛證者,不如用淡滲之劑,再加入竹瀝、薑汁化痰,並在隨證藥物中加入桃仁、韭汁等活血,病情自然會慢慢好轉。切勿急於求成,而留下遺憾。瘧疾發作多次,各種藥物均無效時,如果沒有外邪入侵,且病人為虛弱體質,可以用人參、生薑各一兩煎湯,在發作前兩小時,或者發作當天五更時分,連續服用兩次,沒有不痊癒的。痊癒後也容易康復,不需再調理。
近來因人參價格昂貴,難以幫助貧困者,便用白朮代替,夜間發作則用當歸,也都能藥到病除。《金匱要略》中問道:瘧疾若在每月一日發作,應在十五日痊癒,若未痊癒,則應在月底痊癒。若仍然不癒,該怎麼辦?師曰:這是形成癥瘕,稱為瘧母,必須及時治療,可用鱉甲煎丸。瘧母丸的藥方是:鱉甲醋炙二兩,三稜、莪朮各醋煮一兩,香附醋製二兩,阿魏醋化二錢,用醋糊做成藥丸服用,積塊消退一半即可停止。久治不癒的瘧疾,以及處暑後至冬至前後發作的瘧疾,以及非時節發作的瘧疾,都應採用瘧母的治療方法,以鱉甲為君藥。
瘧疾間日發作,是因為邪氣滯留深處,陰邪內盛,陽氣獨發,陰邪內藏,陰陽爭奪不得而出,所以間日發作。間隔二日或數日發作,是因為邪氣與衛氣客於六腑,有時相違背,不能互相影響,因此間隔數日才發作。丹溪翁說:三日發作一次,是邪氣入於三陰經。在子、午、卯、酉日發作,是少陰瘧;在寅、申、巳、亥日發作,是厥陰瘧;在辰、戌、丑、未日發作,是太陰瘧。應該進一步參照症狀和脈象,才能確定病位所在,制定治療方案。
【淹疾瘧病】肝病患者面容青色,脈象弦細,皮膚緊張,青色越重疼痛越劇烈,屬於實證,胸脅疼痛,耳聾口苦舌乾,寒熱往來並嘔吐,以上均為實證,應以小柴胡湯和解。如果體虛骨弱,站立不穩,這是膝關節疼痛,用羌活湯治療。《本草綱目》說:羌活為君藥。瘧疾取少陽經,如果是久治不癒的瘧疾,應以鑱針刺絕骨穴,再用小柴胡湯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