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一冊 (57)
第一冊 (57)
1. 瘧
楊仁齋法:風瘧自感風而得,惡風自汗,煩躁頭疼,轉而為瘧。風、陽氣也,故先熱後寒,可與解散風邪,如川芎、白芷、青皮、紫蘇之類,或細辛、檳榔佐之。溫瘧一證,亦先熱後寒,此為傷寒壞病,與風瘧大略則同,熱多寒少,小柴胡湯。熱少寒多,小柴胡湯內加官桂。
寒瘧自感寒而得,無汗惡寒,攣痛面慘,轉而為瘧。寒、陰氣也,故先寒後熱,可與發散寒邪,生料五積散、增桂養胃湯、或良薑、乾薑、官桂、草果之類,甚則姜附湯,附子理中湯。暑瘧者,暑勝熱多得之,一名癉瘧。陰氣獨微,陽氣獨發,但熱不寒,裡實不泄,煩渴且嘔,肌肉消鑠,用小柴胡湯、香薷散,嘔者縮脾飲加生薑溫服,下消暑丸。熱多燥甚者,少與竹葉湯、常山、柴胡,於暑證最便。
濕瘧者,冒襲雨濕,汗出澡浴得之,身體痛重,肢節煩疼,嘔逆脹滿,用五苓散除濕湯加蒼朮、茯苓輩。寒多者,朮附湯最良。牝瘧者,久受陰濕,陰盛陽虛,陽不能制陰,所以寒多不熱,氣虛而泄,悽慘振振,柴胡桂薑湯,減半黃芩,加半夏。食瘧一名胃瘧,飲食無節,飢飽有傷致然也。
凡食啖生冷。咸藏,魚鹽肥膩,中脘生痰,皆為食瘧。其狀苦飢而不能食,食則中滿,嘔逆腹痛,青皮、陳皮、半夏、草果、縮砂、白豆蔻作劑,或四獸湯下紅丸子。瘴瘧,挾嵐瘴溪源蒸毒之氣致然也。自嶺以南,地毒苦炎,燥濕不常,人多瘴瘧。其狀:血乘上焦,病欲來時,令人迷困,甚則發躁狂妄,亦有啞不能言者。
皆由敗血瘀於心,毒涎聚於脾,坡仙指為脾胃實熱所致,又有甚於傷暑之瘧耳。治之須用涼膈,疏通大腸;小柴胡加大黃,治瘴木香丸,觀音丸,皆為要藥。戴復菴法:不問寒熱多少,且用清脾飲,草果飲,二陳湯加草果,生料平胃散加草果、前胡。初發之際,風寒在表,雖寒熱過後而身體常自疼,常自畏風,宜草果飲,或養胃湯,每服加川芎、草果各半錢。熱少者進取微汗,寒多者宜快脾湯,或養胃湯,每服更加草果半錢。
服藥後寒仍多者,養胃湯,每服加熟附、官桂各半錢。獨寒者尤宜。不效則七棗湯。熱多者,宜驅瘧飲,或參蘇飲,每服加草果半錢。大熱不除,宜小柴胡湯,渴甚則佐以五苓散,入辰砂少許。獨熱無寒,宜小柴胡湯。熱雖劇不甚渴者,於本方加桂四分。熱多而脾氣怯者,柴樸湯。
寒熱俱等者,常服宜如上項二陳湯、平胃散加料之法。發日進,柴胡桂薑湯,候可截則截之。有獨熱用清脾飲效者,內煩增參作一錢。食瘧,乃是飲食傷脾得之,或瘧已成而猶不忌口,或寒熱正作時吃食,其人噫氣吞酸,胸膈不利。宜生料平胃散,每服加草果、砂仁各半錢,仍佐以紅丸子、七香丸。
白話文:
瘧疾的治療方法,古人有多種不同的見解。
楊仁齋認為:風瘧是由於感受風寒引起,症狀為怕風、自汗、煩躁頭痛,然後發作瘧疾。風屬陽氣,所以先熱後寒,可用疏散風邪的藥物,如川芎、白芷、青皮、紫蘇等,或加入細辛、檳榔。溫瘧也先熱後寒,這是傷寒病邪造成的,與風瘧大致相同,但熱多寒少,可用小柴胡湯;若熱少寒多,則在小柴胡湯中加桂枝。
寒瘧是由於感受寒邪引起,症狀為無汗、惡寒、肢體攣痛、面色蒼白,然後發作瘧疾。寒屬陰氣,所以先寒後熱,可用發散寒邪的藥物,如生料五積散、增桂養胃湯,或良薑、乾薑、桂枝、草果等,嚴重者可用姜附湯或附子理中湯。暑瘧是暑邪過盛導致,也叫癉瘧,只有熱症而無寒症,內熱不散,煩渴嘔吐,肌肉消瘦,可用小柴胡湯、香薷散;嘔吐者,用縮脾飲加生薑溫服;瀉下用消暑丸。熱多燥甚者,可少量服用竹葉湯、常山、柴胡。
濕瘧是由於冒雨受濕、汗出後洗澡引起,症狀為身體沉重、關節疼痛、嘔逆脹滿,可用五苓散除濕湯加蒼朮、茯苓等;寒多者,用朮附湯。牝瘧是長期處於潮濕環境導致陰盛陽虛,陽氣不能制約陰氣,所以寒多不熱,氣虛洩瀉,畏寒顫慄,可用柴胡桂薑湯,減少黃芩用量,增加半夏。食瘧,也叫胃瘧,因飲食不節制引起,症狀是飢餓卻不能進食,進食則腹脹,嘔逆腹痛,可用青皮、陳皮、半夏、草果、縮砂仁、白豆蔻等組方,或用四獸湯送服紅丸子。
瘴瘧是由於瘴氣導致,多見於嶺南地區,症狀是血熱上攻,發病前感到昏沉困倦,嚴重者煩躁狂妄,甚至說不出話。這是因為血液瘀滯於心,毒邪積聚於脾,坡仙認為是脾胃實熱所致,比傷暑引起的瘧疾更嚴重。治療需要清熱瀉火,通利大腸,可用小柴胡湯加大黃,或用治瘴木香丸、觀音丸等。
戴復菴則認為,無論寒熱輕重,都可用清脾飲、草果飲、二陳湯加草果、生料平胃散加草果、前胡等。初期風寒在表,即使寒熱消退後,身體仍然疼痛,怕風,可用草果飲或養胃湯,每服加川芎、草果。熱少者促使微微出汗,寒多者用快脾湯或養胃湯,每服加草果。服藥後寒仍然多的,用養胃湯,每服加熟附子、桂枝;寒症獨盛者尤其適用,無效則用七棗湯。熱多的,用驅瘧飲或參蘇飲,每服加草果;大熱不退,用小柴胡湯,渴甚加五苓散及少量辰砂;獨熱無寒,用小柴胡湯;熱重但不甚渴,在小柴胡湯中加桂枝;熱多脾虛,用柴樸湯。寒熱相等,長期服用二陳湯、平胃散加料。瘧疾發作期,用柴胡桂薑湯,能控制則停止。獨熱症狀用清脾飲有效者,內熱明顯加參一錢。食瘧是飲食傷脾所致,或瘧疾已成而飲食不忌,或寒熱發作時進食,症狀是噫氣吞酸,胸膈不舒,用生料平胃散,每服加草果、砂仁,並服用紅丸子、七香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