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一冊 (55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一冊 (55)

1.

或在四肢者,風淫之所及,隨所傷而作,不必盡當風府也。先寒而後熱者,謂之寒瘧。先熱而後寒者,謂之溫瘧。二者不當治水火,當從乎中治,中治者,少陽也。渴者,燥勝也。不渴者,濕勝也。瘧雖傷暑,遇秋而發,其不應也。秋病寒甚,太陽多也。冬寒不甚,陽不爭也。

春病則惡風,夏病則多汗,汗者、皆少陽虛也。其病隨四時而作,異形如此。又有得之於冬,而發之於暑,邪客於腎、足少陰也。有藏之於心,內熱熏於肺,手太陰也。至於少氣煩冤,手足熱而嘔,但熱而不寒,謂之癉瘧,足陽明也。治之奈何?方其盛也,勿敢必毀,因其衰也,治法易老瘧論備矣。

易老云:夏傷於暑,濕熱閉藏而不能發泄於外,邪氣內行,至秋而發為瘧也。初不知何經受病,隨其受而取之。有中三陽者,有中三陰者,經中邪氣,其證各殊,同傷寒論之也。五臟皆有瘧,其治各異。肺瘧,令人心寒,寒甚熱,熱間善驚,如有所見者,桂枝加芍藥湯。心瘧,令人煩心甚,欲得清水,反寒多不甚熱,桂枝黃芩湯。

肝瘧,令人色蒼蒼然,太息,其狀若死者,四逆湯、通脈四逆湯。脾瘧,令人寒,腹中痛,熱則腸中鳴,鳴已汗出,小建中湯、芍藥甘草湯。腎瘧,令人洒洒然,腰脊痛宛轉,大便難,目眴眴然,手足寒,桂枝加當歸芍藥湯。足太陽之瘧,令人腰痛頭重,寒從背起,先寒後熱,熇熇暍暍然,熱止汗出,難已,羌活加生地黃湯、小柴胡加桂湯。

足少陽之瘧,令人身體解㑊,寒不甚,熱不甚,惡見人,見人心惕惕然,熱多汗出甚,小柴胡湯。足陽明之瘧,令人先寒,灑淅灑淅,寒甚久乃熱,熱去汗出,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,桂枝二白虎一,黃芩芍藥加桂湯。足太陰之瘧,令人不樂,好太息,不嗜食,多寒熱汗出,病至則善嘔,嘔已乃衰,小建中湯、異功散。

足少陰之瘧,令人嘔吐甚,多寒熱,熱多寒少,欲閉戶牖而處,其病難已,小柴胡加半夏湯。足厥陰之瘧,令人腰痛,少腹滿,小便不利,如癃狀,非癃也,數便,噫,恐懼,氣不足,腹中悒悒,四物柴胡苦練附子湯。在太陽經者,謂之風瘧,治多汗之。在陽明經者,謂之熱瘧,治多下之。

在少陽經者,謂之風熱瘧,治多和之。此三陽受病,皆謂暴瘧也。發在夏至後處暑前者,此乃傷之淺者,近而暴也。在陰經者,則不分三經,皆謂之溫瘧,宜以太陰經論之。其發處暑後冬至前者,此乃傷之重者,遠而深也。痎瘧者、老瘧也,故謂之久瘧。瘧疾處暑前發,頭痛項強,脈浮惡風有汗,桂枝羌活湯。

瘧疾頭痛項強,脈浮惡寒無汗,麻黃羌活湯。發瘧如前證而夜發者,麻黃黃芩湯。(桃仁散血緩肝,夜發乃陰經有邪,此湯散血中風寒也。)瘧疾身熱目痛,熱多寒少,脈長,睡臥不安,先以大柴胡湯下之,微利為度。如下過微邪未盡者,宜白芷湯以盡其邪。瘧無他證,隔日發,先寒後熱,寒少熱多,宜桂枝石膏湯。

白話文:

瘧疾發病部位可能出現在四肢,這是風邪侵襲所致,與受傷部位相關,並不一定只發生在風府穴。先感到寒冷後發熱的,稱為寒瘧;先發熱後感到寒冷的,稱為溫瘧。這兩種瘧疾都不應該用瀉火或溫補的方法治療,應該從中焦入手治療,中焦指的是少陽經。患者感到口渴,說明燥邪盛;不口渴,則說明濕邪盛。雖然瘧疾是由暑邪引起,但卻往往在秋季發作,這與季節的寒氣有關。秋季寒邪較盛,太陽經的陽氣也較盛;冬季寒邪不甚,陽氣則較弱不爭。

春季患病則惡風,夏季患病則多汗,這些多汗的症狀,都說明少陽經陽氣虛弱。瘧疾的症狀會隨著四季變化而不同。還有些瘧疾,是在冬天感染,到夏天發病的,邪氣侵犯腎經和足少陰經;有些瘧疾是藏在心臟,內熱熏蒸肺臟,屬於手太陰經。如果患者少氣、煩躁、胸悶、手足發熱、嘔吐,只有發熱不寒的,稱為癉瘧,屬於足陽明經。那麼,如何治療呢?在疾病最盛的時候,不要急於求成,等到疾病衰弱的時候再治療,效果較好。關於治療久瘧的方法,在《易老瘧論》中已有詳細記載。

《易老瘧論》中說:夏天受暑邪侵襲,濕熱之邪閉塞在體內不能發散,邪氣內傳,到秋天就發作成為瘧疾。一開始很難判斷是哪條經脈受邪,要根據受邪的經脈來治療。有的瘧疾侵犯三陽經,有的侵犯三陰經,不同經脈受邪,症狀各不相同,這與《傷寒論》中的論述相同。五臟都可能發生瘧疾,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。肺瘧會讓人感到心寒,寒重熱輕,發熱間歇時容易驚恐,好像看見什麼東西一樣,可以用桂枝加芍藥湯治療。心瘧會讓人煩躁不安,想喝清水,反而寒冷較重,發熱不甚,可以用桂枝黃芩湯治療。

肝瘧會讓人面色蒼白,唉聲嘆氣,樣子像死了一樣,可以用四逆湯或通脈四逆湯治療。脾瘧會讓人感到寒冷,腹部疼痛,發熱時腸鳴,腸鳴之後出汗,可以用小建中湯或芍藥甘草湯治療。腎瘧會讓人感到渾身冷顫,腰脊疼痛,輾轉難眠,大便困難,眼睛眯着,手腳冰冷,可以用桂枝加當歸芍藥湯治療。足太陽經的瘧疾會讓人腰痛頭重,寒邪從背部上升,先寒後熱,身體發熱,感到煩躁不安,發熱停止後出汗,症狀難以緩解,可以用羌活加生地黃湯或小柴胡加桂湯治療。

足少陽經的瘧疾會讓人身體發熱,寒熱都不重,不想見人,見到人就心驚膽戰,發熱時出汗很多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足陽明經的瘧疾會讓人先感到寒冷,渾身發抖,寒冷持續很久才發熱,發熱後出汗,喜歡見到陽光和火光,感到舒服,可以用桂枝二白虎湯合黃芩芍藥加桂湯治療。足太陰經的瘧疾會讓人心情不好,喜歡唉聲嘆氣,不想吃東西,經常寒熱交替,出汗,發病時容易嘔吐,嘔吐後症狀減輕,可以用小建中湯或異功散治療。

足少陰經的瘧疾會讓人嘔吐嚴重,經常寒熱交替,發熱多於寒冷,想關上門窗獨處,症狀難以緩解,可以用小柴胡加半夏湯治療。足厥陰經的瘧疾會讓人腰痛,小腹脹滿,小便不利,像尿閉一樣但不是尿閉,排尿次數多,呃逆,感到恐懼,氣不足,腹部悶悶的,可以用四物柴胡苦練附子湯治療。發生在太陽經的瘧疾,稱為風瘧,治療時應重視汗出的情況。發生在陽明經的瘧疾,稱為熱瘧,治療時應重視通便的情況。

發生在少陽經的瘧疾,稱為風熱瘧,治療時應重視調和陰陽。這三陽經受邪的瘧疾,都稱為暴瘧。在夏至後處暑前發病的,是邪氣侵襲較淺的,發病較為迅速。發生在陰經的瘧疾,則不分三陰經,都稱為溫瘧,治療時應參照太陰經的治療方法。在處暑後冬至前發病的,是邪氣侵襲較深的,發病較為緩慢。痎瘧就是久瘧,所以也稱為老瘧。處暑前發病的瘧疾,頭痛項強,脈浮,惡風,有汗,可以用桂枝羌活湯治療。

瘧疾頭痛項強,脈浮,惡寒,無汗,可以用麻黃羌活湯治療。發病症狀如前所述,但夜間發作的,可以用麻黃黃芩湯治療。(桃仁散能活血化瘀、疏肝解鬱,夜間發病是因為陰經有邪氣,此方能散血行氣,治療中風寒。)瘧疾身熱目痛,發熱多於寒冷,脈象洪大,睡臥不安,先用大柴胡湯治療,以大便略通為度。如果大便通了但邪氣未盡,可以用白芷湯以徹底清除邪氣。瘧疾沒有其他症狀,隔日發作,先寒後熱,寒少熱多,可以用桂枝石膏湯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