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四冊 (7)
第四冊 (7)
1. 少腹痛
傷寒蓄血在下焦,宜抵當丸、桃仁承氣之類。若因氣鬱而痛,以青皮主之。寒者,以桂枝、吳茱萸溫之。(苦練丸、酒煮當歸丸。)若因疝、奔豚、症聚者,更檢本門施治。若身甲錯,腹皮急,按之濡,如腫狀,或繞臍生瘡者,小腸癰也。急宜下之,或以雲母膏、太乙膏作丸服。
【診】:脈多細小緊急。滑為痰。弦為食。陰弦或緊,或尺緊而實,或伏者,可下。細小遲者生。堅大疾者,數而緊者,浮大而長者死。痛而喘,臍下或大痛,人中黑色者,不治。
白話文:
少腹痛
傷寒導致瘀血積聚在下腹部,適合使用抵當丸、桃仁承氣湯之類的藥方。如果是因為氣滯鬱結引起的疼痛,主要使用青皮來治療。如果是寒冷引起的疼痛,可以使用桂枝、吳茱萸等藥材來溫暖身體。(可以選擇苦楝丸、酒煮當歸丸。)如果是因為疝氣、奔豚、腫塊等原因引起的疼痛,更應該根據相關病症選擇治療方法。如果身體皮膚乾燥粗糙如魚鱗,腹部皮膚繃緊,按壓時感覺軟軟的,像腫脹的樣子,或者肚臍周圍長瘡,這是小腸癰。應該趕緊用藥瀉下,或者用雲母膏、太乙膏做成藥丸來服用。
診斷要點:
脈象多為細小且急促。滑脈表示有痰。弦脈表示有食積。陰脈弦緊,或者尺脈緊而有力,或者脈象沉伏的,可以考慮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脈象細小而遲緩的,預後較好。脈象堅硬洪大而急促的,或者數而緊的,或者浮大而長的,預後不良。疼痛伴隨喘氣,肚臍下方或劇烈疼痛,人中顏色發黑的,屬於無法治癒的重症。
2. 脅痛
或問脅痛從肝治,復有可言者乎?曰肝病內舍胠脅而脅痛也,則何異於心肺內舍膺脅而痛者哉。若謂肝實病而胠脅痛也,則何異於肝木不及、陽明所勝之胠脅痛者哉。若謂由是厥陰肝經所過而痛也,則何異於足少陽、手心主所過而脅痛者哉。若謂獨經脈挾邪而痛也,則何異於經筋所過而痛者哉。
豈執一說而可已乎。非察色按脈,遍識各經氣變,雖在一病之中,而辨其異狀者,卒不能也。且夫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也。是故肝生於左,肺臟於右,所以左屬肝。肝臟血,肝陽也,血陰也,乃外陽而內陰也。上屬肺,肺主氣,肺陰也,氣陽也,外陰而內陽也。由陰陽互臟,其左脅多因留血作痛,右脅悉是痰積作痛,其兩脅之病,又可一概而言乎。
若論其致病之邪,凡外之六淫,內之七情,勞役飲食,皆足以致痰氣積血之病。雖然痰氣固亦有流注於左者,然必與血相搏而痛,不似右脅之痛無關於血也。戴云:傷寒脅痛屬少陽經,合用小柴胡湯。痛甚而不大便者,於內加枳殼。若尋常脅痛,不繫正傷寒時,身體帶微熱者,《本事方》中枳殼煮散,用枳殼、桔梗、細辛、川芎、防風各四分,乾葛錢半,甘草一錢。若只是脅痛,別無雜證,其痛在左,為肝經受邪,宜用川芎、枳殼、甘草。
其痛在右,為肝經移病於肺,宜用片薑黃、枳殼、桂心、甘草。此二方出嚴氏《濟生續集》,加減在人。又有肝膽經停痰伏飲,或一邊脅痛,宜用嚴氏導痰湯。痰結成癖,間進半硫丸。蓋枳殼乃治脅痛的劑,所以諸方中皆不可少。曾見潘子先說,有人脅痛,下青龍湯痛止,兼嗽得可,此其痛必在右脅故也。
灼然知是寒氣作痛,枳實理中湯為宜。挾外感風寒,有表證,宜芎葛湯。中脘不快,腹脅脹滿,香橘湯。腹脅疼痛,氣促喘急,分氣紫蘇飲。悲哀傷肝,氣引兩脅疼痛,枳殼煮散。右脅痛,推氣散。左脅痛,枳芎散,或柴胡疏肝散。死血者,日輕夜重,或午後熱,脈短澀或芤,桃仁承氣湯加鱉甲、青皮、柴胡、芎、歸之屬。若跌撲脅痛者,亦是死血,宜復元活血湯、破血散瘀湯。
怒氣者,脈弦實有力,大劑香附合芎歸之屬。痰飲停伏者,脈沉弦滑,導痰湯加白芥子。戴云:停飲脅痛,《本事方》面丸最佳。食積痛,凡痛有一條扛起者是也。用保和丸,或吳茱萸炒黃連,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、蓬朮、三稜、青皮。發寒熱脅痛,覺有積塊,當歸龍薈丸。經云:肝病者,兩脅下痛引少腹,善怒。
又云:肝氣實則怒,左關必弦實鼓擊,獨大於諸脈,知肝火盛也。龍薈丸治肝實脅痛,其人氣收者,善怒是也。甚則用薑汁吞下。經云:風木淫勝,治以辛涼是也。因驚傷肝脅痛,桂枝散。仲景云:脅下偏痛發熱,其脈弦緊,此寒也。以溫藥下之,宜大黃附子湯。煮黃丸,治脅下痃癖痛如神。
控涎丹,治一身氣痛及脅走痛。痰挾死血,加桃仁泥。凡脅有痰流注,二陳加南星、川芎、蒼朮,實者控涎丹下之。枳實散,攻中有補,虛人可用。戴云:曾有人脅痛連膈,進諸氣藥,並自大便導之,其痛殊甚,後用辛熱補劑,下黑錫丹方愈。此乃虛冷作痛,愈疏而愈虛耳。
肝氣不足,兩脅下滿,筋急,不得太息,四肢厥冷,發搶心腹痛,目不明瞭,爪甲枯,口面青,宜補肝湯。左脅偏痛久,宿食不消,並目䀮䀮昏風淚出,見物不審,而逆風寒偏甚,宜補肝散。肝虛寒,脅下痛,脹滿氣急,目昏濁,視物不明,其脈遲弱者,宜檳榔湯。肝氣虛,視物不明,兩脅脹滿,筋脈拘急,面色青,小腹痛,用山茱萸、當歸、山藥、黃耆、五味子、木瓜、川芎各一兩半,熟地黃、白朮各一兩,獨活、酸棗仁各四銖為末。每三錢匕,棗二枚,水一盞,煎取八分,空心服。
房勞過多,腎虛羸怯之人,胸膈之間多有隱隱微痛,此腎虛不能約氣,氣虛不能生血之故。氣與血猶水也,盛則流暢,少則壅滯。故氣血不虛則不滯,既虛則鮮有不滯者,所以作痛。宜用破故紙之類補腎,芎、歸之類和血,若作尋常脅痛治,即殆矣。
一人六月途行,受熱過勞,性又躁暴,忽左脅痛,皮膚上一片紅如碗大,發水泡瘡三五點,脈七至而弦,夜重於晝,醫作肝經鬱火治之,以黃連、青皮、香附、川芎、柴胡之類,進一服,其夜痛極,且增熱。次早視之,皮膚上紅大如盤,水泡瘡又加至三十餘粒,醫教以水調白礬末敷,仍於前藥加青黛、龍膽草進之,夜痛益甚,脅中如鉤摘之狀。次早視之,紅已及半身矣,水泡又增至百數。
乃載以詢黃古潭,為訂一方,以大栝蔞一枚,重一二兩者,連皮搗爛,加粉草二錢,紅花五分,進藥少頃即得睡,比覺已不痛矣。蓋病勢已急,而時醫執尋常瀉肝正治之劑,又多苦寒,愈資其燥,故病轉增劇。水泡瘡發於外者,肝鬱既久,不得發越,乃侮所不勝,故皮腠為之潰也。
栝蔞味甘寒,經云泄其肝者緩其中,且其為物,柔而滑潤,於郁不逆,甘緩潤下,又如油之洗物,未嘗不潔,此其所以奏效之捷也歟。《九靈山房集》云:里鍾姓者,一男子病脅痛,眾醫以為癰也。投諸香薑桂之屬益甚。
項彥章診其脈告曰,此腎邪病,法當先溫利而後竭之,投神保丸下黑溲痛止,即令更服神芎丸,或疑其太過,彥章曰向用神保丸,以腎邪透膜,非全蠍不能引導,然巴豆性熱,非得芒硝、大黃盪滌之,後遇熱必再作,乃大泄數出病已。彥章所以知男子之病者,以陽脈弦,陰脈微澀,弦者,痛也。
澀者,腎邪有餘也。腎邪上薄於脅不能下,且腎方惡燥,今以燥熱發之,非得利不愈。經曰:痛隨利減,殆謂此也。雲中秦文山掌教平湖,與家兄同官,每患脅痛,遇勞忍餓則發,介家兄書來求方,予為處以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川芎、地黃、牛膝、木瓜、山茱萸、石斛、薏苡仁、酸棗仁、柏子仁、桃仁之屬,令常服之。後來謝云,自服藥後,積久之疾,一朝而愈,不復發矣。
聞魏昆溟吏部,亦以勞餓得脅痛,無大病也。而醫者投以枳殼、青皮破氣之藥,痛愈甚,不數日而殞。予故著之以為世戒。
【診】:合腋張脅者肺下,肺下則居賁迫肺,善脅下痛。青色粗理者肝大,肝大則逼胃迫咽,則苦膈中,且脅下痛。凡脅骨偏舉者,肝偏傾,肝偏傾則脅下痛。揭唇者脾高,脾高則䏚引季脅而痛。寸口脈弦者,即脅下拘急而痛,其人嗇嗇惡寒也。脈雙弦,是兩手俱弦也。沉澀是郁,細緊或弦者怒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