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四冊 (6)
第四冊 (6)
1. 腹痛
(少腹痛)
或問腹痛何由而生?曰邪正相搏,是以作痛。夫經脈者,乃天真流行出入,臟腑之道路也。所以水穀之精悍為榮衛,行於脈之內外,而統大其用,是故行六氣,運五行,調和五臟,灑陳六腑,法四時升降浮沉之氣,以生長化收藏。其正經之別脈,絡在內者,分守臟腑部位,各司其屬,與之出納氣血。
凡是榮衛之妙用者,皆天真也。故經曰:血氣,人之神,不可不謹養,養之則邪弗能傷矣。失之則榮氣散解,而諸邪皆得從其臟腑所虛之舍而入客焉。入客則氣停液聚,為積為痰,血凝不行,或瘀或蓄,脈絡皆滿,邪正相搏,真氣迫促,故作痛也。脾胃內舍心腹,心肺內舍胸膺、兩脅,肝內舍胠脅、小腹,腎內舍小腹、腰脊,大小腸、衝任皆在小腹,此臟腑所通之部位也。曰舉痛論敘腹痛一十四條,屬熱者止一條,余皆屬寒。
白話文:
少腹痛
有人問:「腹痛究竟是怎麼發生的?」
回答:「腹痛是因為正氣與邪氣相互搏鬥造成的。」
經脈是人體內氣血運行、溝通臟腑的道路。水穀精華經過消化吸收,化為精氣,運行於經脈內外,滋養全身,統率著人體的各種功能。所以經脈才能運行六氣、調節五行、協調五臟、滋養六腑,順應四時升降浮沉之氣,以維持人體的生長、發育、化生和收藏。
正經的別脈分佈在臟腑周圍,各司其職,負責與臟腑之間進行氣血的出入。
這些經脈的妙用都是由於人體的先天精氣(天真)所致。古書說:「血氣是人體的精華,不可不謹慎地保養,保養得好,邪氣就無法傷害人體。」
如果失去保養,則人體的精氣就會散失,各種邪氣就會乘虛而入,侵犯臟腑。邪氣入侵後,氣血停滯,形成積塊和痰飲,血液凝滯不通,或瘀積或蓄積,經脈充滿阻礙,邪正相搏,真氣運行不暢,所以就產生了疼痛。
脾胃位於心腹,心肺位於胸膺和兩脅,肝位於胠脅和小腹,腎位於小腹和腰脊,大小腸和衝任脈都位於小腹。這些都是臟腑相通的部位。
舉例來說,論述腹痛的十四條,只有一條屬於熱證,其餘都是寒證。
後世方論,因盡作風冷客之攻擊而作痛。今子乃云諸邪何哉?曰方論不會通諸篇之旨,因不解篇末,復謂百病皆生於氣,列九氣之狀,其間雖不言痛,必亦為或有作痛者故也。不然,何乃出於諸痛篇之末耶。試以《靈樞》百病始生篇觀之,其旨則顯然矣。所論邪有三部,風雨傷於上,清濕傷於下,傷於上者,病從外入內,從上下也。
次第傳入,舍於輸之時,六經不通,或著絡脈,或著經脈,或著輸脈,或著伏沖之脈,或著腸胃之膜原,皆得成積而痛。傷於下者,病起於足,故積之始生,得寒乃生,厥乃成積。厥氣生足悗,悗生脛寒,脛寒則血脈凝澀,血脈凝澀則寒氣上入於腸胃,入於腸胃則䐜脹,腸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,日以成積。
白話文:
後世的醫學論述,只著眼於風寒入侵導致疼痛。現在你卻問起百病的根本原因為何?
其實,那些醫學論述並沒有真正理解各篇章的精髓,尤其是篇末的論點。他們不懂得“百病皆生於氣”的真諦,只列出九種氣的表現,雖然沒有明言疼痛,但其中必有因氣而導致疼痛的病症。不然,為何會將這些論述放在“諸痛篇”的末尾呢?
不妨參考《靈樞經》中的“百病始生篇”,其旨意就非常明顯。文中提到,邪氣分為三部:
- 風雨侵襲上部,導致疾病從外向內、從上往下傳播。
- 清濕侵襲下部,導致疾病從下往上傳播。
無論是從上而下或從下而上,疾病傳播的過程中,會停留在經絡的輸穴處。由於六經不通,邪氣就會阻塞在不同的部位,例如絡脈、經脈、輸脈、伏沖之脈,或是腸胃的膜原,最終形成積聚,導致疼痛。
而從下部侵襲的疾病,則從足部開始,因寒邪入侵而導致積聚。寒氣會導致足部厥冷,厥冷則會蔓延至脛部,脛部受寒會使血脈凝澀,凝澀的血液就會帶著寒氣上行至腸胃,進而導致腹脹。腸胃外圍的汁液無法散開,日積月累就會形成積聚。
傷於臟者,病起於陰,故卒然多食飲,則腸滿,起居不節,用力過度,則絡脈傷、陽絡傷則血外溢,血外溢則衄血。陰絡傷則血內溢,血內溢則後血。腸胃之絡傷,則血溢於腸外,腸外有寒,汁沫與血相搏,則併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。卒然外中於寒,若內傷於憂怒,則氣上逆,氣上逆則六輸不通,溫氣不行,凝血蘊裹而不散,津液澀滲,著而不去,而積皆成矣。自今觀之,此篇所謂成積作痛,未至於癥瘕結塊之積,乃汁沫聚而不散之積也。
與舉痛論所謂血氣稽留不得行而成積同也。豈七情敘於篇末者之不同然於作痛乎。然推原二篇之意,百病始生篇在乎三部之邪會而為痛,故相連而為言。舉痛論在乎其邪各自為病,所以獨引寒淫一者,亦為寒邪之能閉塞陽氣最甚故也。用是為例,其他則可自此而推之矣。至如七情之氣逆,即傷其榮衛而不行,榮衛不行則液聚血凝,及飲食用力過度者亦然,皆不待與寒相會,始成積作痛也。
白話文:
人體臟腑受到損傷,病症就會從陰氣開始,例如突然暴飲暴食會導致腸道脹滿,生活作息不規律或過度勞累會損傷經絡,陽絡受損就會導致血液外溢,外溢就會出現鼻出血。陰絡受損則會導致血液內溢,內溢就會出現便血。腸胃經絡受損,血液就會溢出到腸道外,如果腸道外有寒氣,就會與血液和體液混合在一起,無法散開而形成積聚。突然受到外寒侵襲,或內心憂慮憤怒,都會導致氣逆上行,氣逆上行就會阻塞六條經脈,溫暖的氣血無法運行,導致血液凝滯不散,體液粘稠滲出,停留不去,也都會形成積聚。
從這段文字來看,這裡所說的積聚,指的是體液和血液聚而不散,還沒有發展到癥瘕結塊那樣的程度。這與《舉痛論》中所說的血氣停滯不流通而形成積聚是一樣的。那麼為什麼《七情》一節會放在文章的末尾呢?是因為七情導致的病痛與其他病痛有所不同嗎?其實,仔細推敲兩篇文章的內容,就會發現《百病始生篇》強調的是三種邪氣相互作用而導致的病痛,所以三篇內容緊密相連。而《舉痛論》則側重於單一的邪氣所導致的病痛,所以專門提到了寒邪,這是因為寒邪最容易阻礙陽氣的運行。以此類推,其他邪氣所導致的病痛也可以從這裡推測出來。例如,七情導致的氣逆,會損傷人體的榮衛之氣,導致其無法正常運行,最終就會導致體液聚積,血液凝滯。飲食過度和過度勞累也會產生同樣的結果,這些情況都不需要與寒邪相互作用,就會導致積聚和疼痛。
且如諸篇有言,胃氣實而血虛,其脈軟散者,當病食痹,謂食則痛也;有言歲土太過,濕淫所勝,大腹、小腹痛者;有言衝脈之病,其氣溢於大腸,而著於膏肓之原,在臍下,故環臍而痛;有言脾傳之腎,少腹冤熱而痛;有言肝熱病者,腹痛身熱;有言腎虛者,亦大腹、小腹痛;有言厥陰之厥,小腹腫脹;太陰厥逆,心痛引背;有言六氣司上下之勝之復等邪,各隨其所入之部分而痛,豈非諸邪各有自徑入作痛,初無與寒相關者耶。《難經》云:臍上牢若痛,心內證也。
臍下牢若痛,腎內證也。臍右牢若痛,肺內證也。臍左牢若痛,肝內證也。方論之未備者,不獨此而已。至若厥心痛,五邪相乘者,亦不能推及四臟,與之無異,豈五五二十五陽之相移,獨心而已哉。更於五臟之疝,不干涉於睪丸,止在腹中痛者,猶未明也。止知諸脈急者為疝,未知脈滑微有熱者,亦病疝也。
白話文:
古籍中記載,胃氣充足但血虛,脈象軟散的人,容易患上食痹,也就是吃東西就痛。還有提到,土氣過盛,濕氣過多,就會導致大腹和小腹疼痛。衝脈病變會導致氣溢到大腸,並集中在膏肓穴附近,也就是臍下,因此會出現環繞肚臍的疼痛。脾經傳到腎經,就會引起少腹灼熱疼痛。肝火旺盛也會導致腹痛發熱。腎虛也會造成大腹和小腹疼痛。厥陰經病變會引起小腹腫脹,太陰經逆亂則會心痛並連帶背部疼痛。
六氣根據不同的盛衰情況,會入侵不同的部位,造成不同的疼痛,這些疼痛都是由於邪氣入侵所致,並非都與寒氣相關。《難經》中說,肚臍以上牢固疼痛,是心臟病變的徵兆;肚臍以下牢固疼痛,是腎臟病變的徵兆;肚臍右側牢固疼痛,是肺臟病變的徵兆;肚臍左側牢固疼痛,是肝臟病變的徵兆。
古籍中記載的不夠完善,不僅僅是這些。例如厥心痛,是由五種邪氣相互交織而成,也不能完全歸咎於四臟,其他臟器也可能參與其中。五臟之間的氣息相互流通,為何只有心臟會發生這種情況呢?另外,五臟疝氣並非都會影響到睪丸,有些只是腹部疼痛,這點古籍也尚未說明清楚。古籍只提到脈象緊縮的人患疝氣,卻沒有提到脈象滑利微熱的人也可能患疝氣。
其詳備見疝條。且劉河間嘗解急脈之意,急脈固是寒之象,然寒脈當短小而遲,非急數而洪也。由緊脈主痛,急而為痛甚,所以痛而脈有緊急者,脈為心之所養也。凡六氣為病,則心神不寧,而緊急不得舒緩,故脈亦從之而見也。欲知何氣之為病者,適其緊急相兼之脈而可知也。
如緊急洪數,則為熱痛之類也。此論可謂善推脈理病情者也。曰諸邪之作痛則聞命矣,然其邪之博也,奈何以治?將亦有所守要約之方乎。曰自博而求約,何患約之無其道,不自博而從事於約,約必失其道,失其道,寧無實實虛虛、誅伐無過之患乎。然其道要在於審經脈氣血之虛實,辨六淫五邪之有無兼氣,於是擇至真大要諸治法中,並五郁者之所當施,而後選其經,分祛邪補正,適所宜之藥,配君臣佐使以為方。夫如是而約之,則猶約囊也,不切中其病矣。
白話文:
疝氣的詳細說明可以參考疝氣條目。劉河間曾經解釋急脈的含義,急脈固然是寒症的表現,但寒脈應該短小而遲緩,而不是急促而洪大。因為緊脈主痛,急促則痛更劇烈,所以疼痛而脈搏急促的,是因為脈搏是心臟滋養的。凡是六氣致病,心神就會不安,而急促難以舒緩,所以脈搏也隨之出現這種變化。想要知道是哪種氣致病,可以根據脈搏的急促程度和相伴隨的脈象判斷。
例如,急促洪大數快的脈象,就屬於熱痛的範疇。這種論述可以說是善於推測脈象和病情的人。有人說各種邪氣引起的疼痛,我們已經了解了,但這些邪氣種類繁多,要怎麼治療呢?難道也有守住要點的方法嗎?答案是,從廣泛的知識中尋找精華,就不怕沒有精華可循,如果不從廣泛的知識入手,直接鑽研精華,精華就會失去本來的道理,失去道理,難道不怕會出現虛虛實實、治病過度等問題嗎?因此,治療的关键在于审察经脉气血的虚实,辨别六淫五邪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兼有其他氣,然后在至真至要的治疗方法中,结合五郁者的治疗原则,再选择经络,分别祛邪补正,根据需要选择药物,配伍君臣佐使制成方剂。如果这样来总结,就相当于用一个袋子装东西,无法针对具体病情。
東垣云:夫心胃痛及腹中諸痛,皆因勞力過甚,飲食失節,中氣不足,寒邪乘虛而入客之,故卒然而作大痛。經言得炅則止,炅者,熱也。以熱治寒,治之正也。然腹痛有部分,臟腑有高下,治之者亦宜分之。如厥心痛者,乃寒邪客於心包絡也,前人以良薑、菖蒲大辛熱之味,末之,酒調服,其痛立止,此直折之耳。真心痛者,寒邪傷其君也,手足青至節,甚則旦發夕死,夕發旦死。
中脘痛者、太陰也,理中、建中、草豆蔻丸之類主之。臍腹痛者、少陰也,四逆姜附、身熱之類主之。少腹痛者、厥陰也,正陽散、回陽丹、當歸四逆湯之類主之。雜證而痛者,苦楝湯、酒煮當歸丸、丁香楝實丸之類主之。是隨高下治之也。更循各臟部分穴俞而灸刺之,如厥心痛者,痛如針刺其心,甚者,脾之痛也。
白話文:
李東垣說,心胃痛和腹中各種疼痛,都是因為勞累过度,饮食不规律,导致中氣不足,寒邪趁虛而入,所以突然发作剧烈疼痛。古籍記載,用热来治疗寒就能止痛,因为热能驱寒,是治疗的正道。但腹痛部位不同,脏腑有高低之分,治疗也要相应区分。例如,厥心痛是寒邪侵犯心包络,前人用良薑、菖蒲等辛热药物研末,用酒調服,疼痛立刻就止,这是直接驱寒的做法。真心痛则是寒邪伤了心脏,手脚发青,甚至严重到早上发病晚上死亡,晚上发病早上死亡。
中脘疼痛属于太阴,理中丸、建中丸、草豆蔻丸等药方适合治疗。脐腹疼痛属于少阴,四逆汤、附子汤、身热汤等药方适合治疗。少腹疼痛属于厥阴,正陽散、回阳丹、当归四逆汤等药方适合治疗。各种原因混合导致的疼痛,可以用苦楝汤、酒煮当归丸、丁香楝实丸等药方治疗。这就是根据脏腑位置高低不同,选择不同治疗方法。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脏腑部位,用艾灸或针灸治疗。比如厥心痛,痛如针刺心脏,严重的话可能是脾脏疼痛。
取之然谷、太谿,餘臟皆然。如腹中不和而痛者,甘草芍藥湯主之。如傷寒誤下,傳太陰腹滿而痛者,桂枝加芍藥湯主之。痛甚者,桂枝加大黃湯主之。夏月肌熱惡熱,脈洪疾而痛者,黃芩芍藥湯主之。又有諸蟲痛者,如心腹懊憹,作痛聚往來上下行,痛有休止,腹熱善渴涎出,面色乍青乍白乍赤,嘔吐水者,蛔咬也。以手緊按而堅持之,無令得脫,以針刺之,久持之,蟲不動,乃出針也。
或《局方》化蟲丸,及諸蟲之藥,量虛實用之,不可一例治也。海藏云:秋腹痛,肌寒惡寒,脈沉微,足太陰、足少陰主之,桂枝芍藥湯。中脘痛、太陰也,理中、建中、黃耆湯之類。臍腹痛、少陰也,四逆、真武、附子湯之類。小腹痛、厥陰也,重則正陽散、回陽丹之類,輕則當歸四逆湯之類。
白話文:
取穴然谷、太谿,其他臟腑也應該如此。如果腹部不和諧而疼痛,甘草芍藥湯可以治療。如果傷寒誤服瀉藥,傳至太陰,導致腹脹疼痛,桂枝加芍藥湯可以治療。疼痛加劇者,桂枝加大黃湯可以治療。夏季身體發熱怕熱,脈搏洪大而急促並伴有疼痛,黃芩芍藥湯可以治療。
還有一些因蟲痛引起的疾病,例如心腹絞痛,疼痛聚集成團,上下來回移動,疼痛時而停止,腹部發熱口渴流涎,面色時青時白時紅,嘔吐清水,這是蛔蟲咬噬造成的。可以用手緊緊按住患處,不要讓它逃脫,用針刺入,長時間保持,蟲子不動才拔出針。
或者使用《局方》化蟲丸,以及其他驅蟲藥,根據患者虛實情況使用,不能一概而論。海藏說:秋季腹痛,身體發冷怕冷,脈搏沉細,足太陰、足少陰經脈主治,桂枝加芍藥湯可以治療。中脘痛,屬於太陰經脈,理中湯、建中湯、黃耆湯等方劑可以治療。臍腹痛,屬於少陰經脈,四逆湯、真武湯、附子湯等方劑可以治療。小腹痛,屬於厥陰經脈,嚴重者可用正陽散、回陽丹等方劑,輕者可用當歸四逆湯等方劑治療。
太陰傳少陰痛甚者,當變下利而止。夏腹痛,肌熱惡熱,脈洪疾,手太陰、足陽明主之,芍藥黃芩湯,治腹痛脈洪數。肚腹痛者,芍藥甘草湯主之。稼穡作甘,甘者己也。曲直作酸,酸者甲也。甲己化土,此仲景妙方也。脈緩傷水,加桂枝、生薑。脈洪傷金,加黃芩、大棗。
脈澀傷血,加當歸。脈弦傷氣,加芍藥。脈遲傷火,加乾薑。丹溪云:有寒、有熱、有食積、有濕痰、有死血。綿綿痛而無增減,欲得熱手按,及喜熱食,其脈遲者,寒也。當用香砂理中湯,或治中湯、小建中湯、五積散等藥。若冷痛用溫藥不效,痛愈甚,大便不甚通,當微利之,用藿香正氣散,每服加官桂、木香、枳殼各半錢,吞下來復丹,或用蘇感丸,不利,則量虛實用神保丸。時痛時止,熱手按而不散,其脈洪大而數者,熱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太陰經傳到少陰經,疼痛非常厲害,應該要讓患者腹瀉來減輕疼痛。夏天肚子痛,肌肉發熱,怕熱,脈搏又快又有力,屬於手太陰經和足陽明經的病症,可以用芍藥黃芩湯治療。肚子痛,脈搏又快又數,可以用芍藥甘草湯治療。農作物收穫的甘味屬於己,屈伸運動產生的酸味屬於甲,甲己化土,這就是仲景的妙方。如果脈象緩慢,代表傷了腎水,應該要加桂枝和生薑。如果脈象快速有力,代表傷了肺金,應該要加黃芩和大棗。
如果脈象澀滯,代表傷了血液,應該要加當歸。如果脈象弦緊,代表傷了氣,應該要加芍藥。如果脈象遲緩,代表傷了火,應該要加乾薑。丹溪說:有寒症、有熱症、有食積、有濕痰、有死血。疼痛綿綿不斷,沒有增減,想要用手按熱,喜歡吃熱食,脈象遲緩,這就是寒症,應該要服用香砂理中湯、治中湯、小建中湯、五積散等藥。如果用溫藥治療冷痛沒有效果,疼痛反而加重,大便不太通暢,應該要稍微通便,可以用藿香正氣散,每服加官桂、木香、枳殼各半錢,吞服來復丹,或者服用蘇感丸。如果無法通便,就根據虛實情況服用神保丸。疼痛時有時無,用手按熱但不散,脈象洪大而數,這就是熱症。
宜二陳平胃、炒芩、連,或四順清涼飲、黃連解毒湯、神芎丸、金花丸之類。若腹中常覺有熱而痛,此為積熱,宜調胃承氣湯。感暑而痛,或泄利並作,其脈必虛豁,宜十味香薷飲、六和湯。感濕而痛,小便不利,大便溏泄,其脈必細,宜胃苓湯。痰積作痛,或時眩暈,或嘔冷涎,或下白積,或小便不利,或得辛辣熱湯則暫止,其脈必滑,宜二陳加行氣之劑,及星半安中湯。
白話文:
如果胃部不適,可以服用二陳湯、炒黃芩、黃連等藥物,或是四順清涼飲、黃連解毒湯、神芎丸、金花丸等藥方。如果肚子經常感覺有熱痛,這是積熱,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。如果因暑氣而感到疼痛,或者腹瀉,脈象虛弱,應該服用十味香薷飲、六和湯。如果因濕氣而感到疼痛,小便不順暢,大便稀軟,脈象細弱,應該服用胃苓湯。如果因痰積而感到疼痛,或者偶爾頭暈,或者嘔吐冷涎,或者排泄白色積塊,或者小便不順暢,或者吃辛辣熱湯後暫時緩解,脈象滑利,應該服用二陳湯加行氣藥物,以及星半安中湯。
食積作痛,痛甚欲大便,利後痛減,其脈必弦,或沉滑,宜二陳平胃加山楂、神麯、麥芽、砂仁、草果,溫中丸、枳朮丸、保和丸、木香檳榔丸之類。酒積腹痛,用三稜、蓬朮、香附、官桂、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茯苓、木香、檳榔主之。多年敗田螺殼,煅存性,加三倍於木香檳榔丸中,更加山茵陳等分,其效甚速。
白話文:
吃太多食物導致肚子痛,痛到想上大號,拉完後疼痛減輕,這種情況脈象通常弦緊或沉滑,可以用二陳平胃湯加入山楂、神麴、麥芽、砂仁、草果,或者溫中丸、枳朮丸、保和丸、木香檳榔丸等藥方治療。如果因為喝酒導致肚子痛,可以用三稜、蓬朮、香附、官桂、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茯苓、木香、檳榔等藥材來治療。如果是長期積累的宿食,可以將田螺殼煅燒成灰,加到木香檳榔丸中,再加入等量的山茵陳,效果很迅速。
氣滯作痛,痛則腹脹,其脈必沉,宜木香順氣散。死血作痛,痛有常處而不移,其脈必澀或芤,宜桃仁承氣湯。虛者加歸、地蜜丸服,以緩除之。或用牡丹皮、江西紅曲、麥芽、香附、川通草、穿山甲、番降香、紅花、蘇木、山楂、玄胡索、桃仁泥,酒、童便各一鍾,煎至一鍾,入韭汁服。
白話文:
如果肚子痛是因氣滯引起的,疼痛會伴隨腹脹,脈象沉,可以服用木香順氣散。如果肚子痛是因瘀血引起的,疼痛位置固定,脈象澀或虛,可以服用桃仁承氣湯。體虛者可以加服當歸、生地黃製成蜜丸,緩慢服用以消除疼痛。也可以用牡丹皮、紅曲、麥芽、香附、通草、穿山甲、降香、紅花、蘇木、山楂、玄胡索、桃仁研磨成泥,加入酒和童尿各一杯,煎煮至一杯,加入韭菜汁服用。
七情內結,或寒氣外攻,積聚堅牢如杯,心腹絞痛,不能飲食,時發時止,發即欲死,宜七氣湯。腹痛有作止者,有塊耕起往來者,吐清水者,皆是蟲痛。或以雞汁吞萬應丸下之,或以椒湯吞烏梅丸安之。《金匱要略》問曰:病腹痛有蟲,其脈何以別之?師曰:腹中痛,其脈當沉,若弦,反洪大,故有蛔蟲。關上脈緊而滑者,蛔毒。
脈沉而滑者,寸白。肘後粗以下三四寸熱者,腸中有蟲。脾胃虛而心火乘之,不能滋榮上焦元氣,遇冬腎與膀胱之寒水旺時,子能令母實,致肺金大腸相輔而來克心乘脾胃,此大復其讎也。
白話文:
七情郁结,或是寒气入侵,积聚在腹部坚硬如杯,导致心腹绞痛,无法进食,时而发作时而停止,发作时痛得像要死一样,应该服用七气汤。腹痛有发作和停止,有块状物在腹部来回移动,还会吐清水,都是虫痛。可以服用鸡汁吞服万应丸来驱虫,或者用椒汤吞服乌梅丸来安抚。有人问:患有腹痛有虫的病人,脉象如何区分?医师回答:腹痛的脉象应该沉而弦,反之如果洪大,就是有蛔虫。关上脉紧而滑的,是蛔虫毒。
脉沉而滑的,叫做寸白。肘后粗以下三四寸处发热,则是肠中有虫。脾胃虚弱,心火旺盛,无法滋养上焦元气,遇到冬天肾与膀胱寒水旺盛的时候,子能令母实,导致肺金和大肠相辅相成来克制心火,进而乘虚而入脾胃,这就是大复其仇。
經曰:大勝必大復,故皮毛血脈分肉之間,元氣已絕於外,又大寒大燥二氣並乘之,則苦惡風寒,耳鳴,及腰背相引胸中而痛,鼻息不通,不聞香臭,額寒腦痛,目時眩,目不欲開,腹中為寒水反乘,痰唾涎沫,食入反出,腹中常痛,及心胃痛,脅下急縮,有時而痛,腹不能努,大便多瀉而少秘,下氣不絕或腸鳴,此脾胃虛之極也。
胸中氣亂,心煩不安,而為霍亂之漸,膈咽不通,噎塞極則有聲喘喝閉塞,或日陽中,或暖房內稍緩,口吸風寒則復作,四肢厥冷,身體沉重,不能轉側,不可回顧,小便溲而時燥,以草豆蔻丸主之。此主秋冬寒涼大復氣之藥也。復氣乘冬足太陽寒氣、足少陰腎水之旺,子能令母實。
白話文:
古書上說,大勝之後必有大復,所以當人體的皮毛、血脈、肌肉之間元氣完全耗盡,又遇到寒氣和燥氣一起侵襲時,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,像是苦寒風邪入侵、耳鳴、腰背疼痛蔓延至胸部、鼻塞、失去嗅覺、額頭冰冷頭疼、眼前發黑、不想睜眼、腹中寒水逆流、痰多口水多、吃下去的東西又吐出來、肚子一直痛、心胃也痛、肋骨下方緊縮時而疼痛、肚子用力不出、大便經常拉肚子少便秘、放屁不停或腸鳴,這些都是脾胃虛弱到極點的表現。
胸中氣血紊亂,心煩意亂,這就開始向霍亂發展了。咽喉堵塞,呼吸不暢,嚴重時會發出喘息聲,呼吸困難,甚至閉塞。有時候在陽光下或者暖和的房間裡會稍微好轉,但只要一吸入冷空氣就會再次發作。四肢冰冷,身體沉重,無法翻身,也不能回頭,小便尿量少而且乾燥。可以用草豆蔻丸來治療。這是一種專門用來治療秋冬寒涼導致元氣虛弱的藥物。因為秋冬是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陰腎經氣血旺盛的時候,子能令母實,所以用藥來補益元氣,就能順應季節的變化,使身體恢復健康。
手太陰肺實,反來侮土,火木受邪,腰背胸膈閉塞疼痛,善嚏,口中涎,目中泣,鼻中流濁涕不止,或有瘜肉,不聞香臭,咳嗽痰沫,上熱如火,下寒如水,頭作陣痛,目中流火,視物䀮䀮,耳鳴耳聾,頭並口鼻或惡風寒喜日陽,夜臥不安。常覺痰塞膈咽不通,口無滋味,兩脅縮急而痛。
牙齒動搖,不能嚼物,腰臍間及尻臀膝足寒冷,陰汗,前陰冷,行步欹側,起居艱難,掌中寒,風痹麻木,小便數而晝多,夜頻而少。氣短喘喝,少氣不足以息,卒遺失無度。婦人白帶,陰戶中大痛,牽心而痛,黧黑失色。男子控睪牽心,陰陰而痛,面如赭色,食少,大小便不調。
白話文:
肺部积热,反过来侵犯脾胃,导致火热之邪入侵,造成腰背、胸膈疼痛,容易打喷嚏,口中有唾液,眼睛流泪,鼻子不停地流出浑浊的鼻涕,甚至长出息肉,闻不到香臭味,咳嗽痰多,上半身燥热如火,下半身冰冷如水,头痛发作,眼睛发红,视力模糊,耳鸣耳聋,头部、口鼻怕风寒,喜欢阳光,晚上睡不安稳。经常感觉痰堵在喉咙,无法咽下,嘴巴没有味觉,两侧肋骨紧缩疼痛。牙齿松动,无法咀嚼食物,腰部、肚脐周围、臀部、膝盖、脚掌冰冷,出汗虚冷,阴部冰冷,走路歪歪扭扭,行动困难,手掌冰冷,四肢麻木,小便次数多,白天小便量多,晚上小便量少,呼吸短促,气喘吁吁,气虚无力,经常遗精,控制不住。女性白带异常,阴部疼痛,牵连心口,面色发黑。男性睾丸疼痛,牵连心口,阴冷疼痛,面色发黄,食欲不振,大小便不正常。
煩心霍亂,逆氣裡急,而腹皮色白,後出餘氣,腹不能努或腸鳴,膝下筋急,肩胛大痛。此皆寒水來復火土之讎也。以神聖復氣湯主之。季秋心腹中大痛,煩躁,冷汗自出,宜益智和中丸。季秋客寒犯胃,心胃大痛不可忍者,麻黃草豆蔻丸。脾胃虛寒心腹滿,及秋冬客寒犯胃,時作疼痛,宜厚朴湯。
為戊火已衰,不能運化,又加客氣聚為滿痛,散以辛熱,佐以苦甘溫,以淡泄之,扶持胃氣,以期平也。腹痛或大便利,或用手重按痛處不痛者為虛,宜於以上治寒痛方中選用之。無寒者,芍藥甘草湯。仲景云:虛勞,裡急腹中痛,小建中湯主之。此補例也,溫例也。痛而秘者,厚朴三物湯主之。
白話文:
感到心煩意亂,逆氣導致腹中急迫,腹部皮膚發白,之後又排出氣體,肚子無法用力或腸鳴,膝蓋下方筋脈緊繃,肩胛骨劇烈疼痛。這些都是寒水回克火土的表現。可用神聖復氣湯治療。
秋季時,心腹部劇烈疼痛,感到煩躁,冷汗直流,可用益智和中丸。秋季受寒犯胃,心胃疼痛難忍,可用麻黃草豆蔻丸。脾胃虛寒,心腹部脹滿,或秋冬季節受寒犯胃,時而疼痛,可用厚朴湯。
這是因為戊火衰敗,無法運化,再加上外邪聚集導致腹痛脹滿,需要用辛熱藥散寒,輔以苦甘溫藥,並用淡味藥泄氣,扶持胃氣,以期恢復平衡。
腹痛或腹瀉,或用手重按疼痛處不痛者,屬於虛證,可以從以上治療寒痛的方劑中選擇使用。若非寒證,可服用芍藥甘草湯。張仲景說:「虛勞,裡急腹中痛,小建中湯主之。」這屬於補益的例子,也是溫補的例子。
如果疼痛且便秘,可用厚朴三物湯治療。
此瀉例也,寒例也。三陰受邪,於心臍少三腹疼痛氣風等證,當歸丸主之。失笑散,治心腹痛效。心痛門有劉寄奴玄胡索方,亦治腹痛,皆通理氣血之劑也。有全不喜食,其人本體素怯弱,而又加以腹冷疼者,養胃湯,以人參、白朮、蒼朮,仍加桂、茱萸各半錢,木香三分,應腹冷痛,或心脾疼者,加生薑,均治之。諸寒作痛,得炅則止者,熨之。
用熟艾半斤,以白紙一張,鋪於腹上,紙上攤艾令勻,又以憨蔥數枝,批作兩半片,鋪於艾上,再用白紙一張覆之,以慢火熨斗熨之,冷則易之,覺腹中熱、腹皮暖不禁,以帛三搭多縫帶系之,待冷方解。一法用鹽炒,布裹熨痛處,神效。腹痛證治,上條列之詳矣。但有因別病而致痛者,不可不明。
白話文:
這種腹瀉屬於寒症,三陰經受到邪氣侵襲,就會出現心、臍、少腹疼痛、氣喘等症狀,可以用當歸丸治療。失笑散也能治療心腹疼痛。心痛門有劉寄奴、玄胡索的方劑,也能治療腹痛,這些都是通暢氣血的藥物。如果完全不想吃東西,而且本身體質就虛弱,又伴隨腹冷疼痛,可以用養胃湯,加入人參、白朮、蒼朮,再加入桂皮、茱萸各半錢,木香三分,針對腹冷疼痛或心脾疼痛的,可以加生薑,都能治療。凡是寒氣引起的疼痛,遇到溫暖就會止痛的,可以用熨法。
將熟艾半斤,用一張白紙鋪在腹部,在紙上平鋪艾絨,再用幾根蔥切成兩半,鋪在艾絨上,再用一張白紙蓋住,用慢火熨斗熨燙,涼了就換新的,感覺腹部發熱、皮膚溫暖就用布條系住,等涼了再解開。另一個方法是用鹽炒熱,用布包起來熨燙疼痛處,效果很好。關於腹痛的診治,上面列舉得已經很詳細了。但是,如果腹痛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,一定要弄清楚病因。
且如疝致腹痛,必是睪丸腫疼牽引而痛,或邊有一條沖腹而痛。霍亂腹痛,必吐利兼作,甚有不嘔不利,四肢厥冷痛極者,名乾霍亂,又名攪腸沙。急用樟木煎湯大吐之;或用白礬末一錢,清湯調服探吐之;或用臺芎為末,每一錢許入薑汁半盞,熱湯調服。甚者面青昏倒不省人事,急以鼠矢一合,研為細末,滾湯調,澄清,通口服之。
或刺委中並十指出血。腸內生癰,亦常腹痛,但小便數似淋,脈滑數,身甲錯,腹皮急,按之濡,如腫狀,或繞臍生瘡,治法見本門。凡此數證,要當審辨,隨其所因而施治,毋苟且而誤人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肚子痛是因为疝气,一定是睾丸肿痛牵连导致的疼痛,或者有一条筋从睾丸一直延伸到肚子痛。如果是霍乱引起的腹痛,一定会伴随着呕吐和腹泻,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不呕吐也不腹泻,四肢冰冷疼痛极度难受,这叫做干霍乱,也叫搅肠沙。这种情况要立刻用樟木煎汤催吐;或者用白矾末一钱,用清水调服催吐;或者用川芎研成粉末,每钱加入半盏姜汁,用热水调服。如果病情严重,患者脸色青黑昏倒失去意识,就要赶紧用鼠矢一合研成细末,用滚水调匀,澄清后喂服。
也可以用针刺委中穴和十指尖放血。如果肠子里长了疮,也会经常腹痛,而且小便次数多像淋漓不尽,脉象滑数,身体发冷,腹部皮肤紧绷,按压下去又很柔软,像肿起来一样,或者肚脐周围长了疮,治疗方法请参考本书其他章节。以上几种情况,都要仔细辨别,根据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,不要草率行事,以免误了病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