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四冊 (5)
第四冊 (5)
1. 膈痛
與心痛不同,心痛則在岐骨陷處,本非心痛,乃心支別絡痛耳。膈痛則痛橫滿胸間,比之心痛為輕,痛之得名,俗為之稱耳。諸方稱為煩躁忪悸,皆其證也。五苓散瀉心、小腸之熱,恐非其對,不若用四物湯、十全大補湯去桂,生血而益陰,此以水制火之義。膈痛多因積冷與痰氣而成,宜五膈寬中散,或四七湯加木香、桂各半錢,或撾脾湯加木香。
白話文:
心痛跟膈痛不一樣,心痛的疼痛位置在岐骨陷處,其實不是心臟本身痛,而是心臟分支的經絡疼痛。膈痛則疼痛橫跨胸部,比心痛輕,只是因為疼痛的位置,所以才被俗稱為膈痛。許多醫書上所說的煩躁忪悸,都是膈痛的症狀。五苓散用來瀉心、小腸的熱,可能不太適合治療膈痛,不如使用四物湯、十全大補湯去掉桂枝,補血滋陰,以水克火的方式來治療。膈痛大多是因積冷和痰氣造成,可以服用五膈寬中散,或是在四七湯中加木香、桂枝各半錢,或是在撾脾湯中加木香。
膈痛而氣上急者,宜蘇子降氣湯去前胡加木香如數。痰涎壅盛而痛者,宜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一錢,間進半硫丸。
白話文:
如果感到胸口疼痛且氣息急促上衝,應服用蘇子降氣湯,但要將前胡去除,並加入等量的木香。
如果痰液阻塞而導致疼痛,應服用小半夏茯苓湯,並加入枳實一錢,可以在飯後間隔時間服用半硫丸。
2. 心瘥
亦痰飲所致,俗名飲瘥。有胃口熱食易消故瘥。《素問》謂之食瘥,亦類消中之狀,俗名肚瘥。痰氣,宜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一錢。胃中熱宜二陳湯加黃連一錢,或五苓散去桂加辰砂。亦有病瘥,呷薑湯數口,或進乾薑劑而愈,此膈上停寒,中有伏飲,見辛熱則消。予讀中秘書時,館師韓敬堂先生,常患膈痛,診其脈洪大而澀,予用山梔仁、赤曲、通草、大麥芽、香附、當歸、川芎煎湯,加薑汁、韭汁、童便、竹瀝之類,飲之而止。
白話文:
這也是痰飲所造成,俗稱飲瘥。患者有胃口,吃熱食容易消化,所以才會瘥。
《素問》中稱之為食瘥,也類似消中之症狀,俗名肚瘥。
痰氣,宜用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一錢。
胃中熱宜用二陳湯加黃連一錢,或用五苓散去桂加辰砂。
也有些病瘥,喝幾口薑湯,或服用乾薑藥劑就會痊癒,這是因為膈上停滯寒氣,腹中潛藏痰飲,遇到辛熱之物就會消散。
我讀中秘書時,館師韓敬堂先生常患膈痛,診其脈象洪大而澀,我用山梔仁、赤曲、通草、大麥芽、香附、當歸煎湯,加薑汁、韭汁、童便、竹瀝等物,飲用後就止住了。
一日勞倦忍飢,痛大發,亟邀予至火房問曰,晨起痛甚,不能待公,服家兄藥,藥下咽如刀割,痛益甚,不可忍,何也?予曰,得非二陳、平胃、烏藥、紫蘇之屬乎,曰然。曰是則何怪乎其增病也。夫勞餓而發,飽逸則止,知其虛也。飲以十全大補湯,一劑而痛止。
【診】:脈多見於右關,陰弦為痛。微急為痛。微大為心痹引背痛。短數為痛。澀為痛。痛甚者,脈必伏。大是久病。洪大數,屬火熱。滑大屬痰。右手實者,痰積。沉滑者,有宿食。弦遲者,有寒。沉細而遲者,可治。堅大而實,浮大而長,滑而利,數而緊,皆難治。真心痛,手足俱青至節者,不治。
白話文:
病人因勞累飢餓導致疼痛加劇,急忙請我到診所,說他早上起床時疼痛難忍,無法去上班,服用了哥哥開的藥,藥物下咽時像刀割一樣,疼痛更厲害,無法忍受,問我這是為什麼。我說,你吃的藥是不是二陳、平胃、烏藥、紫蘇之類的?病人說是。我說,這樣就難怪疼痛會加重了。因為你勞累飢餓導致疼痛,吃飽休息後疼痛就會減輕,說明是身體虛弱。我開了十全大補湯,一劑藥下去疼痛就消失了。
醫生診脈發現病人脈象多在右關,陰弦脈代表疼痛,微急脈也代表疼痛,微大脈代表心痹引發背痛,短數脈代表疼痛,澀脈也代表疼痛。疼痛嚴重的病人,脈象一定沉伏。脈象大的代表病程長,洪大數脈代表火熱,滑大脈代表痰。右手脈象實代表痰積,沉滑脈代表有宿食,弦遲脈代表有寒,沉細而遲的脈象可以治療。堅大而實,浮大而長,滑而利,數而緊的脈象都很難治療。真心痛,手腳都青到關節的,就無法治療了。
3. 胸痛
(心痛條有膈痛,痞條有胸痹,宜與此條參看)
經云:南風生於夏,病在心,俞在胸脅。又云:仲夏善病胸脅。此則胸連脅痛屬心。肝虛則胸痛引背脅,肝實則胸痛不得轉側,喜太息,肝著則常欲蹈壓其胸。經云:春脈如弦,其氣不實而微,此謂不及,令人胸痛引背,下則兩脅脹滿,此肝虛而其脈證見於春如此也。宜補肝湯。
《金匱》云:肝中寒者,兩臂不舉,舌本燥,喜太息,胸中痛不得轉側,食則吐而出汗也。肝著,其人常欲踏其胸上,先未苦時,但欲飲熱,旋覆花湯主之。《素問》曰:陽明所謂胸痛短氣者,水氣在臟腑也。水者、陰氣也,陰氣在中,故胸痛少氣也。輕者五苓散,重者用張子和法取之。
白話文:
心痛可能是因為膈肌疼痛,胸悶可能是因為胸痹,可以參考條參的藥性。古籍記載,夏季南風盛行,容易導致心病,症狀會出現在胸脅部位。仲夏時節也容易患胸脅疾病。因此,胸部與脅肋疼痛屬於心臟病症。肝虛會導致胸痛引發背部和脅肋疼痛,肝實則胸痛難以轉側,伴隨嘆氣,肝著則患者常常想要踩壓胸部。古籍記載,春天脈象如弦,氣虛微弱,說明身體虛弱,容易導致胸痛引發背部疼痛,下腹部兩側脅肋脹滿,這是肝虛導致的脈象特徵,可以使用補肝湯治療。
《金匱要略》記載,肝臟寒氣入侵,會導致兩臂抬不起來,舌根乾燥,喜歡嘆氣,胸部疼痛難以轉側,進食後會嘔吐並出汗。肝著患者會經常想要踩壓胸部,初期沒有明顯痛苦,但會想要喝熱水,旋覆花湯可以治療。
《素問》記載,陽明經脈所說的胸痛氣短,是因為水氣停留在臟腑。水氣屬於陰氣,陰氣在內,所以會導致胸痛氣短。病情輕者可以使用五苓散,病情嚴重者可以使用張子和的療法。
《脈經》云:寸口脈沉,胸中引脅痛,胸中有水氣,宜澤漆湯,及刺巨闕瀉之。(水)杜壬治胸脅痛徹背,心腹痞滿,氣不得通,及治痰咳,大栝蔞去穰,取子熟炒,連皮研和,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米飲下五十丸。
《斗門方》治胸膈壅滯,去痰開胃,用半夏洗淨焙乾,搗羅為末,生薑自然汁和為餅子,用濕紙裹,於慢火中煨令香熟,水一盞,用餅子一塊如彈丸大,入鹽半分,煎取半盞,溫服。(痰)丹溪治一人鬲有一點相引痛,吸氣皮覺急,用滑石一兩,桃仁半兩,枳殼炒一兩,黃連炒半兩,甘草炙二錢,為細末。每服錢半,以蘿蔔汁煎熟飲之,一日五六次。
白話文:
《脈經》中記載,如果寸口脈沉,胸口感到肋骨疼痛,胸腔有積水,應該服用澤漆湯,並在巨闕穴針刺瀉血。杜壬治療胸肋疼痛貫穿背部,心腹脹滿,呼吸不暢,以及痰咳,用大栝蔞去瓤,取籽炒熟,連皮研磨,與麵糊混合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,用米湯送服,每次五十丸。
《斗門方》中記載,治療胸膈阻塞,祛痰開胃,用半夏洗淨烘乾,研磨成粉,用生薑汁混合成餅,用濕紙包裹,在小火中煨至香熟,用一盞水,加入一塊餅子(大小如彈丸),再加半錢鹽,煎煮至半盞,溫服。丹溪治療一人喉嚨有一點牽引疼痛,吸氣時感覺皮膚緊繃,用滑石一兩、桃仁半兩、枳殼炒一兩、黃連炒半兩、甘草炙二錢,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半錢,用蘿蔔汁煎煮後飲用,每日服用五至六次。
又治一人因吃熱補藥,又妄自學吐納,以致氣亂血熱,嗽血消瘦,遂與行倒倉法。今嗽血消瘦已除,因吃炒豆米,膈間有一點氣梗痛,似有一條絲垂映在腰,與小腹亦痛,大半偏在左邊,此肝部有汙血行未盡也。用滑石一兩,黃丹三錢,枳殼一錢,黃連五錢,生甘草二錢,紅花一錢,柴胡五錢,桃仁二兩,為細末。每服一錢半,以蘿蔔汁煎沸服之。
胸痛連脅,脅支滿膺背肩胛,兩臂內亦痛。經云:歲火太過,則有此證。其脈若洪數,宜用降火涼劑。胸痛引背,兩脅滿,且痛引少腹。經謂歲金太過,與歲土不及,風木大行而金復,則有此疾。是為金邪傷肝,宜用補肝之劑。胸中痛,連大腹、小腹亦痛者,為腎虛,宜先取其經少陰、太陽血,後用補腎之藥。
白話文:
一個人因為吃熱補藥,又自己亂學吐納,導致氣血失調,出現咯血、消瘦的症狀,醫生便使用倒倉法治療。現在咯血和消瘦都好了,但他又因為吃炒豆米,胸口有一點氣堵痛,感覺像有一條絲線懸掛在腰部,小腹也痛,主要集中在左側。這是肝臟裡還有淤血未消的緣故。醫生便用滑石、黃丹、枳殼、黃連、生甘草、紅花、柴胡、桃仁等藥材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半,用蘿蔔汁煎煮後服用。
胸痛連著肋骨,肋骨脹滿胸腔和背部肩胛骨,兩隻手臂內側也痛。古書上說,如果火氣太旺,就會出現這種症狀。如果脈象洪大而數,就應該用清熱降火的藥物。胸痛連著背部,兩肋脹滿,還痛到小腹。古書上說,如果金氣過旺,土氣不足,風木氣盛而金氣復發,就會出現這種病症。這是金氣侵犯肝臟,應該用補肝的藥物。胸部疼痛,連著大腹和小腹也痛,這是腎虛所致,應該先取少陰、太陽經的血液,然後再用補腎的藥物。
胸連脅肋髀膝外皆痛,為膽足少陽木所生病,詳盛、虛、熱、寒、陷下取之。手心主之筋,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,前及胸痛息賁,治在燔針劫刺,以知為數,以痛為輸。又足太陽之筋、足少陽之筋痛,皆引胸痛,治在燔針劫刺,以知為數,以痛為輸也。
白話文:
胸部、肋骨、大腿、膝蓋外側疼痛,都是膽經(足少陽)所導致的病症,要根據盛、虛、熱、寒、陷下的情況來取穴治療。手心是膽經的筋脈所控制,如果病症沿著筋脈蔓延,就會出現肢體轉筋,並延伸到胸部疼痛、呼吸困難,治療要用燔針劫刺的方法,以針感為度,以疼痛為引導。另外,足太陽經和足少陽經的筋脈疼痛也會牽連到胸部,同樣用燔針劫刺治療,以針感為度,以疼痛為引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