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四冊 (4)

回本書目錄

第四冊 (4)

1. 頸項強痛

經云:東風生於春,病在肝,腧在頸項。諸痙項強,皆屬於濕。缺盆之中,任脈也,名曰天突。(當缺盆中央動脈是。)一次任脈側之動脈,足陽明也,名曰人迎。(挾喉兩旁動脈。)二次脈,手陽明也,名曰扶突。(挾喉動脈之後,曲頰之前一寸後是。)三次脈,手太陽也,名曰天牕。

(手陽明之後,當曲頰之下。)四次脈,足少陽也,名曰天容。(曲頰之後,當耳之下。)五次脈,手少陽也,名曰天牖。(耳後當完骨上。)六次脈,足太陽也,名曰天柱。(挾項大筋中。)七次脈,頸中央之脈,督脈也,名曰風府。足陽明,挾喉之動脈也,其腧在膺中。

白話文:

經書上說:東風生於春季,病在肝臟,腧穴在頸項。各種痙攣、項強,都屬於濕邪所致。

缺盆之中,是任脈,叫做天突穴。(位於缺盆中央動脈處。)

從任脈側面起,第二條動脈,是足陽明脈,叫做人迎穴。(位於喉嚨兩側的動脈。)

第三條動脈,是手陽明脈,叫做扶突穴。(位於喉嚨動脈之後,曲頰之前一寸處。)

第四條動脈,是手太陽脈,叫做天窗穴。(位於手陽明脈之後,曲頰之下。)

第五條動脈,是足少陽脈,叫做天容穴。(位於曲頰之後,耳之下。)

第六條動脈,是手少陽脈,叫做天牖穴。(位於耳後,完骨之上。)

第七條動脈,是足太陽脈,叫做天柱穴。(位於挾項大筋之中。)

第八條動脈,是頸部中央的脈,督脈,叫做風府穴。

足陽明脈,位於喉嚨兩側的動脈,其腧穴在胸部正中。

手陽明次在其腧外,不至曲頰一寸。太陽當曲頰。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。手少陽出耳後上,加完骨之上。足太陽挾項大筋之中。然則頸項強急之證,多由邪客三陽經也。寒搏則筋急,風搏則筋弛,左多屬血,右多屬痰。頸項強急,發熱惡寒,脈浮而緊,此風寒客三陽經也。

宜驅邪湯。頸項強急,動則微痛,脈弦而數實、右為甚,作痰熱客三陽經治,宜消風豁痰湯。頸項強急,動則微痛,脈弦而澀,左為甚,作血虛邪客太陽、陽明經治,宜疏風滋血湯。頸項強急,寒熱往來,或嘔吐,或脅痛,宜小柴胡湯、升麻防荊湯。頸項強急,腰似折,項似拔,加味勝濕湯。

白話文:

手陽明經的穴位在肩外側,距離曲頰(下巴)一寸。太陽經則在曲頰處。足少陽經在耳下曲頰之後。手少陽經從耳後上行,經過完骨(後腦骨)。足太陽經則沿着頸部大筋。因此,頸項僵硬疼痛的症狀,大多是因為邪氣侵犯了三陽經。寒邪入侵則筋脈緊縮,風邪入侵則筋脈鬆弛,左側多屬血虛,右側多屬痰濁。如果頸項僵硬疼痛,伴隨發熱惡寒,脈象浮緊,這是風寒邪氣侵犯三陽經的表現,宜服用驅邪湯。如果頸項僵硬疼痛,活動時輕微疼痛,脈象弦數而實,右側較重,這是痰熱邪氣侵犯三陽經的表現,宜服用消風豁痰湯。如果頸項僵硬疼痛,活動時輕微疼痛,脈象弦澀,左側較重,這是血虛邪氣侵犯太陽、陽明經的表現,宜服用疏風滋血湯。如果頸項僵硬疼痛,寒熱交替,伴隨嘔吐或脅痛,宜服用小柴胡湯或升麻防荊湯。如果頸項僵硬疼痛,腰部感覺像是折斷,頸部感覺像是被拉扯,宜服用加味勝濕湯。

精神短少,不得睡,項筋腫急難伸,禁甘溫,宜苦寒,養神湯主之。《本事方》椒附散,治腎氣上攻,項背不能轉側,於虛寒者為宜。丹溪治一男子。項強不能回顧,動則微痛,其脈弦而數實,右手為甚,作痰客太陽經治之,用二陳湯加酒洗黃芩、羌活、紅花,服後二日愈。許學士治一人患筋急項不得轉側,自午後發至黃昏時定,此患必從足起。

經言十二經絡各有筋,惟足太陽之筋,自足至項。大抵筋者,肝之合也。日中至黃昏,天之陽,陽中之陰也。又曰:陽中之陰,肺也。自離至兌,陰旺陽弱之時,故《靈寶畢法》云:離至乾,腎氣絕而肝氣弱,肝腎二臟受陰氣,故發於是時。授以木瓜煎方,三服而愈。戴云:頸痛,非是風邪,即是氣挫,亦有落枕而成痛者,並宜和氣飲,食後服。

白話文:

精神不濟、失眠,脖子僵硬疼痛難以伸展,忌食甜膩溫熱的食物,宜吃苦寒的食物,養神湯可以治療。本事方中的椒附散,用於治療腎氣上逆,導致頸背轉動受限,適合虛寒體質者。丹溪先生治療一位男子,頸部僵硬無法回頭,活動時略微疼痛,脈象弦數而實,右手症狀較重,診斷為痰濁阻滯太陽經,用二陳湯加酒洗黃芩、羌活、紅花,服用兩天後痊癒。許學士治療一位患者,患有筋急脖子不能轉動,從下午發病到黃昏時固定,病症必源於足部。經書記載十二經絡各有筋,而足太陽之筋,從足部連接到頸部。筋,是肝臟的合穴。從中午到黃昏,是天之陽氣,陽氣中的陰氣。又說,陽氣中的陰氣,屬於肺。從離卦到兌卦,是陰盛陽衰的時候,因此《靈寶畢法》說:從離卦到乾卦,腎氣衰竭而肝氣虛弱,肝腎兩臟受陰氣影響,所以會在這個時間段發病。用木瓜煎方治療,服用三次後痊癒。戴先生說,頸痛,不是風寒,就是氣虛,也有落枕導致疼痛的,都宜服用和氣飲,飯後服用。

按人多有挫閃,及久坐失枕,而致項強不可轉移者,皆由腎虛不能生肝,肝虛無以養筋,故機關不利,宜六味地黃丸常服。《內經》刺灸項頸痛有二:其一取足手太陽,治項後痛。經云:足太陽之脈,是動則病項如拔,視虛、盛、寒、熱、陷下取之。又云:項痛不可俯仰,刺足太陽。

不可以顧,刺手太陽。又云:大風項頸痛,刺風府。風府在上椎。又云:邪客於足太陽之絡,令人頭項肩痛,刺足小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,立已。不已則刺外踝下三痏,左取右,右取左,如食頃是也。其二取足、手陽明,治頸前痛。經云:足陽明之脈,所生病者,頸腫。

又云:手陽明之脈,是動則病頸腫。皆視盛、虛、寒、熱、陷下取之也。

白話文:

很多人因為跌倒閃到或長時間坐姿不良,導致脖子僵硬無法轉動,都是因為腎虛無法滋養肝臟,肝臟虛弱又無法滋養筋骨,所以關節變得不靈活,應該要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。古代醫書《內經》中提到治療脖子疼痛的針灸方法有兩種:一種是針刺足太陽經和手太陽經,治療脖子後方疼痛。書中記載:足太陽經的病症,會導致脖子疼痛,像被拉扯般難受,要根據虛實寒熱和陷下程度來取穴。書中又記載:脖子疼痛無法低頭抬頭,應該針刺足太陽經;脖子疼痛無法轉頭,應該針刺手太陽經。書中還提到:脖子疼痛是由於風邪入侵,應該針刺風府穴,風府穴位於後頸部第一節脊椎骨上方。書中又提到:邪氣入侵足太陽經的絡脈,會導致頭、脖子、肩膀疼痛,應該針刺足小指指甲上方和肉交界處各一寸,立刻見效。如果沒有見效,就應該針刺外踝下方三寸,左側取右側,右側取左側,時間要像吃飯的時間一樣長。第二種是針刺足陽明經和手陽明經,治療脖子前側疼痛。書中記載:足陽明經的病症,會導致脖子腫脹。書中又記載:手陽明經的病症,會導致脖子腫脹。同樣要根據盛虛寒熱和陷下程度來取穴。

2. 心痛胃脘痛

(膈痛,心瘥)

或問丹溪言心痛即胃脘痛,然乎?曰心與胃各一臟,其病形不同,因胃脘痛處在心下,故有當心而痛之名,豈胃脘痛即心痛者哉。歷代方論將二者混同敘於一門,誤自此始。蓋心之藏君火也,是神靈之舍,與手少陰之正經,邪皆不得而傷。其受傷者,乃手心主包絡也,如包絡引邪入於心之正經臟而痛者,則謂之真心痛,必死,不可治。夫心統性情,始由怵惕思慮則傷神,神傷臟乃應而心虛矣。

心虛則邪干之,故手心主包絡受其邪而痛也。心主諸陽,又主血,是以因邪而陽氣鬱伏過於熱者痛,陽氣不及惟邪勝之者亦痛,血因邪泣在絡而不行者痛,血因邪勝而虛者亦痛。然方論雖有九種心痛,曰飲、曰食、曰風、曰冷、曰熱、曰悸、曰蟲、曰疰、去來。其因固多,終不得聖人之旨,豈復識六淫五邪不一之因哉。

白話文:

膈痛,心瘥

有人問丹溪先生:「您說心痛就是胃脘痛,是嗎?」

丹溪先生回答:「心和胃是兩個不同的臟器,它們的病症表現也不一樣。只是胃脘痛的地方在心臟下方,所以才會被稱為『當心而痛』。怎麼能說胃脘痛就是心痛呢?歷代醫書將心痛和胃脘痛混為一談,錯誤就從這裡開始。

心臟是藏君火的地方,是神靈居住的地方,屬於手少陰經的正經,邪氣一般無法傷害到它。如果心臟受到傷害,那是因為手心包絡受到了影響。如果包絡引導邪氣進入心臟的正經臟器而造成疼痛,這才叫做真心痛,是必死無疑的,無法治療。

心臟主宰人的性情,如果受到驚恐、思慮等因素的影響就會傷神,神靈受傷,心臟就會虛弱。

心虛之後,邪氣就會侵入,所以手心包絡受到邪氣的侵襲而疼痛。心臟主宰諸陽,又主宰血液,因此,邪氣入侵導致陽氣鬱結過熱,就會疼痛;陽氣不足,邪氣佔據優勢也會疼痛;血液被邪氣阻滯在絡脈中無法流通,也會疼痛;血液被邪氣壓制而虛弱也會疼痛。

雖然醫書中記載了九種心痛:飲、食、風、冷、熱、悸、蟲、疰、去來,其原因固然很多,但始終沒有領會聖人的精髓,怎麼能夠了解六淫五邪千變萬化的原因呢?」

且五臟六腑任督支脈絡於心,臟腑經脈挾其淫氣,自支脈乘於心而為痛者,必有各腑臟病形與之相應而痛。如《靈樞》謂厥心痛,與背相控,善瘈,如從後觸其心,傴僂者,腎心痛也。厥心痛,腹脹胸滿,心尤痛甚,胃心痛也。厥心痛,痛如以錐針刺其心,心痛甚者,脾心痛也。

厥心痛,色蒼蒼如死狀,終日不得太息,肝心痛也。厥心痛,臥若徒居心痛間,動作痛益甚,色不變,肺心痛也。更以陽明有餘,上歸於心,滑則病心疝。又心痛引少腹滿,上下無定處,溲便難者,取足厥陰。心痛腹脹,嗇然大便不利,取足太陰。心痛短氣不足以息,取手太陰。

白話文:

心臟與五臟六腑、任督二脈以及全身經絡息息相關,臟腑經脈中的病氣會沿著經絡傳導至心臟,導致心痛。不同的心痛症狀,往往與相應的臟腑病變有關。例如,《靈樞》中記載,心痛伴隨背部疼痛,容易抽搐,感覺像從背後有人觸碰心臟,身體蜷縮,這是腎臟病變導致的心痛。心痛伴隨腹部脹滿、胸悶,而且心痛尤為嚴重,則是胃病導致的心痛。心痛感覺像用錐子刺穿心臟,疼痛難忍,這是脾臟病變導致的心痛。心痛時面色蒼白如死人,整天無法喘氣,這是肝臟病變導致的心痛。心痛時臥床難安,活動時疼痛加劇,面色無變化,這是肺臟病變導致的心痛。另外,陽明經熱邪上炎至心臟,會導致心臟疝氣。心痛伴隨少腹脹滿,上下疼痛不定,大小便困難,則需針灸足厥陰經。心痛伴隨腹部脹滿,排便困難,則需針灸足太陰經。心痛伴隨呼吸短促,則需針灸手太陰經。

心痛引背不得息,刺足少陰。不已,取手少陽。與夫《內經》於六氣五運,司上下勝復,淫邪應臟氣盛衰而相乘者,亦必有諸淫氣之病狀與心而痛。是故苟不能遍識諸臟腑所從來之病因,將何以施治哉。胃脘痛亦如心痛,有不一之因。蓋胃之真濕土也,位居中焦,稟沖和之氣,多氣多血,是水穀之海,為三陽之總司,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受氣於此。是以足之六經,自下而上,凡壯則氣行而已,胃脘弱則著而成病。

其沖和之氣,變至偏寒偏熱,因之水穀不消,停留水飲食積,真氣相搏為痛,惟肝木之相乘者尤甚。胃脘當心而痛,上肢兩脅裡急,飲食不下,膈咽不通,食則為食痹者,謂食已心下痛,吐出乃止。又腎氣上逆者次之,逆則寒厥,入胃亦痛。夫如是胃脘之受邪,非止其自病者多,然胃脘逼近於心,移其邪上攻於心為心痛者亦多。

白話文:

心痛伴隨背部疼痛難以緩解,針刺足少陰經。若無效,則取手少陽經。此外,《內經》中提到六氣五運,掌管著上下氣機的升降和復舊,外邪侵入臟腑,與臟腑氣血盛衰相互影響。因此,心痛也可能伴隨其他淫邪入侵的病狀。所以,若不了解各個臟腑疾病的病因,又如何對症施治呢?

胃脘痛與心痛一樣,病因複雜。胃為脾之母,屬土,位居中焦,主消化水穀,為三陽之總司,五臟六腑十二經脈都受氣於胃。因此,足之六經由下而上,若氣血充足則氣機運行順暢,若胃脘虛弱,則氣機阻滯而致病。

胃的氣機若偏寒或偏熱,導致水穀不消化,積聚水食,真氣受阻而疼痛,其中肝木克脾土的病因尤為常見。胃脘痛伴隨心痛、上肢兩脅疼痛、食慾不振、吞咽不暢、飯後心下疼痛,吐出後才緩解,稱為食痹。腎氣上逆也是胃痛的原因之一,腎氣上逆則寒氣逆上,侵入胃部也會導致疼痛。

胃脘受邪不僅會導致胃脘本身的病變,而且由於胃脘靠近心臟,邪氣上攻心臟也會引起心痛。

若夫心痛之病形,如前所云者則詳矣。今欲分胃脘不一病因之狀當何如?曰胃之濕土主乎痞,故胃病者,或滿或脹,或食不下,或嘔吐,或吞酸,或大便難,或瀉利,面色浮而黃者,皆是胃之本病也。其有六淫五邪相乘於胃者,大率與前所列心痛之形狀相類,但其間必與胃本病參雜而見之也。《活法機要》云:諸心痛者,皆少陰、厥陰氣上衝也。

有熱厥心痛者,身熱足寒痛,甚則煩躁而吐,額自汗出,知其為熱也,其脈浮大而洪,當灸太谿及崑崙,謂表裡俱瀉之,是為熱病汗不出,引熱下行,表汗通身而出者愈也。灸畢服金鈴子散則愈,痛止,服枳朮丸,去其餘邪也。有大實心中痛者,因氣而食,卒然發痛,大便或秘久而注悶,心胸高起,按之愈痛,不能飲食,急以煮黃丸利之,利後以藁本湯去其邪也。

白話文:

心痛病症的表現,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。現在要分開講解胃脘不同病因的症狀,應該怎麼說呢?胃的濕土主宰著痞症,所以胃病的人,可能會有腹脹、飽滿、食慾不振、嘔吐、吞酸、大便困難、腹瀉、面色浮腫發黃等症狀,這些都是胃本身疾病的表現。如果六淫五邪侵犯胃部,其症狀大體上與前面所列的心痛症狀相似,但一定會夾雜著胃本身疾病的症狀。

《活法機要》中說:所有的心痛,都是少陰、厥陰之氣上衝所致。

熱厥心痛的人,身體發熱,腳部冰冷疼痛,嚴重時會煩躁不安,嘔吐,額頭自汗,由此可知是熱症,脈象浮大而洪,應該灸太谿穴和崑崙穴,以瀉解表裡之邪,這是因為熱病汗出不來,將熱引向下行,表汗通身而出才可痊癒。灸完後服用金鈴子散,就能痊癒,疼痛消失,再服用枳朮丸,清除餘邪。

有大實心中痛的人,由於氣盛而暴食,突然發作疼痛,大便可能秘結很久,導致胸悶,心胸高高隆起,按壓時更加疼痛,不能進食,應立即服用煮黃丸通便,通便後再服用藁本湯,清除邪氣。

有寒厥心痛者,手足厥逆而通身冷汗出,便溺清利,或大便利而不渴,氣微力弱,急以朮附湯溫之。寒厥暴痛,非久病也,朝發暮死,急當救之。是知久病無寒,暴病非熱也。丹溪云:凡心膈痛須分新久,若明知身受寒氣,口吃寒物而得者,於初得之日,當與溫散或溫利之。溫散謂治身受寒氣於外者,如陳無擇麻黃桂枝湯,治外因心痛之類是也。

溫利謂治口食寒物於裡者,如仲景九痛丸、潔古煮黃丸,治大實心痛之類是也。病得之稍久,則成郁矣,鬱則蒸熱,熱則生火,若欲行溫散、溫利,寧無助火添病耶。由是方中多以山梔仁為熱藥之嚮導,則邪易伏,病易退,正氣復而病安矣。大概胃口有熱而作痛,非山梔不可,須薑汁佐之,多用臺芎開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有人因為寒氣入侵而心痛,會出現手腳冰冷、全身冒冷汗、排泄物清稀或大便稀溏不口渴、氣虛無力等症状,这时候应该尽快用附子汤来温热身体。寒气导致的突然心痛,并非久病,往往早晨发病晚上就可能死亡,需要紧急救治。由此可见,久病并非都是寒症,暴病也不一定是热症。

丹溪先生说,心膈疼痛要分新旧,如果明确知道是因为受寒或吃寒凉食物导致的,在初期就应该用温散或温利的方法治疗。温散适用于治疗外感寒气,比如陈无择的麻黄桂枝汤,用于治疗外因引起的心痛。温利则适用于治疗食入寒凉食物导致的内寒,比如仲景的九痛丸、洁古的煮黄丸,用于治疗实证心痛。

如果病症持续较久,就会变成郁症,郁证会转化为热证,热证会导致火热内生。如果这时还用温散、温利的方法,反而会助长火气,加重病情。因此,很多方剂都用山梔仁来引导热邪,这样邪气更容易伏藏,病症更容易消退,正气恢复,病情就会安定。总之,如果胃口有热气而疼痛,就必须用山梔仁,并用生姜汁辅助,还可以用川芎来疏通气血。

《金匱要略》云:心中寒者,其人病心如啖蒜狀,劇者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,譬如蠱注,其脈浮者,自吐乃愈。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,烏豆赤石脂丸主之。胸痹不得臥,心痛徹背者,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。心胸中大寒痛,嘔不能飲食,腹中寒,上衝皮起,出見有頭足,上下痛而不可觸近,大建中湯主之。心中痞,厥逆,心懸痛,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。

上仲景方,大抵皆溫散之劑,有寒結而痛者宜之。左脈浮弦或緊,兼惡風寒者,有外邪,宜藿香正氣散,或五積散加薑、蔥之類。外吸涼風,內食冷物,寒氣客於腸胃之間,則卒然而痛者,二陳、草果、乾薑、吳茱萸,扶陽助胃湯,草豆蔻丸之類。

白話文:

《金匱要略》裡說,心寒的人,會感到胸口像吃了大蒜一樣,嚴重時還會心痛到背部,背痛到心口,感覺就像有蟲子在體內亂竄。如果脈象浮的,吐出來就會好。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,可用烏豆赤石脂丸治療。胸部疼痛難以躺下,心痛徹背的,可用栝蔞薤白半夏湯治療。心胸中極度寒冷疼痛,嘔吐不能進食,腹中寒冷,寒氣上衝皮膚,出現頭足形狀,上下疼痛不能觸摸,可用大建中湯治療。胸口鬱悶,四肢厥逆,心懸痛,可用桂枝生薑枳實湯治療。

這些仲景方劑,大多是溫散寒氣的藥方,適合寒氣凝結導致的疼痛。如果左脈浮弦或緊,且怕風寒,說明有外邪入侵,可用藿香正氣散或五積散加薑、蔥之類的藥物治療。如果外感寒風,內食冷物,寒氣停滯在腸胃之間,則會突然疼痛,可用二陳、草果、乾薑、吳茱萸、扶陽助胃湯、草豆蔻丸等藥物治療。

心膈痛,曾服香燥熱藥,復作復劫,轉轉深痼,宜山梔子炒黑二兩,川芎、香附(鹽水浸炒)各一兩,黃連、(酒炒)黃芩、(酒炒)木香、檳榔各二錢五分,赤曲、番降香各五錢,芒硝二錢,為細末。生薑汁、童子小便各半盞,調二錢,痛時呷下。仲景云:按之心下滿痛者,此為實也。

白話文:

胸口疼痛,之前吃過燥熱的藥,但疼痛反复发作,病情越来越严重,需要用山栀子炒黑二两,川芎、香附(用盐水浸泡后炒)各一两,黄连、黄芩(用酒炒)、木香、槟榔各二钱五分,赤曲、降香各五钱,芒硝二钱,研磨成细粉。用生姜汁和童子尿各半盏,调入药粉二钱,疼痛时服用。仲景说:按压胸口感到胀痛,这是实证。

當下之,宜大柴胡湯。凡脈堅實,不大便,腹滿不可按,並可承氣湯下之。有實積者,脈沉滑,氣口緊盛,按之痛,宜小胃丹,津下十五丸,亦可服厚朴丸、紫菀丸。痰積作痛,星半安中湯、海蛤丸。火痛,清中湯。心膈大痛,攻走腰背,發厥嘔逆,諸藥不納者,就吐中以鵝翎探吐之,以盡其痰積而痛自止。《外臺》治卒心痛,黃連八兩,水七升,煮五升,絞去渣,溫服五合,日三。

白話文:

現在的情況,適合服用大柴胡湯。如果脈象堅實、排便不順、腹部脹滿按壓疼痛,可以服用承氣湯來瀉下。如果有實積,脈象沉而滑,氣息緊而盛,按壓疼痛,可以服用小胃丹,每次服用十五丸,也可以服用厚朴丸、紫菀丸。如果痰積作痛,可以服用星半安中湯、海蛤丸。如果是火痛,可以服用清中湯。如果心膈劇痛,疼痛蔓延到腰背,伴有昏厥、嘔吐,服用其他藥物都無效,可以用鵝翎探吐,將痰積吐出,疼痛自然會消失。《外臺秘要》記載治療猝發性心痛的方法,可以用黃連八兩,水七升,煮至五升,過濾去渣,溫服五合,每日三次。

《肘後》治卒心痛,龍膽草四兩,酒三升,煮一升半,頓服。仲景云:心傷者,其人勞役即頭面赤而下重,心中痛而自煩,發熱,臍跳,其脈弦,此為心臟所傷也。可服妙香散。錢氏云:心虛者炒鹽補之。《圖經》、《衍義》謂蠣粉治心痛,皆心傷之正藥也。以物拄按而痛者,挾虛,以二陳湯加炒乾姜和之。

按之痛止者為虛,宜酸以收之,勿食辛散之劑。又有病久氣血虛損,及素作勞羸弱之人,患心痛者,皆虛痛也。有服大補之劑而愈者,不可不知。氣攻刺而痛,宜加味七氣湯、沉香降氣散、正氣天香散。治心痛,但忍氣則發者。

白話文:

《肘後》記載,治療突然心痛,可用龍膽草四兩,酒三升,煮至一升半,一次喝完。仲景說:心臟受損的人,勞累後頭面發紅,下肢沉重,心中疼痛煩躁,發熱,肚臍跳動,脈象弦緊,這就是心臟受傷的表現。可以服用妙香散。錢氏說:心虛的人可以用炒鹽來補充。圖經和衍義都說牡蠣粉可以治療心痛,都是治療心臟受傷的藥物。如果用手按壓疼痛,屬於虛寒,可以用二陳湯加炒乾薑治療。

如果按壓後疼痛消失,就是虛寒,應該用酸味食物收斂,不要吃辛辣散寒的食物。對於患病時間長,氣血虛損,或者平時勞累體弱的人,患有心痛,都是虛寒引起的。有些服用大補藥物後治癒了,不可不知。如果氣血逆流導致疼痛,可以用加味七氣湯、沉香降氣散、正氣天香散治療。治療心痛,如果忍氣就會發作。

死血作痛,脈必澀,作時飲湯水下或作呃,壯人用桃仁承氣湯下,弱人用歸尾、川芎、牡丹皮、蘇木、紅花、玄胡索、桂心、桃仁泥、赤曲、番降香、通草、大麥芽、穿山甲之屬,煎成入童便、酒、韭汁,大劑飲之,或失笑散。蟲痛,面上白斑,唇紅能食,或食即痛,或痛後便能飲食,或口中沫出。

白話文:

如果身體出現死血作痛的症狀,脈象一定會澀滯。疼痛發作時,患者可能想喝湯水或打嗝。體質強健的人可以服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,體質虛弱的人則可以用歸尾、川芎、牡丹皮、蘇木、紅花、玄胡索、桂心、桃仁泥、赤曲、番降香、通草、大麥芽、穿山甲等藥材,煎成湯藥,加入童便、酒、韭汁,大量服用。也可以服用失笑散

此外,如果出現蟲痛的症狀,臉上會有白色斑點,嘴唇紅潤,可以進食,但進食後會疼痛,或者疼痛後又能進食,或者口中會流出泡沫,這些都是蟲痛的表現。

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,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。先以雞肉汁及糖蜜飲之,引蟲頭向上,用集效丸,或萬應丸、剪紅丸之類下之。若因蛔作痛,蛔攻齧心痛有休止,其人吐蛔,或與之湯飲藥餌,轉入轉吐,蓋緣物入則蛔動,蛔動則令人噁心而吐,用川椒十數粒煎湯,下烏梅丸。仲景云:蛔蟲為病,令人吐涎心痛,發作有時,毒藥不止,甘草粉蜜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蛔蟲在月經週期上半段頭朝上,比較容易治療;下半段頭朝下,就比較難治。一開始可以用雞肉汁和糖蜜讓蟲頭朝上,然後服用集效丸、萬應丸、剪紅丸等藥物。如果因為蛔蟲作痛,或蛔蟲啃咬心臟造成疼痛且間歇發生,患者會吐出蛔蟲,或是喝了藥湯後反覆嘔吐,這是因為東西進到肚子裡就會刺激蛔蟲活動,而蛔蟲活動會讓人噁心嘔吐。這時可以用川椒十幾粒煎湯,再服用烏梅丸。張仲景說,蛔蟲病會讓人吐口水、心痛,發作時間固定,毒藥也無法止住,用甘草粉蜜湯治療。

為脾受肝制而急,故蟲不安,用粉蜜之甘緩以安之。有腎氣逆上攻心以致心痛,用生韭研汁,和五苓散為丸,空心茴香湯下。病人舊有酒積、食積、痰積在胃脘,一遇觸犯,便作疼痛,挾風寒,參蘇飲加薑、蔥。挾怒氣,二陳加青皮、香附、薑汁炒黃連。挾飲食,二陳加炒山梔、曲糵、草果、山楂。

挾火熱者,二陳加枳實、厚朴、薑汁炒黃連、山梔。加減越鞠丸,川芎、蒼朮、香附、神麯、貝母、炒梔子、砂仁、草果,參酌脈病施治。服寒藥多致脾胃虛弱,胃脘痛。宜溫胃湯。寒濕所客,身體沉重,胃脘痛,面色痿黃,宜術桂湯。心脾痛,用荔枝核為末,每服一錢,熱醋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脾脏受到肝脏的克制而导致急症,所以虫子不安,用粉末和蜂蜜的甘甜来缓和安抚它。如果肾气逆流向上攻击心脏导致心痛,就用生韭菜研磨成汁,与五苓散混合成丸剂,空腹用茴香汤送服。病人如果之前有酒积、食积、痰积在胃脘,一遇到刺激就会疼痛,如果伴随风寒,就用参苏饮加姜、葱。如果伴随怒气,就用二陈汤加青皮、香附、姜汁炒黄连。如果伴随饮食积滞,就用二陈汤加炒山栀、曲糵、草果、山楂。

如果伴随火热,就用二陈汤加枳实、厚朴、姜汁炒黄连、山栀。可以根据情况加减越鞠丸,川芎、苍术、香附、神曲、贝母、炒栀子、砂仁、草果,参考脉象和病症来进行治疗。服用寒性药物过多会导致脾胃虚弱,胃脘痛,可以服用温胃汤。寒湿侵袭导致身体沉重,胃脘痛,面色萎黄,可以服用术桂汤。心脾痛,可以用荔枝核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钱,用热醋汤调服。

劉寄奴末六錢,玄胡索末四錢,薑汁熱酒調服效。白礬、辰砂糊丸,好醋吞下神效。心胃腹脅散痛,二陳加蒼朮諸香藥治之,或沉香降氣散。不愈則和其血。熱飲痛,黃連、甘遂作丸服之。冬寒停飲,桂黃散。心極痛,以生地黃汁調面煮吃,打下蟲積效。實痛者,手不可近,六脈沉細甚,有汗,大承氣加桂。

強壯痛甚者,加桃仁、附子。連小腹虛寒作痛,小建中湯。寒熱嘔吐而痛,脈沉弦,大柴胡湯。脾虛積黃而痛,胃苓湯。胃虛感冷而痛,理中湯。內傷發熱不食,胃口作痛,補中益氣湯加草豆蔻,熱痛加梔子。肥人心脾胃脘當心痛,或痞氣不食,用草豆蔻、炒三稜、白朮各一兩,白豆蔻仁、桂枝、小草遠志、莪朮、丁香、丁皮、木香、藿香,炊餅丸梧桐子大。薑湯下三五十丸。

白話文:

取劉寄奴末六錢、玄胡索末四錢,用薑汁熱酒調服,效果顯著。白礬、辰砂製成糊丸,用好醋吞服,療效神奇。心、胃、腹、脅散痛,可以用二陳湯加蒼朮等香藥治療,或使用沉香降氣散。若無效,則需調和其血。若因熱飲而疼痛,可用黃連、甘遂製成丸劑服用。冬天寒氣停滯導致的腹痛,可用桂黃散治療。心痛劇烈,可用生地黃汁調和麵粉煮熟食用,可打下積聚的蟲積,效果顯著。若腹痛實證,手不可觸碰,六脈沉細,有汗,可用大承氣湯加桂枝。

若腹痛劇烈且伴隨強壯感,可加桃仁、附子。若腹痛伴隨小腹虛寒,可用小建中湯治療。若寒熱交加、嘔吐且伴隨腹痛,脈沉弦,可用大柴胡湯治療。若脾虛、腹痛伴隨黃疸,可用胃苓湯治療。若胃虛、感寒且伴隨腹痛,可用理中湯治療。若內傷導致發熱、不食,胃口疼痛,可用補中益氣湯加草豆蔻,若熱痛則加梔子。若肥胖導致心脾胃脘疼痛,或伴隨痞氣不食,可用草豆蔻、炒三稜、白朮各一兩,白豆蔻仁、桂枝、小草、遠志、莪朮、丁香、丁皮、木香、藿香,製成炊餅丸,梧桐子大,用薑湯送服三五十丸。

胃脘停濕者,溫中丸。脾胃不和而痛,大安丸。因氣者,加減木香檳榔丸。咳逆上氣,痰飲心痛,海蛤粉煅,栝蔞仁帶穰等分為末,和勻米糊丸。丹溪治許文懿公,因飲食作痰成心脾痛,後觸風雪腿骨痛,醫以黃芽歲丹烏附治十餘年,艾灸萬計,又冒寒而痛加,胯難開合,脾疼時胯稍輕,胯痛則脾疼止。

此初因中脘有食積痰飲,續冒寒濕,郁遏經絡,氣血不行,津液不通,痰飲注入骨節,往來如潮,湧上則為脾疼,降下則為胯痛,須湧泄之。以甘遂末一錢,入豬腰子內煨食之,連泄七行,足便能步,後嘔吐大作,不食煩躁,氣弱不語,記《金匱》云,無寒熱而短氣不足以息者,實也。其病多年鬱結,一旦泄之,徒引動其猖獗之勢,無他制御之藥故也。

白話文:

胃部積聚濕氣的人,可以服用溫中丸。脾胃不和導致疼痛的人,可以服用大安丸。如果疼痛是由於氣機不暢引起的,可以加減木香檳榔丸。咳嗽逆氣上涌,痰飲堵塞心胸導致疼痛,可以用海蛤粉煅燒後研磨成粉,與栝蔞仁帶皮一起研磨成粉,混合米糊製成丸劑服用。

丹溪先生治療許文懿公,他因為飲食不當導致痰濕積聚,引起心脾疼痛,後來又因觸碰風雪而腿骨疼痛,醫生用黃芽歲丹、烏附等藥物治療了十多年,還施行了大量的艾灸,但疼痛反而加重,胯骨難以開合,脾臟疼痛時胯骨稍微輕鬆,胯骨疼痛時脾臟疼痛就會停止。

這說明許文懿公的病症最初是由於中脘部位積聚了食物殘渣和痰飲,之後又受到寒濕侵襲,導致經絡郁滯,氣血運行不暢,津液無法流通,痰飲浸入骨節,像潮水一樣反覆湧動,向上涌則導致脾臟疼痛,向下涌則導致胯骨疼痛,需要用藥物疏泄排毒。因此,丹溪先生用甘遂末一錢放入豬腰子內煨食,連續排泄七次,許文懿公的腳就能走路了。之後,許文懿公出現了嘔吐、食欲不振、煩躁、氣虛失語等症狀,丹溪先生想起《金匱要略》中記載:無寒熱而氣短不足以息者,屬於實證。許文懿公的病症多年積累,突然疏泄排毒,只是引發了潛藏的病邪,沒有其他藥物來控制,所以才出現了這些症狀。

仍以吐劑達其上焦,次第治及中下二焦。連日用瓜蒂、藜蘆、苦參等藥,俱吐不透,而噦躁愈甚,乃用附子尖三枚,和漿水以蜜飲之,方大吐膠痰一大桶。以朴硝、滑石、黃芩、石膏、連翹等一斤濃煎,置井中極冷飲之,四日服四斤,後腹微痛,二便秘,脈歇至於卯酉時,予謂卯酉為手足陽明之應,此乃胃與大腸有積滯未盡,當速瀉之。諸醫惑阻,乃作紫雪,三日服至五兩,腹減稍安後,又小便閉痛,飲以蘿蔔子汁得吐立通。

白話文:

患者上焦不通,先用吐劑治療,逐漸往下治療中焦、下焦。連續幾天服用瓜蒂、藜蘆、苦參等藥,都吐不出來,反而更想吐,身體也越來越燥熱。於是便用附子尖三枚,用漿水調和蜜水服用,結果大吐出一桶膠痰。之後用朴硝、滑石、黃芩、石膏、連翹等藥材一斤,濃煎後放在井水中冰鎮,每天喝一斤,連續喝了四天。之後腹部有些微痛,大便也便秘,脈搏到卯酉時才會跳動。我判斷卯酉時是手足陽明經的時刻,這表示胃和大腸裡還有積滯沒有排乾淨,應該要趕快服用瀉藥。其他的醫生卻猶豫不決,反而開了紫雪散,三天服用了五兩,腹部稍微減輕,稍稍舒服了一些,但又出現小便閉塞疼痛的狀況。後來用蘿蔔子汁給患者喝,喝完之後馬上吐出來,小便也順暢了。

又小腹滿痛,以大黃、牽牛等分水丸,服至三百丸,下如爛魚腸者二升許,脈不歇。又大便迸痛,小腹滿悶,又與前丸藥百粒,腹大絞痛,腰胯重,眼火出,不言語,瀉下穢物如桕油條一尺許,肛門如火,以水沃之。自病半月不食不語,至此方啜稀粥,始有生意,數日平安。

自嘔吐至安日,脈皆平常弦大,次年行倒倉法全愈。治一人以酒飲牛乳患心痛,年久無汗,醫多以丁附,羸弱食減,每痛以物拄之,脈遲弦而澀,又苦吞酸,以二陳加芩、連、白朮、桃仁、郁李仁、澤瀉,每旦服之,湧出酸苦黑水,並如爛木耳者,服至二百餘帖,脈澀退至添純弦而漸充滿。時令暖,意其欲汗而血氣未充,以參、朮、歸、芍、陳皮、半夏、甘草。

白話文:

患者小腹疼痛,服用大黃和牽牛混合的水丸,吃了三百粒後,排出大量如爛魚腸般的糞便,脈搏仍舊不停。之後又出現排便時劇痛,小腹脹悶,再次服用一百粒藥丸後,腹痛加劇,腰胯沉重,眼睛發紅,無法說話,排出大量如油條狀的穢物,肛門灼熱,需要用水沖洗。從生病半個月以來,患者不吃不語,直到這次才勉強喝稀粥,才恢復些許生機,之後幾天也平安無事。

從嘔吐到痊癒這段時間,脈象一直是弦脈且有力,隔年使用倒倉法後完全康復。另一位患者因飲酒後喝牛奶,導致心痛,多年來沒有汗出,很多醫生都用附子、丁香治療,但患者虛弱體弱,食慾不佳,每次心痛都要用東西扶住。脈搏遲緩且弦澀,還經常感到吞酸,服用二陳湯加入黃芩、黃連、白朮、桃仁、郁李仁、澤瀉,每天服用,排出大量的酸苦黑水,還有一些像爛木耳一樣的東西。服用二百多帖藥後,脈搏澀度減退,轉為更加平滑有力。當時天氣溫暖,患者似乎想要出汗但氣血不足,於是服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芍藥、陳皮、半夏、甘草。

痛緩與麻黃、蒼朮、芎、歸,才下咽,忽暈厥,須臾而蘇,大汗痛止。一童子久瘧方愈,心脾痛,六脈伏,痛減時氣口緊盛,餘部弦而實。意其宿食,詢之果傷冷油麵食,以小胃丹津嚥下十餘粒,禁餘食三日,與藥十二次,痛止。後又與谷太早,忽大痛連脅,乃禁食,亦不與藥,蓋宿食已消,今因新谷與余積相迸而痛,若再藥攻,必傷胃氣。

至夜心嘈索食,先以白朮、黃連、陳皮丸服之,以止其嘈,此非飢也,乃余飲未了,因氣而動耳。若與食復痛,詢其飢作膈間滿悶,又與前丸子,一晝夜不飢而昏睡,後少與粥漸安。一婦因久積憂患後心痛,食減羸瘦,渴不能飲,心與頭更換而痛,不寐,大便燥結,以四物加陳皮、甘草百餘帖未效。

白話文:

患者疼痛緩解,服用麻黃、蒼朮、芎、歸後,藥物才剛下咽,就突然昏厥,過了一會兒又醒過來,並且全身冒汗,疼痛也停止了。有一個孩子久患瘧疾才剛痊癒,就出現心脾疼痛,六脈沉伏,疼痛減輕時口氣緊而盛,其他脈象弦而實。我判斷他應該是宿食未消,詢問之後果然是吃了冰冷的油麵食而傷了胃。我便給他服用了小胃丹十幾粒,並禁止他吃其他食物三天,再用藥十二次,疼痛就停止了。後來他又太早吃飯,突然出現劇烈疼痛,蔓延至肋骨部位,於是我就禁止他吃飯,也不再用藥,因為宿食已經消除了,現在是新食與宿食相互衝撞而引起疼痛,如果再用藥物攻治,必定會損傷胃氣。

到了晚上,患者感到心煩意亂,想吃東西,我便先給他服用白朮、黃連、陳皮丸,用來止住他心煩想吃的感覺。這並不是真正的飢餓,而是因為之前吃下的食物還沒有消化完,而氣血運行導致的。如果患者吃東西之後又痛,我便詢問他是否感覺飢餓,以及胸膈之間是否感到飽脹悶塞,如果確認是飢餓導致的,就再給他服用之前的丸子。患者服用之後,一整天都不感到飢餓,反而昏昏欲睡,之後我給他少吃一些粥,情況漸漸好轉。一位婦女因為長期積鬱憂慮,之後就出現心痛,食慾減退,體重減輕,口渴卻不能喝水,心臟和頭部交替疼痛,無法入睡,大便乾燥難解,我用四物湯加入陳皮、甘草,服用了百餘帖都沒有效果。

予曰:此肺久為火所郁,氣不得行,血亦蓄塞,遂成汙濁,氣壅則頭痛,血不流則心痛,通一病也。治肺當自愈。遂效東垣清空膏例,以黃芩細切、酒浸透,炒赤色,為細末,湯下,頭稍汗,十餘帖,汗漸通身而愈。因其膝下無汗,瘦弱脈澀,小便數,大便澀,當補血以防後患,以四物湯加陳皮、甘草、桃仁、酒芩,服之愈。

一婦春末心脾疼,自言腹脹滿,手足寒時,膝須綿裹火烘,胸畏熱,喜掀露風涼,脈沉細澀,稍重則絕,輕似弦而短,渴喜熱飲,不食。以草豆蔻仁三倍,加黃連、滑石、神麯為丸。以白朮為君,茯苓為佐,陳皮為使,作湯下百丸,至二斤而安。一婦形瘦色嫩味厚,幼時曾以火烘濕鞋,濕氣上襲,致吐清水吞酸,服丁香熱藥,時作時止,至是心疼,有痞塊、略吐食,脈皆微弦,重似澀,輕稍和。與左金丸三四十粒,薑湯下三十餘次,食不進。

白話文:

我說:「這是肺部長期受到火氣鬱積,導致氣機不通暢,血液也淤積阻塞,最終形成污濁。氣機阻塞就會頭痛,血液不流通就會心痛,這是一個病症。治療肺部就能自愈。」於是效仿東垣的清空膏方劑,用黃芩切碎、浸泡在酒中,炒至赤色,研磨成細末,用湯服用,頭部稍微出汗,服用十幾帖藥,汗液逐漸遍布全身,病症痊癒。由於她的膝蓋以下沒有汗液,身體瘦弱,脈象沉細澀,小便次數多,大便乾澀,就應該補血以預防後患,於是用四物湯加入陳皮、甘草、桃仁、酒芩,服用後痊癒。

一位婦女在春天末尾時,心脾疼痛,自述腹部脹滿,手足冰冷,膝蓋需要用棉布包裹著火烤,胸部畏懼熱,喜歡掀開衣服露在風涼處,脈象沉細澀,稍微用力就消失,輕輕觸摸像弦一樣而短促,口渴喜歡喝熱飲,不愛吃東西。用草豆蔻仁三倍,加入黃連、滑石、神麴製成丸劑。以白朮為主藥,茯苓為輔藥,陳皮為引藥,用湯服用一百丸,服用到兩斤時病症緩解。一位婦女身形瘦弱,面色紅潤,體味濃郁,幼年時曾經用火烤濕鞋子,濕氣上襲,導致吐清水、吞酸,服用丁香等溫熱藥物,時好時壞,直到現在心痛,有痞塊,稍微吃點東西就嘔吐,脈象都微弦,用力按壓像澀一樣,輕輕觸摸稍微和緩。給她服用左金丸三十四十粒,用薑湯服用三十多次,仍然沒有進食。

予曰結已開矣,且止藥。或思飲,與水、間與青綠丸,脈弦漸添。與人參、酒芍藥引金瀉木,漸思食。若大便秘,以生芍藥、陳皮、桃仁、人參為丸與之,又以蜜導,便通食進。一老人心腹大痛,昏厥,脈洪大,不食,不勝一味攻擊之藥,用四君子加川歸、沉香、麻黃服愈。東垣治一婦人重娠六個月,冬至因慟哭口吸風寒,忽病心痛不可忍,渾身冷氣欲絕。

曰此乃客寒犯胃,故胃脘當心而痛。急與草豆蔻、半夏、乾生薑、炙甘草、益智仁之類。或曰半夏有小毒,重娠服之可乎?曰乃有故而用也。岐伯曰:有故無殞,故無殞也。服之愈。滑伯仁治一婦人,盛暑洞泄,厥逆惡寒,胃脘當心而痛,自腹引脅,轉為滯下,嘔噦不食,人皆以中暑霍亂治之益甚。脈三部俱微短沉弱,不應呼吸,此陰寒極矣。

白話文:

我說:「結塊已經散開了,可以停藥了。」病人可能想喝水,就給他喝水,間隔著給他服用青綠丸,脈象弦數漸漸增加。給他服用人參、酒製芍藥來引導金氣瀉掉木氣,他漸漸想吃東西。如果大便秘結,就用生芍藥、陳皮、桃仁、人參製成丸藥給他服用,再用蜂蜜引導,便通暢了,食慾也好了。有一個老人心腹劇痛,昏厥,脈象洪大,不吃東西,無法承受單味藥物的刺激,用四君子湯加川歸、沉香、麻黃服下後就痊癒了。東垣先生治療一位婦女,懷孕六個月,冬至那天因為悲傷哭泣,吸入風寒,突然患病,心痛難忍,渾身發冷,快要斷氣。

他說:「這是外寒入侵胃部,所以胃脘疼痛,正好位於心臟部位。要趕緊用草豆蔻、半夏、乾生薑、炙甘草、益智仁等藥物。」有人說:「半夏有小毒,懷孕婦女可以服用嗎?」他說:「正是因為有這個原因才用它。」岐伯說:「有病因就不會導致死亡,沒有病因就會導致死亡。」服用後病就好了。滑伯仁治療一位婦女,盛夏時節腹瀉不止,厥逆惡寒,胃脘疼痛,正好位於心臟部位,疼痛從腹部一直蔓延到脅肋,轉而變成停滯不下的瀉痢,嘔吐反胃,不吃東西,大家以為是中暑霍亂,用治療霍亂的藥物反而更加嚴重。脈象三部都微弱短促沉細,不隨呼吸變化,這是陰寒極度衰竭了。

不亟溫之,則無生意。遂以薑、附三四進,間以丹藥,脈稍有力,厥逆漸退,更服薑、附,七日而安。厥心痛者,他臟病干之而痛,皆有治也。真心痛者,心臟自病而痛,故夕發旦死,旦發夕死,無治也。然心臟之經絡有病,在標者,其心亦痛而有治。經云:心手少陰之脈,是動則病嗌乾心痛,渴而欲飲。

又心主手少陰之脈,所生病者,心痛,掌中熱,皆視盛、虛、熱、寒、陷下取之。又經云:手心主之別,名曰內關,去腕二寸,出於兩筋之間。實則心痛,取之兩筋間也。又云: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,時眩僕,視有餘不及,調其俞是也。【卒急心痛】若脈洪大而數,其人火熱盛者,用前黃連、龍膽草單方飲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不及時用溫熱的方法治療,就沒有生存的希望。於是就用生薑、附子連續服用三四次,間隔使用丹藥,脈象稍微有力,手足厥逆的症狀逐漸退去,繼續服用生薑、附子,七天後就康復了。

心臟疼痛,有可能是其他臟腑的疾病影響導致的,這種情況都是有治療方法的。真正的心臟病導致的疼痛,就會出現晚上發病早晨死亡,或者早晨發病晚上死亡的情況,這種情況是沒有治療方法的。

但是,如果心臟經絡出現問題,屬於表面的症狀,也會導致心痛,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。經書中記載:「心手少陰的經脈,如果出現問題,就會導致咽喉乾燥、心痛、口渴想要喝水。」

另外,心臟主管手少陰的經脈,如果出現問題,就會導致心痛、手掌發熱,要根據病情是實證、虛證、熱證、寒證、陷下證來選擇治療方法。經書中還記載:「手心中間的經脈,叫做內關,距離腕關節兩寸,位於兩條筋之間。如果出現心痛,就要在兩條筋之間取穴。」

經書中還記載:「邪氣入侵心臟,就會導致心痛、喜怒無常、頭昏眼花、視力異常,要調整心俞穴的氣血。」

如果脈象洪大而快,病人屬於火熱盛的狀態,就要單獨用黃連、龍膽草泡水喝。

若無熱者,荔枝核之類治之。若中惡心痛,腹脹大便不通者,走馬湯治之。《海上方》急救男子婦人心疼,牙關緊急欲死者,用隔年陳蔥白三五根,去皮須葉,擂為膏,將病人口斡開,用匙將膏送入咽喉,用香油四兩灌送下,油不以多少,但得蔥下喉,其人必蘇。一方,用香油頓服一盞亦妙。

經云:邪客於足少陰之絡,令人卒心痛,暴脹,胸脅支滿,無積者,刺然骨之前出血,如食頃而已,不已,左取右,右取左,病新發者,五日已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没有发热,可以用荔枝核之类的药物治疗。如果患者出现恶心、疼痛、腹胀、便秘等症状,可以用走马汤治疗。

《海上方》记载,如果男子或女子突然心痛,牙关紧闭,快要死去,可以用隔年的陈旧葱白三五根,去除皮和叶,捣成膏状,撬开病人口,用匙将膏送入喉咙,再用香油四两灌下去。香油的量多少无所谓,只要葱膏进入喉咙,患者必能苏醒。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服用一盏香油,也很有效。

经书上说:如果邪气进入足少阴经的络脉,就会导致患者突然心痛、腹胀、胸胁胀满,没有积聚,针刺然骨之前出血,像吃了东西一样,很快就能止住,如果不止,就从左边刺右边,从右边刺左边。如果病症刚发作,五天内就能痊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