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一冊 (3)
第一冊 (3)
1. 中濕
(參看傷濕門)
風寒暑濕,皆能中人。惟濕氣積久,留滯關節,故能中非如風寒暑之有暴中也。中濕之證,關節重痛,浮腫喘滿,腹脹煩悶,昏不知人,其脈必沉而緩,或沉而微細,宜除濕湯、白朮酒。有破傷處因澡浴濕氣從瘡口中入,其人昏迷沉重,狀類中濕,名曰破傷濕,宜白朮酒。
白話文:
中濕
風寒暑濕,都會侵犯人體。但是濕氣積累時間長了,停留在關節處,所以侵犯人體的方式,不像風寒暑邪那樣發作迅速。中濕的症狀,是關節沉重疼痛、身體浮腫、呼吸困難胸悶、腹部脹滿煩悶、神志不清,昏迷不醒,脈象必定沉而緩慢,或者沉而微弱細小。治療應使用除濕湯、白朮酒。如果傷口因為洗澡等原因,讓濕氣從傷口進入體內,病人昏迷沉重,症狀類似中濕,稱為破傷濕,也應該服用白朮酒。
2. 中氣
中氣,因七情內傷,氣逆為病,痰潮昏塞,牙關緊急。七情皆能為中,因怒而中者尤多。大略與中風相似,風與氣亦自難辨。風中身溫,氣中身冷。風中多痰涎,氣中無痰涎。風中脈浮應人迎,氣中脈沉應氣口。以氣藥治風則可,以風藥治氣則不可。才覺中氣,急以蘇合香丸灌之,候醒,繼以八味順氣散加香附三五錢,或木香調氣散。
尚有餘痰末盡平復,宜多進四七湯及星香散。若其人本虛,痰氣上逆,關隔不通,上下升降,或大便虛秘,宜用三和丹。
白話文:
中氣是指因七情(喜怒憂思悲恐驚)內傷,導致氣逆而生病,症狀包括痰多、昏迷、呼吸困難、牙關緊閉。七情都能導致中氣病變,尤其因憤怒而導致者較多。中氣與中風症狀相似,風與氣也難以區分。中風患者身體發熱,中氣患者身體冰冷;中風患者多痰涎,中氣患者則無痰涎;中風患者脈搏浮大,按壓人迎穴(頸部)有反應,中氣患者脈搏沉弱,按壓氣口穴(胸部)有反應。用治療氣虛的藥物治療中風是可以的,但用治療中風的藥物治療中氣則不可行。一旦發現中氣症狀,應立即服用蘇合香丸,待患者清醒後,再服用八味順氣散加香附子(3-5錢),或木香調氣散。
如果還有痰液未完全排出,身體尚未恢復,應多服用四七湯及星香散。如果患者本身虛弱,痰氣上逆,氣機阻滯,大小便不通暢,尤其便秘,則應服用三和丹。
3. 中食
中食之證,忽然厥逆昏迷,口不能言,肢不能舉,狀似中風。皆因飲食過傷醉飽之後,或感風寒,或著氣惱,以致填塞胸中,胃氣有所不行,陰陽痞隔,升降不通,此內傷之至重者。人多不識,若誤作中風、中氣,而以祛風行氣之藥,重傷胃氣,其死可立而待。不若先煎姜鹽湯探吐其食。
仍視其風寒尚在者,以藿香正氣散解之。氣滯不行者,以八味順氣散調之。吐後別無他證,只用平胃散加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曲糵之類調理。如遇此卒暴之病,必須審問明白,或方食醉飽,或飲食過傷,但覺胸膈痞悶,痰涎壅塞,氣口脈緊盛者,且作食滯冶之。戴云:人之飲食下咽而入肝,由肝而入脾,由脾而入胃,因食所傷,肝氣不理,故痰涎壅塞,若中風然,亦有半身不遂者,肝主筋故也,治以風藥則誤矣。按復庵名醫也,飲食下咽而先入肝,於理難通,其必有謂矣。
姑存之以俟問。
白話文:
[中食]
食物中毒的症狀,會突然昏厥、昏迷,無法說話,四肢無力,看起來像中風。都是因為飲食過度、暴飲暴食之後,又遇到風寒,或情緒激動,導致胸中阻塞,胃氣運行不暢,陰陽失調,氣機升降不通,這是內傷中最嚴重的類型。很多人不了解,誤以為是中風或氣虛,使用祛風行氣的藥物,反而加重胃氣受損,很快就會死亡。不如先用薑鹽湯催吐食物。
然後根據情況,如果還有風寒,就用藿香正氣散來治療;如果氣機阻滯不通,就用八味順氣散來調理。催吐後沒有其他症狀,只用平胃散再加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神曲等藥物調理即可。遇到這種突然發作的疾病,必須仔細詢問病史,如果是因為飲食過度、暴飲暴食,感到胸膈痞悶,痰涎壅塞,氣短、脈搏有力,就要當作食物積滯來治療。戴某說:人吃下的食物先進入肝臟,再到脾臟,最後到胃,因為飲食損傷,肝氣失調,所以痰涎壅塞,像中風一樣,甚至會有半身不遂的現象,因為肝主筋。如果用治療風寒的藥物,就會弄錯了。按:復庵是名醫,他說食物下咽先入肝臟,這個說法很難理解,其中一定有他的道理。
暫且保留這個說法,等待進一步探討。
4. 中惡
中惡之證,因冒犯不正之氣,忽然手足逆冷,肌膚粟起,頭面青黑,精神不守。或錯言妄語,牙緊口噤,或頭旋暈倒,昏不知人。即此是卒厥客忤,飛屍鬼擊,吊死問喪,入廟登塚,多有此病。蘇合香丸灌之,候稍蘇,以調氣散和平胃散服,名調氣平胃散。
白話文:
中惡是指受到不正之氣侵犯,突然出現手腳冰冷、皮膚起雞皮疙瘩、臉色青黑、神志不清等症狀。患者可能胡言亂語,牙關緊閉,或頭暈眼花、昏倒不醒人事。這些症狀常常發生在經歷了突然驚嚇的事情之後,例如:遇到猝死的人、被鬼怪驚嚇、參加喪禮、去廟宇或墳墓等場合。治療方法是服用蘇合香丸使其甦醒過來,之後再服用調氣散和平胃散(合稱調氣平胃散)來調理氣血和胃氣。
5. 五絕
治五絕。一自縊,二摧壓,三溺水,四魘魅,五產乳。用半夏一兩末之,為丸豆大,內鼻中愈。心溫者,一日可治。
白話文:
治療五種危急症狀:上吊、壓傷、溺水、惡夢驚嚇、難產。方法是用半夏一兩磨成粉末,做成豆粒大小的丸藥,塞進鼻子裡,療效甚佳。如果患者體溫正常,一天就能治癒。
6. 自縊死
仲景云:自旦至暮雖已冷,必可治。暮至旦則難,鞏此當言陰氣盛故也。然夏時夜短於晝,又熱,猶應可治。又云:心下若微溫者,一日以上,猶可治之。當徐徐抱解,不得截繩,上下安被臥之;一人以腳踏其兩肩,手挽其發常令弦急,勿使縱緩;一人以手按據胸上,數摩動之;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;若已僵直,但漸漸強屈之,並按其腹,如此一炊頃,雖得氣從口出,呼吸眼開,仍引按莫置,亦勿勞之,須臾可少與桂湯及粥清含與之,令喉潤漸漸能咽乃止,更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,此法最善,無不活者。
自縊者,切不可割斷繩子,以膝蓋或用手厚裹衣物,緊頂穀道,抱起解繩放下,揉其項痕,搐鼻及吹其兩耳,待其氣回,方可放手。若便泄氣,則不可救矣。《肘後方》自縊死,安定心神,徐緩解之,慎勿割繩斷,須抱取。心下猶溫者,刺雞冠血滴口中即活。男雌女雄。又方,雞屎白如棗大,酒半盞和灌及鼻中尤妙。
《千金方》以藍汁灌之,余法同上。自縊死,但身溫未久者,徐徐放下,將喉氣管捻圓,揪髮向上揉擦,用口對口接氣,糞門用火筒吹之,以半夏、皂角搐鼻,以薑汁調蘇合香丸灌之,或煎木香細辛湯調灌亦得。得蘇可治,繩小痕深過時者不治。
白話文:
自縊死後,如果從早上到傍晚身體尚未冰冷,仍有救治的可能。但從傍晚到早上則較困難,這是因為陰氣盛的緣故。不過,夏天夜晚比白天短,而且天氣炎熱,或許仍然可以治療。 如果死者心窩處仍有微溫,即使已經超過一天,仍可嘗試搶救。應緩慢地將死者抱起解開繩索,切勿割斷繩子。 將死者平放在床上,蓋好被子;一人用腳踩住死者的雙肩,用手抓住頭髮,保持繩索的張力,不可鬆懈;一人用手按住死者胸口,不斷地按摩;一人按摩揉搓死者的胳膊和腿,並使其屈伸;如果死者已經僵硬,則應慢慢地強行使其屈伸,並按壓腹部。如此持續一頓飯的時間,即使死者已開始喘氣、呼吸、睜眼,仍要繼續按壓,不可用力過猛。稍後可以給死者少量桂皮湯和稀粥,潤濕喉嚨,待其能吞咽後停止。再讓兩人用管子吹死者的雙耳,此法最佳,幾乎都能救活。
自縊者絕對不能割斷繩子。應用膝蓋或用手(厚裹衣物)緊壓其肛門,抱起解開繩子放下,揉搓頸部的勒痕,並刺激其鼻孔及吹其雙耳,待其恢復呼吸後才能鬆手。如果立即就氣絕了,則無法挽救。 另一方法是安定死者心神,緩慢解開繩子,絕對不能割斷繩子,應將其抱起。如果心窩處仍有溫熱,可在雞冠上刺血滴入死者口中,即可救活(男女方法相同)。還有一種方法是用雞屎(如棗子般大小),與半盞酒混合,灌入死者鼻中,效果更佳。
還有方法是用藍汁灌入死者口中,其他方法同上。如果自縊後身體仍保有一定溫度,應緩慢放下死者,將其喉嚨氣管捻成圓形,揪住頭髮向上揉搓,並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,用火筒吹其肛門,用半夏、皂角刺激其鼻孔,用薑汁調和蘇合香丸灌服,或煎煮木香細辛湯灌服,也可達到治療效果。如果能恢復意識就能治癒,但如果繩索勒痕很深,時間又過長,則無法救治。
7. 摧壓
卒墮攧壓倒打死,心頭溫者皆可救。將本人如僧打坐,令一人將其頭髮控放低,用半夏末吹入鼻內。如活,卻以生薑汁、香油打勻灌之。余詳折傷門。
白話文:
猝死倒地,被壓倒致死,只要心臟仍溫熱,就能搶救。將死者如同僧人打坐般安置,讓另一人抓住其頭髮,將其頭部放低,用半夏粉末吹入其鼻中。如果有了反應,就用生薑汁和香油混合後灌入其口中。其他詳細方法,請參考骨折方面的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