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一冊 (3)
第一冊 (3)
1. 中風
【口眼喎斜】經曰:木不及曰委和。委和之紀,其動緛戾拘緩。又云:厥陰所至為緛。蓋緛縮短也。木不及則金化縮短乘之,以勝木之條達也。戾者,口目喎斜也。拘者,筋脈拘強也。木為金之縮短牽引而喎斜拘強也。緩者,筋脈縱也。木為金乘,則土寡於畏,故土兼化緩縱,於其空隙而拘緩者,自緩也。
故口目喎斜者,多屬胃土,然有筋脈之分焉。經云:足之陽明,手之太陽,筋急則口目為僻,眥急不能卒視,此胃土之筋為喎斜也。又云:胃足陽明之脈,挾口環唇,所生病者,口喎唇斜,此胃土之脈為喎斜也。口目常動,故風生焉,耳鼻常靜,故風息焉。治宜清陽湯、秦艽升麻湯,或二方合用。
黃耆二錢,人參、當歸、白芍藥各一錢,甘草、桂枝各五分,升麻、葛根、秦艽各一錢,白芷、防風、蘇木、紅花、酒黃柏各五分,水酒各半煎,稍熱服。初起有外感者,加蓮鬚蔥白三莖同煎,取微汗。第二服不用。外以酒煮桂取汁一升,以故布浸搨病右,右喎搨上,上喎搨左。
筋急喎斜,藥之可愈。脈急喎斜,非灸不愈。目斜灸承泣,口喎灸地倉,如未效,於人迎、頰車灸之。戴云:中而口眼喎邪者,先燒皂角煙燻之,以逐去外邪。次燒乳香薰之,以順其血脈。
【半身不遂】經云:胃脈沉鼓澀,胃外鼓大,心脈小堅急,皆鬲偏枯,男子發左,女子發右,不喑舌轉可治,三十日起。其從者喑,三歲起。年不滿二十者,三歲死。蓋胃與脾為表裡,陰陽異位,更實更虛,更逆更從,或從內,或從外,是故胃陽虛則內從於脾,內從於脾則脾之陰盛,故胃脈沉鼓澀也。
澀為多血少氣,胃之陽盛則脾之陰虛,虛則不得與陽主內,反從其胃越出於部分之外,故胃脈鼓大於臂外也。大為多氣少血,心者元陽君主宅之,生血主脈,因元陽不足陰寒乘之,故心脈小堅急。小者,陽不足也。堅急者,陰寒之邪也。夫如是,心胃之三等脈,凡有其一,即為偏枯者何也。
蓋心是天真神機開發之本,胃是穀氣充大真氣之標,標本相得,則胸膈間之膻中氣海,所留宗氣盈溢,分布四臟三焦,上下中外,無不周遍。若標本相失,則不能致其氣於氣海,而宗氣散矣。故分布不周於經脈則偏枯,不周於五臟則喑。即此言之,是一條可為後之諸言偏枯者綱領也,未有不因真氣不周而病者也。
故治療之方,不用黃耆為君,人參、當歸、白芍藥為臣,防風、桂枝、釣藤、竹瀝、荊瀝、薑汁、韭汁、葛汁、梨汁、乳汁之屬為之佐使,而雜沓乎烏、附、羌、獨之屬,以涸榮而耗衛,如此死者,醫殺之也。丹溪云:大率多痰,在左挾死血與無血,在右挾氣虛與痰,亦是無本杜撰之談,不必拘之。
白話文:
中風
口眼歪斜:經書上說,木氣不足就會萎靡不振。萎靡不振的徵兆,它的動態表現為拘急遲緩。又說:厥陰到達的地方就會出現拘急。拘急就是肌肉收縮短縮的意思。木氣不足,金氣就會收縮短縮乘勢而上,以克制木氣的舒暢。戾,指的是口眼歪斜;拘,指的是筋脈拘緊;木氣被金氣收縮牽引,因而出現歪斜拘緊。緩,指的是筋脈鬆弛。木氣被金氣所乘,則土氣就缺乏畏懼,所以土氣兼而化生鬆弛,在空隙處出現拘緊與鬆弛的現象,是因為本身就鬆弛。
所以口眼歪斜,大多屬於胃土的問題,但也有筋脈方面的區別。經書上說:足陽明經、手太陽經,筋脈急緊就會導致口眼歪斜,眼瞼緊縮不能立刻睜眼,這是胃土的筋脈所致的歪斜。又說:胃足陽明經脈,環繞口唇,它所引起的病症,就是口角歪斜,這是胃土的經脈所致的歪斜。口眼經常活動,所以容易受風邪;耳鼻經常靜止,所以不容易受風邪。治療宜用清陽湯、秦艽升麻湯,或兩種方劑合用。
黃耆二錢,人參、當歸、白芍藥各一錢,甘草、桂枝各五分,升麻、葛根、秦艽各一錢,白芷、防風、蘇木、紅花、酒黃柏各五分,水酒各半煎煮,稍熱服用。初期有外感者,加蓮鬚蔥白三莖同煎,服用至微微出汗。第二次服用就不用加了。外用酒煮桂枝取汁一升,用舊布浸濕後,擦拭患處,右側歪斜就擦拭右側,左側歪斜就擦拭左側。
筋脈急緊導致的歪斜,用藥物可以治癒。脈搏急促導致的歪斜,非灸法不能治癒。眼睛歪斜就灸承泣穴,嘴巴歪斜就灸地倉穴,如果還沒有效果,就在人迎穴、頰車穴灸治。戴氏說:中風導致口眼歪斜者,先用燒焦的皂角煙熏,以驅除外邪;然後再用燒乳香熏,以疏通血脈。
半身不遂:經書上說:胃經脈沉伏、鼓脹、澀滯,胃部外鼓脹,心經脈細小緊急,都是臟腑偏枯的表現。男性發病在左側,女性發病在右側,如果沒有語言障礙,舌頭可以轉動,是可以治癒的,三十天可以痊癒。如果伴有語言障礙,則需要三年才能痊癒。年齡未滿二十歲的,則三年內會死亡。因為胃與脾是表裡關係,陰陽錯位,時而實時而虛,時而順時而逆,有的從內而發,有的從外而發,所以胃陽虛弱就會內傷脾臟,內傷脾臟就會導致脾臟陰氣盛,所以胃脈才會沉伏鼓脹澀滯。
澀滯是血多氣少,胃陽盛則脾陰虛,陰虛就不能與陽氣共同主宰內部,反而會從胃部越出到身體的某些部位,所以胃脈就會在手臂外側鼓脹。鼓脹是氣多血少,心臟是元陽君主居住的地方,主宰血液和脈搏,由於元陽不足,陰寒之邪乘虛而入,所以心脈才會細小緊急。細小,是陽氣不足;緊急,是陰寒邪氣。像這樣,心胃三種脈象,只要有一種出現,就是偏枯。這是為什麼呢?
因為心臟是先天之精、神機開發的根本,胃是谷氣充實、化生真氣的標誌,標本互相協調,則胸膈之間的膻中氣海,所貯存的宗氣充盈,遍布四臟三焦,上下內外,沒有不周到的。如果標本失調,就不能將氣輸送到氣海,宗氣就會散失。所以遍布不到經脈就會偏枯,遍布不到五臟就會語言障礙。由此可見,這段話可以作為後世論述偏枯病的綱領,沒有不是因為真氣不周而致病的。
所以治療的方法,不用黃耆做君藥,用人參、當歸、白芍藥做臣藥,用防風、桂枝、釣藤、竹瀝、荊瀝、薑汁、韭汁、葛汁、梨汁、乳汁等做佐使藥,而大量使用附子、烏頭、羌活、獨活等藥物,以收斂榮氣而耗損衛氣,這樣做會導致病人死亡,這是醫生的殺人之舉。丹溪先生說:大多數情況下,痰多,左側伴有瘀血或無血,右側伴有氣虛和痰,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杜撰之言,不必拘泥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