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四冊 (2)
第四冊 (2)
1. 偏頭風
頭半邊痛者是也。丹溪云:有痰者多。左屬風,荊芥、薄荷。左屬血虛,川芎、當歸。上屬痰,蒼朮、半夏。上屬熱,黃芩。川芎散、細辛散。蓽茇豬膽搐鼻中。蓽麻子半兩去皮,大棗十五枚去核,上共搗令熟,塗紙上,用箸一隻卷之,去箸,納鼻中良久,取下清涕即止。生蘿蔔汁仰臥注鼻中,左痛注右,右痛注左。
一婦人患偏頭痛,一邊鼻塞不聞香臭,常流清涕,時作臭氣,服遍治頭痛藥,如芎、蠍等皆不效。後一醫人教服《局方》芎犀丸,不十數服,忽作嚏,突出一鋌稠膿,其疾遂愈。
白話文:
偏頭痛指的是頭部單側疼痛。朱丹溪說:「有痰的人容易罹患偏頭痛。」左邊痛屬於風邪,可以用荊芥、薄荷治療;左邊痛屬於血虛,可以用川芎、當歸治療。上方痛屬於痰,可以用蒼朮、半夏治療;上方痛屬於熱,可以用黃芩治療。可以使用川芎散、細辛散等方劑。也可以用蓽茇磨粉與豬膽汁混合,滴入鼻中。或者用去皮的蓽麻子半兩,與去核的十五枚大棗,一起搗爛至熟,塗在紙上,用筷子捲起,取出筷子後,塞入鼻中,過一會兒取出,流出清涕就能止痛。也可以仰臥,將生蘿蔔汁滴入鼻中,左邊痛就滴入右邊,右邊痛就滴入左邊。
有一個婦人患偏頭痛,一邊鼻子不通,聞不到香臭味,常常流清鼻涕,有時會產生臭氣,吃遍了各種治療頭痛的藥,如川芎、全蠍等都沒有效果。後來有個醫生教她服用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中的芎犀丸,服用不到十幾次,忽然打了一個噴嚏,噴出一塊濃稠的膿,她的病就好了。
2. 雷頭風
頭痛而起核塊者是也。或云頭如雷之鳴也,為風邪所客,風動則作聲也。夫治雷頭風,諸藥不效者,證與藥不相對也。夫雷者、震也,震、仰盂,故東垣製藥用荷葉者,象震之形,其色又青,乃述類象形。當煎《局方》中升麻湯主之,名曰清震湯。張子和用茶調散吐之,次用神芎丸下之,然後服烏荊丸及愈風餅子之類。
衰者用涼膈散消風散熱。頭上赤腫結核,或如酸棗狀,用排針出血則愈。亦有因痰火者,痰生熱,熱生風故也。痰火上升,壅於氣道,兼乎風化,則自然有聲,輕如蟬鳴,重如雷聲,故名雷頭風也。用半夏、(牙皂、薑汁煮,一兩)大黃、(酒浸透,濕紙包煨,再浸再煨三次。
二兩)白殭蠶、連翹、橘紅、桔梗、天麻、(各五錢)片芩、(酒炒七錢)薄荷葉、(三錢)白芷、青礞石、粉草(各一錢)末之,水浸蒸餅丸如綠豆大。食後、臨臥茶吞二錢,以痰利為度,然後用清痰降火煎藥調理。
白話文:
頭痛並且頭部出現核狀腫塊,就叫做雷頭風。有人說是因為頭部像雷鳴一樣作響,這是因為風邪侵入,風動時就會發出聲音。治療雷頭風,如果各種藥物都無效,那是因為病症和藥物不對應。雷,是震動的意思,震動向上,像個仰放的盂,所以李東垣製作藥物時使用荷葉,是取其像震動的形狀,而且荷葉的顏色又是青色,這是依據物體的形狀來類比。應該煎煮《局方》中的升麻湯來治療,這個湯又叫做清震湯。張子和用茶調散來使病人嘔吐,接著用神芎丸來使病人排泄,然後再服用烏荊丸和愈風餅子之類的藥物。
體質虛弱的人,用涼膈散或消風散來消除風熱。如果頭上出現紅腫、結核,或者像酸棗一樣的腫塊,可以用排針放血就能治好。也有因為痰火引起的,因為痰會生熱,熱會生風。痰火向上竄,堵塞氣道,加上風邪的影響,自然就會發出聲音,輕的像蟬鳴,重的像雷聲,所以叫做雷頭風。可以用以下藥物製成藥丸來治療:半夏(用牙皂和薑汁煮,一兩)、大黃(用酒浸泡透,用濕紙包著煨,再浸再煨三次,二兩)、白殭蠶、連翹、橘紅、桔梗、天麻(各五錢)、片芩(用酒炒過,七錢)、薄荷葉(三錢)、白芷、青礞石、粉草(各一錢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浸濕蒸餅,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飯後或臨睡前用茶送服二錢,以痰液排出為度,然後再用清痰降火的湯藥來調理。
3. 真頭痛
天門真痛,上引泥丸,夕發旦死,旦發夕死。為腦為髓海,真氣之所聚,卒不受邪,受邪則死,不可治。古方云與黑錫丹,灸百會,猛進參、沉、烏、附,或可生,然天柱折者,亦難為力矣。
白話文:
這種真頭痛,痛起來會直衝頭頂,向上牽引到腦部深處,如果是晚上發作,就會在隔天早上死亡;如果是早上發作,就會在當天晚上死亡。因為腦部和脊髓是人體真氣聚集的地方,平時不會輕易受到邪氣侵襲,一旦受到邪氣侵襲,就會直接死亡,無法醫治。古代的醫方說,或許可以嘗試服用黑錫丹,並針灸百會穴,同時大量進補人參、沉香、烏頭、附子等藥材,或許還有存活的機會,但是如果頭部頸椎已經斷裂,那就真的無力回天了。
4. 大頭痛
頭腫大如斗是也。是天行時疫病。東垣監濟源稅時,長夏多疫癘,初覺憎寒體重,次傳面目腫盛,目不能開,上喘,咽喉不利,舌乾口燥。俗云大頭天行,親戚不相訪問,如染之多不救。張縣丞亦患此,醫以承氣湯加藍根下之稍緩,翼日其病如故,下之又緩,終莫能愈,漸至危篤。東垣診視具說其由曰,夫身半以上,天之氣也,身半以下,地之氣也。
此雖邪熱客於心肺之間,上攻頭而為腫盛,以承氣下之,瀉胃中之實熱,是誅罰無過,殊不知適其病所為故,遂處方用黃連、黃芩,味苦寒,瀉心肺間熱以為君。橘紅、玄參苦寒,生甘草甘寒,瀉火補氣以為臣。連翹、鼠黏子、薄荷葉苦辛平,板藍根味甘寒,馬屁勃、白殭蠶味苦平,散腫消毒定喘以為佐。新升麻、柴胡苦平,行少陽、陽明二經不得伸。
桔梗味辛溫,為舟楫不令下行。共為細末。用湯調,時時服之,拌蜜為丸噙化,服盡良愈。乃施其方,全活甚眾,名普濟消毒飲子。海藏云:大頭病者,雖在身半以上,熱伏於經,以感天地四時非節瘟疫之氣所著以成此疾。至於潰裂膿出,而又染他人,所以謂之疫癘也。大抵足陽明邪熱太甚,實資少陽相火為之熾,多在少陽,或在陽明,甚則逆傳。
視其腫勢在何部分,隨其經而取之。濕熱為腫,木盛為痛。此邪發於首,多在兩耳前後所,先見出者為主為根。治之宜早,藥不宜速,恐過其病,所謂上熱未除,中寒已作,有傷人命矣。此疾是自外而之內者,是為血病,況頭部分受邪見於無形之處,至高之分,當先緩而後急。
先緩者,謂邪氣在上,著無形之部分,既著無形,所傳無定,若用重劑大瀉之,則其邪不去,反過其病矣。雖用緩藥,若又急服之,或食前,或頓服,咸失緩體,則藥不能除病矣。當徐徐漬無形之邪,或藥性味形體據象服餌,皆須不離緩體及寒藥,或酒炒浸之類皆是也。後急者,謂前緩劑已經高分瀉邪氣入於中,是到陰部,染於有形質之所,若不速去,反損陰也。此卻為客邪,當急去之,是治客以急也。
且治主當緩者,謂陽邪在上,陰邪在下,各為本家病也。若急治之,不惟不能解其紛,而反致其亂矣,此所以治主當緩也。治客當急者,謂陽分受陽邪,陰分受陰邪,主也。陰分受陽邪,陽分受陰邪,客也。凡所謂客者,當急去之,此治客以急也。假令少陽、陽明之為病,少陽為邪者,出於耳前後也。
陽明者,首面大腫也。先以黃芩、黃連、甘草,通炒過銼煎,少少不住服呷之。或服畢,再用大黃或酒浸、或煨,又以鼠黏子新瓦上炒香,㕮咀,煎去渣,內芒硝各等分,亦細細呷之,當食後用。徐得微利及邪氣已,只服前藥。如不已,再服後藥,依前次第用之,取大便利、邪已即止。
如陽明渴者,加石膏。少陽渴者,加栝蔞根湯。陽明行經加升麻、葛根、芍藥之類,太陽行經加羌活、防風、荊芥之類,選而加之,並與上藥均合,不可獨用散也。黑白散。甘桔湯加鼠黏子、連翹、大黃、玄明粉、白殭蠶、荊芥。殭蠶一兩,錦紋大黃二兩,薑汁丸彈子大。新汲泉水和生蜜調服。
外用井底泥,調大黃、芒硝末敷之。
白話文:
頭部腫大如斗,這是天行時疫造成的疾病。當年李東垣在濟源徵稅時,正值夏季,疫病流行。最初感覺到怕冷、身體沉重,接著面部腫脹嚴重,眼睛都睜不開,呼吸急促,咽喉不適,舌頭乾燥,口渴。俗稱這種病為「大頭天行」,親戚朋友之間都不敢互相探望,很多人感染後都無法治癒。張縣丞也得了這個病,醫生用承氣湯加板藍根來瀉下,病情稍微緩解,但隔天病情又恢復原狀。再次瀉下,也只是稍微緩解,最終還是無法治癒,病情逐漸危急。
李東垣診視後詳細說明了病因,他說:「人體上半部屬於天之氣,下半部屬於地之氣。這種病雖然是邪熱侵襲心肺之間,向上攻擊頭部而導致腫脹,用承氣湯來瀉下,只是瀉胃中的實熱,是懲罰過度,並不是針對病因。所以開了處方,用黃連、黃芩,它們味苦性寒,可以瀉心肺間的熱,作為君藥;橘紅、玄參苦寒,生甘草甘寒,用來瀉火並補充氣,作為臣藥;連翹、鼠黏子、薄荷葉苦辛性平,板藍根味甘寒,馬屁勃、白殭蠶味苦性平,用來散腫、解毒、平喘,作為佐藥;新升麻、柴胡苦平,能夠疏通少陽、陽明二經,使氣機得以舒展。桔梗味辛性溫,如同舟楫,使藥力不向下走。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,用湯調服,隨時服用,也可以拌蜜做成丸子含化,服完後就痊癒了。」
李東垣使用這個方子,救活了很多人,這個方子被稱為「普濟消毒飲子」。張海藏說:「大頭病雖然發生在身體上半部,但熱邪潛伏在經絡之中,是因為感受了天地四時不正的瘟疫之氣而引起的。甚至會潰爛流膿,進而傳染給他人,所以被稱為疫病。這種病大多是足陽明經的邪熱太過,實在是借助了少陽相火的熾盛,多發於少陽經,或在陽明經,嚴重時會逆傳。」
要觀察腫脹的部位在哪裡,根據它所在的經絡來治療。濕熱會導致腫脹,肝火旺盛會導致疼痛。這種邪氣發於頭部,多在兩耳前後,先出現的部位是主要的病根。治療要趁早,用藥不宜過猛,以免病情過度發展,導致「上熱未除,中寒已作」的情況,會危及生命。這種病是從外而內發展的,屬於血病,而且頭部受邪在無形之處,是人體最高的部分,應該先緩後急。
所謂「先緩」,指的是邪氣在頭部,侵襲在無形的部位,既然是無形的邪氣,傳播就沒有固定路線,如果用重劑大量瀉下,邪氣不會去除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即使使用緩和的藥物,如果急於服用,或者在飯前服用,或者一次性服用,都會失去緩和的意義,那麼藥物就無法治療疾病。應該慢慢地清除無形的邪氣,或者根據藥物的性味形態來選擇服用方式,都必須不離開緩和的原則以及寒性的藥物,或者用酒炒、浸泡等方法。
所謂「後急」,指的是之前的緩劑已經將頭部的邪氣瀉入到了身體中部,到了陰部,侵襲有形質的部位,如果不趕緊去除,反而會損傷陰氣。這時的邪氣屬於客邪,應該趕緊去除,這是治療客邪要用急藥的道理。
所謂「治主當緩」,指的是陽邪在上面,陰邪在下面,各有其本身所屬的病位。如果急於治療,不但不能解決問題,反而會使病情更加混亂,所以治療本身所屬的疾病要用緩藥。所謂「治客當急」,指的是陽分受到陽邪,陰分受到陰邪,這是病之主;陰分受到陽邪,陽分受到陰邪,這是病之客。凡是屬於客邪,都應當趕緊去除,這就是治療客邪要用急藥的道理。
假設少陽、陽明發生病變,少陽的邪氣會出現在耳朵前後;陽明的邪氣會導致頭面部腫大。先用黃芩、黃連、甘草,一起炒過、切碎煎煮,少量多次地服用。或者服完後,再用大黃,用酒浸泡或者煨過,又用鼠黏子在新瓦上炒香,切碎,煎煮去渣,再加入芒硝等量的藥材,也細細地喝,應當在飯後服用。如果慢慢地能夠微微通便,邪氣就會消除,只需服用之前的藥即可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再服用後面的藥,按照之前的順序服用,取得大便通暢、邪氣消除後就停止服藥。
如果陽明經有口渴的症狀,可以加石膏。如果少陽經有口渴的症狀,可以加栝蔞根湯。陽明經有熱象,可以加升麻、葛根、芍藥等藥物。太陽經有熱象,可以加羌活、防風、荊芥等藥物。選擇適當的藥物加入,要與之前的藥物協調配合,不可以單獨使用散劑。
黑白散的配方是:在甘桔湯的基礎上加入鼠黏子、連翹、大黃、玄明粉、白殭蠶、荊芥。殭蠶一兩,錦紋大黃二兩,用薑汁調和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,用剛汲取的泉水和生蜜調服。
外用井底泥,調和大黃、芒硝末敷在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