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一冊 (40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一冊 (40)

1. 發熱

外感證顯在鼻,故鼻氣不利而壅盛有力;內傷證顯在口,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。外感則邪氣有餘,故發言壯厲,先輕而後重;內傷則元氣不足,故出言懶怯,先重而後輕。外感頭痛,常常而痛;內傷頭痛,時止時作。外感手背熱,手心不熱;內傷手心熱,手背不熱。東垣辨法,大要如此。

有內傷而無外感,有外感而無內傷,以此辨之,則判然矣。若夫內傷外感兼病而相合者,則其脈證並見而難辨,尤宜細心求之。若顯內證多者,則是內傷重而外感輕,宜以補養為先。若是外證多者,則是外感重而內傷輕,宜以發散為急。此又東垣未言之意也。

東垣云:五臟有邪,各有身熱,其狀各異,以手捫摸有三法:以輕手捫之則熱,重按之則不熱,是熱在皮毛血脈也;重按至筋骨之分則熱,蒸手極甚,輕摸之則不熱,是熱在筋骨間也;輕手捫之則不熱,重手加力按之亦不熱,不輕不重按之而熱,是熱在筋骨之上,皮毛血脈之下,乃熱在肌肉也。此謂三法,以三黃丸通治之。

細分之則五臟各異矣。肺熱者,輕手乃得,微按全無,瞥瞥然見於皮毛上,為肺主皮毛故也。日西尤甚,乃皮毛之熱也。其證必見喘咳,灑淅寒熱,輕者瀉白散,重者涼膈散、白虎湯之類治之,及地黃地骨皮散。(海藏云:皮膚如火燎,而以手重取之不甚熱,肺熱也。目白睛赤,煩躁引飲,單與黃芩一物湯。

丹溪青金丸、黃芩末粥丸,亦名與點丸,伐脾肺火,此二方瀉肺中血分之火。瀉白散瀉肺中氣分之火。)心熱者,心主血脈,微按至皮膚之下,肌肉之上,輕手乃得。微按至皮毛之下則熱,少加力按之則全不熱,是熱在血脈也。日中大甚,乃心之熱也。其證煩心心痛,掌中熱而噦,以黃連瀉心湯、導赤散、硃砂丸、安神丸、清涼散之類治之。

(《千金》地黃丸、門冬丸、清心丸、火腑丹。導赤散瀉丙,瀉心湯瀉丁,火腑丹丙丁俱瀉。)脾熱者,輕手捫之不熱,重按至筋骨又不熱,不輕不重,在輕手重手之間,此熱在肌肉,遇夜尤甚。其證必怠惰嗜臥,四肢不收,無氣以動。以瀉黃散、調胃承氣湯,治實熱用之。

人參黃耆散、補中益氣湯,治中虛有熱者用之。肝熱者,按之肌肉之下,至骨之上,乃肝之熱,寅卯間尤甚,其脈弦。其證四肢滿悶,便難,轉筋,多怒多驚,四肢困熱,筋痿不能起於床。瀉青丸、柴胡飲之類治之。兩手脈弦者,或寅申發者,皆肝熱也,俱宜用之。(當歸龍薈丸、回金九、佐金丸。

)腎熱者,輕按之不熱,重按之至骨,其熱蒸手,如火如炙,其人骨酥酥然,如蟲蝕其骨,困熱不任,亦不能起於床。滋腎丸、六味地黃丸主之。以脈言之,則輕按之如三菽之重,與皮毛相得,洪大而數者,肺熱也。如六菽之重,與血脈相得,洪大而數者,心熱也。如九菽之重,與肌相得,洪大而數者,脾熱也。

白話文:

發熱

感冒的症狀表現在鼻子,所以鼻子不通氣,感覺阻塞而有力;內傷的症狀表現在口中,所以味覺遲鈍,腹部不適。外感是邪氣入侵過盛,所以說話聲音洪亮有力,病情先輕後重;內傷是元氣不足,所以說話聲音低弱無力,病情先重後輕。外感頭痛是持續性的疼痛;內傷頭痛則是時好時壞。外感手背發熱,手心不熱;內傷手心發熱,手背不熱。李東垣的辨證方法,主要就是這樣。

有內傷而沒有外感,有外感而沒有內傷,以此來辨別,就能清楚地判斷了。如果內外兼患,症狀互相影響,脈象和症狀同時出現,就難以分辨,更需要仔細觀察。如果內證明顯較多,那就是內傷重而外感輕,應該以補養為主。如果外證明顯較多,那就是外感重而內傷輕,應該以發散邪氣為急。這是李東垣沒有明說的意思。

李東垣說:五臟有邪氣入侵,都會引起發熱,症狀各不相同,用手觸摸有三種方法:輕輕觸摸就感覺熱,用力按壓就不熱,這是熱在皮膚、毛髮和血脈;用力按壓到筋骨部位才感覺熱,熱度很強烈,輕輕觸摸就不熱,這是熱在筋骨之間;輕輕觸摸不熱,用力按壓也不熱,只有不輕不重地按壓才感覺熱,這是熱在筋骨之上、皮膚毛髮和血脈之下,也就是熱在肌肉裡。這就是三種方法,可以用三黃丸通治。

細分的話,五臟的發熱各有不同。肺熱,輕輕觸摸就能感覺到,稍微按壓就感覺不到了,只在皮膚表面感覺到一點點熱,因為肺主皮毛;傍晚時分症狀尤其嚴重,這是皮毛的熱。其症狀必定有喘咳、惡寒發熱,輕者用瀉白散,重者用涼膈散、白虎湯等治療,以及地黃地骨皮散。(海藏說:皮膚像被火燒一樣,但是用力按壓不怎麼熱,這是肺熱。眼白發紅,煩躁口渴,單獨用黃芩湯。)丹溪的青金丸、黃芩末粥丸,也叫點丸,能清瀉脾肺之火,這兩個方劑清瀉肺部血分之火。瀉白散清瀉肺部氣分之火。

心熱,因為心主血脈,輕輕按壓到皮膚之下、肌肉之上的地方就能感覺到熱。輕輕按壓到皮毛之下感覺熱,稍微用力按壓就感覺不到熱,這是熱在血脈裡。中午時分症狀尤其嚴重,這是心的熱。其症狀有煩躁不安、心痛、手掌發熱和呃逆,用黃連瀉心湯、導赤散、硃砂丸、安神丸、清涼散等治療。

(《千金要方》中的地黃丸、門冬丸、清心丸、火腑丹。導赤散清瀉丙火,瀉心湯清瀉丁火,火腑丹清瀉丙丁二火。)脾熱,輕輕觸摸不熱,用力按壓到筋骨也不熱,不輕不重地按壓才感覺到熱,這是熱在肌肉裡,晚上症狀尤其嚴重。其症狀必定是懶惰嗜睡,四肢無力,沒有氣力活動。用瀉黃散、調胃承氣湯治療實熱。

人參黃耆散、補中益氣湯,治療虛熱者可用。肝熱,按壓到肌肉之下、骨頭之上的地方,那是肝的熱,寅時和卯時症狀尤其嚴重,脈象弦細。其症狀有四肢沉重、便秘、抽搐、易怒易驚、四肢發熱、肌肉萎軟不能起床。用瀉青丸、柴胡飲等治療。兩手脈象弦細,或者寅時申時發病的,都是肝熱,都應該用這些藥物治療。(當歸龍薈丸、回金九、佐金丸。)腎熱,輕輕按壓不熱,用力按壓到骨頭才感覺熱,熱度很強烈,像火一樣灼熱,患者感覺骨頭酥軟,像蟲子在啃骨頭一樣,疲倦發熱,不能起床。用滋腎丸、六味地黃丸治療。從脈象來說,輕輕按壓像三粒豆子那麼重,與皮毛相應,脈象洪大而數的,是肺熱;像六粒豆子那麼重,與血脈相應,脈象洪大而數的,是心熱;像九粒豆子那麼重,與肌肉相應,脈象洪大而數的,是脾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