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三冊 (13)
第三冊 (13)
1. 咯血
咯血,不嗽而咯出血也。咯與唾少異,唾出於氣,上無所阻;咯出於痰,氣鬱於喉嚨之下,滯不得出,咯而乃出。求其所屬之臟,咯、唾同出於腎也。治咯血之方,宜用童便、青黛,以瀉手足少陽三焦與膽所合之相火,而薑汁為佐,用四物、地黃、牛膝輩,以補腎陰安其血也。《攖寧生卮言》云:咯血為病最重,且難治者,以肺手太陰之經氣多血少。
又肺者金象,為清肅之臟,金為火所制,迫而上行,以為咯血,逆之甚矣。上氣見血,下聞病音,謂喘而咯血且咳嗽也。初得病,且宜白扁豆散去半夏,加貝母,入生地黃、藕節尤佳。及濃磨京墨調黑神散、小烏沉湯各一錢。或新掘生地黃淨洗,生薑少許,搗汁去滓溫進。
又有以生薑一片,四面蘸百草霜含咽,如百草霜已淡,吐出再蘸,如姜已無味,則吐出易之。勞瘵吐咯血,七珍散加阿膠、當歸各半錢,惡甜人更加百藥煎半錢,仍調鍾乳粉尤佳。一味鍾乳粉,用糯米飲調,吐血、嗽血亦治。因飽屈身傷肺,吐咯血者,白芨枇杷丸,或白芨蓮鬚散。
治咯血,黃藥子、漢防己各一兩為末,每服一錢匕,水一盞,小麥二十粒同煎,食後溫服。白芨一兩,藕節半兩為末,每一錢湯調服。新綿灰半錢,酒調下。薏苡仁為末,熟煮豬胰,切片蘸藥,食後微空時取食之。
青黛一錢,杏仁四十粒去皮尖,以黃明蠟煎黃色,取出研細,二味同研勻,卻以所煎蠟少許,溶開和之,捏作錢大餅子,每服用乾柿一個,中破開,入藥,一餅合定,以濕紙裹,慢火煨熟,取出,糯米粥嚼下。
白話文:
咯血,指的是不經咳嗽就咳出血的狀況。咯和唾有些微不同,唾是氣體運行所產生,從上方出來沒有阻礙;咯則是因為痰液阻滯,氣體鬱積在喉嚨下方,無法順暢排出,用力才能咳出。若要追究其所屬的臟腑,咯和唾都與腎有關。治療咯血的方劑,宜使用童便、青黛,以瀉去手足少陽三焦與膽相合的相火,並用薑汁輔助,再用四物湯、地黃、牛膝等藥材,來滋補腎陰,穩定血脈。《攖寧生卮言》說:咯血是病情最為嚴重,且難以治療的疾病,因為肺是手太陰經脈所經過的地方,氣多血少。
而且肺是金的象徵,屬於清肅的臟器,金受到火的抑制,被迫向上運行,導致咯血,這是非常不順的情況。如果出現上氣、見血的狀況,且下方有呼吸不順的聲音,就代表是喘氣且咯血,還伴隨咳嗽。剛發病時,宜使用白扁豆散,去除半夏,加入貝母,若加入生地黃、藕節效果更好。也可磨濃墨調製黑神散、小烏沉湯各一錢服用。或者將新鮮挖出的生地黃洗淨,加少許生薑,搗汁去渣後溫服。
另外,也有將生薑切片,四面沾上百草霜後含在口中慢慢吞嚥,如果百草霜味道變淡,就吐出再沾,直到薑也沒味道就換新的。勞瘵(肺結核)導致吐咯血,可用七珍散加入阿膠、當歸各半錢,怕甜的人可再加入百藥煎半錢,並調和鍾乳粉效果更好。單獨使用鍾乳粉,用糯米湯調服,也能治療吐血、嗽血。若因吃太飽或彎腰傷到肺部,導致吐咯血,可用白芨枇杷丸或白芨蓮鬚散。
治療咯血,可將黃藥子、漢防己各一兩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加水一杯,與二十粒小麥一起煎煮,飯後溫服。或將白芨一兩、藕節半兩磨成粉末,每次用一錢用湯水調服。也可將新棉灰半錢,用酒調服。或將薏苡仁磨成粉末,煮熟豬胰,切片沾藥粉,飯後稍微空腹時吃下。
還有一種方法,取青黛一錢,杏仁四十粒去皮尖,用黃明蠟煎至黃色,取出磨成細末,將兩者混合研磨均勻,再加入少量煎過的黃蠟溶開拌勻,捏成錢幣大小的餅狀,每次服用時取一個乾柿子,從中間剖開,放入藥餅,合攏後用濕紙包好,用小火煨熟,取出後用糯米粥送服。
2. 溲血
痛者為血淋。不痛者為溺血。血淋別見淋門。經云:悲哀太甚則胞絡絕,胞絡絕則陽氣內動,發則心下崩,數溲血也。又云:胞移熱於膀胱則癃、溺血,是溺血未有不本於熱者。陳無擇以為心腎氣結所致,曾不思聖人之言簡意博,舉一而可十者也。血雖主於心,其四臟孰無血以為養,所尿之血,豈拘於心腎氣結者哉。
若此類推之,則五臟凡有損傷妄行之血,皆得如心下崩者滲於胞中,五臟之熱,皆得如膀胱之移熱傳於下焦。何以言之?肺金者,腎水之母,謂之連臟,況恃之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者也。肺有損傷妄行之血,若氣逆上者,既為嘔血矣。氣不逆者如之何?不從水道下降入於胞中耶,其熱亦直抵腎與膀胱可知也。
脾土者,勝水之賊邪也,水精不布則壅成濕熱,濕熱必陷下,傷於水道,腎與膀胱俱受其害,害則陰絡傷,傷則血散入胞中矣。肝屬陽,主生化,主疏泄,主納血。腎屬陰血,閉臟而不固,必滲入胞中。正與《內經》所謂傷肝血枯症,時時前後血者類也。大抵溲血、淋血、便血三者,雖以前後陰所出之竅血有不同,然於受病則一也。
故治分標本亦一也。其散血止血之藥,無越於數十品之間,惟引導佐使、各走其鄉者少異耳。先與生料五苓散和四物湯,若服藥不效,其人素病於色者,此屬虛證。宜五苓散和膠艾湯,吞鹿茸丸。或八味地黃丸,或鹿角膠丸,或辰砂妙香散和五苓散,吞二項丸子。若小便自清,後有數點血者,五苓散加赤芍藥一錢。
亦有如砂石而色紅,卻無石淋之痛,亦屬虛證。宜五苓散和膠艾湯,或五苓散和辰砂妙香散,吞鹿茸丸、八味丸、鹿角膠丸。干膠炙搗末,酒和服。鹿角膠尤妙。每服一二兩。發灰二錢,茅根、車前草煎湯調下。當歸四兩,酒三升,煮取一升,頓服。鏡面草自然汁,加生蜜一匙服之。
以八正散加麥門冬、蔥煎服。小便澀痛,藥內調海金砂末。夏枯草燒灰存性為末,米飲或涼水調下。車前草自然汁數合,空心服。實者,可以調胃承氣湯加當歸下之。《脈經》云:尺脈滑,氣血實,婦人經脈不利,男子尿血,宜服朴硝煎、大黃湯,下去經血,針關元瀉之。
咳而且溲血,脫形,其脈小勁,是逆也。咳,溲血,形肉脫,脈搏,是逆也。
白話文:
小便帶血,如果排尿時會疼痛,就稱為血淋;如果排尿時不痛,就稱為溺血。關於血淋的辨別,另見淋病的相關論述。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過度悲傷會使心包絡斷絕,心包絡斷絕則陽氣內動,發作時會導致心下部位崩潰,造成頻繁的小便帶血。」又說:「心包的熱邪傳到膀胱,就會導致小便不通暢或小便帶血。」由此可知,小便帶血通常是體內有熱引起的。
陳無擇認為小便帶血是心腎氣結導致的,卻沒有想到聖人的話簡潔而意義深遠,可以從一個方面推廣到多方面。雖然血主要由心所主導,但是其他四臟的運作也需要血液的滋養。小便中的血,怎麼可能只歸咎於心腎氣結呢?
由此類推,五臟凡是有損傷而導致血液不循常道溢出的情況,都可能像心下崩潰一樣滲入膀胱;五臟的熱邪,也都可能像膀胱移熱一樣傳到下焦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
肺屬金,是腎水的母親,肺腎之間關係密切,而且肺負責調暢水道,將水液向下輸送到膀胱。肺如果有損傷,導致血液妄行,如果氣往上逆,就會變成吐血;如果氣不逆,那又會如何呢?難道不會從水道下降,進入膀胱,導致小便帶血嗎?肺的熱邪也會直接傳到腎和膀胱,這是可以理解的。
脾屬土,是克制水的邪氣。如果脾的功能失常,水液無法正常輸布,就會積聚成濕熱,濕熱向下侵襲,損傷水道,腎和膀胱都會受到損害。受損後就會導致陰絡損傷,損傷後血液就會散入膀胱。
肝屬陽,主導生化、疏泄和納血。腎屬陰血,負責閉藏而不穩固,容易使血液滲入膀胱。這和《黃帝內經》所說的肝傷血枯證,經常出現小便或大便帶血的情況類似。總之,小便帶血、淋血(排尿時帶血且疼痛)和大便帶血,雖然出血的部位不同,但病因是相似的。
因此,治療時,無論是治標還是治本,方法都是一致的。治療散血和止血的藥物,不外乎數十種,只是在引導藥性、輔助藥效、使其各歸其位的用藥上略有不同。
先用生料五苓散配合四物湯,如果服藥後沒有效果,而且這個人平時就因性事過度而虛弱,就屬於虛證,應該用五苓散配合膠艾湯,並服用鹿茸丸;或者服用八味地黃丸、鹿角膠丸,或者服用辰砂妙香散配合五苓散,並服用二項丸子。如果小便清澈,只是之後才出現幾點血,就用五苓散加入赤芍藥一錢。
也有小便帶血,像砂石一樣呈紅色,但沒有石淋的疼痛,這也屬於虛證。應該用五苓散配合膠艾湯,或者用五苓散配合辰砂妙香散,並服用鹿茸丸、八味丸、鹿角膠丸。將乾的阿膠炙烤搗成末,用酒送服。鹿角膠尤其好,每次服用一兩或二兩。用頭髮燒成的灰燼二錢,用茅根、車前草煎湯送服。用當歸四兩,加入三升酒煮成一升,一次性服用。用鏡面草的自然汁,加入一匙蜂蜜服用。
可以用八正散加入麥門冬、蔥煎服。如果小便澀痛,藥中加入海金砂末。將夏枯草燒成灰燼,保留藥性,研成末,用米湯或涼水送服。用車前草的自然汁數合,空腹服用。
如果是實證,可以用調胃承氣湯加入當歸來治療。《脈經》說:「如果尺脈滑,氣血充實,婦女則經脈不暢,男子則小便帶血,應當服用樸硝煎、大黃湯,來排出經血,並用針刺關元穴瀉邪。」
如果既咳嗽又小便帶血,而且身體消瘦,脈象細而有力,這是逆證。咳嗽、小便帶血,身體消瘦,脈搏微弱,這也是逆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