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八冊 (27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八冊 (27)

1. 頰顋

【䪼】(頄也,俗呼顴骨)。屬手足少陽三焦膽,手太陽小腸經之會,又屬手少陰心經。(《靈樞》曰:心病者顴赤。喬嶽曰:心絕則虛陽上發,面赤如脂。○按:如脂者,如女人以粉敷面,以丹敷顴也。夫白者肺之候,丹者心之候,《發明》謂之火剋金,是從所不勝來者,為賊邪,其病不治。

故《脈訣》云:面赤如妝,不久居也)。又屬足少陰腎經。(《靈樞》曰:腎病者,顴與顏黑)。【頰】(面旁也)。屬手足少陽三焦膽,手太陽小腸,足陽明胃經之會。(《素問》曰:少陽之脈色榮頰前,熱病也。注:足少陽部在頰,色,赤色也;前,當依《甲乙經》作筋。

《靈樞》曰:邪氣中於頰,則下少陽。又曰:少陽氣至則齧頰。《素問》又曰:少陽之厥,則暴聾頰腫而熱。又曰:上部地,兩頰之動脈。注:在鼻孔下兩旁,近於巨髎穴之分,動應於手足陽明脈氣之所行也。巨髎直兩目瞳子)。又屬足厥陰肝經。(《素問》曰:肝病氣逆則頰腫)。

其在小兒面部。【左頰】屬足厥陰肝經。(《素問》曰:肝熱病者,左頰先赤)。【右頰】屬手太陰肺經。(《素問》曰:肺熱病者,右頰先赤)。【頰側】(蕃也)。屬足少陽膽,陽明胃經之會。【頤】(本作臣顄中也)。屬足陽明胃經。(《素問》曰:陽明虛則寒慄鼓頷,終則口耳動作。

注:口耳動作,謂目睒睒而鼓頷也)。又屬足少陰腎經。(《素問》曰:腎熱病者頤先赤)。【俠頤】屬足陽明胃經。(《素問》曰:病上衝喉者,治其漸,漸者上俠頤也。注:陽明之脈漸上頤而環唇,故名俠頤為漸,即大迎穴也,在曲頷下一寸三分,骨陷中動脈)。《內經》取治面頰腫痛有三法:其一,取手陽明。

經云:顑痛,刺足陽明曲周動脈見血,立已。不已,按人迎於經,立已。又云:厥胸滿面腫,唇漯漯然,暴言難,甚則不能言,取足陽明。又云:厥頭痛,面若腫起而煩心,取之足陽明、太陰,為煩心也。又云:顑痛,刺手陽明與顑之盛脈出血是也。其二,取手太陽。經云:手太陽之脈,是動則頷腫不可以顧。

所生病者,目黃頰痛。視盛、虛、熱、寒、陷下取之也。其三,取手足少陽。經云:三焦手少陽之脈,所生病者,頰痛。又云:膽足少陽之脈,所生病者,頷腫。視盛、虛、熱、寒、陷下取之也。又云:肝氣逆則頭痛,耳聾,頰痛,取血者。蓋取足少陽之血也。丹溪治朱奶,兩腮熱腫,膈壅之病也。

用乾葛、桔梗一錢半,升麻一錢,蘇葉一錢半,甘草炙七分,薄荷一錢,姜一片,水煎服。東垣云:咽痛頷腫,脈洪大面赤者,羌活勝濕湯,加黃芩、桔梗、甘草各半錢治之。如耳鳴目黃,頰頷腫,頸、肩、臑、肘、臂外後廉痛,面赤,脈洪大者,以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藁本通其經血,加黃芩、黃連消其腫,以人參、黃耆益其元氣,而瀉其火邪。兩腮腫,以細辛、草烏等分為末,入蚌粉,以豬脂調敷腫處。

白話文:

顴骨(俗稱顴骨):屬於手少陽三焦經、足少陽膽經、手太陽小腸經交會之處,也屬於手少陰心經。《靈樞》說,心臟有病的人,顴骨會發紅。喬嶽說,心臟衰竭時,虛陽會向上發散,臉色像塗了胭脂一樣紅。這種紅像女人塗粉底再塗胭脂一樣。白色代表肺,紅色代表心。如果出現紅色,是火來剋金,表示病邪由不應該剋制的一方來,這種病難以治癒。《脈訣》說,臉色紅得像化妝一樣,表示人活不久。顴骨也屬於足少陰腎經。《靈樞》說,腎臟有病的人,顴骨和臉色會發黑。

臉頰(臉的兩側):屬於手少陽三焦經、足少陽膽經、手太陽小腸經、足陽明胃經交會之處。《素問》說,少陽經脈的氣色在臉頰前部呈現,代表有熱病。這裡的“前”應該依照《甲乙經》改成“筋”,指的是足少陽部位在臉頰,呈現紅色。《靈樞》說,邪氣侵入臉頰,會影響少陽經脈。又說,少陽經氣到達時,會使人咬牙切齒。《素問》又說,少陽經脈氣血逆亂,會突然耳聾、臉頰腫脹發熱。又說,臉上部指的是兩頰的動脈,位置在鼻孔下兩旁,靠近巨髎穴,與手足陽明經脈的氣血運行有關。巨髎穴位於兩眼瞳孔正下方。《素問》又說,肝臟有病,氣血逆亂時,臉頰會腫脹。

小兒面部

  • 左臉頰:屬於足厥陰肝經。《素問》說,肝臟有熱病時,左臉頰會先發紅。
  • 右臉頰:屬於手太陰肺經。《素問》說,肺臟有熱病時,右臉頰會先發紅。
  • 臉頰側邊:屬於足少陽膽經、足陽明胃經交會之處。

下巴:原本寫作「臣顄中」,屬於足陽明胃經。《素問》說,陽明經氣虛弱,會怕冷發抖、下巴顫動,最後嘴巴和耳朵也會跟著動。這裡說的嘴巴和耳朵動,是指眼睛閃爍,下巴顫動。《素問》又說,腎臟有熱病時,下巴會先發紅。下巴也屬於足少陰腎經。

下巴兩側:屬於足陽明胃經。《素問》說,病氣向上衝擊喉嚨時,要從側面治療,側面指的就是下巴兩側。因為陽明經脈向上經過下巴,環繞嘴唇,所以下巴兩側稱為「漸」,就是大迎穴的位置,在下巴下方一寸三分處,骨骼凹陷處,有動脈跳動。

《內經》治療面頰腫痛的三種方法:

  1. 取手陽明經脈:書中說,如果臉頰疼痛,可以刺足陽明經脈上彎曲處的動脈,放出血液,馬上就好。如果沒好,可以按壓人迎穴,也會好。又說,如果胸口脹滿、臉腫、嘴唇濕潤、突然說話困難,甚至不能說話,要取足陽明經脈。又說,如果頭痛、臉腫脹、心煩,要取足陽明經脈和太陰經脈來治療心煩。又說,臉頰疼痛,刺手陽明經脈與腫脹的血管放血。
  2. 取手太陽經脈:書中說,手太陽經脈異常會導致下巴腫脹,不能回頭。出現的疾病有眼睛發黃、臉頰疼痛。要根據腫脹、虛弱、發熱、發冷等情況來選擇治療方法。
  3. 取手足少陽經脈:書中說,三焦經是手少陽經脈,出現的疾病有臉頰疼痛。膽經是足少陽經脈,出現的疾病有下巴腫脹。要根據腫脹、虛弱、發熱、發冷等情況來選擇治療方法。又說,肝氣逆亂會導致頭痛、耳聾、臉頰疼痛,可以通過放血來治療。這指的是足少陽經脈的血液。

丹溪治療痄腮(腮腺炎),兩腮發熱腫脹,胸膈不適,用乾葛、桔梗各一錢半,升麻一錢,蘇葉一錢半,炙甘草七分,薄荷一錢,生薑一片,用水煎服。

東垣說,咽喉疼痛、下巴腫脹、脈象洪大、臉色發紅,用羌活勝濕湯,加黃芩、桔梗、甘草各半錢來治療。如果出現耳鳴、眼睛發黃、臉頰和下巴腫脹、脖子、肩膀、上臂外側疼痛、臉色發紅、脈象洪大,要用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藁本來疏通經絡氣血,加黃芩、黃連來消腫,用人參、黃耆來補益元氣,同時瀉火邪。

兩腮腫脹,用細辛、草烏等分為末,加入蚌殼粉,用豬油調勻敷在腫脹的地方。也可以用醋調赤小豆粉敷在腫脹的地方。口含白梅,放在腮邊很久,腫脹會消退,流出涎液,病情就會好轉。消腫時,腫脹一定會先向下消散。治療痄腮可以用柏樹葉、車前草、柏子仁搗碎,熱敷患處。也可以用雞蛋清調赤小豆粉。

平江陳氏因為受驚嚇後,常用指甲掐兩頰,導致兩頰破損,心中煩躁不安,脈象快速而有力,用各種藥都沒效果,後來用《活幼口議》的牛黃清心涼膈丸,服用幾次就好了。

《三因方》記載,凡是伸懶腰打哈欠時,臉頰肌肉錯位,只能張開不能閉合,可以讓人喝酒喝醉,睡著時往鼻孔吹入皂角末,打噴嚏後就會自然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