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八冊 (26)
第八冊 (26)
1. 面黑
面上粉刺,用不語唾塗之,或搗菟絲子汁塗之,或以白礬末少許,酒調塗之。
《斗門方》治黑䵟,令人面色好,白殭蠶、黑牽牛、北細辛,粗末作澡豆,去小兒胎穢。
面里皮痛,何首烏末,薑汁調成膏敷之,帛蓋,以火炙鞋底熱熨之。
面赤酒皶,生附子、川椒、野葛少許,銼,醋浸一宿,取出,用豬脂同煎,以附子黃為度,去滓,時時塗之。又,硫黃半兩,蝸牛殼自死枯乾小者為上,木香各半兩,虢丹半兩,俱為末,杏仁半兩,去皮研膏,入臘月豬脂調成膏。夜臥時用漿水先洗面,令乾,以藥塗患處,平明洗去。
濕癬,以米泔水洗,卻上前藥。指爪破面,用生薑自然汁調輕粉,敷破處,更無瘢瑕。
白話文:
[面黑]
臉上長粉刺,可以用唾液塗抹,或者搗碎菟絲子取汁塗抹,或者用少量白礬粉用酒調和後塗抹。
治療皮膚黑沉,使面色紅潤的方法:白殭蠶、黑牽牛、北細辛研磨成粗粉,製成澡豆,去除嬰兒的胎垢。
臉部裡層皮膚疼痛,可以用何首烏粉末和薑汁調成膏狀敷在患處,用布蓋上,再用火烤熱鞋底溫熨。
臉部發紅且粗糙,可用少量生附子、川椒、野葛切碎,用醋浸泡一夜,取出後與豬油一起煎熬,以附子變黃為度,去除藥渣,隨時塗抹。另一方法是用半兩硫黃、半兩自死枯乾的小蝸牛殼(以小者為佳)、半兩木香、半兩虢丹研磨成粉,再加入半兩去皮研磨成膏狀的杏仁,與臘月豬油調成膏狀。睡前先用漿水洗臉,待其乾燥後,將藥膏塗抹在患處,第二天早晨洗去。
患濕疹,先用米泔水清洗,再塗抹上述藥膏。指甲損傷皮膚,用生薑汁調和輕粉敷在破損處,可避免留下疤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