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七冊 (47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七冊 (47)

1. 能近視不能遠視

東垣云:能近視不能遠視者,陽氣不足,陰氣有餘,乃氣虛而血盛也。血盛者,陰火有餘也。氣虛者,元氣虛弱也。此老人桑榆之象也。海藏云:目能近視,責其有水。不能遠視,責其無火。法宜補心,《局方》定志丸主之。《秘要》云:此證非謂稟受生成近覷之病,乃平昔無病,素能遠視,而忽然不能者也。

蓋陽不足,陰有餘,病於火者,故光華不能發越於外,而偎斂近視耳。治之在膽腎,膽腎足則神膏厚,神膏厚則經絡潤澤,經絡潤澤則神氣和暢而陽光盛矣。夫氣之所用謂之火,在身為運用,在目為神光。若耽酒嗜燥、頭風痰火、忿怒暴悖者,必傷神損氣,神氣弱必發用衰,發用衰則經絡澀滯,經絡澀滯則陰陽偏勝,而光華不能發達矣。

白話文:

李東垣說:只能看近物卻看不清遠物,這是因為體內陽氣不足,陰氣過盛,屬於氣虛而血旺的情況。血旺是因為體內有過多的陰火。氣虛是指元氣虛弱。這是老年人常見的衰老現象。

王海藏說:眼睛能看清近物,是因為體內有水液停滯。看不清遠物,是因為體內火氣不足。治療上應該補益心氣,可以用《局方》的定志丸。

《秘要》中說:這種情況並不是指天生就近視,而是指原本視力正常,能看清遠物,卻突然變得看不清。

這是因為體內陽氣不足,陰氣有餘,病因屬於火氣方面的問題,所以眼睛的光華無法向外發散,只能收斂而造成近視。治療的關鍵在於補養膽和腎,當膽腎功能充足,神膏(指精氣)就充盛,精氣充盛則經絡潤澤,經絡潤澤則神氣和諧通暢,陽光就能旺盛。

所謂「氣的運用」就是「火」,在身體上表現為活動能力,在眼睛上表現為神光。如果一個人過度飲酒、喜歡吃燥熱食物、有頭風、痰火、容易憤怒暴躁等,必定會損傷精神和氣血,精神氣血虛弱則身體的運用能力衰退,運用能力衰退則經絡就會阻塞不暢,經絡阻塞不暢就會導致陰陽失衡,眼睛的光華也就無法發散出來。

2. 目妄見

《靈樞》大惑論帝曰:予嘗上清冷之臺,中堦而顧,匍匐而前,則惑。予私異之,竊內怪之,獨瞑獨視,安心定氣,久而不解,獨搏獨眩,披髮長跪,俯而視之,復久之不已也。卒然自止何氣使然?岐伯曰: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。精之窠為眼,骨之精為瞳子,筋之精為黑眼,血之精為絡,其窠氣之精為白眼,肌肉之精為約束,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,上屬於腦,後出於項中。

故邪中於項,因逢其身之虛,其入深,則隨眼系以入於腦,入於腦則腦轉,腦轉則引目系急,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。邪中其精,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,精散則視岐,故見兩物。又云:目者,五臟六腑之精也,榮衛魂魄之所常營也,神氣之所生也。故神勞則魂魄散,志意亂,是故瞳子黑睛法於陰,白眼赤脈法於陽也。

故陰陽合轉而睛明也。目者,心之使也,心者,神之舍也,故神精亂而不轉,卒然見非常處,精神魂魄散不相得,故曰惑也。帝曰:予疑其然。予每之東苑,未曾不惑,去之則復,予唯獨為東苑勞神乎?何其異也?岐伯曰:不然也。心有所喜,神有所惡,卒然相感則精氣亂,視誤故惑,神移乃復,是故間者為迷,甚者為惑。《素問》云:夫精明者,所以視萬物,別白黑,審長短。

以長為短,以白為黑,如是則精衰矣。(東垣益氣聰明湯之類主之。)【神光自見證】謂目外自見神光出現,每如電閃掣,甚則如火焰霞明,時發時止,與視瞻有色之定者不同。乃陰精虧損,清氣怫鬱,玄府太傷,孤陽飛越,神光欲散,內障之重者。非若螢星,痰火之輕也。

【黑夜精明證】夫人體天地之陰陽,晝明夜晦,理之常也。今晦冥之中倏忽見物,是背於陰陽矣。乃水火不交,精華關格,乖亂不和,陽光飛越之害。不能培養陰精,以留制陽光,而自以為精華之盛,至於光墜而盲始悔之,不巳晚乎。【視正反邪證】謂物本正而目見為邪也。

乃陰陽偏勝,神光欲散之候。陽勝陰者,因恣辛嗜酒怒悖,頭風痰火氣傷之病。陰勝陽者,因色欲哭泣飲味,經產血傷之病。此內之玄府,鬱滯有偏,而氣重於半邊,故發見之火亦偏而不正耳。治用培其本,而伐其標。久而失治,內障成焉。《云麓漫抄》云淮南陳吉老,儒醫也。

有富翁子,忽病視正物皆以為斜,几案書席之類,排設整齊,必更移令斜,自以為正,以至書寫尺牘,莫不皆然。父母甚憂之,更歷數醫,皆不諳其疾,或以吉老告,遂以子往求治,既診脈後,令其父先歸,留其子,設樂開宴,酬勸無算,至醉乃罷。扶病者坐轎中,使人舁之,高下其手,常令傾倒,展轉久之,方令登榻而臥,達旦酒醒,遣之歸家,前日斜視之物皆理正之。父母躍然而喜,且詢治之之方。

白話文:

[目妄見]

黃帝問說:「我曾經登上清冷的臺子,走到一半的臺階時回頭看,然後再往前爬行,就會感到迷惑。我私下覺得奇怪,內心感到疑惑,於是就閉上眼睛再睜開眼睛看,讓心安定,氣平靜,這樣持續了很久還是無法解決。我感覺到心跳和頭暈目眩,披散著頭髮跪著,低下頭看,又過了好久還是沒辦法停止這種狀況。突然間這些感覺自己停止了,這是什麼氣造成的呢?」

岐伯回答說:「五臟六腑的精華之氣,都會向上注入眼睛,成為眼睛的精華。精華聚集的地方就是眼球,骨頭的精華是瞳孔,筋的精華是黑眼珠,血液的精華是眼部脈絡,眼球周圍氣的精華是白眼球,肌肉的精華是約束,包裹著筋骨血液之精華,與脈絡結合形成脈系,向上連結到腦部,向後延伸到頸部。

所以,邪氣侵入頸部,剛好遇到身體虛弱的時候,邪氣就會深入,跟著眼睛的脈系進入腦部。進入腦部就會使腦部轉動,腦部轉動就會牽引眼部的脈系,使之緊張,眼部脈系緊張就會導致頭暈眼花。邪氣侵入精華,但侵入的部位不相同,就會使精華散亂,精華散亂就會導致視線分歧,看到兩個物體。

還有說法認為,眼睛是五臟六腑精華的匯聚之處,也是榮衛之氣、魂魄經常活動的地方,是神氣產生的地方。所以,精神勞累就會使魂魄散亂,意志混亂。因此,瞳孔和黑眼珠對應陰,白眼球和紅色的脈絡對應陽。

所以,陰陽協調運轉,眼睛就會明亮。眼睛是心臟的使者,心臟是精神的居所。所以,精神精華紊亂,不能正常運轉,突然間看到不正常的景象,精神魂魄無法協調,因此就叫做迷惑。

黃帝說:「我懷疑是這樣。我每次去東邊的園林,都會感到迷惑,離開那裡就恢復正常,難道只有在東苑才會使我精神勞累嗎?為什麼會這樣不同呢?」

岐伯說:「不是這樣的。心中有所喜歡,精神有所厭惡,突然之間相互影響,就會使精氣紊亂,視線產生錯誤,所以會感到迷惑。精神轉移就恢復正常了。因此,輕微的叫做迷,嚴重的叫做惑。」《素問》中說:「所謂精明,是可以用來觀察萬物,分辨黑白,判斷長短的。如果把長的看成短的,把白的看成黑的,那就表示精華衰退了。(可以用東垣的益氣聰明湯之類的藥方來治療)」

【神光自見證】

指的是眼睛外自己看到神光出現,常常像閃電一樣,嚴重時像火焰或彩霞一樣明亮,時有時無,和觀看有顏色的物體所見到的不同。這是因為陰精虧損,清氣鬱悶,玄府損傷嚴重,孤陽飄浮越過,神光將要散失,屬於內障嚴重的情況。不像螢火蟲或痰火那樣輕微。

【黑夜精明證】

人體順應天地的陰陽變化,白天明亮,夜晚昏暗,這是自然的規律。現在在黑暗中突然看到東西,就是違背了陰陽的規律。這是因為水火不相交,精華閉塞,乖亂不和,陽光飄浮越過造成的危害。不能培養陰精來抑制陽光,反而自以為是精華旺盛,等到眼睛失明才後悔,已經太晚了。

【視正反邪證】

指的是本來是正的物體,眼睛看到卻是斜的。這是陰陽偏盛,神光將要散失的徵兆。陽氣盛過陰氣,是因為放縱辛辣飲食,嗜酒發怒,頭風痰火氣損傷的疾病。陰氣盛過陽氣,是因為性慾哭泣飲食過度,經產失血的疾病。這是體內玄府鬱滯偏斜,導致氣血偏重於一邊,所以發出的火光也偏斜不正。治療應該培補根本,同時清除病症的標誌。如果長期不治療,就會形成內障。

《云麓漫抄》記載說淮南有個叫陳吉老的人,是個儒醫。有個富翁的兒子,突然得了一種病,看正的物體都覺得是斜的,像桌子椅子書本之類,明明擺放整齊,他一定會把它們移歪,自己才覺得是正的,甚至寫字寫信都是這樣。他的父母非常擔憂,請了很多醫生都不知道是什麼病,有人告訴他們可以找陳吉老治療,於是就帶著兒子去求診。

陳吉老給他把脈後,讓他的父親先回去,把他的兒子留了下來,設宴擺樂,不停地勸他喝酒,直到喝醉才停止。然後扶著他坐上轎子,讓人抬著,故意把轎子抬得忽高忽低,不停地讓他傾斜轉動,過了很久,才讓他上床睡覺。第二天早上酒醒後,讓他回家,他看之前覺得歪斜的物體都變正了。他的父母高興得跳起來,並且詢問治療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