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七冊 (46)
第七冊 (46)
1. 漏睛
眥頭結聚生瘡,流出膿汁,或如涎水黏睛上下,不痛,仍無翳膜。此因心氣不寧,並風熱停留在瞼中。宜服五花丸、白薇丸。歌曰:原因風熱瞼中停,凝結如膿似淚傾,驅毒除風無別病,黃連膏子點雙睛。合用糖煎散、三和散、密蒙花散。倪仲賢論熱積必潰之病曰:積者,重疊不解之貌。
熱為陽,陽平為常,陽淫為邪,常邪則行,行則病易見,易見則易治,此則前篇淫熱之病也。深邪則不行,不行則伏,因伏而又伏,日漸月聚,勢不得不為積也。積已久,久積必潰,潰始病見,病見則難治。難治者,非不治也。為邪積久,此潰已深。何則?潰猶敗也。知敗者,庶可以救。
其病隱澀不自在,稍覺眊矂,視物微昏,內眥穴開竅如針,目按之則泌泌膿出,有兩目俱病者,有一目獨病者。目屬肝,內眥屬膀胱,此蓋一經積邪之所致也,故曰熱積必潰之病。又曰漏睛眼者是也。竹葉瀉經湯主之。大便不硬者,減大黃,為用蜜劑解毒丸主之。不然藥誤病久,終為禍害。
【大眥漏證】大眥之間生一漏,時流血水,其色紫暈,腫脹而疼。病在心部,火之實毒。治法宜補北方,瀉南方。【小眥漏證】小眥間生一漏,時流血,色鮮紅。病由心包絡而來,相火橫行之候。失治則神膏損而明喪矣。當於北方中補而抑之。【陰漏證】不論何部生漏,但從黃昏至天曉則痛脹流水,作青黑色,或腥臭不可聞,日間則稍可,非若他證之長流。乃幽陰中有伏隱之火,隨氣升而來,故遇陰分即病重。
治當溫而清之。【陽漏證】不論何部分生漏,但日間脹痛流水,其色黃赤,遇夜則稍可,非若他漏長流也。治當補正氣,清金火。【正漏證】有漏生於風輪,或正中,或略偏,病至此目亦危矣。若初發破淺,則流出如痰白膏,猶為可救。至於日久而深,則流出青黑膏汁,損及瞳神,即有金丹妙藥,難挽先天二五元精,喪明必矣。病屬肝腎二部,目竅於肝主於腎,故曰正漏耳。
【偏漏證】漏生在氣輪,金堅而位傍,為害稍遲,故曰偏漏。其流如稠濁白水,重則流膿。久而失治,水泄膏枯,目亦損矣。【外漏證】生於兩睥之外,或流膿,或流稠臭水,脹痛則流出,不脹則略止,其害目遲於各漏。久而失治,則睥壞氣泄,膏水耗損,目亦壞矣。【竅漏證】乃目傍竅中流出薄稠水,如膿腥臭,拭之即有,久則目亦模糊也。
人嗜燥耽酒、痰火濕熱者,每患此疾。久而不治,亦有暗傷神水,耗澀神膏之害,與氣壅如痰相似,彼輕此重。如痰乃在外水不清,瞼內欲出不得出者;此則從內,邪氣熏蒸而出,欲罷不能者。治亦深淺遲速不同。
白話文:
眼角處結成一團團的瘡,流出膿汁,或者像口水一樣黏在上下眼皮,不會疼痛,也沒有翳膜(眼角膜或結膜的病變)。這是因為心氣不寧,加上風熱停留在眼瞼中。應該服用五花丸、白薇丸。歌訣說:原因是風熱停留在眼瞼中,凝結成膿液像眼淚一樣流出,驅除毒素和風邪就沒有其他疾病,用黃連膏塗抹眼睛。可以搭配使用糖煎散、三和散、密蒙花散。
倪仲賢論述熱積必定潰爛的疾病說:積,是重疊不散的意思。熱屬於陽,陽氣平和是正常,陽氣過盛就會變成邪氣,正常或邪氣都會運行,運行就會容易發現疾病,容易發現就容易治療,這是之前講的陽熱過盛的疾病。如果邪氣深入,就不會運行,不運行就會潛伏,因為潛伏而又潛伏,日子久了,就會聚積,勢必會形成積聚。積聚很久了,久積必潰爛,潰爛才開始顯現疾病,顯現疾病就難以治療。難以治療,並不是說無法治療,是因為邪氣積聚太久了,潰爛已經很深了。為什麼呢?潰爛就像是敗壞了。知道是敗壞,或許還可以挽救。
這種病症隱晦不舒服,稍微感覺眼睛昏花,看東西有點模糊,內眼角孔像針孔一樣開著,按壓眼睛就會汨汨地流出膿液,有兩隻眼睛都生病的,也有一隻眼睛單獨生病的。眼睛屬於肝臟,內眼角屬於膀胱,這大概是一條經脈積聚邪氣所導致的,所以說熱積必定潰爛的病。也叫做漏睛眼。可以用竹葉瀉經湯來治療。如果大便不硬,就減少大黃的用量,改用蜜劑解毒丸來治療。不然用錯藥,病久了,終究會成為禍害。
【大眼角漏證】大眼角之間長出一個漏孔,時常流出血水,顏色紫黑,腫脹而且疼痛。病在心臟部位,屬於火熱的實毒。治療方法應該補益北方(指腎),瀉掉南方(指心)。【小眼角漏證】小眼角間長出一個漏孔,時常流血,顏色鮮紅。病是從心包絡而來,屬於相火橫行的徵兆。如果沒有及時治療,就會損傷神膏,導致失明。應該在北方(腎)中補益,並且抑制相火。【陰漏證】不論哪個部位長出漏孔,只要從黃昏到天亮就疼痛腫脹、流出水液,顏色青黑,或有腥臭味,白天會稍微好一些,不是像其他病症一樣一直流。這是因為幽暗的部位有潛伏的火熱,隨著氣機上升而來,所以遇到陰分(夜晚)病情就加重。治療應該溫補並且清熱。
【陽漏證】不論哪個部位長出漏孔,只要白天腫脹疼痛、流出水液,顏色黃赤,到了夜晚會稍微好一些,不是像其他漏症一樣一直流。治療應該補益正氣,清瀉金火。【正漏證】漏孔長在黑眼珠的部位,或者正中間,或者稍微偏一些,病到這種程度眼睛就很危險了。如果剛開始發病,破口較淺,流出像痰一樣的白色分泌物,還算可以治療。如果時間久了而且潰爛很深,就會流出青黑色的分泌物,損傷瞳孔,即使有靈丹妙藥,也難以挽救先天精氣,必定失明。病屬於肝腎兩部分,眼睛的竅孔在肝,主宰於腎,所以說是正漏。【偏漏證】漏孔長在白眼珠的部位,白眼珠堅硬且位置偏旁,危害較慢,所以說是偏漏。流出的液體像濃稠的白色水,嚴重時會流膿。久了沒有治療,就會導致水液外泄,眼膏枯竭,眼睛也會損壞。
【外漏證】長在兩眼角之外,有的流膿,有的流出濃稠的臭水,腫脹疼痛時就流出,不腫脹時就稍微停止,對眼睛的危害比其他漏症慢一些。久了沒有治療,眼角就會損壞,氣泄,眼膏耗損,眼睛也會損壞。【竅漏證】是眼睛旁邊的孔竅中流出稀薄或濃稠的水液,像膿液一樣腥臭,擦拭後又會出現,久了眼睛也會模糊。
喜歡吃燥熱食物、嗜酒、有痰火濕熱的人,常常會患這種疾病。久了沒有治療,也會暗中損傷神水,耗損眼膏,和氣機壅塞像有痰的狀況相似,但氣壅比較輕微,這種漏症比較嚴重。氣壅有痰是外在水液不清澈,眼皮裡面想出又出不來;漏症則是從內部,邪氣熏蒸而出,想停止也無法停止。治療的方法也有深淺遲速的不同。
2. 能遠視不能近視
東垣云:能遠視不能近視者,陽氣有餘,陰氣不足也。乃血虛氣盛。血虛氣盛者,皆火有餘元氣不足。火者,元氣、穀氣、真氣之賊也。元氣之來也徐而和,細細如線。邪氣之來也緊而強,如巨川之水,不可遏也。海藏云:目能遠視,責其有火。不能近視,責其無水。法當補腎地芝丸主之。
《秘要》云:陰精不足,陽光有餘,病於水者,故光華髮見散亂,而不能收斂近視。治之在心腎,心腎平則水火調,而陰陽和順,陰陽和順則收斂發用各得其宜。夫血之所化為水,在身為津液,在目為膏汁。若貪淫恣欲,飢飽失節,形脈甚勞,過於悲泣,皆斫耗陰精,陰精虧則陽火盛,火性炎而發見,陰精不能制伏挽回,故越於外而遠照。不能治之,而反觸激者,有內障之患。
白話文:
李東垣說:能看清楚遠處,卻看不清楚近處,這是因為體內陽氣過多,陰氣不足的緣故。也就是說,這是血虛而氣盛的表現。血虛氣盛的人,大多是體內火氣過多,而元氣不足。火氣就像是竊賊,會偷走元氣、穀氣和真氣。元氣來的時候是緩慢平和的,像細細的線一樣;而邪氣來的時候卻是快速強勁的,像巨大的河流一樣,無法阻擋。張海藏說:眼睛能看遠處,是因為體內有火氣;不能看近處,是因為體內缺少津液。治療上應該使用補腎地芝丸來調理。
《秘要》這本書說:陰精不足,陽光有餘,這種病是由於體內缺少津液引起的。所以光華會發散而散亂,無法收斂來看清楚近處的事物。治療的關鍵在於心臟和腎臟,當心腎功能平衡時,水火就能調和,陰陽就會和順。陰陽和順,就能使收斂和發散的功能各得其所。血液會化生成津液,在身體裡是津液,在眼睛裡就是膏汁。如果貪戀淫慾、飲食不節制、身體過度勞累、過於悲傷哭泣,都會損耗陰精。陰精虧損就會導致陽火旺盛,火的特性是向上發散,陰精無法抑制,所以會向外發散而只能看清楚遠處。如果不能正確治療,反而刺激它,可能會導致內障的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