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七冊 (44)
第七冊 (44)
1. 目瘡疣
《內經》運氣目眥瘍有二:一曰熱。經云:少陰司天之政,三之氣,大火行,寒氣時至,民病目赤眥瘍,治以寒劑是也。二曰燥。經云:歲金太過,民病目赤腫眥瘍。又云:陽明司天,燥淫所勝,民病目眯眥瘍,治以溫劑是也。【實熱生瘡證】輕重不等,痛癢不同。重則有堆積高厚,紫血膿爛而腥臭者,乃氣血不和,火實之邪,血分之熱尤重。
如瘀滯之證,膏溷水濁,每每流於睥眥成瘡,血散而瘡自除。勤勞濕熱人,每患睥眥成瘡,無別痛腫證者,亦輕而無妨。若火盛瘡生,堆重帶腫痛者,又當急治,恐濁氣沿於目內而病及於珠。若先目病後生瘡,必是熱沿他經。凡見瘡生,當驗部分,以別內之何源而來,因其輕重治之。
【椒瘡證】生於睥內,累累如瘡,紅而堅者是也。有則沙擦,開張不便,多淚而痛,今人皆呼為粟瘡誤矣。粟瘡亦生在睥,但色黃軟而易散。此則堅而難散者。醫者率以龍鬚、燈心等物,出血取效,效雖速,不知目以血為榮,血損而光華有衰弱之患。輕則止須善治,甚重至於累累,連片矻磕,高低不平,及血瘀滯者。
不得已而導之,中病即止,不可太過。過則血損,恐傷真水,失養神膏。大概用平熨之法,退而復來者,乃內有瘀滯,方可量病漸導。若初治便用開導者,得效最速,切莫過治。【粟瘡證】生於兩睥,細顆,黃而軟者是。今人稱椒瘡為粟瘡,非也。椒瘡紅而堅,有則礙睛,沙澀不便,未至於急。
粟瘡見若目痛頭疼者,內必有變證,大意是濕熱鬱於土分為重。椒瘡以風熱為重。二證雖皆屬於血分,一易散,一不易散,故治亦不同。有素好濕熱燥膩者,亦有粟瘡,若睛雖赤而痛不甚者,雖有必退,與重者不同。又不可誤認為玉粒,玉粒乃淡黃色,堅而消遲,為變亦遲者。
【睥生痰核證】乃睥外皮肉有贅如豆,堅而不疼,火重於痰者,皮或色紅,乃痰因火滯而結。此生於上睥者多,屢有不治自愈。有恣嗜辛辣熱毒、酒色斫喪之人,久而變為癭漏重疾者,治亦不同。若初起劫治,則頃刻平復矣。【木疳證】(前見)【火疳證】生於睥眥氣輪,在氣輪為害尤急。
蓋火之實邪在於金部,火剋金,鬼賊之邪,故害最急。初起如椒瘡榴子一顆小而圓,或帶橫長而圓如小赤豆,次後漸大痛者多,不痛者少。不可誤認為輪上一顆如赤豆之證,因瘀積在外易消者。此則從內而生也。【土疳證】謂睥上生毒,俗呼偷針眼是也。有一目生又一目者,有止生一目者,有邪微不出膿血而愈者,有犯觸辛熱燥膩、風沙煙火,為漏為吊敗者,有竅未實,因風乘虛而入,頭腦俱腫,目亦赤痛者。其病不一,當隨宜治之。
巢氏曰:凡眼內眥頭忽結成疱,三五日間便生膿汁,世呼為偷針。此由熱氣客在眥間,熱搏於津液所成。但其勢輕者,小小結聚,汁潰熱歇乃瘥。謹按世傳眼眥初生小疱,視其背上即有細紅點如瘡,以針刺破,眼時即瘥,故名偷針,實解太陽經結熱也。人每試之有驗。然巢氏但具所因,而不更分經絡,其諸名實所過者多矣。
白話文:
目瘡疣
眼睛周圍的潰瘍,有兩種主要原因:
- 第一種是熱: 根據醫學典籍記載,當氣候變化導致火氣過盛時,如果又遇到寒冷,人們就容易眼睛發紅、眼角潰瘍。這種情況應該用寒涼的藥物治療。
- 第二種是燥: 當氣候過於乾燥時,人們也容易眼睛發紅腫脹、眼角潰瘍。此外,如果陽明經的氣過盛,導致燥氣過於強烈,也容易出現眼睛不適。這種情況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。
實熱引起的瘡:
瘡的輕重程度和痛癢感都不一樣。嚴重的,瘡會隆起、腫大,甚至有紫色血塊、流膿,散發腥臭味。這是因為體內氣血不調和,火氣過盛,尤其血分的熱氣更重。
如果是有瘀血阻滯的狀況,膿液會混濁不清,常常流到眼皮周圍形成瘡。當瘀血散開,瘡就會自然消退。經常勞累、處於潮濕悶熱環境的人,容易眼皮周圍長瘡,但如果沒有其他紅腫疼痛的症狀,通常比較輕微,不用過度擔心。但是,如果火氣旺盛導致的瘡,又腫又痛,就必須趕快治療,以免濁氣侵入眼球內部,影響視力。如果先有眼睛疾病才長瘡,一定是熱氣從其他經脈傳導過來。所以,看到長瘡,應該檢查長在哪個部位,判斷是哪裡出了問題,再根據輕重程度來治療。
椒瘡:
長在眼皮內側,一顆顆像瘡,紅色而且堅硬。如果有這種瘡,眼睛會感覺像有沙子在磨,張開眼睛不方便,容易流淚而且疼痛。現代人都把它叫做粟瘡,其實是誤解了。粟瘡也長在眼皮,但是顏色偏黃、比較柔軟、容易消散,和椒瘡不一樣。醫生通常用龍鬚、燈心草等物來放血治療,雖然效果快,但要知道眼睛需要靠血液來滋養,如果血流失,眼睛的光澤就會衰退。輕微的只要好好治療就可以,嚴重的可能會有很多顆,連成一片,高低不平,或是血瘀阻滯。
萬不得已才需要疏導,見效就停止,不要過度治療。過度治療會損傷血液,可能傷到眼睛的真水,無法滋養眼睛。大概用熨燙的方法來治療,如果退了又復發,表示體內有瘀血阻滯,可以視情況逐漸疏導。如果初期治療就用疏導的方法,效果最快,但切記不要過度治療。
粟瘡:
長在上下眼皮,細小顆粒狀,黃色而且柔軟。現代人把椒瘡叫做粟瘡,是不對的。椒瘡是紅色且堅硬,會影響眼睛,感覺像有沙子在磨,但還沒到需要緊急處理的地步。
粟瘡如果伴隨眼睛痛、頭痛的症狀,表示體內有其他變化,大多是因為濕熱積在脾胃。椒瘡則以風熱為主。雖然兩者都屬於血分的問題,但是粟瘡容易消散,椒瘡不容易消散,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。有的人喜歡吃濕熱、燥熱、油膩的食物,也可能長粟瘡。如果眼睛雖然紅,但疼痛不嚴重,通常會自己消退,和嚴重的狀況不一樣。另外,也不能誤認為是玉粒,玉粒是淡黃色,堅硬而且消退得比較慢,而且變化的時間也比較長。
眼皮長痰核:
眼皮外側長出像豆子一樣的贅生物,堅硬但不痛。如果火氣比痰液更旺盛,贅生物的皮膚可能會呈現紅色,這是因為痰液受到火氣阻礙而凝結。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上眼皮,而且很多會自己痊癒。但如果有人喜歡吃辛辣、燥熱的食物,又過度飲酒和沉迷性事,時間久了可能會變成癭瘤或瘺管等重症,治療方法也不一樣。如果剛開始就及時治療,很快就能恢復。
木疳:
(之前已經提過)
火疳:
長在眼皮邊緣的氣輪部位,如果長在氣輪部位,病情會更緊急。這是因為火氣的實邪侵犯到屬於金的部位,火克金,就像鬼賊一樣,所以危害最嚴重。剛開始像椒瘡或石榴子一樣,小而圓,或是橫向生長,形狀像小紅豆,之後會逐漸變大,大多會疼痛,少數不痛。不要誤認為是長在眼皮邊緣像紅豆的腫塊,那種瘀積在外的容易消退。火疳是從身體內部產生的。
土疳:
指的是長在眼皮上的毒瘡,俗稱針眼。有些人一個眼睛長了,另一個眼睛也會長;有些人只長一個眼睛;有些人症狀輕微,沒有膿血就自己好了;有些人因為吃了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,或是吹到風沙、接觸到煙火,導致惡化成瘺管或懸垂狀的病灶;有些人因為傷口沒有完全癒合,風邪趁虛而入,導致頭部和臉部腫脹,眼睛也紅腫疼痛。這種疾病的狀況很多,應該根據不同情況來治療。
巢元方說:眼睛內眼角突然長出水泡,三五天後就會化膿,俗稱偷針眼。這是因為熱氣停留在眼角,和津液結合而成的。輕微的會形成小小的結塊,膿液排出、熱氣散去就會痊癒。根據民間傳說,眼角剛開始長出水泡時,如果看到水泡背面有細小的紅點像瘡,用針刺破,眼睛就會很快痊癒,所以叫做偷針,其實是解除了太陽經的熱氣。很多人試過都有效。然而,巢元方只說明了病因,沒有進一步區分經絡,很多地方都說得不夠完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