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七冊 (29)
第七冊 (29)
1. 內障
宜服七寶丸、皂角丸、合生熟地黃丸、通肝散、羊肝丸、瀉肝丸、分珠散。【滑翳內障證】有如水銀珠子,但微含黃色,不疼不痛,無淚,遮繞瞳神。宜服皂角丸、生熟地黃丸、還睛丸、羊肝丸、黃連膏。【澀翳內障】微如赤色,或聚或開,兩傍微光,瞳神上如凝脂色,時復澀痛,而無淚出。
宜服皂角丸、生熟地黃丸。【散翳內障證】形如鱗點,或瞼下起粟子而爛,日夜痛楚,瞳神最疼,常下熱淚。宜服皂魚丸、生熟地黃丸、八味還睛散。(四物湯、穀精散、磨風膏、宣肺湯、清金散、雄豬散)。【浮翳內障證】上如冰光白色,環繞瞳神,初生目小眥頭,至黑珠上,不癢不痛,無血色相潮。宜服皂角丸、合生熟地黃丸。
(宣肺湯、七寶散、白萬膏、細辛散、川芎散。)【沉翳內障證】白臟在黑水下,向日細視,方見其白,或兩眼相傳,疼痛則早輕夜重,間或出淚。宜服皂角丸、及生熟地黃丸。(靈寶丹、救睛丹、羊肝丸、美玉散、二和散)。上自圓翳以下七證,雖有治法,終難奏功,唯金針撥之為善。
【偃月侵睛證】風輪上半邊氣輪交際,從白膜內隱隱白片薄薄蓋向下來,其色粉青。乃非內非外,從膜中而來者,初不以為意,久之始下風輪而損光。或沿遍風輪周匝,而為棗花,為害最遲,人每忽之,常中其患。乃腦有風濕,久滯郁中,微火攻擊,腦油滴下,親火嗜燥,好酒暴怒,激走其鬱者,為變亦急。凡發經水不待乾而濕蒸,及痰火人好燥膩濕熱物者,皆有此患。
(墜翳丸)。【棗花障證】甚薄而白,起於風輪周匝,從白膜之內四圍環布而來也。凡性躁急,及患痰火,竭視勞瞻,耽酒嗜辣,傷水濕熱之人,多罹此患。久則始有目急乾澀,昏花不爽之病。犯而不戒,甚則有瞳神細小內障等變。或因人觸激,火入血分,淚而赤痛者,亦在變證之例。
雖有棗花鋸齒之說,實無正形,又有二十四枚、四十枚之數,百無一二,不必拘泥於此說。凡見白圈傍青輪際,從白膜四圍圈圓而來,即是此證。若白而嫩,在風輪外四圍生起,珠赤痛者,是花翳白陷,不可誤認為此。一云此候,周圍如鋸齒四五枚,相合赤色,刺痛如針,視物如煙,晨輕晝則痛楚,迎風有淚,昏暗不見。宜皂角丸、生熟地黃丸。
(桑白皮湯、蕤生散)。【白翳黃心證】四邊皆白,中心一點黃,大小眥頭微赤,時下澀淚,團團在黑珠上。乃肝肺相傳,停留風熱。宜服還睛散、及皂角丸,合生熟地黃丸。【黑花翳證】其狀青色,大小眥頭澀痛,頻頻下淚,口苦,不喜飲食。蓋膽受風寒。宜涼膽丸、還精丸、四物湯、靈寶丸、青金散、皂角丸、生熟地黃丸。
【五風變成內障證】其候頭旋偏腫痛甚,瞳人結白,顏色相間,卻無淚出。乃毒風腦熱所致。日中如坐暗室,常自憂嘆。宜除風湯、皂角丸,合生熟地黃丸。《龍木論》內障根源歌:不疼不痛漸昏濛,薄霧輕煙漸漸濃,或見花飛蛇亂出,或如絲絮在虛空。此般狀樣因何得,肝臟停留熱與風。
白話文:
內障
文中記載多種內障的症狀與治療方法。不同類型的內障,如滑翳、澀翳、散翳、浮翳、沉翳、偃月侵睛、棗花障、白翳黃心、黑花翳及五風變成內障,各有其特徵,並建議服用不同的中藥丸劑或散劑治療,例如七寶丸、皂角丸、生熟地黃丸、通肝散、羊肝丸、瀉肝丸、分珠散、還睛丸、黃連膏、魚皂丸、八味還睛散、四物湯、穀精散、磨風膏、宣肺湯、清金散、雄豬散、靈寶丹、救睛丹、美玉散、二和散、墜翳丸、桑白皮湯、蕤生散、涼膽丸、還精丸、青金散、除風湯等。
但文中也提到,即使有這些治療方法,最終效果仍難保證,金針撥除才是最佳方法。 文中亦詳細描述了偃月侵睛、棗花障等症狀的成因,多與風濕、痰火、肝肺不足等相關,並強調了生活習慣(例如飲食、情緒)對病情發展的影響。 最後,以一首歌訣總結內障的常見症狀和病因,歸結於肝臟停留風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