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七冊 (24)
第七冊 (24)
1. 外障
久則漫珠積肉,視亦不見。治宜殺伐,久久自愈。積而無瘀甚惡證及珠尚露者,皆不必用鉤割之治。一云胬肉攀睛,或先赤爛多年,肝經為風所沖而成。或用力作勞,有傷肝氣而得,或癢或痛,自兩眥頭努出,心氣不寧,憂慮不已,遂乃攀睛,或起筋膜。宜服洗刀散,及二黃散、定心丸。
【肺瘀證】由眥而起,貫過氣輪,如皮似筋,橫帶至於風輪,光亦不損,甚則掩及瞳神,方礙瞻視,大抵十之八九,皆由大眥而起。有赤白二證。赤者血分,白者氣分,其原在心肺二經,初起如薄薄黃脂,或赤脈數條,後漸漸大而厚,赤者少,白者多,雖赤者亦是白者所致,蓋先有白而不忌火毒辛熱,故傷血而赤,非血分之本病也。治赤雖退,其質不退,必須殺伐,殺伐之治,雖不見形勢之惡,久而且痛,功亦遲緩。
不若一割即去,烙之免其再發。大抵眼科鉤割一法,唯此患最為得效。【雞冠蜆肉】二證形色相類,經絡相同,治亦一法。故總而言之,非二病同生之謂也。其狀色紫如肉,形類雞冠、蜆肉者即是。多生睥眥之間,然後害及氣輪而遮掩於目。治者須用割治七八,後用殺伐,不然藥徒費功。
若割亦用烙定方好。其目大眥內有紅肉一塊,如雞冠、蜆肉者,乃心經血部之英華。若誤割者,輕則損目,重則喪命。慎之。(抽風湯、決明散)。【魚子石榴】二證經絡同,治法亦同。故總而言之,亦非二病同生。魚子障非聚星之比,又非玉粒之比,其狀生肉一片,外面累累顆顆叢生於目,或淡紅色,或淡黃色,或肉色。石榴狀如榴子綻露於房,其病紅肉顆,或四或六或八,四角生來,障滿神珠,視亦不見。
以上二障,俱是血部瘀實之病,目疾惡證。治用割,割後見三光者,方可伐治。三光瞑黑者,內必瞳神有損,不必治也。【輪上一顆如赤豆證】氣輪有赤脈灌注,直落風輪,風輪上有顆積起色紅,初如赤小豆,次後積大,專為內有瘀血之故。急宜開導,血漸通,顆亦漸消,病到此十有九損。
若白珠上獨自有顆鮮紅者,亦是瘀滯。上下無絲脈接貫者,只用點服自消。若有貫接者,必絡中有血灌來,宜向所來之處尋看,量其輕重而導之。若白輪有紅顆而脹急澀痛者,有變。而急痛連內而根深接內者,火疳也,又非此比。若白珠雖有紅顆而珠不疼,雖疼不甚者病輕,治亦易退,善消可矣。
【睛中一點似銀星證】白點一顆,如星光滑,當睛中蓋定,雖久不大不小,傍視瞳神在內,只是小些,其視光華亦損。乃目痛時不忌房事,及服滲泄下焦寒涼之藥過多,火雖退而腎絡氣滯膏凝,結為此病。雖服不退,點亦不除,終身之患也。【五花障證】生於神珠之上,斑斑雜雜,蓋五臟經絡間之氣俱傷,結為此疾。
白話文:
外障
久病會形成肉瘤遮蔽視線,治療應以消散為主,久而久之自然痊癒。如果肉瘤積聚,沒有瘀血或肉瘤仍外露的嚴重情況,則無需動手術切除。有一種說法是胬肉攀附眼球,可能是因肝經受風邪侵襲,或因用力過度損傷肝氣所致,患者可能感到癢或痛,從眼角突出,伴隨心神不寧、憂慮不安等症狀,導致胬肉攀附眼球或牽動筋膜。治療宜服用洗刀散、二黃散和定心丸。
肺瘀證是由眼角開始,貫穿氣輪,如同皮膚或筋膜,橫向延伸至風輪,視力不受影響,嚴重時會遮蓋瞳孔,影響視力。大部分病例都是從眼角開始的。分為赤色和白色兩種,赤色屬血分,白色屬氣分,病根在心肺兩經。初期像薄薄的黃脂或幾條紅色血脈,之後逐漸增大增厚,紅色較少,白色較多,即使是紅色也是由白色引起的,因為最初是白色,沒有忌諱辛熱火毒,所以損傷血液而變紅,並非血液本身的疾病。雖然紅色消退了,但其組織並沒有消退,必須要消散,消散的治療雖然沒有明顯的惡化跡象,但時間長且疼痛,療效也緩慢。
不如直接切除,並用烙鐵灼燒以防止復發。眼科手術中,只有這種疾病最適合手術切除。雞冠和蜆肉狀的兩種病症,症狀和經絡相同,治療方法也相同,並不是兩種疾病同時發生。症狀顏色紫紅如肉,形狀像雞冠或蜆肉。多長在眼角,然後影響到氣輪,遮蔽眼睛。治療需要先切除,然後再用消散的方法,否則藥物治療徒勞無功。
若切除後再用烙鐵灼燒效果更好。眼角內長有一塊紅色肉塊,像雞冠或蜆肉,是心經血液精華的病變。如果誤切,輕則損傷眼睛,重則危及生命,需謹慎。(可用抽風湯、決明散)。魚子狀和石榴狀兩種病症經絡相同,治療方法也相同,並不是兩種疾病同時發生。魚子障與聚星、玉粒不同,其症狀是一片肉,表面有很多顆粒叢生於眼部,顏色淡紅、淡黃或肉色。石榴狀像石榴籽外露,病灶是紅色肉粒,數量可能為四、六、八顆,長在四個角上,遮蔽瞳孔,視力受損。
以上兩種病症都是血瘀的嚴重眼疾。治療用手術切除,切除後能看到三光(指瞳孔、虹膜、鞏膜),才能用消散的方法治療。如果三光暗黑,則瞳孔必然受損,不必治療。輪上一顆如赤豆狀:氣輪有紅色血脈直達風輪,風輪上有一顆紅色腫塊,初期像赤豆大小,然後逐漸增大,主要是因為瘀血。應及時疏通,血液暢通後,腫塊就會逐漸消失,但此時大多已損傷嚴重。
如果白色眼珠上單獨長有一顆鮮紅色腫塊,也是瘀血。如果沒有絲狀脈絡連接,只要服用藥物就能自行消散。如果有連接,則表示有血脈灌注,應該尋找血脈來源,根據輕重程度進行疏導。如果白色眼珠上有紅色腫塊,並伴有脹痛、澀痛,則病情有變化。如果劇烈疼痛並深入內部,根部與內部相連,則是火疳,與此不同。如果白色眼珠上有紅色腫塊,但眼珠不痛或疼痛不嚴重,則病情較輕,治療也容易好轉,可以自行消散。
睛中一點似銀星狀:眼珠中央有一個白色小點,像星星一樣光滑,長久以來大小不變,位於瞳孔內側,只是稍微小一些,視力也受損。這是因為目痛時不忌房事,或服用滲泄下焦寒涼藥物過多,雖然火邪退了,但腎經氣血瘀滯凝固,形成此病。藥物治療和點藥都無法根治,將成為終身疾病。五花障:長在瞳孔之上,斑斑駁駁,是因為五臟經絡之氣皆受損,形成此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