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七冊 (18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七冊 (18)

1. 外障

先師曰:翳從下而上,病從陽明是也。綠非五方之正色,殆肺腎合為病邪,乃就畫家以墨、膩粉合成色,諦視之,與翳同色,肺腎為病無疑矣。乃瀉肺腎之邪,而入陽明之藥為之使,既效而他日病復作者三,其所從來之經,與翳色各異,乃以意消息之。曰:諸脈皆屬於目,脈病則從之。

此必經絡不調,則目病未已也,問之果然。因視所不調者治之,病遂不作。翳除盡,至其年月日期復發者,或間一月,或二月一發,皆為積治。如脈滑者,宜溫白丸,加黃連、草龍膽,如東垣五積法服之。倪仲賢論風熱不制之病曰:翳如雲霧,翳如絲縷,翳如秤星。翳如秤星者,或一點或三四點,而至數十點。

翳如螺蓋者,為病久不去,治不如法,至極而致也。為服寒涼過多,脾胃受傷,生意不能上升,漸而致也。然必要明經絡,庶能應手。翳凡自內眥而出,為手太陽、足太陽受邪,治在小腸、膀胱經,加蔓荊子、蒼朮,羌活勝風湯主之。自銳眥客主人而入者,為足少陽、手少陽、手太陽受邪,治在膽與三焦、小腸經,加龍膽草、藁本,少加人參,羌活勝風湯主之。

自目系而下者,為足厥陰、手少陰受邪,治在肝經、心經,加黃連,倍加柴胡,羌活勝風湯主之。自抵過而上者,為手太陽受邪,治在小腸經,加木通、五味子,羌活勝風湯主之。熱甚者,兼用治淫熱之藥,搐鼻碧雲散,俱治以上之證,大抵如開鍋法,搐之隨效,然力少而銳,宜不時用之以聚其力。雖然始者易而久者難,漸復而復,漸復而又復可也。

急於復者則不治。今世醫用磨翳藥者有之,用手法揭翳者有之。噫!翳猶瘡也,奚斯愈乎,非徒無益而又害之。論奇經客邪之病曰:人之有五臟者,猶天地之有五嶽也。六腑者,猶天地之有四瀆也。奇經者,猶四瀆之外,別有江河也。奇經客邪,非十二經之治也。十二經之外,別有治奇經之法也。

繆刺論曰:邪客於足陽蹺之脈,令人目痛,從內眥始。啟玄子王冰注曰:以其脈起於足,上行至頭,而屬目內眥,故病令人目痛從內眥始也。《針經》曰:陰蹺脈入鼽,屬目內眥,合於太陽陽蹺而上行,故陽蹺受邪者,內眥即赤,生脈如縷,縷根生瘀肉,瘀肉生黃赤脂,脂橫侵黑睛,漸蝕神水,此陽蹺為病之次第也。或兼銳眥而病者,以其合於太陽故也。

銳眥者,手太陽小腸之脈也。銳眥之病必輕於內眥者,蓋枝蔓所傳者少,而正受者必多也。俗呼為攀睛,即其病也。還陰救苦湯主之,撥雲退翳丸主之,梔子勝奇散主之,萬應蟬花散主之,磨障靈光膏主之,消翳復明膏主之,朴硝黃連蘆甘石泡散主之。

病多藥不能及者,宜治以手法,先用冷水洗,如針內障眼法,以左手按定,勿令得動移,略施小眉刀尖,剔去脂肉,復以冷水洗淨,仍將前藥餌之,此治奇經客邪之法也,故並置其經絡病始。七情五賊勞役飢飽之病(見目痛條)。內急外弛之病(見倒睫拳毛)。

白話文:

外障

老師說:眼翳從下往上發展,病根在陽明經。綠色不是五臟的正常顏色,大概是肺腎共同受邪所致。我曾請畫家用墨和膩粉調製出這種綠色,仔細觀察,和眼翳顏色相同,肺腎有病無疑了。於是瀉去肺腎的邪氣,再用治療陽明經的藥物,果然奏效。但後來病情三次復發,每次眼翳的顏色和來源經脈都不同,我便根據情況調整治療方法。他說:所有經脈都與眼睛相關,經脈有病,眼睛就會受影響。

這一定是經絡不通,所以眼睛才會一直生病。詢問病人後果然如此。於是針對不通的經絡進行治療,疾病就不再復發了。即使眼翳完全消除,到某年某月某日復發,有的隔一個月,有的隔兩個月復發,都是因為積久成疾。如果脈象滑利,就用溫白丸,再加黃連、龍膽草,按照東垣五積法的劑量服用。倪仲賢論述風熱未除的疾病時說:眼翳有的像雲霧,有的像絲線,有的像秤星。像秤星一樣的眼翳,有的只有一點,有的三四點,甚至多達幾十點。

像螺殼一樣的眼翳,是久病不治、治療方法不得當造成的極端情況。這是因為服用寒涼藥物過多,傷了脾胃,陽氣不能上升而逐漸形成的。但一定要明白經絡的道理,才能對症下藥。眼翳從內眥(眼角內側)長出來的,是手太陽經、足太陽經受邪,治療應著重於小腸經、膀胱經,加蔓荊子、蒼朮,以羌活勝風湯為主。從銳眥(眼角外側)向內長出來的,是足少陽經、手少陽經、手太陽經受邪,治療應著重於膽經、三焦經、小腸經,加龍膽草、藁本,少加人參,以羌活勝風湯為主。

從目系(眼球與眼瞼連接處)往下長出來的,是足厥陰經、手少陰經受邪,治療應著重於肝經、心經,加黃連,加倍用柴胡,以羌活勝風湯為主。從眼瞼邊緣往上長出來的,是手太陽經受邪,治療應著重於小腸經,加木通、五味子,以羌活勝風湯為主。如果熱盛,還要配合治療淫熱的藥物,用搐鼻碧雲散,都能治療以上諸證,大致像開鍋一樣,搐一下就能見效,但力量較小而精準,應多次使用以聚集力量。雖然初期容易治療,時間長了就難治,即使病情反覆,慢慢治療也能治好。

病情急於恢復的就不要治療了。現在有些醫生用磨翳藥,有些醫生用手法揭除眼翳。唉!眼翳就像瘡一樣,怎麼能這樣治療呢?不僅無益反而有害。論奇經受邪的疾病時說:人體的五臟,就像天地間的五嶽;六腑,就像天地間的四瀆;奇經,就像四瀆之外,另有江河一樣。奇經受邪,不是用治療十二經的方法。除了十二經,還有治療奇經的方法。

《繆刺論》說:邪氣侵入足陽蹺脈,會使人眼睛疼痛,從內眥開始。啟玄子王冰注釋說:因為這條脈從足部起始,向上走到頭部,並與目內眥相連,所以疾病會使人眼睛疼痛從內眥開始。《針經》說:陰蹺脈進入眼眶,與目內眥相連,與太陽陽蹺脈相合向上走,所以陽蹺脈受邪,內眥就會紅腫,生出像絲線一樣的脈絡,脈絡生出瘀肉,瘀肉生出黃赤色的脂肪,脂肪橫向侵犯黑睛,逐漸侵蝕神水,這是陽蹺脈生病的過程。有的也累及銳眥,是因為它與太陽經相通的緣故。

銳眥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脈絡。銳眥的病一定比內眥的輕,因為從枝蔓傳來的邪氣少,而正經受邪的一定多。俗稱「攀睛」,就是這種病。還陰救苦湯、撥雲退翳丸、梔子勝奇散、萬應蟬花散、磨障靈光膏、消翳復明膏、朴硝黃連蘆甘石泡散都可以治療。

很多藥物都治不好的,就應該用手法治療,先用冷水清洗,像針內障眼法一樣,用左手按住眼瞼,不要讓它移動,用小眉刀尖輕輕剔除脂肪和瘀肉,再用冷水清洗乾淨,然後再用之前的藥物治療。這是治療奇經受邪的方法,所以把它放在經絡疾病的治療方法一起講。七情、五賊、勞役、飢飽等引起的疾病(見目痛條);內急外弛引起的疾病(見倒睫拳毛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