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七冊 (16)
第七冊 (16)
1. 目腫脹
凡目病但見頭腦痛甚,珠及睥脹而瘀努硬緊,雖敷鐮亦不軟,總開時略軟,少頃如故者,皆此病來也。宜向內尋其源而救之,庶無噬臍之悔。【旋臚泛起證】氣輪自平,水輪自明,唯風輪高泛起也。或只半邊泛起者,亦因半邊火來之故。乃肝氣獨盛,膽液滯而木道澀,火鬱風輪,故隨火脹起。
或在下,或在上,或在兩旁,各隨其火之所來,從上脹者多。非比旋臚尖起已成證而俱凸起頂尖不可醫者,乃止言風輪脹起者耳。【旋螺尖起證】乃氣輪以里烏珠,大概高而綻起,如螺師之形圓而尾尖,視烏珠亦圓綻而中尖高,故曰旋螺尖起。因亢滯之害,五氣壅塞,故脹起烏珠。
在肝獨盛,內必有瘀血,初起可以平治。失於內平之法,則瘀雖退而氣定膏凝,不復平矣。病甚膏傷者,珠外亦有病,如橫翳玉翳水晶沉滑等證在焉。蓋初起時本珠欲凸之候,因服寒涼之劑救止,但失於戕伐木氣,故血雖退而絡凝氣定,不復平也。【神珠自脹證】目珠脹也,有內外輕重不同。
若輕則自覺目內脹急不爽,治亦易退。重則自覺脹痛甚,甚則人視其珠,亦覺漸漸脹起者,病亦發見於外已甚。大凡目珠覺脹急而不赤者,火尚微,在氣分之間。痛者重,重則變赤,痛脹急重者,有瘀塞之患。疼滯甚而脹急,珠覺起者,防鶻眼之禍。若目不赤,止覺目中或脹或不脹,時作有止不一者,為火無定位,遊客無常之故。
有風邪濕熱氣勝怫鬱者,皆有自脹之患,但經血部至於痛者,皆重而有變矣。【珠突出眶證】烏珠忽然突出眶也。與鶻眼證因滯而慢慢脹出者不同。其故不一,有因真元將散,精華衰敗,致絡脈俱損,癢極揩擦而出者,其人不久必死。
有酒醉怒甚及嘔吐極而䦛出者,有因患火證熱盛而關格亢極而脹出者,有因怒甚吼喊而䦛出者,此皆因水液衰少,精血耗損,故脈絡澀脆,氣盛極火無所從出,出而竅澀,泄之不及,故湧脹而出。亦有因打撲而出者。凡出雖離兩瞼而脈皮未斷者,乘熱捺入,雖入脈絡損動,終是光損。
若突出閣在瞼中而含者,易入,光不損。若離瞼脈絡皮俱斷而出者,雖華佗復生,不能救矣。
白話文:
目腫脹
眼睛疾病常常伴隨劇烈頭痛,眼珠和眼瞼腫脹瘀血、堅硬緊繃,即使敷藥也不柔軟,只有在稍稍鬆開時略微柔軟,不久又恢復原狀,都是這種疾病的表現。應當追究病因,從內部治療,以免後悔莫及。
【旋臚泛起證】氣輪平穩,水輪清澈,只有風輪高高隆起。或者只有半邊隆起,也是因為半邊火邪入侵。這是肝氣過盛,膽汁鬱滯,肝經氣血運行不暢,火邪鬱結於風輪,所以隨著火邪的盛衰而腫脹。
腫脹的位置可能在下、在上或在兩側,都取決於火邪入侵的位置,從上方腫脹的多。這與旋臚尖起(已成定局且頂端尖銳突出,不可醫治)不同,這裡只說風輪腫脹。【旋螺尖起證】氣輪內部的眼珠,整體隆起突出,像螺絲的形狀,圓而尾尖,眼珠也圓而突出,中間尖高,所以稱為旋螺尖起。因氣血瘀滯,五臟之氣壅塞不通,所以眼珠腫脹。
肝氣過盛,內必有瘀血,初期可以治療。如果錯失內部調治的良機,即使瘀血消退,氣血凝滯,也無法恢復平坦。病情嚴重,膏肓之症者,眼珠外部也有病變,例如橫翳、玉翳、水晶體混濁等病症。這是因為初期眼珠將要突出時,服用寒涼藥物止住病情,卻損傷了肝氣,所以血雖然退了,但經絡凝滯,氣血凝固,無法恢復平坦。【神珠自脹證】眼珠腫脹,內外輕重程度不同。
如果輕微,則自覺眼內脹痛不適,治療也容易痊癒。如果嚴重,則自覺脹痛劇烈,嚴重時,別人看他的眼珠,也能感覺到逐漸腫脹,說明病情已經外顯。總而言之,眼珠脹痛不紅,火邪尚輕,在氣分之間。痛則重,重則變紅,痛脹劇烈者,有瘀血阻塞的症狀。疼痛劇烈而腫脹,眼珠突出者,要防範鶻眼(眼球突出)的風險。如果眼睛不紅,只是感覺眼內時脹時不脹,時有時無,這是火邪不定,遊走不定的緣故。
有風邪、濕熱、氣滯鬱結者,都會有自脹的症狀,但如果經絡血脈疼痛,則病情嚴重,並且會發生變化。【珠突出眶證】眼珠突然突出眼眶。這與鶻眼症狀因瘀滯而慢慢脹出不同。原因各不相同,有的因真元將盡,精華衰敗,導致經絡損傷,因奇癢無比而揉搓而出,這種人不久就會死去。
有的因醉酒、大怒、嘔吐劇烈而突出,有的因火邪旺盛,氣機逆亂而突出,有的因大怒吼叫而突出,這些都是因為水液減少,精血耗損,所以脈絡澀脆,氣盛火邪無處宣洩,宣洩不及,所以腫脹突出。也有因外力打擊而突出。凡是突出但眼瞼與眼球之間的脈絡皮膚未斷者,趁熱按壓回去,即使脈絡損傷,也只是影響視力。
如果突出但仍在眼瞼內,容易按壓回去,視力不會受損。如果突出且眼瞼與眼球之間的脈絡皮膚都已斷裂,即使華佗再世,也無法救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