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一冊 (30)
第一冊 (30)
1. 虛勞
熱多黃耆鱉甲散、或人參散。獨五心發熱,將欲成勞者,茯苓補心湯。飲食減少,畏食而嘔者,難獨用前滯甜藥,須斟酌用前快脾之劑,縮砂、陳皮卻不可少,仍下鹿茸橘皮煎丸。如不嘔不畏食,用前十全大補湯、雙和散等藥,亦當少加快脾之劑以為之防。有患精血不足,明知當補腎,方欲一取之歸耆等藥,其人素減食,又恐不利於脾,方欲理脾,則不免用疏刷之藥,又恐愈耗腎水,全一舉而兩得之功,莫若鹿茸橘皮煎丸為第一。故曰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。
又曰:補腎不如補脾,以脾上交於心,下交於腎故也。道家交媾心腎,以脾為黃婆者,即此意。若腎元大段虛損,病勢困篤,則腎又不容少緩,不必拘於此說。要知於滋腎之中,佐以砂仁、澄茄之類,於壯脾之中,參以北五味、黃耆之屬,此又臨時審病用藥之活法。《難經》曰:腎有兩者,非皆腎也。
其左為腎,右為命門。命門者諸精神之所舍,原氣之所繫也。男子以臟精,女子以系胞,故知腎有二也。男子藏精者,氣海也。女子系胞者,血海也。所主者二,受病者一也。是故左腎為陰,合主地道生育之化,故曰元氣之舍也。若夫腎之藏精者、是受五臟六腑之精,輸納入精房、血海而藏之。
然精有陰有陽,陰陽平則兩腎和而不偏,不平則偏,陰陽俱不足,則兩腎俱虛。故東垣治兩虛者,以仲景八味丸補之。偏於左腎之陰精不足,則以地黃丸主之,以三才封髓丹主之。右腎之陽火不足,則以八味丸、天真丸之類主之。此用方之凡例也。丹溪論勞瘵主乎陰虛者,蓋自子至巳屬陽,自午至亥屬陰,陰虛則熱在午後子前,寤屬陽,寐屬陰,陰虛則汗從寐時盜出也。升屬陽,降屬陰,陰虛則氣不降,氣不降則痰涎上逆而連綿吐出不絕也。
脈浮屬陽,沉屬陰,陰虛則浮之洪大,沉之空虛也。此皆陰虛之證,用四物湯加黃柏、知母主之。然世醫遵用治疾,乃百無一效者何哉?蓋陰既虛矣,火必上炎,而川芎、當歸皆味辛氣大溫,非滋虛降火之藥。又川芎上竄,尤非虛炎短乏者所宜。地黃泥膈,非胃弱食少痰多者所宜。
黃柏、知母苦辛大寒,雖曰滋陰,其實燥而損血;雖曰降火,其實苦先入心,久而增氣,反能助火;至其敗胃,所不待言,用藥如此,烏能奏功也。予每用薏苡仁、百合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桑根白皮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枇杷葉、五味子、酸棗仁之屬,佐以生地汁、藕汁、乳汁、童子小便等。如咳嗽則多用桑皮、枇杷葉。
有痰則增貝母。有血則多用薏苡仁、百合,增阿膠。熱盛則多用地骨皮。食少則用薏苡仁至七八錢。而麥門冬常為之主,以保肺金而滋生化之源,無不應手而效。蓋諸藥皆稟燥降收之氣,氣之薄者,為陽中之陰,氣薄則發泄,辛甘淡平寒涼是也。以施於陰虛火動之症,猶當溽暑伊鬱之時,而商飈颯然倏動,則炎歊如失矣。
白話文:
虛勞
熱症較多者,可用黃耆鱉甲散或人參散。若僅五心煩熱,將要發展成虛勞者,則用茯苓補心湯。若食慾不振,畏食且嘔吐者,不能單用滋補的甜味藥物,需酌情加入健脾的藥物,縮砂仁、陳皮不可缺少,再配合鹿茸橘皮煎丸服用。若不嘔吐也不畏食,則可用十全大補湯、雙和散等藥,但也要加入少量的健脾藥物預防。
若患者精血不足,明知需補腎,想用歸耆等藥,但患者平時食慾不佳,又擔心傷脾,想調理脾胃,就得使用疏導的藥物,又擔心更傷腎水,要同時達到補腎和健脾的效果,鹿茸橘皮煎丸是最佳選擇。所以說,精氣不足,可用味厚的藥物來補益。
又說:補腎不如補脾,因為脾氣上通於心,下連於腎。道家講究心腎相交,以脾為媒介,就是這個道理。但若腎元嚴重虧損,病情危重,則腎的治療不能延緩,不必拘泥於此說。需知在滋補腎陽的同時,佐以砂仁、澄茄之類;在健脾的同時,加入北五味子、黃耆等,這都是臨證用藥的靈活方法。《難經》說:腎有兩個,並非都是腎臟。
左邊是腎,右邊是命門。命門是諸般精神的寄居地,元氣的依託處。男子以藏精,女子以系胞,所以說腎有二。男子藏精的地方是氣海,女子系胞的地方是血海。它們所主管的功能是兩個,但所受的病變卻是一個。所以左腎屬陰,主宰著人體生殖的功能,所以說它是元氣的住所。至於腎臟藏精,是接受五臟六腑的精氣,輸送到精房、血海而儲藏起來。
然而精氣有陰有陽,陰陽平和則兩腎協調,不偏不倚;陰陽不平則偏盛偏衰;陰陽都不足,則兩腎都虛弱。因此,東垣派治療兩腎虛弱,用仲景的八味丸來補益。若偏於左腎的陰精不足,則用地黃丸或三才封髓丹為主。若右腎的陽氣不足,則用八味丸、天真丸之類為主。這就是用藥的一般規律。丹溪翁論述勞瘵多屬陰虛,是因為從子時到巳時屬陽,從午時到亥時屬陰,陰虛則午後至子時前感到發熱,醒著屬陽,睡著屬陰,陰虛則睡眠時盜汗。升屬陽,降屬陰,陰虛則氣不下降,氣不降則痰涎上逆,連綿不斷地嘔吐。
脈浮屬陽,脈沉屬陰,陰虛則脈浮而洪大,脈沉而空虛。這些都是陰虛的證候,可用四物湯加黃柏、知母來治療。但世醫遵照此法治病,卻往往無效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陰虛了,火就會上炎,而川芎、當歸都是辛溫之品,並非滋陰降火的藥物。川芎還容易上竄,更不是陰虛火旺的人適用。地黃會粘膩阻塞,也不是胃弱、食少、痰多的患者適用。
黃柏、知母苦寒,雖然說能滋陰,但實際上燥性,會損傷血液;雖然能降火,但苦味先入心經,久服會耗氣,反而助長火勢;它損傷脾胃更是不言而喻。這樣用藥,怎麼能見效呢?我常用薏苡仁、百合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桑根白皮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枇杷葉、五味子、酸棗仁等,佐以生地汁、藕汁、乳汁、童子尿等。若咳嗽就多用桑皮、枇杷葉。
若有痰就增加貝母。若出血就多用薏苡仁、百合,再加阿膠。若熱盛就多用地骨皮。食少就用薏苡仁七八錢。而麥門冬經常作為主藥,以保護肺金,滋養生化之源,無不奏效。這些藥物都具有收斂、清洩的功效,藥性平和,屬陽中之陰,藥性平和則不容易耗散,辛甘淡平寒涼都是這樣。用於陰虛火旺的證候,就好比盛夏酷暑,忽然刮起涼爽的秋風,炎熱之感頓時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