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一冊 (29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一冊 (29)

1. 虛勞

肝虛目昏,筋脈拘攣,面青恐懼,如人將捕之狀,宜牛膝益中湯、虎骨丹之類,以養助其筋脈。肺虛呼吸少氣喘乏,咳嗽嗌乾,宜枳實湯加人參、黃耆、阿膠、蘇子,以調其氣。腎虛腰背脊膝厥逆而痛,神昏耳鳴,小便頻數,精漏,宜八味丸加五味、鹿茸,去附子,用山藥等丸,以生其精。陳藏器諸虛用藥凡例:虛勞頭痛復熱,加枸杞、萎蕤。

虛而欲吐,加人參。虛而不安,亦加人參。虛而多夢紛紜,加龍骨。虛而多熱,加地黃、牡蠣、地膚子、甘草。虛而冷,加當歸、川芎、乾薑。虛而損,加鍾乳、棘刺、蓯蓉、巴戟天。虛而大熱,加黃芩、天門冬。虛而多忘,加茯苓、遠志。虛而口乾,加麥門冬、知母。虛而吸吸,加胡麻、覆盆子、柏子仁。

虛而多氣兼微咳,加五味子、大棗。虛而驚悸不安,加龍齒、沙參、紫石英、小草。若冷則用紫石英、小草,若客熱即用沙參、龍齒,不冷不熱皆用之。虛而身強,腰中不利,加磁石、杜仲。虛而多冷,加桂心、吳茱萸、附子、烏頭。虛而勞,小便赤,加黃芩。虛而客熱,加地骨皮、白水黃耆。

虛而冷,加隴西黃耆。虛而痰復有氣,加生薑、半夏、枳實。虛而小腸利,加桑螵蛸、龍骨、雞䏶胵。虛而小腸不利,加茯苓、澤瀉。虛而損,溺白,加厚朴。髓竭不足,加地黃、當歸。肺氣不足,加天門冬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。心氣不足,加上黨人參、茯苓、菖蒲。肝氣不足,加天麻、川芎。

脾氣不足,加白朮、白芍藥、益智。腎氣不足,加熟地黃、遠志、牡丹皮。膽氣不足,加細辛、酸棗仁、地榆。神昏不足,加硃砂、預知子、茯神。

《證治要訣》云:五勞皆因不量才力,勉強云為,憂思過度,嗜欲無節,或病失調將,積久成勞。其證頭旋眼暈,身疼腳弱,心怯氣短,自汗盜汗,或發寒熱,或五心常熱,或往來潮熱,或骨蒸作熱,夜多惡夢,晝少精神,耳內蟬鳴,口中無味,飲食減少,此皆勞傷之證也。五臟雖皆有勞,心腎為多。

心主血,腎主精,精竭血燥則勞生焉。治勞之法,當以調心補腎為先,不當用峻烈之劑,惟當溫養滋補,以久取效。天雄、附子之類投之,適足以發其虛陽,緣內無精血,不足當此猛劑。然不可因有熱,純用甜冷之藥,以傷其胃氣。獨用熱藥者,猶釜中無水而進火也。過用冷藥者,猶釜下無火而添水也。

非徒無益,而又害之。宜十全大補湯或雙和散,或養榮湯、七珍散、樂令建中湯,皆可選用,間進雙補丸。諸發有雜病,如咳嗽吐血不得臥,盜汗,寒熱潮熱等,已見各門。審知因虛勞得之,並宜用前藥,未效用十四味建中湯,(無熱,脈不數,乃可用。)或大建中湯。渴而不勝熱藥者,七珍散加木香、五味子各七分。

白話文:

虛勞

肝臟虛弱導致眼睛昏花,筋脈拘攣,面色青白,神情恐懼,狀似將被捕獲,宜服用牛膝益中湯、虎骨丹等藥物,以滋養筋脈。肺臟虛弱導致呼吸短促、氣喘乏力、咳嗽、咽喉乾燥,宜服用枳實湯並加入人參、黃耆、阿膠、蘇子,以調節肺氣。腎臟虛弱導致腰背、脊柱、膝蓋厥冷疼痛,神志昏沉、耳鳴、小便頻數、遺精,宜服用八味丸並加入五味子、鹿茸,去除附子,另加山藥等藥物製成丸劑,以滋養腎精。

陳藏器論述各種虛證用藥原則:虛勞頭痛且伴有發熱,可加入枸杞、萎蕤。虛弱且欲嘔吐,可加入人參。虛弱且坐立不安,也可加入人參。虛弱且多夢紛紜,可加入龍骨。虛弱且多汗發熱,可加入地黃、牡蠣、地膚子、甘草。虛弱且畏寒怕冷,可加入當歸、川芎、乾薑。虛弱且身體損傷,可加入鍾乳、棘刺、蓯蓉、巴戟天。虛弱且大熱,可加入黃芩、天門冬。虛弱且健忘,可加入茯苓、遠志。虛弱且口乾,可加入麥門冬、知母。虛弱且呼吸急促,可加入胡麻、覆盆子、柏子仁。

虛弱且氣多伴有輕微咳嗽,可加入五味子、大棗。虛弱且驚悸不安,可加入龍齒、沙參、紫石英、小草。若畏寒則用紫石英、小草;若有外感熱邪則用沙參、龍齒;不寒不熱皆可服用。虛弱且身體強壯但腰部不適,可加入磁石、杜仲。虛弱且畏寒怕冷,可加入桂心、吳茱萸、附子、烏頭。虛弱且勞累,小便赤色,可加入黃芩。虛弱且有外感熱邪,可加入地骨皮、白朮。

虛弱且畏寒怕冷,可加入隴西黃耆。虛弱且痰多並伴有氣喘,可加入生薑、半夏、枳實。虛弱且小腸滑泄,可加入桑螵蛸、龍骨、雞內金。虛弱且小腸不通,可加入茯苓、澤瀉。虛弱且身體損傷,小便發白,可加入厚朴。骨髓精華不足,可加入地黃、當歸。肺氣不足,可加入天門冬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。心氣不足,可加入黨參、茯苓、菖蒲。肝氣不足,可加入天麻、川芎。

脾氣不足,可加入白朮、白芍藥、益智。腎氣不足,可加入熟地黃、遠志、牡丹皮。膽氣不足,可加入細辛、酸棗仁、地榆。神志昏沉,可加入硃砂、預知子、茯神。

《證治要訣》記載:五勞皆因不量力而為,憂思過度,嗜欲無節,或疾病調理不當,日積月累而成。症狀包括頭暈目眩、肢體疼痛無力、心悸氣短、自汗盜汗、寒熱往來、五心煩熱、潮熱、骨蒸發熱、夜多惡夢、白天精神萎靡、耳鳴、口中無味、食慾減退等,皆為勞傷之證。五臟皆可因勞傷而病,尤以心腎為甚。

心主血,腎主精,精竭血燥則易生勞損。治療勞損的方法,應以調理心腎為主,不宜使用峻猛的藥物,應溫養滋補,久服才能見效。天雄、附子等藥物,容易耗傷虛陽,因為體內精血不足,承受不了如此峻猛的藥力。然而,也不可因為有熱症就只用寒涼的藥物,以免傷及胃氣。單用溫熱藥物如同釜中無水而加火;過用寒涼藥物如同釜下無火而加水,非但無益,反而有害。宜服用十全大補湯或雙和散,或養榮湯、七珍散、樂令建中湯等,可擇其一服用,間或服用雙補丸。如有其他併發症,例如咳嗽、吐血、失眠、盜汗、寒熱往來等,已在各章節敘述。若確診為虛勞所致,也應服用上述藥物,如無效可服用十四味建中湯(無發熱、脈象不數者方可服用),或大建中湯。若口渴且不能耐受溫熱藥物者,可在七珍散中加入木香、五味子各七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