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七冊 (8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七冊 (8)

1. 目痛有二

由此推之,目為血所養明矣。手少陰心生血,血榮於目,足厥陰肝開竅於目,肝亦主血,故血亡目病,男子衄血、便血,婦人產後崩漏,亡之過多者,皆能病焉。其證睛珠痛,珠痛不能視,羞明癮澀,眼睫無力,眉骨太陽因為痠疼。芎歸補血湯主之,當歸養榮湯主之,除風益損湯主之,滋陰地黃丸主之。

諸有熱者,加黃芩。婦人產漏者,加阿膠。脾胃不佳,噁心不進食者,加生薑。復其血,使得其所養則愈。然要忌咸物。宣明五氣篇曰:咸走血,血病無多食鹹是也。【白眼痛】多有赤脈,視其從上而下者,太陽病也,羌活為使。從下而上者,陽明病也,升麻為使。從外走內者,少陽病也,柴胡為使。

太陽病宜溫之散之,陽明病宜下之,少陽病宜和之。又惡寒脈浮為有表,宜選奇湯、防風飲子等散之。脈實有力,大腑閉,為有里,宜瀉青丸、洗肝散等微利之。亦有不腫不紅,但沙澀昏痛者,乃氣分隱伏之火,脾肺絡有濕熱,秋天多有此患,故俗謂之稻芒赤,亦曰白赤眼也。通用桑白皮散、玄參丸、瀉肺湯、大黃丸、洗眼青皮湯、硃砂煎。

【天行赤熱證】目赤痛,或睥腫頭重,怕熱羞明,涕淚交流等證,一家之內,一里之中,往往老幼相傳者是也。然有虛實輕重不同,亦因人之虛實,時氣之輕重何如,各隨其所以,而分經絡以發病,有變為重病者,有變為輕病者,有不治而愈者,不可概言。此一章專為天時流行熱邪相感染,而人或素有目疾,及痰火熱病,水少元虛者,則爾我傳染不一。其絲脈雖多赤亂,不可以為赤絲亂脈證,常時如是之比。

若感染輕而源清,邪不勝正者,則七日而自愈。蓋火數七,故七日火氣盡而愈。七日不愈而有二七者,乃再傳也。二七不退者,必其犯觸及本虛之故,防他變證矣。【暴風客熱證】非天行赤熱,爾我感染之比,又非寒熱似瘧,目痛則病發,病發則目痛之比,乃素養不清,躁急勞苦,客感風熱,卒然而發也。雖有腫脹,乃風熱夾攻,火在血分之故。

治亦易退,非若腫脹如杯等證,久積退遲之比。【火脹大頭證】目赤痛而頭面浮腫,皮肉燥赤也。狀若大頭傷寒,夏月多有此患。有濕熱、風熱,濕熱多淚而睥爛,風熱多脹痛而憎寒。若失治則血滯於內,雖得腫消而目必有變矣。【羞明怕熱證】謂明熱之處而目痛澀,畏避不能開也。

凡病目者,十之六七,皆有此患。病源在於心、肝、脾三經。總而言之,不過一火燥血熱。病在陽分,是以見明見熱則惡類而澀痛畏避。蓋已之精光弱而不能敵彼之光,是以陰黑之所則清爽。怕熱無不足之證,羞明有不足之證。若目不赤痛而畏明者,乃不足之證,為血不足,膽汁少而絡弱,不能運精華以敵陽光之故。

白話文:

目痛有兩種原因

眼睛的明亮靠血液滋養。手少陰心經生血,血液滋養眼睛;足厥陰肝經經絡開竅於目,肝也主血,所以血液虧損就會導致眼疾。男性鼻出血、便血,女性產後崩漏,失血過多,都會引起眼疾。症狀表現為眼珠疼痛,疼痛難以視物,怕光、眼澀,眼睫毛無力,眉骨太陽穴痠痛。芎歸補血湯、當歸養榮湯、除風益損湯、滋陰地黃丸可以治療。

若有發熱症狀,加黃芩;婦女產後出血者,加阿膠;脾胃不佳,噁心嘔吐者,加生薑。恢復血液,使眼睛得到滋養就能痊癒。但需忌食鹹味食物。《宣明五氣篇》說:「鹹走血」,血病的人不宜多吃鹹的,就是這個道理。

【白眼痛】多伴有紅血絲,若紅血絲從上往下走,屬太陽病,用羌活;從下往上走,屬陽明病,用升麻;從外往內走,屬少陽病,用柴胡。

太陽病宜溫散,陽明病宜瀉下,少陽病宜調和。若惡寒脈浮,為表證,宜用奇湯、防風飲子等散寒藥;脈實有力,大便秘結,為裡證,宜用瀉青丸、洗肝散等輕瀉藥物。也有些病人不紅不腫,只是眼睛沙澀昏痛,這是氣分潛伏的火邪,脾肺經絡有濕熱,秋天多見此症,俗稱稻芒赤,也叫白赤眼。可用桑白皮散、玄參丸、瀉肺湯、大黃丸、洗眼青皮湯、硃砂煎等治療。

【天行赤熱證】眼睛紅痛,或眼瞼腫脹、頭痛、怕熱、怕光、流涕流淚等,往往一家老小,一個村子裡都互相傳染。但虛實輕重不同,也因個人體質和時令輕重而異,會根據不同的經絡而發病,有的會發展成重病,有的會好轉,有的不治自愈,不能一概而論。這一章專門講述因天時流行熱邪感染,或本身有眼疾、痰火熱病、陰虛火旺的人,相互傳染的情況。雖然脈象多為紅色紊亂,但不能就此診斷為赤絲亂脈證,要與常態作比較。

如果感染輕微,邪氣不勝正氣,則七日自愈。因為火氣七日即盡。七日不愈,十四日也不愈,就是再次傳染。十四日仍不退,一定是觸及本體虛弱,需預防病情變化。【暴風客熱證】與天行赤熱的互相傳染不同,也不像瘧疾那樣寒熱往復,而是眼痛即發病,發病即眼痛,是由於平時身體保養不當,過度勞累,外感風熱而突然發病。雖然有腫脹,但屬風熱夾攻,火邪在血分。

治療也容易痊癒,不像腫脹如杯那樣久積難消。【火脹大頭證】眼睛紅痛,面部浮腫,皮膚乾燥發紅,如同大頭瘟疫,夏月多見。有濕熱、風熱兩種,濕熱多流淚且眼瞼潰爛,風熱則多腫脹疼痛並畏寒。若失治,則血瘀於內,即使腫脹消退,眼睛也會留下後遺症。【羞明怕熱證】指在明亮溫熱的地方,眼睛疼痛澀痛,畏光而無法睜開。

所有眼病,十之六七都有此症。病根在於心、肝、脾三經。總而言之,不外乎火邪燥熱傷血。病在陽分,所以見到光和熱就覺得不舒服而澀痛畏光。這是因為眼睛的光芒弱,不能抵抗外來的光線,所以陰暗處反而覺得舒服。怕熱並非不足之症,怕光才是不足之症。如果眼睛不紅不痛,但畏光,那就是不足之症,是血虛,膽汁少,經絡虛弱,不能運送精華抵抗陽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