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七冊 (5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七冊 (5)

1.

內睥正隊之衝鋒也,其功雖遲,漸收而平順;兩太陽擊其左右翼也,其功次之;上星穴絕其餉道也;內迎香抵賊之巢穴也,成功雖速,乘險而徵;耳際擊其遊騎耳,道遠功卑,智者不取。此實拯危之良術,挫敵之要機,與其閉門捕賊,不若開門逐之為良法也。蓋病淺而邪不勝正者,固內治而邪自退矣。

倘或六陽炎熾,不若開導通之,縱使其虛,雖有所傷,以藥內治之功而補其所虧,庶免瘀滯至極,而有潰爛枯凸之患。惜乎開導之法,利害存焉。有大功於目而人不知,有隱禍於目而人亦不知,其摧鋒挫銳,臨大敵而拯禍亂,此其功之大也。耗液傷膏,弱光華而乏滋生,此其禍之隱也。

唯能識證之輕重,目之虛實而伐之,無過不及之弊,庶可為醫之良者。【點服藥說】病有內外,治各不同。內疾已成,外證若無,點之何益。外有紅絲赤脈,若初發乃微邪,退後乃余賊,點亦可消,服之猶愈。內病始盛而不內治,只泥外點者,不唯徒點無功,且有激發之患。

內病既成,外病已見,必須內外夾攻,點服並行。奈之何,人有愚拗不同,有喜服而畏點者,有喜點而畏服者。不知內疾既發,非服不除;外疾既成,非點不退。濬其流、不若塞其源,伐其枝、不若斫其根,揚湯止沸、不如釜底抽薪,此謂治本也。內病既發,不服而除者,吾未之見也。

物汙須濯,鏡垢須磨,脂膏之釜,不經洗滌,烏能清淨,此謂治標也。若外障既成,不點而去者,吾亦未之見也。若內障不服而點者,徒激其火,動其氣血,反損無益。服而不點者亦然。外障服而不點,病初發浮嫩不定者,亦退。既已結成者,服雖不發不長,所結不除,當內外夾攻,方盡其妙。

【鉤割針烙說】鉤者,鉤起之謂。割,割去也。針非砭針之針,乃針撥瞳神之針。烙即熨烙之烙。此四者,猶斬刈之刑,剪戮凶頑之法也。要在審鞫明而詳奪定,然後加刑,先滅巨魁,次及從惡,則情真罪當,而良善無侵濫之憂,強暴無猖獗之患。在治法,乃開泄鬱滯滌除瘀積之術也。

要在證候明而部分當,始可施治,先伐標病,後去本病,則氣和血寧,而精膏無傷耗之患,輪廓無誤損之失。如鉤,先須識定何處皮肉筋脈浮淺,而手力亦隨病輕重行之。如針,先須識定內障證候可針,歲月已足,氣血寧定者方與之,庶無差謬。針後當照證內治其本,或補或瀉,各隨其證之所宜。

若只治其標,不治其本,則氣不定,不久復為害矣。割,如在氣、血、肉三輪者可割。而大眥一塊紅肉,乃血之英,心之華也,若誤割之則目盲,因神在而傷者死。有割傷因而惹風,及元虛之人,犯燥濕盛者,潰爛為漏,為目枯丸障。若掩及風輪之重厚者,雖可割,亦宜輕輕從旁淺淺披起,及諸病如攀睛胬肉,雞冠蜆肉,魚子石榴,赤脈虯筋,內睥黏輪等證可割。余病及在風輪之淺者,誤割之則珠破而目損。

白話文:

[目]

治療眼睛疾病,就像打仗一樣。穩紮穩打地從內部調理,效果雖慢,但平穩有效,如同主力部隊的衝鋒;輔以其他方法,效果次之;就像兩軍從左右翼夾擊,以及切斷敵軍補給線。快速見效的方法,如同奇兵襲擊敵軍巢穴,雖迅速,但風險較大;而遠距離攻擊敵軍游騎,則效果甚微,聰明的人不會這樣做。這些都是治療危急眼疾的好方法,能有效挫敗病邪,比起閉門造車,不如開門迎敵更有效。病情輕微,正氣勝過邪氣時,只要內服藥物,邪氣自然會退去。

如果六陽經氣旺盛,應當疏導通暢,即使因此有所損耗,也可以用藥物補益,避免瘀滯到極點,導致潰瘍、萎縮等嚴重後果。但疏導的方法,利弊並存。有些方法對眼睛有大益,卻不被人所知;有些方法潛藏著危害,也不被人所知。它能抵禦強敵,挽救危急,這是它最大的功用;但它也可能損傷眼睛的精華,導致光彩減弱,缺乏滋養,這是它隱藏的禍害。

只有根據病情輕重、眼睛虛實來治療,才能避免過猶不及,才能成為優秀的眼科醫生。【點眼藥說明】疾病分內外,治療方法也不同。內疾已成,外症不明顯,點眼藥沒有什麼益處。如果外有紅絲血脈,如果是初期輕微的邪氣,點眼藥可以消退,服用藥物效果更好;如果是已經退去的餘邪,點眼藥也可以消退。如果內病已盛,而不進行內治,只依靠點眼藥,不僅無效,反而可能加重病情。

內病已成,外症也出現了,就必須內外兼治,點眼藥和服用藥物同時進行。然而,人們的理解各有不同,有人喜歡服用藥物,卻害怕點眼藥;有人喜歡點眼藥,卻害怕服用藥物。其實,內疾已發,非服用藥物不可除;外疾已成,非點眼藥不可退。疏通水道不如堵住源頭,砍掉枝幹不如砍掉樹根,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,這就是治本的方法。內病已發,不用藥物就能痊癒的,我從未見過。

污垢需要清洗,鏡子需要擦拭,油脂鍋釜不清洗,怎能乾淨?這就是治標的方法。如果外障已成,不用點眼藥就想治癒的,我也從未見過。如果內障不用藥物只點眼藥,只會加重病情,反而有害無益。服用藥物而不點眼藥也是如此。外障服用藥物而不點眼藥,病情初期浮腫不定的,也能退去。但如果已經結成,服用藥物雖不會加重,但病灶不除,必須內外兼治,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

【鉤、割、針、烙說明】鉤,是指鉤起;割,是指割去;針,不是砭針,而是用針撥動瞳神;烙,是指用熨烙的方法。這四種方法,如同斬草除根,清除頑固病邪的方法。必須仔細診斷,準確判斷病情,然後再施治,先除掉主要的病灶,再處理次要的病灶,這樣才能做到公平公正,不傷害良善,不讓邪惡猖獗。在治療方法上,這是疏通鬱結、清除瘀積的辦法。

必須病情明確,部位準確,才能施治。先治標,後治本,這樣氣血才能調和,眼睛的精華才能免受損傷,眼球的輪廓才能避免損壞。如鉤,必須先確定皮膚、肌肉、筋脈哪個部位淺表,用力也要根據病情輕重而定。如針,必須先確定內障的病情適合針灸,而且時間已夠,氣血已調和,才能施針,以免發生差錯。針灸後,應根據病情內服藥物,或補或瀉,根據實際情況而定。

如果只治標不治本,氣血不能穩定,不久就會再次發病。割,如果在氣、血、肉三輪之間可以割除。但眼角的一塊紅肉,是血液的精華,心臟的華彩,如果誤割,就會導致失明,甚至危及生命。割傷後,如果遇到風邪,或者體質虛弱、燥濕盛者,可能會潰爛漏出,形成目枯丸障。如果涉及到風輪較厚的地方,雖然可以割,但也應該輕輕地從旁邊淺淺地挑起。其他的疾病,如攀睛胬肉、雞冠狀胬肉、魚子狀胬肉、石榴狀胬肉、赤脈虯筋、內睥黏輪等,都可以割除。其他疾病,如果在風輪淺表,誤割則會導致眼珠破裂,眼睛受損。